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 2019-2020学年高中历史 模块综合测评 人民版选修4
-1-模块综合测评(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1.一位西方学者评论秦始皇:“建立了绝对的专制制度,这一制度以个人亲信为基础,而不考虑世系和教育。”从人类政治文明发展的角度看,这一政治转向的积极意义主要在于()A.从贵族政治向官僚政治转变B.从井田制向小农经济转变C.从分权政治向专制政治转变D.从军功政治向文治政治转变【解析】从题干中“以个人亲信为基础”“不考虑世系和教育”可知,秦始皇建立的君主专制制度打破了以门第出身为基础的贵族政治,转而建立了以皇帝为核心的官僚集团政治。【答案】A2.唐太宗晚年曾自我评价道:“济育苍生,其益多;平定寰宇,其功大;益多损少,人不怨。”唐太宗的主要功绩有()①重用人才,善于纳谏②文德治国,完善科举③不夺农时,轻徭薄赋④崇尚佛教,册封班禅A.①②③B.①③④C.①②④D.②③④【解析】解答本题可用排除法,册封班禅是在清朝,所以排除含有④的选项即可【答案】A3.孔子和亚里士多德被誉为“东、西方的先哲”,他们的思想对后世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他们的共同之处有()①崇尚道德,推行德治②创立私学,因才施教③提出“中庸之道”④挑战权威,注重理性A.①②B.①③C.②③D.③④【解析】孔子与亚里士多德都崇尚道德,孔子主张德治,但亚里士多德遵循法律至上,以法治国,故①错误;孔子与亚里士多德在教育实践与思想上都创立了私学,主张因材施教,故②正确;孔子与亚里士多德均主张“中庸之道”,故③正确;孔子的思想为统治者服务,因而不可能挑战权威,故④错误,所以C项符合题意。【答案】C-2-4.柏拉图的理想国理念是奴隶主的理想,资产阶级把永保资本主义制度作为他们的理想,无产阶级则把实现共产主义作为自己的奋斗目标。这说明()A.在阶级社会中,理想具有阶级性B.他们的理想都是幻想C.每一时代的人们都有美好的愿望D.理想是虚无缥缈的东西【解析】奴隶主、资产阶级、无产阶级都有自己的理想和奋斗目标,说明了理想的阶级性。【答案】A5.温斯顿·丘吉尔在他的《英语国家史略》中写到:“当不受法律约束的克伦威尔死后,许多人心中暗自怀着一种如释重负的轻松感,英国为克伦威尔举行了一次最欢乐的葬礼。”英国民众的这一反应从本质上说明了()A.克伦威尔的军事独裁不得人心B.英国民众认同了法律至上的原则C.英国的政治发展趋向于民主化D.克伦威尔的措施阻碍资本主义发展【解析】克伦威尔的军事独裁不得人心是表面现象,故A项错误;“光荣革命”之后,英国统治方式才由人治转向了法治,故B项错误;“英国为克伦威尔举行了一次最欢乐的葬礼”是因为克伦威尔成功地领导了资产阶级革命,结束了斯图亚特王朝的统治,“克伦威尔死后,许多人心中暗自怀着一种如释重负的轻松感”是因为克伦威尔实行专制统治引起了国民的不满,这在本质上反映出英国的政治发展趋势是民主,故C项正确;克伦威尔的措施阻碍资本主义发展不符合史实,故D项错误。【答案】C6.“拿破仑最大的错误就在于:他娶奥国皇帝的女儿为妻,和旧的反革命王朝结成同盟;他不去消灭旧欧洲的一切痕迹,反而竭力和它妥协……他力图得到和他们同样的荣誉,拜倒在正统主义原则之前,因此很自然,正统的帝王们便把篡夺者踢出了自己的圈子。”对上述材料解读正确的是()A.拿破仑和欧洲旧的专制帝王毫无差别B.拿破仑虽向欧洲专制势力妥协,但仍不为其所容纳C.拿破仑力图成为欧洲帝王的野心,是其灭亡的根本原因D.拿破仑表面与欧洲专制势力相妥协,实际是为了推动民主事业的发展【解析】由材料中的“正统的帝王们便把篡夺者踢出了自己的圈子”可知,拿破仑被旧专制帝王视为篡夺者,故A项错误;拿破仑灭亡的根本原因是手工工场时代的资本主义还不足以战胜欧洲的封建势力,故C项错误;拿破仑“拜倒在正统主义原则之前”是与封建势-3-力的妥协,是对民主事业的践踏,故D项错误。由材料可知,拿破仑与欧洲专制势力相妥协,但仍不为欧洲专制势力所容纳,最终被欧洲封建势力所灭,故答案为B项。【答案】B7.古往今来,无论是东方古国,或是西方近代国家,都以建章立制来强化中央对地方的管辖。下列具有此类性质的文献和制度是()①秦汉郡县制②《民法典》③英国《权利法案》④美国1787年宪法A.①②B.①④C.③④D.②③【解析】秦汉郡县制有利于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美国1787年宪法规定了美国的联邦制,有利于中央集权的巩固,故符合题意。其他两项与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无关。【答案】B8.1912年成立的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被称为亚洲第一个“美国式”的共和国。其政权的组织形式也被称为是美国的“仿制品”,究其主要原因是这一政权()A.实行民主共和制B.在美国支持下建立C.实行责任内阁制D.确立了君主立宪制【解析】根据《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中华民国实行三权分立的民主共和制,是一个“美国式”的共和国。【答案】A9.甘地曾说:“使用曼彻斯特布,我们还只是损失了金钱,但如果在印度也产生了一个曼彻斯特……我们生存的道德基础就要被摧毁了”。由此可知,甘地()A.主张抵制西方工业品B.反对西方资本控制印度C.主张用道德力量治理国家D.反对印度走工业化道路【解析】抓住“使用曼彻斯特布,我们还只是损失了金钱”可知抵制西方工业品并不是甘地最终的目的,故A项错误;B项在材料中无反映,故B项错误;抓住材料“但如果在印度也产生了一个曼彻斯特……我们生存的道德基础就要被摧毁了”可知,甘地认为资本主义工业化是不道德的,是罪恶的文明,会破坏印度生存的“道德基础”,而不是主张用道德力量治理国家,故C项错误;材料“我们生存的道德基础就要被摧毁了”反映了甘地用道德衡量经济生产方式,他极力反对资本主义工业化,主张复兴印度农村工业,从而实现非暴力的社会理想,故D项正确。【答案】D10.列宁在评价恩格斯的无私精神时指出,“他为天才的朋友树立了一块永不磨灭的纪念-4-碑。无意间,他的名字也被镌刻在了上面”。你认为这块“永不磨灭的纪念碑”是()A.《共产党宣言》B.《德意志意识形态》C.《神圣家族》D.《资本论》【解析】恩格斯“天才的朋友”是指马克思,马克思不可磨灭的纪念碑是他的《资本论》,恩格斯在马克思逝世后帮助完成了第二卷与第三卷。【答案】D11.从社会进步和制度创新的角度看,20世纪初期国际社会最重大的事件是()A.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B.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C.马克思主义的诞生D.中国的清王朝被推翻【解析】A项发生于17世纪末,C项发生在19世纪中期,时间不符;D项虽然发生在20世纪初期,但制度创新不足;20世纪初发生的十月革命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开辟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答案】B12.1921年10月,列宁在谈到新经济政策时说:“所谓新,是对我们先前的经济政策而言的。可是实质上,它比我们先前的经济政策包含着更多的旧东西。”下列新经济政策的内容中,包含“旧东西”的有()①实行粮食税②关系国家经济命脉的企业归国家所有③部分企业由资本家经营④允许自由贸易A.①②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解析】所谓“新”是指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方案,所谓“旧”是指资本主义的经济手段,①③④属于旧的资本主义经济手段;②属于社会主义经济的形式,是苏俄的创新,故排除。【答案】C13.毛泽东的诗词是记载中国革命伟大历程的史诗,他的“军叫工农革命,旗号镰刀斧头。匡庐(泛指江西)一带不停留,要向潇湘(泛指湖南)直进。地主重重压迫,农民个个同仇。秋收时节暮云愁,霹雳一声暴动”。描述的是()A.南昌起义B.秋收起义C.井冈山的斗争D.红军长征【解析】从词中的“匡庐”“潇湘”“秋收”“暴动”等关键词不难判断,毛泽东的这首词描述的是秋收起义。【答案】B-5-14.“邓小平……最大的功绩就是提出了新的理论。这是一种全新的世界观,是对中国现实条件的全新理解,是对历史经验的有效借鉴。”这种“新的理论”主要是指()A.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B.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C.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理论D.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理论【解析】这种“新的理论”即如何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理论,它包括A、C、D三项等诸方面的内容。【答案】B15.下列各项联系中没有因果关系的是()A.抽象的理论概括——李时珍的《本草纲目》B.李四光的地质力学——大庆油田的发现C.勤奋的探索和科学的方法——牛顿经典力学的建立D.爱因斯坦的质能方程式——原子弹的研制【解析】李时珍的《本草纲目》是实践经验总结的结果,不是抽象的理论概括。【答案】A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6小题,第16题11分,第17题10分,第18题12分,第19题11分,第20题12分,第21题14分,共70分)16.我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国家,处理好民族关系是古代政治家们尤为关注的问题。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自突厥颉利破后,诸部落首领来降者,皆拜将军中部将,布列朝廷,五品以上百余人,殆与朝士相半。唯拓跋不至,又遣招慰之,使者相望于道。凉州都督李大亮以为于事无益,徒费中国,上疏曰:“臣闻欲绥远者必先安近。中国百姓,天下根本,四夷之人,犹于枝叶,扰其根本以厚枝叶,而求久安,未之有也……近日突厥倾国入朝,既不能俘之江淮,以变其俗,乃置于内地,去京不远,虽则宽仁之义,亦非欠安之计也,每见一人初降,赐物五匹,袍一领,酋长悉授大官,禄厚位尊,理多糜费。以中国之租赋,供积恶之凶虏,其众益多,非中国之利也。”太宗不纳。——吴兢《贞观政要》材料二“朕阅经史,塞外蒙古多与中国抗衡,自汉、唐、宋至明,俱被其害,而克宣威蒙古,并令归心如我朝者,未知有也。夫兵者凶器,圣人不得已而用之,譬之人身疮疡,方用针灸,肌肤无恙,而妄寻苦楚可乎?”“治天下之道亦然,乱则声讨,治则抚绥,理之自然也。自古以来,好勤远略者,国家元气,罔不亏损,是以朕意不以生事为贵。”“罗刹(俄罗斯)扰我黑龙江、松花江一带三十余年,其所窃据,距我朝发祥之地甚近,不速加剪除,恐边徼之民,不获宁息。朕亲政之后,即留意于此。”-6-——康熙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分析李大亮认为“于事无益,徒费中国”的原因。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体现唐太宗开明民族政策的措施。(7分)(2)对比材料二和材料一,归纳康熙帝与唐太宗治理少数民族的共同手段,并指出康熙帝在捍卫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中遇到了什么新问题?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康熙帝最终是如何解决这一问题的,请简要评述。(4分)【解析】第(1)问的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一中“臣闻欲绥远者必先安近。中国百姓,天下根本,四夷之人,犹于枝叶,扰其根本以厚枝叶,而求久安,未之有也”分析作答即可;第二小问,结合唐太宗时期在少数民族地区设置的行政机构作答即可。第(2)问的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一中“自突厥颉利破后……唯拓跋不至,又遣招慰之”归纳唐太宗对少数民族的政策,根据材料二中“乱则声讨,治则抚绥”归纳康熙帝的少数民族政策,再结合二者相同之处作答即可;第二小问,根据材料二中“罗刹(俄罗斯)扰我黑龙江、松花江一带三十余年……朕亲政之后,即留意于此”进行分析作答即可;第三小问,注意设问要求“最终是如何解决这一问题的”,结合《尼布楚条约》签订的相关史实分析作答即可。【答案】(1)原因:中原百姓是中国根本,对少数民族的供养、赏赐会加重百姓赋税负担;少数民族风俗难改;威胁中原统治。措施:在东突厥故地设羁縻府州;在西突厥故地设安西都护府;与吐蕃和亲;册封西北各族首领及其后嗣。(2)共同手段:乱则声讨,治则抚绥。(或镇压与抚绥相结合,剿抚并用)新问题:沙俄入侵中国东北。解决:1689年,中俄签订了《尼布楚条约》;捍卫了我国东北边疆(从法律上确定了中俄东段边界),维护了国家主权。1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汝之民为饿也,何不白于君,发仓廪以赈之?而私以尔食馈之,是汝明(显示)君之无惠,而见己之德美矣。”——《孔子家语·观思》康有为认为,要达到幸福快乐的大同之世,必须推行“公养”“公教”“公恤”的社会福利制度。妇女怀孕后入公立政府组建的“人本院”赡养,实施胎教,婴儿出世后一律由公立的“育婴院”“慈幼院”抚养,儿童6岁入“小学院”,11岁入“中学院”,16岁入“大学院”,2
本文标题:2019-2020学年高中历史 模块综合测评 人民版选修4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42638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