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临时分类 >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教学设计(第二课时)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教学设计(第二课时)教材分析:《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是人教版课标实验教材四年级上册的一篇精读课文。文章写的是周恩来少年时代的一件事,他耳闻目睹了中国人在外国租界里受洋人欺凌却无处说理的事情,从中深刻体会到伯父说的“中华不振”的含义,从而立志要为振兴中华而读书,表现了少年周恩来的博大胸襟和远大志向。本文结构严谨、层次清晰,是引导学生学习在阅读中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激励学生将自己的学习生活与国家繁荣和民族振兴大业联系在一起的好文章。《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是第七组教材的首篇课文,本组课文以“成长”为主题,训练重点是“引导学生认真阅读,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学生刚由三年级升到四年级,在自主感悟课文内容方面已有了一定的基础,但本文的时代背景与学生的生活相差太远,学生不易进入文本的情境,与人物产生情感的共鸣。因此,本课的设计力求在读文基础上,将课内外的语文学习资源整合起来,将听、说、读、写、思、议有机结合,使学生深入体会周恩来立志的原因,并在体验别人成长经历的同时,思考自己成长中的问题,学习如何立志。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当时的社会背景,深入了解周恩来树立“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这一远大志向的心路历程。锻炼理解、感悟、朗读文本的能力。2.引导体会少年周恩来立志的高尚情怀。联系实际,思考自己读书的目的,并决心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学习。教学重难点:重点:在阅读中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难点:了解当时的社会背景,深入体会少年周恩来立志的原因。教学准备:学生:了解课文的时代背景,预习课文,熟读课文。教师:多媒体课件、相关教学视频、配乐。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1、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有一位伟人,在他12岁的时候,就立下了一个宏伟的志向,那就是──“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2、回顾上节课所学,概括三个故事的小标题。3、这节课就让我们继续走入文中,走近少年周恩来,一同去了解他从小立志为国读书的故事,继续学习第25课。齐读课题。二、品读伯父与周恩来的对话,初步感受“中华不振”。1、引导注意提示语,从而感受伯父说话时的无奈、愤怒以及周恩来听到伯父说的话时的疑惑不解,读出人物说话时不同的语气。2、品读、练读、分角色朗读对话。三、紧扣词语,精读感悟,体会“中华不振”,了解周恩来立志的原因。(一)自主学习,初步感悟。1、画下感受深刻的地方,不明白的地方画个问号。2、交流学生找到的句子,补充介绍租界。(二)交流反馈,自主质疑。预设:为什么中国巡警不惩处洋人,反而把中国妇女训斥了一通?为什么洋人轧死了中国人还得意扬扬?为什么围观的中国人都紧握着拳头,却“只能劝劝那个不幸的妇女”?(三)研读重点,深入感悟。1.引导学生结合句子抓关键词、谈感受。抓住“不但不、反而、只能……”这些词辐射重点段,理解“中华不振”。出示:“他们急忙奔了过去,只见人群中有个衣衫褴褛的妇女正在哭诉着什么,一个大个子洋人则得意扬扬地站在一旁。一问才知道,这个妇女的亲人被洋人的汽车轧死了,她原指望中国的巡警局能给她撑腰,惩处这个洋人。谁知中国巡警不但不惩处肇事的洋人,反而把她训斥了一通。围观的中国人都紧握着拳头。但是,在外国租界里,谁又敢怎么样呢?只能劝劝那个不幸的妇女。”引导学生抓住“衣衫褴褛”,想象、体会妇女的不幸和悲伤,并相机指导朗读。思考并说一说:中国巡警为什么不惩处洋人?看到这样的巡警,你有什么感受?你想对中国巡警说什么?看到洋人那得意扬扬、不可一世的样子,你想说什么?2、有感情地朗读。(1)引读:这个妇女的亲人被洋人的汽车轧死了,她想到了巡警能给他_______,能给他_______,她把所有的希望都寄托在了巡警的身上。谁知_______,反而_________。围观的中国人都________.但是,_______只能________。(2)指名读,齐读。(3)转述句练习,加深感悟。3、教师小结,强化感悟。同学们,为什么洋人轧死了中国人还得意扬扬?为什么中国巡警不但不惩处肇事的洋人,反而把妇女训斥了一通?为什么围观的中国人都紧握着拳头,却只能劝劝那个不幸的妇女?这一切,都是因为──中华不振。4、出示图片及文字资料,丰富对“中华不振”的理解。四、写话训练。(一)从租界回来后,同学们常常看到周恩来一个人在沉思,他在沉思些什么呢?想一想,写下来。(配乐写话)(二)学生交流写话内容。学生写话,师巡视。师生点评。(三)深化对课题的认识,齐读课题,再读课题。五、引发思考,畅谈感受,提高认识。1、交流感悟:自己应为什么而读书。2、欣赏歌曲《国家》,引入为实现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中国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读书。3、提高认识,增强决心——齐说:“为中华之强大而读书!”、“为中华之腾飞而读书!”、“为实现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读书!”六、总结升华,回归整体。1、教师总结。2、集体起立宣读《少年中国说》。七、布置作业:1、课后阅读《大地的儿子》或继续搜集其它有关周恩来的故事。2、将你所了解到的周恩来用讲故事,写文章,办手抄报的形式,与同学分享、交流。板书设计:25、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耳闻→中华不振←目睹↘↙立志读书
本文标题:《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教学设计(第二课时)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73296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