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教育 > 初二语文下册课文教案
初二语文下册课文教案你知道二年级语文下册教案怎么写吗?增加参考下载的权重,进一步引导学生的口味:不同的人在不同的心情和性格的影响下表达的看日出的不同感受。我们来看看语文第二册的教案吧!欢迎咨询!初二语文下册课文教案1教学目标:1、积累重点字词:2、了解我国航母及舰载机概括。3、整体感知文章内容,训练提取主要信息的能力。4、揣摩新闻特写的写作方法:品析文章简洁的语言,详略得当的手法。5、感受祖国的强大,激发自豪感和责任感。教学重难点:掌握新闻特写的方法,学会根据表情达意的需要处理文章的详略。教学过程:第一步:检查预习积累,夯实基础,习惯培养。1、重点的字积累:着陆凛冽默契殚精竭虑镌刻桅杆娴熟一丝不苟浩瀚2、多音字:着着陆高着儿着火调调动调动载三年五载载人3、重点词语积累:白手起家:比喻原来没有基础或条件很差而创立起一番事业。殚精竭虑:用尽精力,费尽心思。镌刻:雕刻浩瀚:形容水势盛大,也形容广大或繁多。娴熟:熟练4、背景介绍:舰载机是航母编队实施舰队防空、抵近威慑、纵深打击和战场控制任务的核心装备,如果把航母编队比作一名武士,舰载战斗机就是武士手中的那把利剑,因此中国首艘航母“辽宁舰”于2012年11月23日正式进行了着舰试飞。本文报道的就是这场训练的情况。第二步:初读课文,把握文章整体内容,划分结构1、一句话概括主要内容:本文采用现场特写的形式,抓住歼-15舰载战斗机首架次成功着舰这一句有历史意义的事件,生动在县里举世瞩目的我国航母舰载战斗机首架次成功着舰的过程,表达了作者强烈的自豪感和爱国情感。2•1•c•n•j•y2、划分文章结构:第一部分:1-4、交代着舰的环境及着舰前的准备情况,叙述此次着舰的意义和困难。第二部分:2-19、详细报道了舰载机成功着舰的过程。第三部分:20-25描写了舰载机成功着舰后,人们激动、幸福的场景。第三步,研读课文,掌握文章写法特色1、“一着惊海天”文章标题的妙处?“一着”是指我国利用阻拦索使航母舰载战斗机首架次成功着舰,“惊海天”生动地写出了此举造成的影响之大,“海天”既是指航母舰载战斗机着舰的大环境,也指整个世界。“一着”和“惊海天”对比鲜明,很容易让读者心头一震,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3、第一段属于什么描写?有何作用?自然环境描写。作者对海天环境进行了一个全景式的描写,使航母、海洋、风浪交织成一幅壮美的图画。为下文详写舰载机在困难重重之下成功着舰作铺垫。21教育网4、研读第二部分,分析作者用了哪些方法来突出而又生动形象地表现当时紧张而又惊心动魄的场面的?“刀尖上的舞蹈’就要开始了比喻修辞,生动形象地描写出了”着舰“的艰难危险性之大,语言生动形象,也渲染了紧张的气氛,使读者为之捏一把冷汗。21cnjy.com读12-15段的对话描写体会简洁的语言描写和详略的处理。对话描写,语言简洁准确,让读者更加直观易懂,让舰载战斗机着舰这个高端的试验事件更加平时,为读者揭开高科技的神秘面纱。简简单单的对话,简简单单的口令,是对当时紧张、严肃、庄重的气氛的诠释,在那样一个紧张的时刻,容不得人有半个多余的字。细读地18自然段,看一看本段重点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及描写方法?有何作用?运用了对偶和夸张、比喻的修辞手法,第一句话。生动形象地表现了舰载机着舰时的浩大的声势,具有感染力。运用细节描写,“尾钩牢牢地挂住“生动形象地描绘出舰载机着遇到到第二道阻拦索的情形。”滑行数十米“”稳稳地“描绘出舰载机着舰遇到阻拦索后停下来的情景。21•cn•jy•com本段在详略的处理恰到好处,真实生动的再现了惊人的一幕。5、第三部分,体会侧面描写的作用文章描写舰载机着舰过程时多次描写了现场人的情形,有何作用?表现了人们对我国航母舰载机首次着舰的关注。烘托当时紧张的氛围、胜利的喜悦等。增强新闻的现场感,增强感染力。侧面描写表现了舰载机着舰风险极大、意义重大,从而突出了主题。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第四步:拓展延伸1、有人说,这是1振奋人心、凝聚正能量的通讯。情结合文章内容和现实,谈谈你的理解。2、总结本文的写作特色:叙事完整,铺排有序;重点突出,主次分明;采用排比、比喻修辞手法。作业:一课一练特写镜头描写法写一个给你深刻印象的镜头描写初二语文下册课文教案2一、教学目标:1、了解作者的生平经历,整体感知课文。2、精研课文,体会作者在文章中的情感的奔放,想象的奇幻,词采的华灿以及作者诗化灵动的文辞。3、理解、体验作者于字里行间浸透的一种给人以新的、生机的神秘的美的享受。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体会文章的精彩词句,比较刘白羽的《泰山日出》。2、难点:文章所浸透的诗化的灵动的美。三、课时安排:两课时四、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日出的景观是壮美的,许多人会赞美它,描绘它,形容它,可是我们大多数人却不知道该怎样下笔,心头一片茫然。徐志摩的这篇散文只选取泰山日出的一个短暂场面,却在它的妙笔生花下,整个日出景象被描绘得绚烂多彩,变幻无穷,使人眼花缭乱,美不胜收。2、课前预习(学生自读课文,解决生字词)3、给下列加点的词注音:饱饫(yù)无餍(yàn)醒豁(huò)厚毳(cuì)雾霭(ǎi)溟濛(míng)飒飒(sà)祈祷(qídǎo)层累(lěi)蜿蜒(wānyán)驰骋(chíchěng)涛澜(lán)四隅(yú)浮礁(jiāo)海句力士(gōu)无垠(yín)横亘(gèn)消翳(yì)4、作者简介:徐志摩(1897~1931)现代诗人、散文家。5、释题:选自《巴黎的鳞爪》。作为东方文学的泰斗,泰戈尔不仅有“天竺圣人”之誉,还是获诺贝尔文学奖的第一位世界性诗人。在他一九二四年来华访问前夕,“泰戈尔热”已来势汹涌。徐志摩以“泰山日出”来隐喻泰戈尔的文学创作和来华访问,表达中国诗人对泰戈尔的敬仰的感情,真是一个卓越的比喻。这是何等倾心的盼望、何等热烈的迎候,何等辉煌的莅临!诗人以他才华横溢的想象和语言,描绘了一幅令人难忘的迎日图。6、再次品读课文,学生齐读。7、互动学习:互动1:同样是描写日出,试比较刘白羽与徐志摩所描写旭日初升那一刻的句子,指出两人所描写的最生动之处。明确:刘白羽:见课本第4页。好处1:太阳本来是有固定形状的,刘却以液态(沸腾)来形容,显得特别新颖,刘白羽式的创造。好处2:刘白羽选择了一系列富于动感和力度的动词来表现日出的强大力量(矗起、闪、抛溅、上冲、迸射、冲破、飞跃等)动感力度较强的词表现日出一刹那的巨大气势和力量,极其雄壮、瑰丽、真的是气象万千。好处3:“光明的白昼由夜空中迸射出来的一刹那”,这里夹杂了作者独特的感受,晨光与黑夜的交替是即将过去的世界与即将到来的世界的交替,这里作者联想到的是新中国的瑰丽景象,同时双关。徐志摩:见课本第10页。好处:传神地刻画了对日出的企盼、渴望,对初升之时跳动状的精微感受,似乎感受到作者在呼唤,在催促,在目不转睛地注视,在协助太阳完成这一伟大的诞生。说明:教师可以要求学生找出屠格涅夫关于日出的精采描写,比较三者之间的精妙所在。屠格涅夫:见课本第2页。好处:此比喻句把对耀眼亮色(光线)的敏锐,精致的感受描写了出来(色彩描绘的很精致);另外在情绪上将作者的主观感受与客观自然巧妙契合,光柱的跳跃,旭日初升的清丽,清晨的宁静化作了“肃穆的欢悦”。传神,精致。互动2:认真品读全文我们会发现并没有完全写日出的景象,它其实是表现作者对光明的渴望,你是否也有同样的感受?哪些描写表现了这种渴望?明确:见课本第9第10页①②③④⑤⑥在文中光明是双关语,既指日出的光明,也指社会的光明。光明(即东方)在文中反复出现,特别是字里行间洋溢的热烈情感,使人感到这一不仅仅是自然意义的光明。作者面对当时黑暗的社会现实,并不消极颓废,而是积极地呼唤迎接光明的到来。文章中如“光明”“复活”“海句力士”等等都是在表现“五四”精神。作者夸张的欢乐就是对“五四”新文化运动的欢呼和礼赞。文章中的悲喜交互,也表明光明来之不易,它经历了漫长黑夜的沉睡(痛苦、屈辱的等待)冲破了重重的障碍,也得以觉醒,这艰难的获得让作者悲喜交互。互动3:作者除了对日出进行了精彩的描写,还着重写了日出前的云海,结合“阅读练习探究”第二题,说说几位作家对云海描写的精妙之处。明确:见课本第8、9、11页海涅:比作洪水泛滥的平原中露出的干的土壤。姚鼐:比作数十立的樗蒲。徐志摩:日出前:绵羊(温顺、恬静)日出后:兽形波澜(灵动、活泼、生机无限)互动4:这篇文章是1抒情散文,除了以情动人外,文章华丽的词藻,优美的语言也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仔细品味文中节奏感强,意蕴丰富的句子。明确:见课后题“词语品味积累”。文章语言:1)新颖的搭配(生动、传神)2)根据字义临时造词(新鲜、典雅)互动5:比较刘白羽和徐志摩写法的异同.明确:刘白羽:把景象写透了,才激动起来,慢慢诱导读者激动,避免读者跟不上趟而无动于衷(层层烘托、步步蓄势,在一次又一次的渲染之后,终于推出了雄伟无比的高空奇景)徐志摩:很善于调动读者情绪和作者同步发展,循序渐进。徐是浪漫主义诗人,他的情绪来得很快,很突然,引起读者的惊异,以戏剧性的悬念,调动读者的阅读兴趣(刚开始漫不经心,懒洋洋,笔锋一转“果然”读者的情绪还没跟上“我不由得打声狂叫”引起读者的惊异的作者激动的景色,倒不一定一下子很惊人,很令人震撼,写景抒情文章常用的手法,以作者的情感为主导。刘白羽:1)描写角度新2)立意深远3)表现手法巧妙徐志摩:词藻华丽、立意新奇、色调绚烂、富有音乐性。教学总结《泰山日出》是徐志摩应《小说月报》主编郑振铎之要求而作,为欢迎泰戈尔来华访问而作。“日出”点明所描述的内容,“泰山”限定了观看日出的地点。作者以“泰山日出”来隐喻泰戈尔的文学创作和来华访问,表达了中国诗人对泰戈尔的敬仰之情。教学中遇到的第一个问题是关于“巨人”的比喻,这个巨人到底指的是谁,是泰戈尔还是作者,或者还有其他某种隐喻?同学们不太明白。怎么办呢?我采取的方法是让学生自己从阅读中去体会:找到相关的段落,让同学们反复朗读,必要时我也进行范读,让学生认真听,(我教两个班的语文,其中先上的班级没有范读,效果不如后上的班级。)然后再思考巨人到底指的是什么。比较而言,如果这时由教师作出一番解释,帮同学们消除疑问,也许学生所获得的,我想,既没有自己参与教学活动过程的乐趣,也不能学会解决问题的思维方法,更不能让《泰山日出》真正变成学生的《泰山日出》。让学生自己从阅读中去体会,这种方法虽然耗时长了点,但学生对这样得来的知识有了深刻的印象,《泰山日出》才真正变成学生的《泰山日出》,而不仅仅是教材的《泰山日出》。关于语言品味,对同学们来说,也是难点。虽然经过了一年多的训练,但是同学们都对赏析句子、品味语言的方法掌握得不太好。基本不能从修辞、动词、情感、哲理等角度,对文句作出独到的理解。于是,本节课我把重点放在从比喻等修辞的角度来理解品味语言这个方面,鼓励学生要有自己的见解。我不要求学生的答案和参考答案完全统一,学到方法才是最重要的。之所以只选一个角度进行指导,这也基于学生的实际情况,头发胡子不能一把抓,必须循序渐进。本节课的不足之处是学生对于欢迎泰戈尔的意义不太理解,对泰戈尔的赞美更是不明所以。我想,应该是课前的准备没有做充分,找找客观原因,也许是使用新教材的仓促,今后教学前必须把所有的情况都考虑到,尽力使课堂趋向完美,平时该多多为教学充电。归根究底,出现问题还是有主观原因的。初二语文下册课文教案3一、教学目标1.增加比较阅读的份量,进一步引导学生品味:不同的人在不同的心情性格影响下表达的观看日出的不同感受。2.体会在特定历史时期,作者如何借写日出来抒发对社会光明的强烈渴望。3.教学过程以小组合作、讨论、探究的方式进行。二、教学重点难点重点:中哪些描写表现了对光明的渴望。难点:如何使读者体会出对旭日光明的描写是表达了对社会光明的渴望。三、教学时数2课时。四、教学步骤(一)分组:告诉大家今天的学习要分组,以便进行一些合作探究。然后将全班按照每组4-6人进行划分,强弱男女搭配。各组都为自己的组起个名字。(二)引入:我们作个小组竞赛:大家会背哪些
本文标题:初二语文下册课文教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925150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