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 辽宁省沈阳市城郊市重点联合体2018-2019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
1辽宁省沈阳市城郊市重点联合体2018-2019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本试卷分为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27题,共4页,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将自己的姓名、班级、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和答题纸上。2.第Ⅰ卷(选择题)将答案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第Ⅱ卷(非选择题)用黑色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纸对应的答题区域内。3.考试结束后,考生将答题卡和答题纸交回。第Ⅰ卷(选择题共48分)本卷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孔子编写《春秋》在记述历史时暗含褒贬。如《春秋》里称郑庄公为郑伯,孔子把他的爵位从公降为伯,以此表达对郑庄公谋算兄弟这一行为的批判。这种写法被称为“春秋笔法。”儒家认为“孔子成《春秋》,而乱臣贼子惧”。根据所学,下列评价正确的是A.孔子编写《春秋》来维护君主专制B.“春秋笔法”有利于历史记录的客观性C.《春秋》奠定了古代正史的编撰体例D.儒家重视史书的道德评判和教化功能2.当代哲学泰斗冯友兰认为“在中国哲学史各时期中,哲学家派别之众,其所探讨问题之多,范围之广,及其研究兴趣之浓厚,气象之蓬勃,皆以子学时代为第一”。子学时代哲学繁盛的原因是A.政治经济及文化的变革B.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建立C.中央集权制度最终形成D.儒家思想占据统治地位3.天人关系问题上,孔子重人事,轻鬼神;庄子最早提出“天人合一”:荀子主张“制天命而用之”;墨子提出人定胜天的“非命”观点。这表明当时A.百家争鸣局面开始出现B.唯物思想初步形成C.思想合流趋势愈加明显D.人的主体意识增强4.战国时期,除儒、墨显学之外,还有道、法、阴阳等家,甚至一家之内也不断地再分化为小的宗派,如“儒分为八,墨离为三”。各家都抱着“以其学易天下”为宗旨,各国君主对各家也是“兼而礼之”。上述现象反映出2A.礼乐制度分崩离析B.学术适应现实政治需要C.士人阶层日益崛起D.百家争鸣局面异彩纷呈5.“王”字在甲骨文中是一把斧头的形象,象征军事首领的征伐权力,战国时期,孟子认为,“以力假仁者霸……以德行仁者王”,他的观点A.与甲骨文“王”字的本义一致B.是“无为而治”的理论依据C.体现出儒家强调教化的政治理念D.奠定了宗法制度的思想基础6.汉代民间的原始宗教信仰的主要特点是多神崇拜,最为流行的当属祖先崇拜。由于统治阶级的大力提倡,祭祀祖先成为汉代民间的重要风俗。这反映了汉代A.政治统治借助于人伦秩序B.宗法制度体系日益完善C.君权神授被人们普遍接受D.皇权至上促成祖先崇拜7.下表是与汉代海昏侯刘贺有关的历史材料。据此可知历史材料出处其(刘贺)天资喜由乱亡(无),终不见仁义……荒淫迷惑,失皇帝礼仪,乱汉制度。《汉书·武五子传》臣以诗三百五篇朝夕授王(刘贺),至于忠臣孝子之篇,未尝不为王反复诵之也。《汉书·儒林传》海昏侯(刘贺)墓出土了约5000枚竹简,包括《悼亡赋》《易经》《礼记》《孝经》《医书》《论语》等。海昏侯墓考古发掘A.刘贺昏庸无道不重礼制B.刘贺以皇帝的身份下葬C.汉代“四书”地位超过“五经”D.当时皇室重视儒学教育8.历史学家钱穆曾说:若从现代观念言,朱子言格物,其精神所在,可谓既是属于伦理的,亦可谓属于科学的,其“科学”主要表现在A.属于唯物主义的范畴B.通过实践方式探求理C.用伦理纲常维护统治D.强调人具有正当私欲9.宋明时期民间自愿组织制定了许多道德公约、互助公约,旨在劝诱人心向善,广教化而厚风俗,其中具有代表性的是王守仁制订的《南赣乡约》。这说明当时A.社会风气日益败坏B.心学成为当时儒学中的主流思潮C.儒家伦理逐渐普及D.王守仁的思想成为官方正统儒学10.明末思想家李贽是一位狂狷之士:他剃光头发留着长须,“儒帽裹僧头”,穿着亦僧亦儒的怪异服装;他讲学传道,却收女弟子。由此可见,李贽3A.认可明代妇女地位的变化B.力图冲破封建传统的束缚C.渴望得到超然物外的自由D.致力于儒学和佛教的融合11.清初颜元等人认为“秦之所以获罪于万世,私而已矣”,主张“复封建”,将地方官员改为世官,并给予充分的政治权力,以期“外有强兵,中朝自然顾忌;山有虎豹,藜藿不采”。材料反映出当时A.主张分封制的观念复苏B.土地私有影响地方政治C.社会动荡国家陷入分裂D.出现反专制的进步思想12.晚明徐光启的《农政全书》列举了玉米在中国不同地域的名称,“或称玉麦,或称玉蜀秫,盖亦从他方得种”;李时珍《本草纲目》等还详细记述了玉米的功用。这说明当时中国A.与美洲的经济交往频繁B.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C.政府大力引进外来品种D.玉米种植已经比较广泛13.明代中后期,有越来越多的读书人通过诗文、书画、民歌时曲、通俗小说,不少能工巧匠、名医名卜等则通过技艺获得了社会地位、政治身份或经济收益。这反映了当时A.重农抑商政策松弛B.社会价值体系多元化C.市民阶层队伍壮大D.社会文化的高度繁荣14.如图是明末清初画家朱耷的写意画《荷花翠鸟图》,以下对于该作品的分析,正确的是A.追求个性和神韵意境B.深刻反映了社会现实C.生动表现了社会风俗D.隐喻专制制度的没落15.史载,宋以后戏曲发展进入鼎盛时期,从明代起,每年五月三日,国家和民间都要举行祭拜关羽的活动,此后,关公戏经久不衰。此现象A.反映了市民阶层的形成B.体现了神化儒学的倾向C.突出了戏曲的教化作用D.强化了宗教观念世俗化16.“古希腊七贤”是指古希腊人所说的七个最有智慧的人,生活在苏格拉底之前的那个时4代,由于当时的哲学很少用文字记录,所以那个年代人们大都是讨论或口头上传播关于人的哲学思想,然后应用于各自的行为。由此可见,古希腊A.以学术缓和社会矛盾B.奴隶主的利益扩大C.哲学高于独裁者意志D.人文主义源远流长17.中世纪时代,西欧人对现实生活的态度是悲观绝望的,也是消极处世的;但14世纪以后,西欧人对生活充满了创新进取、冒险求胜、追求幸福的精神。出现这一转变的主要原因是A.社会经济发生了巨变B.人性解放意识的觉醒C.禁欲主义思潮的转变D.罗马教廷权威的打破18.16世纪,英国天主教会及其信条遭到变革,传统宗教机构被大量解散,使得延续数个世纪的社会调节剂和润滑剂几近消逝,给城市的社会秩序带来比较大的麻烦。这说明宗教改革A.推动了社会秩序的重组B.促进了行政机构的调整C.摧毁了民众的宗教信仰D.阻碍了近代城市的转型19.有学者认为,文艺复兴通过文学、艺术及其他形式对天主教会的腐败现象进行了淋漓尽致的揭露;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则是用神学的理论与话语表达自由、平等的人文主义思想。由此可知,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A.两者都摆脱了宗教的束缚B.后者的社会基础比较广泛C.两者斗争的形式基本相同D.前者反封建的力度更彻底20.法国大革命爆发后,一些持批判态度的人认为,启蒙运动必须要为道德危机、精神空虚、生存压力,甚至环境恶化等这些削减人类幸福感的现代性整体危机负责。这一批判的主要依据是A.法国启蒙运动发展最为迅速B.理性主义思潮引发精神危机C.启蒙运动存在一些激进观点D.启蒙运动促使社会发生转型21.18世纪的欧洲,法国人在反对教会和国家、争取言论自由和人道的斗争中获取快乐;英国的文人则对本国的社会政治体制比较满意;德国的启蒙学者则几乎完全回避政治。这表明A.政治环境影响启蒙思想发展B.科学革命促进了思想的传播C.经济发展程度决定文化差异D.制度构想与政治实践相背离22.18世纪后半期,法国思想家狄德罗召集了一批知识分子编撰了一部涉及科技、政治、5经济、文学、艺术等领域的《百科全书》。当局曾在最高法院对百科全书派提出公诉,其罪名是“他们形成一个集团,为着拥护唯物主义,摧毁宗教,鼓吹独立自由和败坏风俗”。这说明A.科技推动了启蒙运动的开展B.百科全书都是唯物主义者C.理性思想冲击了法国旧社会D.百科全书启蒙运动之大成23.《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发表后,法国数学家拉普拉斯设想了一个超级计算器,用数据代表物体在某一时刻的位置或力,需要人来做的只是应用牛顿的定律,在他眼中,再没有什么是不确定的了。这反映出A.牛顿发现了支配人类社会的永恒法则B.牛顿学说使学者相信存在着普遍的自然法则C.牛顿的数学成就为科学提供了具体的表达形式D.经典力学对自然界的力学现象做了系统的说明24.钱学森认为:“科学革命是人认识客观世界的飞跃,技术革命是人改造客观世界技术的飞跃。而科学革命、技术革命又会引起全社会整个物质资料生产体系的变革,即产业革命。”下列各项中,符合钱学森所述观点的是A.蒸汽机——瓦特改良蒸汽机——工业革命B.电动机——飞机——第二次工业革命C.电磁感应理论——电动机、发电机——电力工业D.电磁波——无线电——第三次科技革命第Ⅱ卷(非选择题共52分)25.人文精神是世界思想文化领域的瑰宝,推动了人类历史的发展进程。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5分)材料一中国古代人文主义者认为:在人与人之间应该保持一种和谐的关系,互相关心、互相爱护。……认为一个没有秩序的社会是危险的,会给社会成员带来灾难,提出了一系列符合社会发展需要的礼法模式。……提出要使“义”成为第一追求,认为它是人的根本价值所在。……人在社会中离不开交往,而人们之间的交往需要一个基本的准则,应该真诚待人,不虚伪欺作。——《中国的本土人文精神》材料二6路德的宗教改革使教会的权威慢慢地但确实地在人心中削弱,个人开始表露出独立思考精神。在宗教上人的意识被唤醒,这种主体性的增强对于人们积极主动地认识自然界,通过实验方法去获得自然界的信息起到了观念上的推动作用。——摘编自杨渝玲《宗教改革:近代科学产生的宗教背景》材料三欧洲的启蒙时代,是伟大人物辈出的时代,他们既是旧传统的批判者,也是新制度的设计者……他们的著作的确影响了世界许多地区的热爱思考和正义的人们。——摘编自《马克思选集》中文版第3卷材料四与西方思想启蒙明显不同,从文字阐述到政治实践西方的思想启蒙一直把人的价值(文艺复兴)、人的自由权力(启蒙运动)作为基本起始点,而且人的价值、人的自由权力也是西方思想启蒙的一般归宿。而中国近代的思想启蒙长期以来偏离了这个方向,人的价值、人的权力始终没有成为思想启蒙的起点和归途。——《五四:未完成的启蒙》(1)据材料一,指出中国古代人文主义者提出的社会秩序的根本原则。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导致古代中西人文主义思想出现差异的社会根源。(10分)(2)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概括宗教改革和启蒙运动关于人文主义的不同内涵。(6分)(3)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近代中国与西方的思想启蒙在内容上的不同,并分析中国“偏离了方向”的原因。(9分)2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材料下表反映的是中国戏曲与古代剧场的演进。时代戏曲之代表表演区观众区说明春秋战国优伶贵族厅堂、殿庭、院落殿庭、坐席、帐篷优伶大都为奴隶汉魏百戏百戏是歌舞杂技的融合;观众区的抬起隋唐歌舞歌台、舞台、乐棚神庙广场表演区的抬起7宋元杂剧舞亭、乐亭、后台(准备区)神庙广场、瓦舍勾栏表演台加上屋顶;出现了固定的演出场所明清南戏、京剧其他地方戏增加伴奏区神庙广场、街巷、会馆、城乡宗祠、酒楼、茶园前台加宽,后台加大——摘编自罗德胤、秦佑国《中国戏曲与古代剧场发展关系的五个阶段》根据材料,指出古代戏剧发展过程中的两种趋势,并分别进行说明。(12分)2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5分)材料一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体系的突出特点是它极强的实用性,在大一统专制社会中表现为直接满足专制王朝各方面的需要。由于它的极端实用性,一旦现实不提出直接的要求,它就没有了发展的动力。而实用性科学眼光不够远大,为自己设定的发展空间是极小的,除非大一统的社会结构发生重大变化,这种实用型科技就只有停滞不前。从盛唐(公元7世纪)到明末(17世纪)1000多年的时间里,由于中国政治的相对稳定,其独特的科学技术体系得以逐步完善和发展。近代,中国科技发展远远落后于西方。材料二近代科学的诞生得益于许多条件,其中也包括中国人的伟大发明所起的作用,但它的思想根源来自希腊。希腊人不讲实用,为理论而理论
本文标题:辽宁省沈阳市城郊市重点联合体2018-2019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41877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