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范文 > 三年级数学教案(多篇【参考8篇】
三年级数学教案(多篇【参考8篇】【导读引言】网友为您整理收集的“三年级数学教案(多篇【参考8篇】”精编多篇优质文档,以供您学习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下载吧!三年级数学教案篇【第一篇】教学目标:1、进一步巩固24时记时法的表示方法,及24时记时法简单的时间计算。2、培养学生自己的观察比较能力,能通过小组合作制作出一张属于自己的周末一天的安排,并通过相互交流,让学生从中受到珍惜时间、合理利用时间的教育。教学重点:体会24时记时法在生活中的应用。教学难点:合理安排作息时间。教学对策:结合具体的生活情境。教学过程设计:一、复习旧知。1、4:00是下午()时16:00是下午()时18:30是下午()时()分2、晚上8时睡觉,第二天6时起床。她睡了()小时。二、实践活动。1、出示小华周末一天的生活安排2、学生分组讨论:从小华的作息时间表中,你了解到哪些信息?3、根据这些信息,你可以提出哪些问题?4、师从中选择出具有代表性的一些问题,如:做家务用了多少时间?做作业用了多少时间?到新华书店购书呢?小组围绕问题进行讨论解决。使学生从中得到更多的启示。○白天14小时,晚上睡觉10小时。午睡1小时10分。○学习2小时,航模制作1小时30分。购书1小时20分。○锻炼、做家务1小时。○娱乐:4小时40分。○每顿饭化费的时间均半小时。5、让学生说说小华这样子安排有些什么好处?或者你认为他在哪些地方安排得很好的?好在哪里?6、指导学生说说安排周末的时候:要合理,科学,充实而有意义。三、那么你会安排你自己的周末吗?如果让你安排你觉得该注意些什么地方?学生自由说说。学生自己动手制作:1、每个学生拿一张纸,自己动手制作自己的周末。2、制作完后再让学生交流一下自己的周末时间安排表,说说好在哪里?也可以让学生在小组里说说。师可以针对学生的各别情况进行评比,鼓励一些安排得特别好的学生。板书设计:周末一天的安排○白天14小时,晚上睡觉10小时。午睡1小时10分。○学习2小时,航模制作1小时30分购书1小时20分。○锻炼、做家务1小时。○娱乐:4小时40分。○每顿饭化费的时间均半小时。课前思考:这次时间活动主要让学生设计并制作自己周末一天的时间安排表。分为两个层次的活动。第一层次,引导学生观察给出的一张周末时间安排表,要求学生利用表中的信息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应用学过的知识解决问题,从而巩固对24时记时法的认识,进一步掌握计算经过时间的方法。第二层次,启发学生根据自身的实际,借鉴教材给出的周末时间安排表的形式,制作一张自己周末一天的时间安排表,并通过交流,让学生从中受到珍惜时间、合理利用时间的教育。课后反思:先复习已学的知识,这样为学生学习周末一天的安排积累一定的计算方法。根据小华周末一天的生活,学生自己提出这一单元相关的数学,在这一过程中培养学生质疑的能力。并要会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因为有了小华周末安排的启示,所以学生在自己安排的时候能够合理,科学地安排自己的周末。还能根据表格给出了信息,提出很多数学问题,并进行了计算,但是在计算时间上学生还不是那么熟练,需要进一步练习与巩固。学生之间在计算经过的时间这一知识点上存在很大差异,虽然在课上,我们之间进行了很多次方法的交流,让每一位学生的知识有了互动交流的机会,也能在别人方法的启发下,提高自己计算经过时间的能力,但由于受自己生活经验的限制,他们之间的差异还是很明显。可能学生刚接触这一比较抽象的知识,不知通过时间的推移,会觉得难度在下降,慢慢接受这方面的知识。课后反思:这部分内容是对整个单元的综合练习,帮助学生理清知识要点,巩固知识点,熟练运用计算方法。对于前两个问题,学生基本能运用自己的计算方法独立解答,但从中还是可以看出个别差异性。而在最后对小华周末安排能够提出的数学问题中,学生也基本能根据前两题的方式提出不一样的数学问题,并能独立解答,关于制作一张自己周末的时间安排表,由于之前已经有小华的事例,所以对于学生来说已经不难了。但由于学生生活经验不够,还无法真正灵活运用。课后反思:本节课的安排紧密联系了学生的生活经验,先出示小华周末一天的活动,让学生自己思考,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这一过程,既复习了24时计时法,又进一步让学生掌握了求经过时间的计算方法。然后组织学生根据自己的体验制作时间安排表,体会24时计时法在生活中的应用,引导学生科学合理地安排时间,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课后反思:这节课通过小华周末一天的时间安排,进一步熟练普通记时法和24时记时法之间的换算,并且巩固学生计算简单时间的方法和技能。在认识水平上,学生对于简单的24时记时法与普通记时法之间的换算还可以,但是一旦与生活联系,稍有复杂时,特别是涉及到跨越两天的时间计算时,学生的情况就不那么理想了,毕竟他们的生活经验还是很少。基于这种情况,在指导学生发现普通记时法与24时记时法联系的过程中,由于学生的个体差别,学生的回答千差万别,因而教师必须,或者说只能预测学生可能出现的各种现象,而根本无法设计好学生的每次回答情况,同时要根据学生的应答情况作出及时的调整,使学生在相互的启发下对解决问题的策略不断修正,最后达成共识。三年级数学教案篇【第二篇】教学目标:1.通过练习,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和掌握两、三位数乘一位数(连续进位)的笔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2.通过不同题型,引导学生理解算理,掌握算法。3.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4.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教学重点:理解连续进位的算理,掌握计算方法。教学难点:理解连续进位的算理。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1.口算练习(练习三第1题)。6×7+4=2×8+6=7×9+5=5×5+3=3×9+7=8×6+4=2.提问:两三位数乘一位数连续进位的乘法计算顺序是什么?在竖式计算时需要注意什么?二、分层练习,巩固提高。1.练习三第2题。43×8=7×44=39×5=75×6=3×284=9×263=6×724=355×8=学生分组计算,教师巡视指导,注意连续三次进位的题目,指名回答时要让学生说清楚千位、百位、十位各是几,是如何得到的。2.练习三第3题。(1)出示题目中条件,让学生自主提出问题。小云有5本相册,每本96张照片;小兰有4本相册,每本126张照片。教师根据学生回答,板书:小云有多少张照片?小兰有多少张照片?(2)学生独立解答,指名回答,集体订正。3.练习三第4题。(1)出示情景图,让学生观察,说说你获取到了哪些信息?你打算怎样解答这道题?先算什么?再算什么?(2)学生独立解答,指名回答,集体订正。4.练习三第5题。(1)出示情景图,让学生观察,说说你获取到了哪些信息?你打算怎样解答这道题?先算什么?再算什么?(2)学生独立解答,指名回答,集体订正。5.对比练习(练习三第6题)。13×3=2×14=24×2=16×3=4×14=24×3=先让学生观察每组中上下两道题,说一说有什么不同?你是如何发现的?再动手计算。三、全课小结通过本节课学生,你获得哪些解决问题的经验?三年级数学教案篇【第三篇】一、教学内容:两位数的乘法。二、单元教学目标:1、通过问题解决,使学生感知两位数的计算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感知数学就在生活中。2、能独立思考、探索两位数的计算方法,体验算法多样化,并能交流计算(含估算)过程。。3、能运用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生活中的数学问题。三、重难点、关键:重点:理解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并能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难点:1、能结合具体情境,正确进行估算,为计算结果指出某个取值范围。2、理解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算理和算法。关键:1、充分利用和发挥教材主题图的引导作用,让学生在具体生动的生活情境中学习数学。2、充分利用已学知识的迁移作用,沟通新旧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基本的计算能力。三年级数学教案篇【第四篇】教学目标1.在估一估、称一称、掂一掂的实践活动中感知1千克物品有多重,建立“千克”的概念。2闭莆湛擞肭Э说慕率,能进行简单换算。3迸嘌学生对物品质量的估计能力,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与操作能力。教学重点建立“千克”的概念。教学过程一、激趣引入同学们,你们测量了自己的体重吗?谁愿意说给大家听?当一个学生说出体重之后,问一问,谁比他重?还有谁更重?咱们班上谁最重?教师随机作记录:30千克、32千克、40千克、46千克……我们班最重的同学都没有老师重?看了老师的体重,你有什么感觉?为了便于比较,也为了记录简便,老师用来表示体重的单位应该与你们的一样,都用千克作单位。教师: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认识千克。(板书:认识千克)二、探索新知(一)认识1千克(1)出示一袋500克的碘盐,用手掂一掂,再估一估它有多重。请学生读出包装上的数据。再出示一袋同样的碘盐,问学生:两袋这样的碘盐重多少?告诉学生1000克就是1千克。教师板书:1000克=1千克千克用kg表示。1kg=1000g(2)将这两袋盐放在台秤上,请学生看指针所指的刻度是1千克。说一说,生活中哪些物品重1千克?(3)学生一只手拿一枚2分硬币,另一只手拿1千克重的物品,掂一掂,说出自己的感受。(4)讨论:你认为通常在什么情况下用千克作单位?结论:计量较重的物品有多重时,通常用千克作单位。(二)操作活动,称物品每组拿出自己准备的秤。(1)称出1千克盐、3千克大米、2千克水果糖。(也可以用作业本、数学书等代替)用手掂一掂。(2)称8个苹果、3个萝卜,掂一掂,估计一下这些物品有多重,再称一称。学生交流:你用什么工具称?怎样称的?(三)克与千克的换算(1)这袋大米重3千克,如果用克作单位,怎么表示?你是怎样想的?启发学生说出:1千克是1000克,3千克就是3000克。3kg=3000g(板书)这3个萝卜重2000克,如果用千克作单位,怎么表示?你是怎样想的?比较这两个式子:3kg=3000g2000g=2kg,你发现了什么?(3)老师的体重是50000克,真的比全班所有的人都重吗?50000克就是50千克,全班最重的是48千克,老师比全班的同学都重。三、课堂活动(1)对口令。(2)填一填。(3)分组活动,称一称。选择一件你想称的物品(例如书包、椅子、桌子、学生……),估计一下有多重。全班交流四、全课小结(略)五、课后延伸小猪重30千克,小猫重5千克,大公鸡重3千克,母鸡重2千克,两只小鸡分别重500克。它们要坐船去游玩,大木船规定不能超过33千克,小木船规定不能超过9千克。它们怎样坐船?三年级数学教案篇【第五篇】一、教学目标1.使学生学会口算两位数乘一位数、整十数乘一位数的方法。2.通过观察、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口头表达能力和演绎推理能力。3.联系生活,培养学生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良好的数感。二、教学重点整十数乘一位数的口算方法。三、教学难点发现口算乘法的规律。四、教学具准备课件、口算题卡。五、教学过程(一)复习旧知1.口算下面各题(出示口算题卡):30×450×5300×7200×860×432×325×242×223×311×82.指名让学生说说30×4、200×8、42×2的口算方法。(二)学习新知1.探究两位数乘一位数的口算方法。(1)出示例题,要求学生认真看图。(2)观察主题图,你能发现哪些数学信息?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生:我发现每筐装15盒草莓,买了3筐,一共有多少盒?(3)怎样列式?15×3(4)说说你是怎样算的?预设1:10×3=305×3=1530+15=45预设2:小结:两位数乘一位数时,先用两位数中十位上的数字与一位数相乘,再用两位数中个位上的数字与一位数相乘,最后再将两个积相加。2.探索整十数乘一位数口算方法(1)分组进行讨论150×3的结果是多少,你是怎样想的?(2)小组交流,汇报各种想法:150×3=100×3=30050×3=150300+150=450(对于学生的方法,尽可能板书在黑板上,方便全体同学了解不同方法的口算过程。)(3)学生独立完成P41/做一做,然后在组内说说你是怎样想的?115=144=156=234=1105=1404=1506=2
本文标题:三年级数学教案(多篇【参考8篇】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936254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