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 河南省平顶山市宝丰县第一高级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周测试题2(含解析)
-1-河南省平顶山市宝丰县第一高级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周测试题2(含解析)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1.有人写道:“天下大乱,需要‘救市’,先秦诸子百家争鸣,儒墨道法究竟孰是孰非?在黑夜的背景下,诸子的身影如群星般闪耀。然天下一致而百虑,同归而殊途。”诸子百家关注的共同点是A.人与自然的和谐B.社会现实C.人与社会的和谐D.人的生命【答案】B【解析】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从各自思想角度对于当时社会提出建设性意见,属于社会现实的关注,故B正确;A是道家思想;C是儒家思想;D是儒家思想。2.春秋战国时期是一个社会大变革时期,同时也是一个思想流派纷呈的时期。下列春秋战国时期提出的思想,对当今构建和谐社会仍产生着积极影响的是①“绝圣弃智,绝仁弃义”②“己所不欲,勿施于人”③“兼相爱,交相利”④“克己复礼”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②③D.①④【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材料要求“当今构建和谐社会仍产生着积极影响”,题干中所列“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和“兼相爱,交相利”思想有利于构建和谐的人际关系和社会关系,符合题干要-2-求,②③正确,选项C正确;“绝圣弃智,绝仁弃义”是老子无为思想,属于消极避世,“克己复礼”主张恢复西周等级制,不利于构建和谐社会,排除①④,排除选项A、B、D。3.有人阅读长沙马王堆出土的帛书《道德经》后,总结了以下内容,你认为可信的是A.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B.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C.夫严刑者,民之所畏也;重罚者,民之所恶也D.若是天下兼相爱,国与国不相攻,家与家不相乱【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A是道家学派的主张,B出自《论语》子曰:“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是儒家的主张,C是法家的主张D是墨家的观点,故A符合老子《道德经》的思想内涵。考点:诸子百家的思想主张点评:本题主要考查道家的思想主要和观点,在诸子百家中儒家主张仁爱,忠孝和积极入世,道家则主张顺从自然,无为而治,法家强调依照严刑峻法来约束人的行为,墨家则反对不义的战争和强调无差别的爱护别人。尽管诸子百家思想各异但也有其共同性。4.《季羡林说和谐人生》一书说:中国文化的精髓是什么?据我的看法,中国文化的精髓就是“和谐”。自古以来,中国就主张“和谐”……我们讲和谐,不仅要人与人和谐,人与自然和谐,还要人内心和谐。下列能佐证这一说法的是①孔子主张“仁者爱人”②墨子主张“兼爱”“非攻”③老子主张“天道自然”-3-④孟子主张“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④【答案】D【解析】【详解】“仁者爱人”、“兼爱”“非攻”、体现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天道自然”体现人与自然的和谐,“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体现君民之间的和谐,故本题只有选D才是符合题意的。5.董仲舒认为“天生民性,有善质而未能善,于是为之立王以善之,此天意也”。对这一思想最准确的理解是A.认为民性本善,君权神授B.感叹人性本恶,呼唤王道C.建议以礼入法,以礼入俗D.主张“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答案】A【解析】【详解】董仲舒的核心观点是认为民性天生就是善的,只不过没有表现出来,所以天意设立帝王引导人民向善,这又蕴含了君权天授的思想,故选A;BC是荀子的观点,排除;“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是要用思想上的大一统维护政治上的大一统,排除D。6.梁启超在论及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时,指出“盖权臣之消长,与专制政体之进化成比例,而中国专制政治之发达,其大原力有二端,一由于教义之浸淫,二由于雄主之布划”。材料中“教义之浸淫”指的是A.统治者利用宗教大力维护自己的统治B.宗教的欺骗性使人民丧失了斗争精神C.儒家思想成为维护封建统治的工具D.中国君主专制意识根深蒂固-4-【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能力。所谓的“教义”指的就是中国的儒家思想,所谓的“雄主”指的就是中国的君主专制。因此“教义之浸淫”就是儒家思想对于中国的影响,所以本题选择C选项。A、B选项错解了宗教的内涵。D选项是“雄主”的含义。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春秋战国的百家争鸣·儒家思想的影响7.宋明理学家普遍倡导“存天理去人欲”的修养论,“格物”“格心”的认识论,“成贤成圣”的境界论,“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功名论,其根本出发点是A.修身养性,提高个人修养B.培养经世致用的人才C.规范社会秩序,实现社会和谐D.树立理学的统治地位【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宋明理学家强调“存天理,灭人欲”等伦理道德,旨在规范人们的行为和社会秩序,实现社会和谐,稳定统治秩序。故选C。ABD项都是理学家的目的,但是都不是从维护封建统治这一角度进行分析的,因而是错误的。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宋明理学·宋明理学家的思想观点【名师点睛】宋明理学是儒家学说在宋明时期的新发展。关于宋明理学,常常考查理学代表人物的观点和对理学的评价。如“二程”认为理是万物之本源,强调“存天理,灭人欲”,并提出“格物致知”的认识论。理学要求人们加强道德修养,重视气节,对塑造中华民族的民族性格起了重要作用,但理学压抑人性,阻碍了科学技术的进步。8.明末思想家李贽说:“夫天生一人,自有一人之用,不待取给孔子而后足也。若必待取足于孔子,则千古以前无孔子,终不得为人乎?”其思想核心是A.维护封建礼教B.主张学以致用C.反对迷信崇拜D.抨击腐朽统治-5-【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解读史料获取信息的能力。明末李贽提出孔子不是天生的圣人,儒家思想也不是神圣不可侵犯的理论;是非标准依照时代变化而变化,反对以孔子的是非为标准。因此选C项符合题意。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明清之际的儒学思想·李贽的思想9.明清思想家不同于前代思想家,下列反映了其突出的时代特征的是A.黄宗羲提倡“法治”B.王夫之的唯物思想C.顾炎武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D.黄宗羲认为君主专制是“天下之大害”【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明清思想家不同于前代思想家的时代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明清时期,商品经济发展,君主专制制度强化,黄宗羲认为君主专制是“天下之大害”,反对君主专制,体现了时代特征,故D正确。黄宗羲提倡“法治”,也为了反对君主专制,故A排除。王夫之的唯物思想,不能说明突出的时代特征,故B排除。顾炎武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也没有反映突出的时代特征,故C排除。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特点【名师点睛】明清之际的思想批判主要表现在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等三大进步思想家的学说和主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政治上,反对君主专制独裁,提出了种种限制君权的理论和设想;经济上,重视手工业、商业的发展,指出工商业和农业一样,都是“民生之本”,应该受到保护和鼓励;思想上,还批判程朱理学脱离实际的学风,主张躬自实践的积极思想,提倡走出门户,到实践中求真知,以构筑具有时代特色的新思想体系。10.据史料记载,明朝重臣海瑞五岁的女儿因为从男性家僮手中接了一块饼吃,便被海瑞以“男女授受不亲”为由关以禁闭,直至饿死。这反映的实质问题是A.海瑞治家严谨B.儒学地位衰落-6-C.理学摧残人性D.世风每况愈下【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在传统理学影响下,人们要遵循传统的道德规范:三纲五常、三从四德等。这些道德规范虽然在培养民族性格等方面起到积极作用,但是也扼杀了人的天性,摧残了人性。而题干海瑞的做法就是这些道德规范消极性的体现。所以答案选C。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宋明理学·理学摧残人性11.历史学家许倬云说:“佛教进入中国其引发的影响……既带来了另一种思维,也迫使中国固有的思想体系不断与佛教互动,终于融合为中国型的思想体系。”符合这一表述的思想家是A.董仲舒B.朱熹C.李贽D.王夫之【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中国固有的思想体系不断与佛教互动是出现在魏晋时期,在思想领域出现了三教合流的的现象,而在宋明时期终于融合为中国型的思想体系,B正确;A选项是汉代,佛教尚未传入中国,排除;C选项和D选项是明清时期,与材料信息不符,排除。所以选B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宋明理学·朱熹12.毛泽东说:“管却自家身与心,胸中日月常新美。”与此诗句相关的思想是A.孔孟之学B.程朱理学C.明清之际的新思潮D.阳明心学【答案】D-7-【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的是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材料中毛主席强调的是内心反省的作用,这与阳明心学的观点有相似的地方。所以答案选D。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宋明理学·阳明心学13.“放弃自己的私事,多年来蒙受抛弃家人的耻辱,自己忙于用所有时间为你们做事,像一个父亲或长兄那样来看望你们每个人,敦促你们对美德进行思考。”材料中赞美的古希腊哲学家曾提出A.人是万物的尺度B.有思想力的人是万物的尺度C.人是城邦的动物D.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苏格拉底的思想。依据所学可知,材料反映的这为哲学家是雅典的苏格拉底。由于智者学派忽视道德,致使雅典社会世风日下,道德沦丧。针对这种情况,苏格拉底提出“有思想力的人是万物的尺度”,希望重建人们的道德价值观,以挽救衰颓中的城邦制度。A是智者学派的主张;D是亚里士多德的思想。所以应选B。考点: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与发展·西方人文主义思想的起源·苏格拉底的思想14.苏格拉底在被判死刑前夜说:“是城邦给了我生命,使我受到抚养和教育。我首先是城邦的孩子和仆人,比起父母和其他祖先来,城邦更为尊贵,更为可敬,更为神圣,她受到众神和所有理智的人的尊敬。”这表明苏格拉底的思想是A.歌颂直接民主B.城邦利益至高无上C.赞扬社会道德D.追求人的自由平等【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据材料“是城邦给了我生命,使我受到抚养和教育。我首先是城邦的孩子和仆人,-8-比起父母和其他祖先来,城邦更为尊贵”。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反映了苏格拉底的思想是城邦利益至高无上,故B项正确;材料未涉及直接民主,故A项排除;材料也无法体现社会道德,故C项排除;人的自由平等,在材料中也无法体现,故D项错误。考点: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西方人文主义思想的起源·苏格拉底思想15.某位学者写道:“随着世俗社会的兴起及城市的发展,西方人终于从迷梦中觉醒,失踪的古典文化终于战胜经院哲学与《圣经》,雅典终于战胜耶路撒冷。”该学者谈到的历史事件A.智者运动B.新航路的开辟C.文艺复兴D.宗教改革【答案】C【解析】试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尊重材料是做对历史题目的唯一秘籍。而通过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失踪的古典文化、雅典终于战胜耶路撒冷均和文艺复兴有关,因为文艺复兴把人从封建神学中解脱出来、解放出来,所以本题答案就是C。16.英国历史学家阿克顿写道:“十五世纪中叶到十六世纪初,意大利文艺复兴中的主要事实便是:教皇与世俗的宗教批评者之间的冲突是以容许新人的某种不敬神的精神进入僧侣统治集团为代价而得到避免。”与材料观点最为吻合的是A.人文思想的传播,缓和了教会与世俗社会的冲突B.资本主义萌芽时期,资产阶级与教会矛盾未激化C.文艺复兴只限于社会上层,对天主教会冲击有限D.宗教改革传播人文思想,冲击人们对上帝的信仰【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材料没有反映文艺复兴只限于社会上层,故C项错误;“文艺复兴”“世俗的宗教批评者”“某种不敬神的精神”等关键信息,表明了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者在批判和妥协之间徘徊,同样,教会势力也在传统特权和批判者之间寻求调和,故A项正确;宗教改革-9-传播人文主义思想,但是没有否定对上帝的信仰,故D项错误;资本主义萌芽时期,新兴资产阶级与教会宣扬的神学世界观矛盾日益尖锐,故B项错误。考点:西方人文精神的发展·文艺复兴·文艺复兴影响17.中国一位历史学家曾说:“我们不妨把文艺复兴运动看作是中世纪晚期悲观、死亡、灾变、迷信和冷漠心情的结束。”因为这场运动A.把人性
本文标题:河南省平顶山市宝丰县第一高级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周测试题2(含解析)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43286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