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经营企划 > 科技政策与国际竞争力刍议
科技政策与国际竞争力刍议作者:李兴伟学位授予单位:中共中央党校相似文献(10条)1.期刊论文龚建文粤港科技政策的差异性及对粤港科技合作的思考-科技管理研究2008,28(5)粤港两地的科技政策经历了不同的发展历程,在应用研究、技术成果转化和创新环境等方面存在着差异性.两地科技政策以及资源的差异性,使得两地科技在诸多方面具有很强的互补性,两地的科技合作日益重要.设计一个利益共享的科技合作框架和体系,实现两地科技发展的大整合和大发展,将会迅速提高两地的国际竞争力.2.会议论文陈劲开放创新条件下的资源投入测度及政策含义2005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阶段性特征来看,要加快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缓解资源瓶颈的约束,必须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实现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从要素驱动型向创新驱动型的根本转变。只有立足于科技创新,才能从根本上解决我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难题,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从我国面临的国际经济环境来看,只有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才能提高我国的国际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科技是综合国力竞争的决定性因素,自主创新能力是一个国家崛起的重要支撑。本文分析了开放创新条件下的资源投入测度,并就政策含义作一阐释。3.学位论文杜婧华日本战后到“经济奇迹”时期的科技政策演变2007科技政策是国家为实现一定历史时期的科技任务而规定的基本行动准则,是确定科技事业发展方向,指导整个科技事业的战略和策略原则。而发达国家、新兴工业国家及发展国家为提高本国或其经济体的国际竞争力,大都依据其经济发展水平的不同而积极调整该国或经济体的科技政策。但由于科技发展本身并不能完全凭借自身发展规律得到进步,社会的组织系统及其政策对科学技术的干预是巨大的。特别是在科技活动日益系统化、社会化和全球化的20世纪,科技活动不是与世隔绝的孤立系统。通过文献法、定性和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探究日本战后到“经济奇迹”时期日本科技政策发展背景,及其演变,总结其这段时期的经验和教训,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正确的科技政策推动了科学技术的大发展,进而综合国力、竞争力得到提高。本文集中考察了日本战后到“经济奇迹”时期的科技政策的演变,进一步探究了科技政策的演变的原因和过程。认为这段时期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即:从1945年到1952年是日本科学技术“被占领”的时期;1952年到1959年是日本的技术引进和技术模仿阶段;1959年到1969年是日本的大型技术革新阶段。并分别探索不同阶段日本的科技政策发展的背景、科技政策的主要内容以及日本战后到“经济奇迹”时期日本科技政策的主要特点和对日本经济的主要影响,以期得出了这段时期科技政策的特点对于促进我国科技发展的启示。本人认为对日本战后到“经济奇迹”时期科技政策演变的研究可以促进我国现阶段制定出更加符合我国国情的科技政策,指导我国科技和经济事业的迅猛发展。也就一定可以促进我国科技的进一步发展,促进科技成果向产业的转化,提高我国的综合实力,增强我国的国际竞争力。文章的基本内容主要分为五个部分:先把日本从战后到经济高速增长时期分为三段分别进行科技背景和科技政策的研究,然后又对这段时期日本科技政策的特点以及对我国科学技术的发展进行了论述。主要内容为:第一部分,科学技术的“被占领”阶段(1945-1952)。在二战前日本以军事科技为主的前提下和二战对日本科技发展的影响下,战后美国在对日占领期间,推行了非军事化、民主化和导入了竞争机制和科学管理。日本政府也同样制定了一些科技政策。第二部分,日本的技术引进和技术模仿阶段(1952-1959)。在技术引进需要严格审查以及为了和“倾斜生产方式”相适应的前提下,日本进入了技术引进和技术模仿阶段;产官学再次结合;政府制定了相关税制金融政策;日本建立了大规模的生产体制。第三部分,日本的大型科技革新阶段(1959-1969)。在放宽了技术引进标准、制定了《国民收入倍增计划》和推进贸易自由化的前提下,日本从新国家科技管理体制的制定、改革和完善科研和学术体制、启动重大科研项目、支持民间科研活动、加强科技信息事业、推进国际技术合作等多方面制定了科技政策,科技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果。第四部分,对日本这段时期的科技政策的特点进行了总结评论。第五部分,通过对日本这段时期的科技政策研究的经验对我国科学技术的发展得出了启示。文章的写作以史实为根据,积极搜索和补充资料,运用分析和例证考察等方法,从科学技术政策史的角度,尝试对其研究的初步系统化和科学化。本文数据主要是通过文献调查获取的,本文是在阅读大量的国内外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进行的。4.期刊论文邓国庆重视扶持引进--巴西科技政策的发展及特点-华夏星火2002,(4)从科学探索到技术发明,再到实现技术的产业化,是世界各国制定科技发展政策的基本思路.1951年,巴西成立科学技术最高决策机构--国家研究委员会,明确提出科技为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服务的基本原则,决心借助科学技术满足巴西人民不断增长的物质需求和社会需求,提高国家科技能力和国际竞争力.5.会议论文李春景.曾国屏香港科技政策的演进:一种批判性回顾2006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的爆发使得回归后的香港特区政府认识到香港与亚洲其他“三小龙”在科技竞争力方面的较大差距,由此相继出台一系列旨在推动研发和创新的计划和文件,力图重构其科技政策,并希望这些政策努力能够在香港经济复苏和国际竞争力提升过程中扮演重要角色。本文拟以殖民时期港英政府科技政策的简要回顾为出发点,着重考察1997年以来香港科技政策新的发展趋向,并在此基础上分析香港科技政策演变的特征和面临的挑战。6.期刊论文穆荣平.蔡长塔.MuRong-ping.CaiChang-ta中国医药制造业国际竞争力评价-科研管理2001,22(2)本文评价分析中国医药制造业国际竞争力,指出中国医药制造业近年来通过引进、消化国外先进技术,国际竞争力不断增强,但在R&D投入强度、技术创新能力、生产集中度和市场营销管理等方面还存在较大差距。全球医药品市场快速增长和国际贸易环境改善,为中国医药制造业提供了良好的发展机遇。7.期刊论文穆荣平.MuRongping高技术产业国际竞争力评价方法初步研究-科研管理2000,21(1)高技术产业是知识密集、技术密集的产业,是代表一个国家综合国力和整体竞争力的重要先导产业,也是关系到一个国家未来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的最重要的新增长点.本文论述了高技术产业,特别是国家标准产业代码为三位数的高技术产业的国际竞争力评价研究的重要理论意义与政策意义,分析了国际竞争力研究现状,在高技术产业界定、高技术产业国际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与方法等方面提出了自己的研究结论.8.学位论文蒋文锋经济高速增长时期中日对外贸易比较分析20061955-1973年是日本经济高速增长时期,1978年到现在是我国经济高速增长时期。在这个阶段的中国和日本的对外贸易都在快速发展,研究日本贸易发展对我国当今的贸易转型有积极的借鉴意义。经济高速增长时期,日本面临国际经济大发展、自由贸易主义盛行的宽松环境,拥有良好的国民素质、高储蓄率和工业发展的背景。根据有利的国内外条件,日本政府以技术高度化和产业高度化为目标,采用战略性贸易理论,将战略性贸易政策与产业扶持政策、科技政策综合运用,取得了重大的成功。资本、技术密集型产业成为出口贸易的主导,实现了贸易顺差,为日本的进口和产业升级、增强出口产品的国际竞争力起了巨大的作用,1973年成为世界第三大贸易国。究其原因,日本积极采用先进技术,提高了劳动生产率和产品质量,不断创造新产品,降低产品价格,增强了国际竞争力,促成了贸易的大发展。比之日本,经济高速增长时期我国贸易在机遇中面临着挑战:面临国际贸易的保护主义抬头,国内拥有众多就业人口,产业竞争力普遍不强,管理水平低下。据此,我国以充分就业和经济发展为目标,采用比较利益理论,大力引进外资,放开贸易经营权,优先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使其成为我国出口贸易的主导,同样实现了顺差,为我国就业和经济发展起了重要的作用。但是与日本比较,我国贸易粗放式增长、结构升级缓慢、加工贸易与国内产业疏远、贸易条件恶化等问题暴露无遗,这些问题的解决,可以借鉴日本的经验。依据战略性贸易理论,综合运用贸易政策、产业政策和科技政策,促使我国贸易结构的升级和产业结构的优化,从而促进经济持续快速的发展。9.期刊论文穆荣平中国航空航天器制造业国际竞争力评价-科研管理2003,24(6)中国航空航天器制造业是战略高技术产业.本文采用作者提出的评价指标体系,从竞争实力、竞争潜力和竞争环境等方面分析了中国航空航天器制造业的国际竞争力,从提高国际竞争力实际出发,提出当前急需解决的3个重大问题:(1)组建国家航空航天战略委员会,加强中央政府对航空航天事业的集中统一领导;(2)制定国家航空航天总体发展战略和相应的产业技术政策,加大国家宏观政策调控力度;(3)组建航空航天研究院,构建高效、精干的航空航天科研体系,面向国家战略需求和市场需求,制定明确的国际科技合作战略,积极用好国内外人才.10.学位论文陈红玲科技进步提升产业结构问题研究2006科技是第一生产力,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经济的发展,我国产业结构也将不断优化,本文选取了几个有代表性的国家,以科技进步与产业结构优化为研究对象,运用经济学的相关理论,对科技进步提升产业结构的内在机理、特征和实现途径进行了探索。本文共分五章:第一章是绪论部分,阐述了论文选题的意义、背景,文献综述,论文的研究思路、框架安排和研究方法,以及论文的主要创新点和论文的不足。第二章分析了科技进步提升产业结构的内在机理。试图回答科技进步为什么能提升产业结构,分别从生产力角度、产业层面、西方经济学角度进行了论述。科技知识不同于一般的生产要素,它是人类长期生活的经验积累,使用后不会消失,具有累加性、外溢性,边际报酬递增性特点。第三章论述了科技进步提升产业结构的特征。试图回答科技进步怎样提升产业结构。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科技进步催生了新产业的形成;科技进步改造了原有产业部门,使原有产业结构发生变革;科技进步促使生产性需求、消费性需求发生改变,影响着产业发展前景;科技进步使劳动力不断发生转移,促使产业结构合理化;科技进步改变了产业国际竞争力,促进产业结构不断优化。科技进步使人类对自然资源的依赖性不断降低,产业结构不断从低级转向高级。第四章探讨了各国不同科技进步路径对提升产业结构的影响。不同的科技进步路径就会有不同的产业结构演变路径,对一国经济的增长也会产生不同的影响。大体说来,科技进步的路径主要有以下六种:一是自主研发创新型。其中又分为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协调发展型和单一发展型。例如美国属于前者,而前苏联就属于后者;二是从国外引进模仿型,例如巴西;三是引进-消化-创新型,列如日本:四是科技政策滞后型,例如德国;五是政府不干预型,例如英国;六是不发展科技型。第五章给出了知识经济时代,我国面临的机遇、挑战与政策建议。我国现在面临着新一轮的全球产业大转移,处于建国以来最好的国际国内发展环境;国日人均GDP2005年已达1500美元,进入到经济的高速发展期。而我国现有三次产业还普遍存在着科技含量低,产业结构不合理,使得我国必须在借鉴国内外的经验教训之上采取科技政策和产业政策相融合的道路。结合我国实际发挥后发优势,立足于三次产业结构的调整,加强政府的宏观调控,在某些具有优势的高新技术领域率先发展高科技产业;对传统产业进行改造升级,掌握关键核心技术;以科技带动产业结构不断升级,促使经济持续增长。本文链接:授权使用:上海海事大学(wflshyxy),授权号:f1d19b55-1f83-42db-9f0d-9deb00bacbd3下载时间:2010年9月8日
本文标题:科技政策与国际竞争力刍议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6270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