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 飞向蓝天的恐龙优秀教学设计(精编5篇)
飞向蓝天的恐龙优秀教学设计(精编5篇)【引语】小编为您整理收集的“飞向蓝天的恐龙优秀教学设计(精编5篇)”精编优质文档,供您参考学习,希望对您有用哦!喜欢就下载吧。飞向蓝天的恐龙优秀教学设计1教学目的1、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弄明白课文的主要内容。2、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3、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教学重点弄懂课文内容,领悟想象在文中的作用。教学难点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性,领悟想象在文中的作用。课时安排3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交流资料,激趣导入同学们,你们知道恐龙这种动物吗?喜欢它们吗?课前同学们已查阅了许多方面的资料。现在我们来交流一下好吗?听了同学们的交流,我们都知道了恐龙是一种庞然大物,现在已经灭绝了,然而有谁回想到这种庞然大物会与灵活的鸟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呢?这节课就来解开这个谜团。二、读课题质疑1、齐读课题。2、质疑:⑴预习时读了课题,你产生了疑问吗?请举手。如有的学生没产生,就让他们再读读课题想想。⑵产生了什么疑问?分别抽说。相同的`意思,可能有不同的说法:我们知道的恐龙没翅膀,怎么能飞向蓝天呢?恐龙怎么能飞到天上去呢?奇怪!恐龙还会飞呀!3、初步释疑:⑴通过预习,你知道课文哪些地方回答了你的疑问?请举手,请再读读想想。不知道的请读课文找答案。(给一定的时间读书)⑵范读、生边听边想。⑶分别抽说:说得不对的,全班读书、争议、再说。辽西发现了有羽毛印痕的恐龙化石。出示课件,师讲解。第三自然段回答了恐龙演化成鸟类的过程。⑷过渡:这个问题放在第二节课去深入的研究。下面,我们先学习生字新词,扫除阅读障碍。三、学生字新词1、出示小黑板生字新词。2、提自学要求:学生字的音形,根据课文内容理解新词意思。互帮:不懂的词意,查字词典和同学商量。教师巡视,对差的引导。3、分别抽读生字,说形和词意:凌空翱翔:在高高的空中回旋地飞。迟钝:(感官、思想、行动等)反应慢,不灵活。本文指白门溪龙(见图或形)。不仅……而且:结合文中句子理解(后面意思比前面进一层)。敏捷:动作等迅速灵敏。本文指一些猎食性的恐龙,身体逐渐变小,长得越来越像鸟类,行动迅速灵敏。4、读生字新词:抽读、齐读、去掉音节读。三、精读重点,领悟写法1、阅读了解恐龙飞向蓝天的演化过程是怎样的:方法:⑴先自己读。⑵再讨论。⑶汇报:①第一种大约出现在……和狗一般大小……②数千万年后,它的后代……家族……③其中,一些……长得……像鸟类……④它们学会了滑翔……飞向蓝天的鸟类。四、谈谈本节课的收获五、完成作业本上有关字词的作业第二课时一、引入上节课同学们提出了恐龙怎么会飞的疑问,同时也找到第四自然段是这个疑问的答案。下面,我们来认真阅读第四自然段。二、阅读第四自然段,理解恐龙演化成鸟类的过程1、读p151第2题:恐龙飞向蓝天的演化过程是怎样的呢?我们来根据课文想象一下,再用自己的话有条理地说一说。你对题目的要求怎么理解?(想象,用自己的话有条理说)要认真阅读弄清有几句话,理解每句话的意思,才能用自己的话有条理说。2、弄清共几句:⑴先读书,用序号标出。⑵抽说,出错教师点拨:这自然段长句多。如“庞大家族:冒号后的句子具体指出庞大家族有哪些。前后都是围绕相同内容说的。一共8句。3、阅读、理解:⑴自由读文,说说这一段介绍的是什么。(介绍的是亿万年前恐龙的庞大家族。)⑵想一想:作者为什么要这样详细地介绍恐龙的“庞大家族”?4、想想作者是怎样把这样一个庞大家族清晰有序地介绍给我们的。5、在这个大家族里,哪种恐龙经过演变飞上天了?你是怎么知道的?中生代地质年代上的中生代距今约2亿5千万年至6千5百万年,持续的时间长达1亿8千万年左右,又被称为“爬行动物的时代”。那时,在陆地上有恐龙,海中有蛇颈龙,空中有翼龙。化石指古生物的遗体、遗物或遗迹埋藏在地下,变成的跟石头一样的东西。研究化石可以了解生物的演化并能帮助确定地层的年代。6、再读课文,加深理解:⑴引读。⑵齐读。三、感悟学了本文后,你有些什么感受?以恐龙化石,科学家能推出恐龙成鸟类的演变过程。对此,你有什么感想?讨论、抽说。科学技术发展。多学科学文化,去钻研事物……四、理解文中表达准确的句子1、自读理解,并小声说说。2、小组讨论:说出自己的理由。3、抽说:(恐龙种类多,演化成多鸟类是其中的一部分,所以“一支”用得准确。演化需要非常长的时期,所以用“温长的演化”很准确。)4、同学们以后在用词说话,写作时,学习准确地运用词语。5、找找本文还有这样的句子,读读、想想、说说。五、作业完成作业本上相关内容理解性的作业。第三课时一、复习导入1、阅读感悟写法上的特点:用词准确,生动的特点,如:⑴地上第一种恐龙大约出现在两亿年。⑵它的后代繁衍成一个形态各异的庞大家族……2、用自己的话说说恐龙飞向蓝天的演化过程。3、有感情地朗读自己喜欢的段落。二、交流搜集的信息三、补充资料当你走过商店橱窗,你会不会因为特大号的乐瓶或娇小的卡通布偶娃娃而感到新奇或好奇不已?那你想不想知道最小的恐龙是什么龙?而什么龙又最长、最大呢?1、最小型的恐龙:现今所知的恐龙类型中,最小要算是细颚龙类,不过鸡大小的恐龙。有些种类体长仅约一米四十公分;有些则仅仅七十公分!虽然它比鸡体型稍大,但包括长尾巴在内有些恐龙或许比细颚龙还小,但那仅是从零星的化石中所得,如跃足龙,像猫一样大小,有锐爪的肉食性动物。较细颚龙与跃足龙要小的,是一些恐龙的幼体:鹦鹉嘴龙的幼体仅仅二十五公分体长,而最近刚孵出原蜥脚类仅仅二十公分长,不比知更鸟大多少。在阿根廷,1979年发掘出一种称为鼠龙的原蜥脚类,大约比老鼠大一些而已!有一个古生物学家猜想成体可达六公尺长。但是在真正鼠龙的成体发掘到之前,那都仅仅是臆测而已!2、最丑陋的恐龙:我认为肿头龙,是那些很丑的恐龙中最难看的。肿头龙属于那一类凸出顶部的恐龙,它的头骨覆以圆弧形的骨板大约有二十三公分厚,围绕着这个凸起,在很平滑的小丘周围饰以成行成列的小瘤和小棘,很像肿瘤一般,它的前缘看起来像是被某种不堪言语的骨头疾病所折磨,它的鼻子,也是布满瘤状凸起,棘状刺。这些围绕的瘤刺和棘状刺物使得脑袋的凸出部份看来像是剃头过了。和肿头龙相比较,次丑的家伙可能是厚鼻龙了。它也是角龙类,在鼻子上方具有短而凸起的饰物,看起来像是锯剩下来的树干留在头骨上。3、最长的恐龙:重型龙与梁龙两种大约都达二十七公尺长度。然而可能,暂时昵称为超龙与巨龙的两类,若全部骨架发掘出来会更长。这两类初步推测分别长度为:超十到三十五公尺。4、最重的恐龙:腕龙与南极龙两者估算都在六十三到七十二公吨之间(70~80吨)但是南极龙可能比较瘦一些,但没有人确切知道。5、最宽的恐龙:甲龙,在恐龙世界中的爬行的坦克车,甲龙大约五公尺宽,虽然它的体长不超过十公尺。6、最早出现的恐龙:现在所知最早的恐龙为两足行走肉食类,命名为南十字龙。它出现于三叠纪中期,体长约一尺公五十公分,体重可能达到三十公斤。四、相关恐龙知识的口语交际练习飞向蓝天的恐龙优秀教学设计2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弄明白课文的重点词和句子。2、了解恐龙飞向蓝天的演变过程,体会科学工作者从事科学研究的执着与艰辛。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感兴趣的部分;4、激起热爱科学、探索求知的浓厚兴趣,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教学重点弄懂课文内容,领悟想象在文中的作用。教学难点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性,领悟想象在文中的作用。教学课时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分2个课时。教学过程一、谈话激趣,导入新课1、谈谈自己对恐龙与鸟的认识和了解:根据学生的回答出示并理解词语:笨重、迟钝和轻灵、敏捷、凌空翱翔。2、恐龙与小鸟无论从外形或是生活习性等方面看似乎毫不相干、差异极其悬殊的动物,万万没想到小鸟竟然是由恐龙演化而来的。想知道科学家是怎么发现的吗?让我们到课文《飞向蓝天的恐龙》中去寻找答案。3、齐读课题:板书:飞向蓝天的恐龙(设计意图:揭示科学家们在古生物研究方面的重大发现,同时也向学生开启一扇探索古生物的科学之门,唤起他们对科学的浓厚兴趣。)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自由朗读,看谁读得准:凌读línɡ,不要读成lín;崭读翘舌音。2、指名读课文,整体把握文章大意:⑴请一组同学开火车读一读,一个人读一段。其他同学认真听,一边听一边思考。⑵读后交流,感知课文主要内容:①科学家是怎么发现恐龙经过漫长的演化最终变成了凌空翱翔的鸟儿的呢?②恐龙是如何飞向蓝天的呢?(即恐龙飞向蓝天的演化过程是怎样的呢?)三、深入局部,品读感悟1、感悟欣喜若狂:⑴学生默读课文,寻找描写研究者们欣喜若狂的发现:学生默读课文的第二自然段,然后试着用自己的话说说研究者们的发现。教师根据学生回答,利用多媒体课件把描写恐龙与鸟类在骨骼结构上相似的地方展示。恐龙与鸟类有亲缘关系及恐龙应该长羽毛的证据作一一展示。⑵读句子,体会研究者们的喜悦:自己小声读句子,结合课文想想,你认为这些发现有什么作用?理解句子:辽西的发现向世人展示了恐龙长羽毛的证据,给这幅古生物学家们描绘的画卷涂上了点睛之笔。(设计意图:让学生深知认真、细心、不懈的努力会给人们带来成功的喜悦。)2、品读感悟,恐龙飞向蓝天的演变过程:⑴同桌采用对比朗读法朗读第四自然段。⑵在这段中,你读懂了什么?相机进行教学:飞向蓝天的恐龙优秀教学设计3设计理念:课堂以学生为主体,而“恐龙”是学生非常感兴趣的话题,文章从题目到内容都吸引着学生好奇心。因此,在设计中,我抓住这一学习契机,引导学生通过多渠道收集资料,以自主学习唤起学生浓厚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阅读教学始终坚持“以读为本”。在设计中,我指导学生自主阅读、反复诵读,在语言实践中体会说明文中用词的正确生动,并在这过程中感悟积累语言、培养语感。学习目标1、会认7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正确读写“恐龙、描绘、敏捷、欣喜若狂、形态各异”等词语。2、能体会准确生动的语言特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感兴趣的语段。3、练习有条理地复述恐龙飞向蓝天的演化过程,提高口头表达能力。4、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大胆质疑、热爱科学、钻研科学的精神。教学重点、难点:1、重点:弄懂课文内容,了解恐龙飞向蓝天的演化过程。2、难点:领悟想象在文中的作用,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性。教具准备:多媒体教学课件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自学生字、词,理解课文第一二自然段)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1、今天,我们要来认识一位新朋友。(板书:恐龙)看到“恐龙”这个词语,你脑海中出现了一个怎样的形象?用一个合适的词语概括——的恐龙(笨拙的;庞大的;凶猛的……)2、你了解恐龙吗?根据查阅的资料进行交流。课件展示相关内容。补充课题,质疑问难:看到这个课题,你有什么想知道的吗?(笨重恐龙怎么可能飞向蓝天的?恐龙和飞向蓝天的恐龙是一样的吗?他们之间有联系吗?……)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正确,读通顺,读不好的地方多读几遍。2、再读课文,自学生字新词(1)借助拼音或工具书把生字词读准确,运用已学方法识字。教师巡视了解情况。(2)反馈交流,教师相机指导。出示词语:中生代化石演化凌空翱翔迟钝描绘毋庸置疑敏捷崭新脑颅骨骼鸟翼A、正音——崭翘舌音;“凌、恐、盈”后鼻音。注意字形,尤其是笔顺——捷;辨析“顿—吨”B、有什么不理解的词语吗?三、引导学习课文第一、二自然段(一)学习第一段1.自读,从中你得到了什么信息?2.出示句子:在中生代时期恐龙的一支经过漫长的演化,最终变成了凌空翱翔的鸟儿。(1)齐读。(2)作者用词想法十分讲究准确性,从这句话中,你体会到了吗?(如体会不出,可再出示句子比较体会:“恐龙经过演化,最终变成了凌空翱翔的鸟儿”。多次回环朗读体会。(3)前一句课文写道:“二者似乎毫不相干”。这“二者”指的是什么?(4)那么它们到底相干不相干呢?默读课文第二节。(二)学习第二段1、快速默读,用自己的话说说恐龙和鸟类的相似之处。2、出示句子:科学家提出鸟类很可能就是一种小型恐龙的后裔。(1)“后裔”是什么意思?(2)把句子中“很可能”去掉,行吗?为什么?3、出示句子:辽西的发
本文标题:飞向蓝天的恐龙优秀教学设计(精编5篇)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914762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