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临时分类 > 农村初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成因及对策研究
1农村初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成因及对策研究开县书院初级中学向仕伦[内容摘要]随着素质教育的逐渐深入,良好的心理素质已经成为全面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学校、教师、家庭都有责任和义务针对新形势下青少年心理发展的特点,加强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增强学生适应社会的能力。农村初中学生由于受到社会、家庭、学校、经济、文化等各种条件的限制,特别是学生家长陈旧观念的影响对教育者来说带来了新的课题与挑战,强化初中学生的现代心理健康教育已迫在眉睫。[关键词]农村初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面向二十—世纪中学教育改革的紧迫任务是从应试教育转向素质教育,并把培养创造精神和创造能力作为素质教育的核心。心理健康教育作为对初中学生的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教育界人土对此都作了有益的探索,但对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不管是理论和实践还未引起人们足够的重视。尤其是我们农村中学,交通闭塞,信息不畅,学生家长文化水准相对较低,因此对学生心理素质的教育相当薄弱,学生心理承受能力脆弱,曾经轰动全国的学习优秀学生杀母惨案,几名女学生因期中考试成绩不佳集体大量吞服安定片后上山轻生,几名中学生绑架同学最后造成人身伤亡的恶果,无疑不是因心理障碍产生的。因此,加强农村初中学生的心理素质培养刻不容缓。这既是因为初中阶段正是学生生理和心理迅速发展,从儿童期向青春期转化的关健时期,同时也是学生道德品质、思维能力、知识技能等逐步发展的成长期,是可塑性最大的时期。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使学生坚强起来,不仅是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也是培养跨世纪人才的重要途径。更何况现在的学生都是跨世纪的人,如果没有良好的心理素质,他就不可能担当起建设祖国的重任。只有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才能意志坚强,克服任何障碍,创造出人间奇迹,反之.将缺乏明确的目的和坚强的奋斗精神,随波逐流,终将—事无成。影响农村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包括社会因素、家庭因素、学习的压力、青春期的烦恼等。这些因素都在不同程度上影响到学生的心理健康,影响到学生人格的健全与发展。一、社会因素随着改革开放的进一步发展,社会的进一步开放,中国社会进入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快速发展变化时期,国外的各种或先进或腐朽的东西也都随之传了进来,加上在这种情况下中国本土所滋生的各种不良现象,使中国的社会发生2了骤变。我们很多成年人面对这个社会变化有时也无所适从,不知所措,更不用说我们这些还未成年的中学生。他们这个似懂非懂的年龄段,接受得快,变化得也快,但有许多的东西是他们无法理解的,也是无法分辨的。而我们广大的农村父母绝大多数都外出打工,孩子主要由祖辈管理和教育,他们的许多观念与思想跟现代社会可能不相适应了,导致孩子们所受的教育是矛盾的,使他们年幼的心灵承受了巨大的压力,极有可能产生某些心理问题。二、家庭因素中学生正处于身心迅速发展的时期,对自身变化、学业压力、人际交往等方面有独特的理解与认识,也产生了许多烦恼与冲突。这时,他们需要畅通的倾诉渠道,更需要正确的引导。但是,由于我们的许多农村父母思想观念还是比较传统的,他们的文化层次和法律意识都比较差,家庭教育的方式方法跟不上时代的发展,他们只能采用简单的方法或行为来解决孩子心理问题,从而给子女带来不必要的心理负担。更何况许多孩子远离父母,缺少了起码的与父母交流的机会,而监护人又无暇顾及他们的情绪情感变化,这对他们的心理健康极为不利,常引发种种心理病症,如感情脆弱、自暴自弃、焦虑自闭、缺乏自信、悲观消极等心理问题。打工经济的蓬勃发展,使农村生产生活条件明显改善,特别部分父母们长期在外,他们不仅平时对子女的伦理道德教育、法制教育关注较少,反而因无法照顾孩子产生负疚感,为了弥补自己感情过失,于是采取“物质+放任”的方式进行补偿,使得留守孩子拥有零花钱的数量增加,使用自由度提高,极易形成孩子功利主义价值观和享乐主义人生观,养成好逸恶劳、奢侈浪费、乱花钱、摆阔气的陋习,并直接导致“读书无用论”、“拜金主义”等错误思想抬头。于是部分留守孩子产生了厌学情绪,认为自己父母也没读什么书,同样天南地北挣钱,部分学生甚至把人生发展方向定位为打工挣钱,热衷于吃喝玩乐,在学习中往往缺乏进取心和刻苦钻研精神,得过且过,不求上进,成绩普遍较差。这就注定在成长过程中会出现偏差。三、学习的压力我们经常在各种媒体上看到、听到又有中学生因考试成绩不理想,或因考不上重高什么的而自杀的消息,真是又痛心又惋惜。虽然国家已经进行了多次的教育改革,而现在的新课改也正在轰轰烈烈地进行当中,但最终的评价机制、选拔机制没有多大的改变。就中国目前的情况,人口这么多,中考、高考等各种类型的考试还是最有效的评价、选拔人才的手段,而且短期内也不可能有大3的改变。这就必然会在客观上给学生造成很大的心理压力。我们的中学生有大多数是独生子女,即使不是独生子女也在家里宠爱有加,心理承受能力普遍很差,这就肯定会造成这些学生的心理出现偏差。特别是遇到较为重要的考试时,焦虑更为严重,甚至出现焦虑泛化现象。更为严重的是初三学生。在片面追求升学率的指导思想影响下,学校考试排名次,搞题海战术,采取一些违反健康原则的教育方法、教学手段和教育措施,这种情况,一方面,使学生的心理整天处于一种智力超负荷的高度紧张状态之中,致使学生脑神经衰弱、失眠、记忆力减退、注意力涣散,出现一些异常的学习行为与习惯;另一方面,对分数的错误看法造成学生心理上的痛苦。教师的嘲讽,同学的轻视甚至家长的埋怨和打骂,给学生的心理造成了很大的压力。于是厌学出现了,焦虑产生了。另外,不当的教育方法例如教学方法不灵活,带有惩罚性,也会给学生的心理造成种种问题。四、青春期的烦恼青春期是一个人一生最美好的时期,也是特别重要的一个时期。我国历来在这方面的教育就相当薄弱。学生在这方面的知识更是少得可怜,即使有那么一点,也可能是从报刊杂志、网络等媒体上得来的,零零落落,很不健全。随着社会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孩子们的青春期有普遍提前的现象。他们的心理成长速度远远跟不上生理的成长步伐。我们的教育,包括社会教育、家庭教育、学校教育都还没有提前跟上孩子的成长。这就使得他们虽有青春期的萌动,但是却得不到社会、家庭、学校的正确指导,因此,他们不是采用消极封闭自己,使自己更加忧郁,就是采用大胆地欣赏追求异性,从而产生各种各样的早恋或非正常交往,导致心理疾病。五、网络的影响网络是把双刃剑。它一方面在增长学生的见识,启发他们的思维发展,提高他们的能力,促进学生的成长;另一方面,由于网络管理的不完善,非法的不良的网站、网吧林立,一些肮脏的性、暴力等严重影响青少年健康成长的东西充斥网络,而这些又得不到有效控制。可青少年的分辨能力、自控能力都还很差,这就自然产生了许多令人忧心忡忡的现象。据有关调查,不良网络、网吧已经成为影响青少年健康成长的主要“杀手”。我们从相关的媒体的报道中也可以经常看到因网络而引发的各种青少年犯罪、离家出走、失踪等问题的例子,而其中有的就发生在我们的身边。可网络对我们的青少年的吸引力是无可抗拒的。再说,作为一个现代人离开电脑、离开网络是不可想象的。学生要上4网是天经地义的事情,任何人都无法阻止。校内不能完全满足他们的上网欲望,学生就往校外跑,导致学生逃学比例的增加。这其中的种种现象、种种矛盾对青少年的各种心理问题的产生埋下了祸根。由于以上种种原因,我们发现相当一部分农村初中学生厌学、惧学、意志薄弱,不能承受挫折与困难,不善于调节自己的情绪,不会很好地处理人际关系,出现了较多的心理健康问题。因此我们教师必须用心理学、教育学、社会学等理论和方法,通过心理知识教育,心理训练和心理影响等途径,对学生的心理问题予以启发帮助,以增进学生的认识水平,开发其潜在的能力,改善其心理状态、情感和行为方式,从而提高他们的心理素质。那麽,怎样在具体实践中加强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呢?一、加强教改,提高学生心理健康品质。学校应普遍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给学生心理健康的一些基本知识以及一些简单的心理保健方法和技巧,让学生学会自我调节心理,改善心理认知,增强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同时在各科教学中加强心理教育的渗透,结合学习内容,训练观察、思维、想象、记忆、注意等心理特征,并激发良好的学习个性,促进非智力因素的发展。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尽力活跃气氛,让学生学得生动活泼,学得积极主动,消除学习心理障碍。注意对后进生进行心理疏导,增强对后进生的感情投资,从行动上直接关心爱护后进生,善于发现闪光点,保护积极性,多表扬,多鼓励。这些都是对学生有效的心理教育。二、加强学校校园文化建设,创设良好的心理环境和氛围,重视环境育人。首先,保持校园环境净化、绿化、美化、人文化,进入校园能使人心情放松,身心愉悦。使学生在良好和谐的环境中得到德的熏陶,智的启迪,体的健美,美的情趣。其次,设立心理教育专题板报,黑板上开设心理卫生知识介绍专题,开展教室、寝室文化建设等。通过这些做法营造一种浓厚的心理教育氛围,起渗透性、暗示性的作用,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接受心理教育。第三,设立心理健康教育咨询室,建立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卡,加强学校与学生的交流与沟通,及时收集反馈信息,教师应以长者的关心,朋友的诚心对学生的心理问题给予解答。这种解答不是我说你听的大道理,而是耐心的启发、细心的引导和诚心的帮助,以心交心,帮助学生提高认识,消除心理障碍,增进其心理健康。同时学校还应经常开展一些心理健康专题讲座,使学生尽可能多地了解一些心理健康方面的基本知识和技巧,从而达到消除心理障碍,提高心理素质的目的。第四、实行班级民主管理,建立学生代言人制度,及时收集反映同学意5见;设立校长信箱,方便沟通渠道;每学期还召开学生代表与校领导交流对话会,让学生真正树立主人翁意识。平时加强教师师德修养,爱生如子,自觉做到四不:不说伤害学生自尊心的话,不做伤害学生自尊心的事,不流露伤害学生自尊心的表情,不疏远有心理困惑或行为问题的学生。学校积极创设宽松的教学氛围,全面实施国家课程计划,开足上好各类活动课程,积极开展各种健康有益的活动,使学生在德、智、体、美、劳诸方面全面发展,使每个人都能走向成功。三、建立家校联系的长效机制,加强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学生的心理压力和心理问题不仅来自于学校,也来自于家庭。学生的发展也离不开家庭的配合。因而,我们学校应重视与家长的沟通交流,将心理教育延伸到家庭中去,建立家长与学生同时接受教育的策略,提高家长的心理教育意识,搭建家校共建平台。通过家长学校向家长宣传普及心理教育知识,帮助家长了解青春期学生的心理特征及在这个阶段容易出现的心理问题;设立亲情专线,畅通学生与家长沟通与交流的渠道,及时向家长反映其子女的心理动态及所出现的具体问题,使家长能与学校积极配合,共同做好心理教育工作。四、优化学生心理品质,建立良好的自我观念。每个人都有受到他人肯定和尊重的心理欲望,初中学生更是如此,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优点和长处、弱点和不足,这就需要教师帮助学生正确了解自己,建立良好的自我观念;需要教师用“放大境”看待每一个学生,善于发现学生的优点,并及时地鼓励和表扬,以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并以此作为他们自尊自信的支点,从而逐步树立自尊心和自信心;需要教师帮助学生正视缺点,通过学生自己的努力改正缺点,完善自己的人格。总之,农村初中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不容忽视,我们应重视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一个人的心理素质是否健康直接关系到个人的发展。今天我们教育者面对素质教育的新课题,教育的终极是培养发展性人才、创造人才,这不仅仅是提高学生学习水平就可以完成的,我们还应该重视他们的良好心理素质的培养,让他们在宽松愉悦的教育氛围中健康成长。『
本文标题:农村初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成因及对策研究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69240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