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企业文化 > 第六章水环境影响评价XXXX-10-14
第六章水环境影响评价第一节水环境评价等级的确定第一阶段:准备阶段;调查、监测阶段(现状调查、工程分析、现状评价)第二阶段:预测计算阶段第三阶段:影响分析评价阶段一、评价工作程序福建闽江水口水电站坝下水位治理工程—跨江大桥环评项目材料收集者:连婉军评价等级的划分直接决定着评价的工作量,并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表征拟建项目对地表水环境的影响程度。按照《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面水环境》(HJ/T2.3―1993)规定,将地表水环境影响评价工作分为三级。不同级别的评价工作要求不同,一级评价项目要求最高,二级次之,三级较低。二、评价工作等级与评价范围(一)评价工作等级河流、湖泊(水库)环境影响评价的工作等级划分的主要依据是建设项目的污水排放量、污水水质的复杂程度、受纳污水的地表水域的规模以及水质要求。海湾环境影响评价等级划分的主要依据是建设项目的污水排放量、污水水质的复杂程度和海湾类型。(1)评价工作等级划分依据a.≥20000m3·d-1b.10000~20000m3·d-1c.5000~10000m3·d-1d.l000~5000m3·d-1e.200~1000m3·d-1建设项目的污水排放量①污水排放量中不包括间接冷却水、循环水以及其他含污染物极少的清洁水排放量,但包括含热量大的冷却水排放量。污水排放量分为五个档次:水体污染物废热:指排放热废水,由水温表征。持久性污染物:指在水环境中很难通过物理、化学、生物作用而分解、沉淀或挥发的污染物。通常包括在水环境中难降解、毒性大、易长期积累的有毒物质,如重金属、无机盐和许多高分子有机化合物等。如果水体的BOD5/COD<0.3,通常认为其可生化性差,其中所含的污染物可视为持久性污染物。非持久性污染物:指在水环境中某些因素作用下,由于发生化学或生物反应而不断衰减的污染物,如耗氧有机物。通常表征水质状况的COD、BOD5等指标均视为非持久性污染物。酸碱污染物:指各种废酸、废碱等,通常以pH值表征。②a.复杂污染物类型数≥3,或只有两类污染物,但需预测其浓度的水质参数数目≥10;b.中等污染物类型数=2,且需预测其浓度的水质参数数目<10;或者只需预测一种污染物,但需预测其浓度的水质参数数目≥7;c.简单污染物类型数=l,需预测浓度的水质参数数目<7。污水水质的复杂程度按照污水中拟预测的污染物类型以及某类污染物中水质参数的多少划分为复杂、中等和简单三类:污水水质的复杂程度②河流与河口可按建设项目排污口附近河段的多年平均流量或平水期平均流量划分,a.大河:≥150m3·s-1b.中河:15~150m3·s-1c.小河:<15m3·s-1地表水域的规模③湖泊和水库可按枯水期湖泊、水库的平均水深以及水面面积划分,见表6-1。具体应用划分原则时,可根据我国南方、北方以及干旱、湿润地区的特点进行适当调整。表6-1湖泊(水库)的分类当平均水深≥10m时当平均水深<10m时大湖(库):≥25km2大湖(库):≥50km2中湖(库):2.5~25km2中湖(库):5~50km2小湖(库):<2.5km2小湖(库):<5km2海湾主要分为小型封闭海湾和其他类海湾。地表水水质要求根据受纳水体的水环境功能,确定水质要求。海湾类型④⑤•基本原则是污水排放量越大,水质越复杂,则建设项目对地表水的污染影响就越大,要求环境影响评价做得越仔细,评价等级就越高;地表水规模越小,水质要求越严,则对外界污染影响的承受能力越小,相应地对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的要求越高,评价级别也相应越高。•河流、湖泊(水库)及海湾环境影响评价等级的具体划分见表6-2、表6-3。(2)评价等级划分表8-1河流和湖泊(水库)环境影响评价等级分级建设项目污水排放量m3·d-1建设项目污水水质的复杂程度一级二级三级地表水域规模地表水水质类别地表水域规模地表水水质类别地表水域规模地表水水质类别≥20000复杂大Ⅰ~Ⅲ大Ⅳ、Ⅴ中、小Ⅰ~Ⅳ中、小Ⅴ中等大Ⅰ~Ⅲ大Ⅳ、Ⅴ中、小Ⅰ~Ⅳ中、小Ⅴ简单大Ⅰ、Ⅱ大Ⅲ~Ⅴ中、小Ⅰ~Ⅲ中、小Ⅳ、Ⅴ<20000≥10000复杂大Ⅰ~Ⅲ大Ⅳ、Ⅴ中、小Ⅰ~Ⅳ中、小Ⅴ中等大Ⅰ、Ⅱ大Ⅲ、Ⅳ大Ⅴ中、小Ⅰ、Ⅱ中、小Ⅲ~Ⅴ简单大Ⅰ~Ⅲ大Ⅳ、Ⅴ中、小Ⅰ中、小Ⅱ~Ⅳ中、小Ⅴ<10000≥5000复杂大、中Ⅰ、Ⅱ大、中Ⅲ、Ⅳ大、中Ⅴ小Ⅴ小Ⅰ、Ⅱ小Ⅲ、Ⅳ建设项目污水排放量m3·d-1建设项目污水水质的复杂程度一级二级三级地表水域规模地表水水质类别地表水域规模地表水水质类别地表水域规模地表水水质类别<10000<5000中等大、中Ⅰ~Ⅲ大、中Ⅳ、Ⅴ小Ⅴ小Ⅰ小Ⅱ~Ⅳ简单大、中Ⅰ、Ⅱ大、中Ⅲ~Ⅴ小Ⅰ~Ⅲ小Ⅳ、Ⅴ5000≥1000复杂大、中Ⅰ~Ⅲ大、中Ⅳ、Ⅴ小Ⅰ小Ⅱ~Ⅳ小Ⅴ中等大、中Ⅰ、Ⅱ大、中Ⅲ~Ⅴ小Ⅰ~Ⅲ小Ⅳ、Ⅴ简单大、中Ⅰ~Ⅳ小Ⅰ小Ⅱ~Ⅴ<1000≥200复杂大、中Ⅰ~Ⅳ小Ⅰ~Ⅴ中等大、中Ⅰ~Ⅳ小Ⅰ~Ⅴ简单中、小Ⅰ~Ⅳ[例6-1]某拟建建设项目的污水排放量为5800m3·d-1,经类比调查知污水中含有COD、BOD、Cd、Hg,pH为酸性,受纳水体为一河流,多年平均流量为90m3·s-1,水质要求为Ⅳ类,此地表水环境影响评价应按几级进行评价?解:因污水排放量在≥5000,<20000范围内;污染物含三类(COD和BOD属于非持久性污染物,Cd、Hg属于持久性污染物,pH为酸性属于酸),水质为复杂;河流流量在15~150m3·s-1之间属于中河;水质要求Ⅳ类。查表8-1可知,评价等级为二级。表6-3海湾环境影响评价等级分级污水排放量/m3·d-1污水水质的复杂程度一级二级三级≥20000复杂各类海湾中等各类海湾简单小型封闭海湾其他各类海湾<20000复杂小型封闭海湾其他各类海湾≥5000中等小型封闭海湾其他各类海湾简单小型封闭海湾其他各类海湾<5000复杂小型封闭海湾其他各类海湾≥1000中等或简单各类海湾<1000复杂各类海湾≥500水环境质量标准《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分五类水,分别适用于五类地区。•Ⅰ类主要适用于源头水、国家自然保护区•Ⅱ类主要适用于集中式生活饮用水地表水源地一级保护区、珍稀水生生物栖息地、鱼虾类产卵场、仔稚幼鱼的索饵场等;•Ⅲ类主要适用于集中式生活饮用水地表水源地二级保护区、鱼虾类越冬场、洄游通道、水产养殖区等渔业水域及游泳区;•Ⅳ类主要适用于一般工业用水区及人体非直接接触的娱乐用水区;•Ⅴ类主要适用于农业用水区及一般景观要求水域。•主要污染物指标有哪些?各级标准值?《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评价范围应能包括建设项目对周围地表水环境影响较显著的区域。在此区域内进行评价,能全面说明与地表水环境相联系的环境基本状况,并能充分满足地表水环境影响评价的要求。(二)评价范围(1)评价范围边界在受保护水体或水域内,应扩大评价范围至受保护水体或水域边界;(2)正常、非正常工况、事故条件下可能受到影响的水域均应划入评价范围;(3)因为地面水环境影响可能带来生态退化、地下水污染等的,应适当扩大评价范围,涵盖可能涉及的有关敏感保护目标。评估评价范围确定的合理性,可考虑如下几个方面:表6-4不同污水排水量时河流环境影响评价范围*单位:km污水排放量/m3·d-1大河中河小河>5000015~3020~4030~5020000~5000010~2015~3025~4010000~200005~1010~2015~305000~100002~55~1010~25<5000<3<55~15*表中数据为排污口下游应调查的河段长度表6-5不同污水排水量时湖泊(水库)环境影响评价范围*污水排放量/m3·d-1评价半径/km评价面积/km2>500004~725~8020000~500002.5~410~2510000~200001.5~2.53.5~105000~100001~1.52~3.5<5000≤1≤2*指以排污口为圆心,以调查半径为半径的半圆形面积表6-6不同污水排放量时海湾环境现状调查范围*污水排放量/m3·d-1评价半径/km评价面积/km2>500005~840~10020000~500003~515~4010000~200001.5~33.5~155000≤1.5≤3.5*指以排污口为圆心,以调查半径为半径的半圆形面积第二节水环境现状调查环境现状调查在于了解项目所在地的水环境质量状况、水环境特点与环境敏感目标,为选择预测模型提供依据并获取基础数据。其主要内容包括水域功能与水环境敏感目标、水文特征、污染源、水环境质量等。一般常用的水环境现状调查方法有三种,即搜集资料法、现场实测法和遥感遥测法,应根据调查对象的不同选取相应的调查方法。一、现状调查内容与方法1、点源排放(1)点源污染的来源是指城市和乡镇生活污水和工业企业通过管道和沟渠收集和排入水体的废水。二、水体污染源调查根据评价工作的需要选择下述全部或部分内容进行调查。(1)点源位置排放口平面位置(附平面位置图)及排放方向;排放口在断面上的位置。(2)排放形式分散排放还是集中排放。(3)排放数据根据现有实测数据、统计报表以及各厂矿的工艺路线等选定的主要水质参数,并调查其现有的排放量、排放速度、排放浓度及变化等数据。(4)用排水状况主要调查取水量、用水量、循环水量及排放总量等。(5)厂矿企业、事业单位的废、污水处理状况主要调查废、污水的处理设备、处理效率、处理水量及事故状况等。(2)点源污染的估算注意单位换算(排污系数法)•居住区生活污水量Q计算式(6-1):•Q=(6-1)•式中:Q——居住区生活污水量,L/s;•q——每人每日的排水定额,L/(人.d);•N——设计人口数•Ks——总变化系数(1.5~1.7)。二、水体污染源调查86400sqNK(2)点源污染的估算注意单位换算(排污系数法)工业废水Q按式(6-2)估算:•Q=(6-2)•式中:m——单位产品废水量,L/t;•M——该产品的日产量,t;•Ki——总变化系数,根据工艺或经验决定;•t——工厂每日工作时数,h.•某些工业的污染物排放系数可查表。tmMKi36002、非点源污染—面源(1)非点源污染的类型是指分散或均匀地通过岸线进入水体的废水和自然降水通过沟渠进入水体的废水。(2)城市非点源污染的估计分三步:①暴雨径流深度估计②径流中冲刷到接受水体的颗粒物负荷③径流中冲刷到接受水体的有机污染负荷二、水体污染源调查(1)常规水质参数二、水质监测24项(2)特征水质参数二、水质监测•当受纳水域的环境保护要求较高(如自然保护区、饮用水源地、珍贵水生生物保护区、经济鱼类养殖区等),且评价等级为一、二级,应考虑调查水生生物和底质。其调查项目可根据具体工作要求确定,或从①②项目中选择部分内容:(3)其他补充项目①水生生物方面:浮游动植物、藻类、底栖无脊椎动物的种类和数量、水生生物群落结构等②底质方面:主要调查与拟建工程排水水质有关的易积累的污染物。(1)断面布设根据河流的水文特征、功能要求与排污口的分布,按水力学原理与法规要求,布设在评价河段上的断面应包括对照断面、消减断面和控制断面,见图6-2(a)与(b)。三、断面和采样点布设(一)河流(a)顺直河流(b)有支流的河流A——对照断面B1,B2,B3——控制断面C——消减断面图6-2河流监测断面示意图①对照断面:应设在排污口上游100~500m处,基本不受建设项目排水影响的位置,以掌握评价河段的背景水质情况;消减断面:应设在排污口下游污染物浓度变化不显著的完全混合段,以了解河流中污染物的稀释、净化和衰减情况;(1500米)②③控制断面:应设在评价河段的末端或评价河段内有控制意义的位置,诸如支流汇入、建设项目以外的其他污水排放口、工农业用水取水点、地球化学异常的水土流失区、水工构筑物和水文站所在位置等。消减断面和控制断面的数量可根据评价等级和污染物的迁移、转化规律和河流流量、水力特征和河流的环境条件等情况确定。大的江河在沿岸排污往往会形成岸边污染带,对评价不同水文条件下岸边污染带的
本文标题:第六章水环境影响评价XXXX-10-14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92225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