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教育 >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语文教案(通用4篇)
参考资料,少熬夜!人教版小学三年级语文教案(通用4篇)【导读指引】三一刀客最漂亮的网友为您整理分享的“人教版小学三年级语文教案(通用4篇)”文档资料,供您学习参考,希望此文档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分享给朋友们吧!人教版小学三年级语文教案【第一篇】教学目标1在阅读中独立认识8个生字“寇、艰、县、酷、拷、韩、据、押”,在预习中尝试运用合适的方法理解“残酷、斩钉截铁、催人泪下”等词语的意思,并积累词语。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能借助提示讲述赵一曼被捕后的英雄事迹。3感受赵一曼爱国抗日的英雄气概。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1学习复述,讲述赵一曼被捕后的英雄事迹。2感受赵一曼爱国抗日的英雄气概。教学难点3学习复述,讲述赵一曼被捕后的英雄事迹。教学媒体:词语卡片,相应的课件,图片课前学生准备预习课文,自学生字词语,读通课文,收集赵一曼的生平事迹。教学流程(一)揭示课题,介绍生平事迹1、教师板书:英雄你知道哪些英雄?他们为什么被人们尊称为英雄?(交流)2、教师补充板书:女英雄赵一曼(1)今天,我们将认识一名女英雄,她的名字叫赵一曼。(2)学生交流自己收集的有关资料,介绍赵一曼。3、教师补全课题“抗日”,介绍抗日战争的历史背景,出示有关的图片或看一些影像。4、读题(二)检查预习,理清脉络1、开小火车读课文,要求:读通课文,读准字音。2、练习:①寇()艰()县()拷()冠()根()悬()考()②多音字:恶{重{看{3、实物投影核对练习。参考资料,少熬夜!4、强调“寇”的字形,以及三个多音字在课文中的读音。5、刚才我们开小火车通读了课文,现在请你轻声的自己再一次读课文,然后用自己的话说一说,人们为什么称赵一曼为女英雄,课文讲了她的几件事?(学生交流教师板书归纳理出脉络)板书:掩护队伍严守机密英勇捐躯(三)读中理解,品中悟情1、请根据板书,从课文中找出相对应的小节。2、交流:掩护队伍(第2节)严守机密(第3-10节)英勇捐躯(第14节)3、选择其中的一件事重点了解,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出示学习建议:“掩护队伍、严守机密”学习小建议:◆读一读相应的小节◆划一划描写赵一曼英雄气概的语言和动作的句子◆圈一圈突出赵一曼英雄气概的关键词语◆说一说你的感受“英勇捐躯”学习小建议:◆读一读相应的小节◆说一说赵一曼的遗憾是什么?希望什么?学生小组学习,教师巡视、参与学习。4、学生交流,教师点拨(1)掩护队伍:抓住赵一曼的语言:坚定地说……动作:举起枪向敌人猛射教师引读(换词理解赵一曼当时坚决地口气,通过朗读体会她一心保护战士早已将自己的生死置之度外的英雄气概。)(2)严守机密:抓住赵一曼与敌人之间的对话进行朗读指导,教师补充:战败后,投降的日寇回顾当时审讯赵一曼的过程。学习伙伴分角色读—表演读(理解“大声”“斩钉截铁”的意思,并通过分角色朗读,感受赵一曼当时宁死不说出机密的坚强意志。)(3)英勇捐躯:填空:女英雄赵一曼的遗憾是_______________,希望___________________,希望_____________。教师范读,学生模仿读教师补充赵一曼儿子的故事,结合遗书的内容理解参考资料,少熬夜!“催人泪下”的意思。(四)突破难点,复述课文1、读课文的最后一节,指导感情朗读。2、学习了课文,选取你印象最深刻的英雄事迹,根据老师的提示,同桌试着复述有关内容。提示:掩护队伍:1935年,11月的一天,赵一曼所在的部队被日军围困了。严守机密:被捕当天的夜晚,敌人。英勇捐躯:1936年8月12日,赵一曼在开往珠河的火车上。3、同桌复述4、个别交流(学生复述,教师进行及时评价,指导)5、师过渡:在赵一曼与敌人进行斗争的过程中还有一个令人振奋的故事,课文的第11-13小节也有叙述,请你读一读,想一想为什么护士和看守都被女英雄赵一曼感化了?说明:有了前三件事的铺垫,再读课文的11-13小节,抓住一个问题,深化感悟抗日女英雄赵一曼大无畏的革命气概和忘我的爱国情怀。(五)总结、布置作业1、朗读全文2、推荐学生阅读描写抗日英雄的书籍,结合三年级的作文要求写1篇读后感《英雄在我心中》。3、刚才我们开小火车通读了课文,现在请你轻声的自己再一次读课文,然后用自己的话说一说,人们为什么称赵一曼为女英雄,课文讲了她的几件事?(学生交流教师板书归纳理出脉络)板书:掩护队伍严守机密英勇捐躯板书设计__15抗日女英雄赵一曼掩护队伍严守机密英勇捐躯本课小结主要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课文,感受赵一曼爱国抗日的英雄气概。反馈教学效果的作业例:赵一曼斩钉截铁地说:“我不会告诉你们的!”妈妈()地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小明()地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部编版小学三年级语文教案【第二篇】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参考资料,少熬夜!默写《山行》。2、学会本课生字认识10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掌握多音字“挑”的读音和用法。3、理解诗句中的词语,并能根据图片和关键词的意思理解古诗的大意。能联系诗句,说说诗中的秋天给自己留下的印象。4、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景象,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体会诗人对秋天的赞美之情。教学重难点:1、理解诗句中的词语,并能根据图片和关键词的意思理解古诗的大意。能联系诗句,说说诗中的秋天给自己留下的印象。2、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1、谈话导入。一年有四季,四季各不同,你喜欢哪个季节?说一说理由。四季风景如画,四季都是诗情画意的。在这美好的秋天,我们就来一起学习三首关于秋天的诗歌。板书,齐读课题。我们先来学习第一首诗歌《山行》。二、整体感知1、认识作者。杜牧(公元803-约852年):唐代诗人,字牧之,号樊川居士,京兆万年(陕西西安)人。晚唐杰出诗人,尤以七言绝句著称。著有《樊川文集》。人称“小杜”,以别于杜甫。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大李杜”指李白和杜甫。你还知道杜牧的其他诗歌吗?预设:《清明》、《秋夕》等。2、听《山行》的朗读,画出生字词,读准字音、注意字形,画出不理解的字词。3、自由朗读《山行》:(1)读准字音,把诗句读通顺。(2)画出难理解的字、词。(3)图文对照,作者在山里行走时看到了怎样的景象。4、出示诗歌,指导学生读好节奏。预设: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5、教师检查学生对课文的朗读情况,要求能读准参考资料,少熬夜!字音,读通句子,不丢字,不添字,不重复。努力把文章读流利,有感情地朗读。三、学习生字1、出示生字:径、斜。领读生字,注音拼读。结合图片,理解生字的意思。径:小路。斜:不正。石径斜:石板小路弯弯曲曲。2、你认为哪些词语的意思比较难懂,小组内相互质疑解答。预设:生:产生,生出。坐:因为。晚:晚秋。于:比的意思。四、研读古诗(一)诗人在山中行走看到了什么景物?预设:寒山、石径、白云、人家、枫林、霜叶结合图片,解释重点词语。寒山:深秋的山。霜叶:被霜打过的枫叶。(二)用自己的话描述一下《山行》中的风景。学生结合景物提示,描述风景。(三)小组说一说诗歌的意思。(四)抓字眼,晓诗意。1、作者说“白云生处有人家”,这里用“白云深处”也是可以的,“生处”与“深处”有何区别?预设:“深”是浓厚,浓郁的意思。“生”是生出,存在的意思。“生处”为云之源头,给人高山之巅、更为遥远的感觉,同时又有云腾雾涌、白云飘忽的动态感。应当是“生”字好于“深”字。2、“霜叶红于二月花”中“红于”改为“红如”效果一样吗?学生看图思考,然后表达观点。预设:因为“红如”不过和春花一样,无非是装点自然美景而已;而“红于”则是春花所不能比拟的,不仅仅是色彩更鲜艳,而且更能耐寒,经得起风霜考验。(五)入诗境,悟诗情。1、出示古诗,简析诗歌中的风景。前两句和后两句写景有何不同?前两句和后两句参考资料,少熬夜!诗人的感受有何不同?预设:前两句抓住“寒”字,描绘了一种辽阔深远的远景。后两句抓住“红”字,描写了一种秋比春美的近景。2、你更喜欢哪两句?为什么?预设:后两句是千古名句。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这两句诗采用了非常有新意的对比,用红叶比春花,在美的基础上渲染了一层坚强。诗人表达了自己独特的情感,古诗中写秋的诗文大多是悲凉的,而这首诗却表达了一种喜爱的情感。古诗的诗意富有哲理,这两句成为千古绝唱的重要原因就是它富有哲理:把枫叶经霜象征为经受挫折、磨难,然而“经霜色愈浓”。因而,这句诗就有了鼓舞、激励人们的作用。五、学写生字美好的诗意要用美好的文字表现,这首诗中还有这几个生字需要我们会写,现在让我们拿出小手来写生字吧,相信你也可以写得很好。1、课件出示“寒、径、斜、霜”等4个生字。引导学生运用学过的方法自主认字,说说自己是从什么渠道或通过什么方法认识的。2、打开“优教学生字”,逐个学习,引导学生边观察边书空,注意笔顺。3、指导书写。(1)每个字在书写之前先想一想怎样才能写得美观。(2)观察字的结构,说说书写注意点以及每一笔在田字格中的位置。(3)教师范写,引导学生再次边观察边书空,注意笔顺。注意讲解“寒”宝盖儿宽,三横紧凑,撇捺要舒展。“径”的右上部分不要写成“又”。“斜”左右结构,注意两部分的高度。注意“霜”的三部分的位置等。(4)学生在田字格里仿写,教师提醒写字姿势。六、指导学习《赠刘景文》过渡:诗人杜牧抓住了一片红叶,就送给了我们一个美丽的晚秋,其实秋天的美景有很多,喜欢秋天的诗人也有很多。课文第二首诗歌《赠刘景文》就是其中的一首。让我们先来认识作者——苏轼。(一)认识作者。苏轼:字子瞻,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汉族,祖籍河北栾城,北宋文学家、书法家、画家。(二)感知古诗。参考资料,少熬夜!出示诗歌,有节奏地朗读诗歌。预设: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一年/好景/君须记,正是/橙黄/橘绿时(三)小组合作学习古诗。想一想:《山行》这首诗我们是从哪几方面来欣赏的。预设:字、景、情、理。1、小组长领学生字。(1)出示会认的生字“犹、傲、橘”。(2)出示会写的生字“赠、刘……”等7个生字,小组成员每人一个生字讲解,并示范书写,直至完成任务。(3)小组挑战,听写生字。2、一起赏景。(1)诗中描写了哪些景象?预设:荷叶、残菊、黄橙、绿橘等。(2)联系诗句说一说,诗中的景物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3、引导悟情。作者为什么要写这首诗给刘景文?作者写枯败的荷叶、傲霜的残菊有什么用意?又为什么写到了橙黄橘绿?学生自由讨论,教师随机点拨。预设:刘景文当时已经58岁了,有些迟暮之感。作者写这首诗告诉他秋天正是收获的季节,勉励刘景文奋发有为。4、诗歌中有没有一句话让你觉得包含道理?预设:菊残犹有傲霜枝。“荷尽菊残”仍要保持傲霜凌寒的气节。七、总结提升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这是刘禹锡的名句,其实秋天不只有火红的枫叶,灿烂的菊花、还有很多像橙黄橘绿的美景。秋天多美好,让我们去寻找诗意的秋天吧。说一说你眼里的秋天。八、巩固提高打开“基础训练——《古诗三首》”,一起来闯关吧!第二课时一、导入新课1、出示主题图片,观察回答。同学们,仔细观察,图上都有什么?这是在什么时间?什么地点?图上的儿童在干什么?板书,齐读课题。参考资料,少熬夜!2、解读课题。夜:夜晚。书:书写。见:看见。夜书所见:夜晚写下自己所看见的(情景)。二、感知内容1、认识作者。叶绍翁,字嗣宗,号靖逸,龙泉(今浙江丽水市龙泉市)人,南宋中期文学家、诗人。2、听《夜书所见》的朗读,画出生字词,读准字音、注意字形,画出不理解的字词。3、自由朗读《夜书所见》。(1)读准字音,把诗句读通顺。(2)画出难理解的字、词。(3)图文对照,想一想作者看到了哪些景象。三、研读古诗(一)出示古诗,引导学生读好节奏。(二)抓住关键字理解诗意。预设:萧萧:风声。挑:用细长的物件逗引。了解多音字“挑”。掌握“挑”的意义和用法。促织:蟋蟀。篱落:篱笆。(三)读一读诗歌,说说你喜欢的诗句。1、赏析前两句。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这两句诗中诗人听到了什么?有什么
本文标题:人教版小学三年级语文教案(通用4篇)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957848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