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心得体会 > 好家风好故事的征文3篇汇聚
好家风好故事的征文3篇汇聚多篇精选范例参考,希望大家喜欢。1篇:好家风好故事的征文我的家风中华民族自古便是“礼仪之邦”,向来重视家风家教。在中国人的眼中,家不仅是一个安居栖息之地,而且承载着一个家族代代相传的记忆。家,意味着血脉传承,它自始至终有着强大的向心力,把一家人牢牢地团结在一起。每个家族在生生不息的延续中,都会形成自己的家风家规。在我们普通人家,没有成书成文的家风家训,它看似无形,却又真实存在的。我出生在一个普通的农村家庭,父辈多是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民。记忆中,家训是什么?它是家里老人唠叨至今的“口头禅”,是孩提时要守的“规矩”。日复一日,它犹如一把高悬的戒尺,始终规范我们日常生活行为,早已悄无声息的融在我们生命中。自从我懂事开始,我听的最多的话是:做人要勤俭节约,与人为善,礼貌待人,诚实守信。特别是在我做错事时,奶奶最是喜欢在我耳边“唠唠叨叨”,有时我听得烦了,就会反抗式的对奶奶说:“奶奶,您已经讲了很多次了,我的耳朵都长茧子啦……”,可是奶奶似乎没听到我的反抗,还继续说:“你这孩子啊,要懂礼貌,刚客人来了都不懂得打个招呼……”我似乎对这样的教育已经习以为常了,这应该就是我们家的家风吧。由于家里人热情好客,从我记事起,家里经常来客人,长辈们从来都是笑容满面地招待客人,把最好的东西拿给客人吃,最后客人走了才轮到我们这些孩子的份,我们从不敢吭声,客人们总会表扬我们:“你们家的孩子真懂事啊”。在我的家里,最勤俭节约的人是奶奶了。奶奶每天天没亮就起床做家务,每次家里有剩菜剩饭,奶奶从不倒掉,而是自己吃了。即使现在生活条件好了,奶奶依然穿有补丁的袜子,奶奶常说:“缝三年补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要说诚实守信,那就要属我的老爸了。因为爸爸的诚实守信,还发生了一件有趣的事,有一次,我们村子里选村长,爸爸妈妈去二姨家串亲戚,等爸爸妈妈回来的时候,爸爸就莫名其妙的被村子里的人选为村长了,虽然后来爸爸自己去告诉村委会由于家里原因不能担任村长,但是这件事充分体现了村里人对爸爸的信任。长大之后成家了,与老公组建了新的家庭,从结婚那天起,公公婆婆就一直与我们生活在一起。来到婆婆家,公婆都是很好的人,老公姐弟两人,小的时候,由于公公上学,婆婆一个人在农村抚养老公姐弟,他们日子很清苦,没有什么祖业,全靠自力更生。结婚多年,公公婆婆多是和我们一起生活,我和丈夫由于工作原因,经常加班加点,对孩子疏于照顾,多亏了公公婆婆,照顾孩子方面从来都没让我们操过心,婆婆常说“你们踏实工作,照顾孩子不用你们操心,等你爸退休了,就又多一个闲人在家照顾孩子,你们可以放心”。无论家中水管坏了、厕所堵了、吊灯闪了,这些恼人的麻烦因为有公婆而不再是问题。两位老人对于现在的日子都很满足,整天乐呵呵的,逢人就夸日子好,儿子儿媳孝顺,我认为家庭和睦、乐观向上也是一种家风。一个家庭的兴旺,一个家族的长盛不衰,与他们的家风家规有着非常重要的关系。孝老爱亲,让我们知道从哪里来、到哪里去;乐观向上,让我们始终保持着生活的热情,充满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团结和睦,让我们劲往一处使、心往一处想,让我们的家庭、我们的家族欣欣向荣。千千万万个好的家风也就凝聚为好的村风、民风,进而影响整个社会风气。邻里和睦、乡里和谐、社会文明,我们的祖国肯定会更加美好,我们的民族也会实现伟大复兴!2篇:好家风好故事的征文在我的家中,口口相传着仁义礼智信的家训。在日常的生活中,家中又保持着孝、勤、俭、和诚信助人的家风。爷爷教我仁义礼智信我的爷爷生于上世纪初,在我的印象中,他就像是一位老学究,常常带着一副眼镜,或读书看报,或闭目静思。闲暇之余,爷爷常常给几个孙子孙女讲故事,谈一些做人的道理,其中对我影响最大的就是他教我的仁义礼智信,使我终生不忘,受益匪浅。由于我年纪小,对爷爷讲的许多道理似懂非懂。于是爷爷便用许多浅显易懂的现实例子来给我讲解。“乌鸦反哺——仁也。”连乌鸦都懂得反哺,何况人呢?!人一定要以一颗感恩的心照顾好自己年迈的父母,使他们安度晚年。人一定要有爱心,与人相处要多为别人考虑,才能够融洽和谐。“马不欺母——义也。”连马都知道不欺负自己的母亲,我们又怎能不孝敬自己的父母呢?!做人要走正道,别人有难时,只要自己有能力就要出手帮一把。“羊羔跪乳——礼也。”小羊羔吃奶的时候都要跪着,身受父母生养之恩的我们,又怎么能不尊敬自己的父母呢?对待他人一定要讲礼貌,要懂得尊敬别人。“蜘蛛结网于求食——智也。”蜘蛛尚且知道结网捕食,何况我们人呢?遇见困难一定要冷静,要多思考,办法一定会比困难多。“鹿见草儿鸣群——信也。”鹿发现肥美的草时就会鸣叫其他的鹿来同吃,多么讲信用啊!信乃为人之本,人无信则不立,作为一个人一定要讲信用,一定要做一个诚信的人。由于爷爷的谆谆教导,仁义礼智信的概念在我很小的时候就植入了我的心中,并且生根、发芽、成长。而今,几十年过去了,我已年过不惑,也早已为人夫,为人父。多年来,我也经历了许许多多的事情,许多儿时的记忆也已经淡去,但却无法忘记爷爷教我的仁义礼智信。而且,我还将爷爷教我的仁义礼智信的故事讲给了我的妻子,讲给了我的孩子。虽然爷爷已经去世近二十多年了,但我觉得他依旧活在我的身边,而且是那么的亲近,时时关心着我,关注着我的成长。百善孝为先在我的记忆里,父母都是极为孝顺的人。上世纪七十年代,自从我有记忆起,就知道父母对爷爷奶奶十分孝顺,因为家里有好吃的父母总要留给爷爷奶奶吃。吃饭时,椅子是留给爷爷奶奶坐的,锅里舀出的前两碗饭一定是要端给爷爷奶奶。家里养的鸡下的蛋大都让爷爷奶奶吃,而哥哥姐姐和我只有在生日时母亲才会给我们煮一个鸡蛋解馋。1976年,奶奶去世了。父母对爷爷照顾的就更好了,每天早上一个鸡蛋和一碗羊奶那是必须的。我虽然是家中最小的孩子,鸡蛋和羊奶也没有我的份。吃饭时,爷爷常常会掰一块鸡蛋塞我嘴里,端起羊奶碗让我喝,鸡蛋和羊奶也就成了我记忆中无比的美味。爷爷在一天天老去,生活也渐渐不能自理。渐渐,我发现给爷爷洗脚成了父母每晚必修的功课。晚上,父母会给爷爷打一盆热水,给爷爷洗脚后服侍爷爷上炕休息。后来,哥哥姐姐和我也都积极主动的给爷爷洗脚,剪脚趾甲、手指甲。记得在1994年寒假,我从太原放假回家后发现爷爷已经卧床多日不起,年近九旬的爷爷已到了风烛残年,父母虽然找医生多方医治,但终究不见好转。那天,羸弱的爷爷轻轻对我说:“给我洗个脚”。我打来热水,轻轻将爷爷挪到炕边,将他的脚泡在水里洗呀洗,搓啊搓,揉啊揉。最后,我还给他剪了脚趾甲。我觉得爷爷很舒服,他很享受这种生活。不知不觉间,我发现爷爷没有了声息,他走了,安详地走了。而今,七十多岁的父亲母亲也已年老体衰。在村里的哥哥姐姐只要做了好饭,就要早早请父母去吃或者给她们送过去。在县城上班的我,每到周末都要回村里去陪父母唠唠家常,干点农活。而我不论干啥都会尽量将我的儿子带上,让他去体验个中情趣。儿子曾经问我:“为什么周末非要在村里过呢?”我告诉他:“因为你的爷爷奶奶在村里。”勤俭持家风犹在在我的印象中,我的爷爷奶奶、父亲母亲永远都是那么勤劳俭朴。在我很小的时候,每天早上,天微微亮时,爷爷奶奶、父亲母亲就早早起床了。父亲要到地里去干农活,爷爷则会拿起大扫帚将院里和大门外扫得干干净净,母亲则会忙着去张罗早饭。我每天都是在大人的忙活中醒来的,即使醒不来,也会被大人叫醒,不是早早去上学,就是帮助大人们干一些力所能及的活计。爷爷曾多次对哥哥姐姐和我说:“黎明即起,洒扫庭除……人要养成早起的习惯,勤快些。即使没事,也不能用睡觉来打发光景。”在大人的影响下,我和哥哥姐姐都养成了早起的习惯。我的爷爷奶奶、父亲母亲生活都很俭朴。记得爷爷吃饭的时候,会将饭吃得干干净净,即使面渣、小米粒、汤汁都不会剩下,偶尔有馍渣掉在地上,他也会捡起来吃掉。今天,我发现好多人尤其是孩子们常常会剩饭。但我绝不会允许我儿子剩饭,我一直要求他舀多少饭吃多少饭,吃不了一定要提前说。尤其是外出吃自助餐时,我更是要求我儿子不允许剩饭,怕吃不了或者不好吃可以少打点,绝不允许见啥都想吃,打上一大盘,最后吃不了剩半盘。家和万事兴爷爷常常对我们说:“家和万事兴。一家人过日子,一定要和和气气,家里要是不和,干什么事情都难以成功。”在我家里,生活琐事大都是我母亲做主,母亲做饭时,父亲会主动烧火,做什么饭,吃什么菜甚至家里添置点家什什么的都是母亲说了算。父亲多次对哥哥姐姐和我说:“你妈就是个爱操心的命,她爱操心她说了就算,你们要多听你妈的话。”但我家的大事都是父亲做主的,只要父亲决定了的事情,母亲绝没有二话。父亲也常常对我们说:“人常说家中不是讲理的地方,只要一家人过得和和美美,在小事上,在细节上就不要太较真,不要认死理;但在大事上,在原则性问题上决不能含糊,一定要讲规矩,有原则。”上小学时,好动的我常常因为琐事与同学闹矛盾甚至打架,但不管吃亏占便宜我从来不敢告诉父母,因为父亲曾经告诉我有理走遍天下,决不能和人打架。家和万事兴,不仅在家里要讲究和,出了门更要讲究和。有一次我与我的同学金虎打架了,具体是什么原因我已不记得了,只记得我打架的事情被我父亲知道了,我被我那正直倔强的父亲罚跪了半天,而且头上还顶了块板砖,直到我认错才让我起来。因为我有早起的习惯,每天不管是否节假日,五六点我都会起床。早起后,我会主动的去做早饭。早上要上班,我就会在6:40左右叫妻子起床,然后去做菜,每天至少一热一凉两个菜那是必须的。七点过后,等妻子洗漱完毕后,饭菜就已经摆上饭桌了。而中午和下午,只要我在家,炒菜的活基本上都是由我来做的。看着家人甜甜的吃着自己做的饭菜时,我的心中也是甜甜的、幸福的。因为,家和万事兴,家中不是讲理的地方,家中是讲爱的地方,你爱你的家人,你就愿意为她们去付出。诚信助人自得其乐我的爷爷和父亲母亲在为人处世上始终保持着诚信助人自得其乐的良好心态。爷爷年少时由于家境好读过书,会打算盘能记账,是我们村少有的几个文化人。印象中,每年过年,他都会为左邻右舍写对联,他一直是笔墨自备,有时也会贴上红纸写好对联送给乡人。父亲是五十年代的农校生,由于家庭成分不好而留在村里务农。他性格耿直,待人真诚。改革开放后在我们村干了二十多年村干部,直至近六十岁主动辞职。时至今日,父亲不仅干着力所能及的农活,而且还乐于助人。父亲常常对哥哥姐姐和我说,做人一定要诚信守时,能帮人时一定要帮人,答应人的事一定要做到。村里谁家老人孩子闹矛盾了,夫妻不和闹离婚了,左邻右舍因为地基什么的有意见了,甚至因为矛盾打架了,往往会找父亲做中间人来调节。父亲总是会愉快的答应。他会将当事人请到我家,烟茶招呼,推心置腹,讲事实、摆道理,往往能使当事人满意而归。村里不管谁家娶媳妇、嫁姑娘,埋人什么的,父亲往往是账房先生兼总管,因为村里人信任他。母亲是个乐天派,快人快语、心灵手巧。虽说已经七十多岁了,但乡邻不论谁家请她去做媒或者有事请她去做被子、褥子、捏花馍等,她总是乐此不疲。近年来,我发现父亲的抽屉里往往放着许多存折和身份证。我曾经问他是怎么回事。父亲说,近年来国家政策好了,村里七十岁以上老人都有养老补助,但很多人由于年老体弱进不了城或者不识字等原因总想让他帮忙取钱。取自己的是取,帮别人一起取也是取,何乐而不为呢!在生活中,我要求自己向爷爷和父亲母亲学习,一定要诚信助人,同时也教育我的儿子向爷爷奶奶学习。儿子上学期放假前一天给我打电话说:“爸爸,我有个同学是外地的,明天他家长没时间接他,我想让他在咱家住一天,等他家长来接他,行吗?”我愉快地答应了;“好,没问题。”我和妻子都很高兴,因为我们在我儿子身上看到了我爷爷的影子,看到了我父亲的影子。3篇:好家风好故事的征文讲我的家风故事百善孝为先,孝道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我家的家风。小时候爸爸就经常教导我说,要尊老爱幼、有孝心,做个听话的好孩子。我只是随口答应,其实并没有记在心里,直到那件事发生,彻底改变了我。有一次,家人们在院子里坐着聊天,我和弟弟在玩,就在奶奶刚要起身回家时,只听见“砰”的一声,奶奶倒在了地上,口歪眼斜,不能说话,也不能动弹,这可把在场的人都吓坏了。爸爸妈妈赶紧把奶奶送去医院,医生检查完说奶奶得
本文标题:好家风好故事的征文3篇汇聚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942728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