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教育 > 语文六年级上册全册教案(精编3篇)
好文档,供参考1/17语文六年级上册全册教案(精编3篇)【题记】这篇精编的文档“语文六年级上册全册教案(精编3篇)”由三一刀客最“美丽、善良”的网友上传分享,供您学习参考使用,希望这篇文档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下载分享吧!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教案1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复述课文。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课文中生字组成的词语3、会用“心急发焚”、“霎时间”造句。4、观察夏天夜晚的星空,找到天河、牵牛唾和织女星,将观察到的经过写成1篇短文。教学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复述课文。教学难点:观察夏天夜晚的星空,找到天河、牵牛唾和织女星,将观察到的经过写成1篇短文。教学准备:课文朗读磁带、投影片教学时间:好文档,供参考2/17两教时教学过程:第一教时一、复习导入1、指名复述《牛郎织女(一)》的主要内容。2、牛郎织女后来的生活怎么样了?(问题导入)二、初读指导1、轻声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画出由生字词组成的词语。2、思考这篇课文主要写了什么?3、说说各个自然段主要讲了什么。三、检查自读情况1、生字词的认读。2、朗读课文。3、说说每一段主要讲了些什么。四、学习第一部分1、指名读第一段,思考:这一段主要讲了什么?2、第一段中哪些词语写出了牛郎织女的“日子过得挺美满的”?①师生讨论。②教师板书。3、有感情地朗读第一段。好文档,供参考3/174、思考本段的最后一句话的意思。五、讲读第二段1、一天,牛郎去喂牛,发生了什么事?①衰老的牛又讲话,老牛讲了什么?②老牛讲话时的神态怎样?2、小组讨论。3、有感情地朗读老牛讲的话。4、老牛死了,牛郎织女的性情怎样?5、小结。善解人意的老牛离开了牛郎,分手前还留下了“把我的皮肃下来留着,碰到紧急的事,你就披上我的皮……”的话语,也给下文牛郎披上牛皮追织女打下了伏笔。六、作业1、完成文后的习题2。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二教时一、讲读课文第三段1、牛郎和织女过着美满的生活,但织女有时候也发愁,她愁什么呢?2、王母娘娘知道了织女下嫁人间后怎样?3、读课文3-5节,画出描写王母娘娘神态的句子。好文档,供参考4/17①王母娘娘更是气得……②王母娘娘趁牛郎到地里干活……③王母娘娘狠狠一推……④王母娘娘拔下头上的……4、通过王母娘娘的举动,可以看出王母娘娘是个怎样的人?5、有感情地朗读描写王母娘娘的句子。6、默读3-5节,画出描写织女与牛郎的句子。①朗读“织女一边挣扎一边望着……”体会织女不愿离开人间、不愿与亲人分离的痛苦情感。②“心急如焚”是什么意思?课文中哪些词语表现了牛郎的“心急如焚”?7、有感情地朗读第3-5节。8、第三段讲了几层意思?概括每个自然段的小标题。①知道下落,发誓抓回②闯人家里,抓走织女③心急如焚,携子追赶9、让学生根据上述三个标题说说这断课文的内容。二、讲读课文第四段1、指名读第6、7节,思考这两段课文主要写了些什么。好文档,供参考5/17①隔河相望,化作星辰。②喜鹊搭桥,一年一见。2、牛郎和织女隔着天河相望,他们会想些什么呢?七月七他们在鹊桥相会时会说些什么呢?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领略课文的意境美和语言美。三、总结课文1、这个故事讲了什么内容,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2、按照“男耕女织,日子美满—老牛诀别,忍痛剥皮—王母知情,发誓追回—闯入家里,抓走织女—心急如焚,携子追赶—划出天河,牛郎被拦—隔河相望,化作星辰—喜鹊搭桥,一年一见”的顺序复述课文。四、作业1、用下列词语造句。心急如焚——霎时间——2、观察夏天夜晚的星空,找到天河、牵牛唾和织女星,将观察到的经过写成1篇短文。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教案2教学目的:好文档,供参考6/171、通过欣赏及学唱《保卫黄河》这首歌曲,了解作品的来历及相关历史背景,感受抗日战争时期中华儿女奋超杀敌、誓死保卫祖国的民族意识,感受作品磅礴的气势及其所蕴含的爱国情感,进而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操。2、通过欣赏歌曲《保卫黄河》,感受不同的演唱形式所带来的不同的音乐形象。3、学唱本歌曲,特别是学习本歌曲演唱形式的学习,达到学生能跟随老师指挥正确的演唱本歌曲。4、了解协奏曲与合唱曲的不同。教学教具:多媒体设施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导入上课,同学们好---,欢迎同学们来到音乐课堂,先做一个自我介绍,我是来自滨城区三河湖一中的贺建华,能和清怡中学八年级--班的同学们一起来上今天的音乐课,我感到很荣幸,希望大家在今天的课堂上积极发言、踊跃参与、认真学习,配合老师完成今天的教学任务,同学们有信心吗?-----谢谢同学们,真心的希望我们从此成为好朋友。()二、新授好文档,供参考7/17首先请同学们欣赏一段视频,然后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播放视频()1、同学对这段视频中的歌曲熟悉吗?它的名字叫什么?出自哪儿?2、你们看了这段视频并听了这首歌曲,你的感受是什么?或者说是你听了这首歌曲后,你们的心情是什么样的?(激动、激昂、充满革命先烈的敬仰)3、既然同学们都知道《保卫黄河》这首歌曲选自《黄河大合唱》,那么同学们了解《黄河大合唱》吗?(冼星海的《黄河大合唱》是在抗日战争中产生的最成功的大型声乐作品。这部作品以我们伟大民族的发源地——黄河为背景,展示了黄河两岸发生过的事情,表现了抗日战争年代里中国人民的苦难与顽强拼搏,体现了我国人民在反帝斗争中必胜的坚定信念,抒写了我们民族的伟大精神和不可战胜的力量,启迪人们起来保卫黄河、保卫华北、保卫全中国。)什么叫大合唱?(大合唱多乐章的声乐套曲,包括领唱、独唱、重唱、对唱、齐唱、合唱等,有时穿插朗诵,常用来表现重大的历史或现实题材,内容富于史诗性和戏剧性,多用乐队伴奏。)知道它的创作背景是怎样的?《黄河大合唱》在当时的历史背景下起到了什么样的作用?(鼓舞了全国人民的斗志、发出了战斗的呼号、吹响了战斗的号角,表达了好文档,供参考8/17全国人民抗战的决心,激励着无数的革命志士勇往直前。)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黄河大合唱》中的第七乐章的这的首歌曲《保卫黄河》------------------(板书)请同学们打开课本第50页-------首先请同学们把课上这首《保卫黄河》认真欣赏一遍,然后再回答老师的问题,认真听噢~~~~~~~~(播放范唱)()问题一:这首歌曲的演唱形式是怎样的?齐唱与轮唱4、齐唱与轮唱在力度上有什么变化?5、齐唱与轮唱各自代表了什么样的音乐形象(或者说是你听了音乐之后,你想像到了哪些画面?)听一遍一次回答三个问题,好像很难,那我们再听一遍------(播放范唱)()那谁来回答第一个问题:齐唱与二部轮唱,二部轮唱时,男声先进的还是女声先进的?那谁来回答第二个问题:齐唱雄壮有力,轮唱轻快活泼。那谁来回答第三个问题:雄壮有力的齐唱,表现了全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齐心协力,共同抗日必胜的信心。轻快活泼的轮唱,表现我们的游击队员灵活的打击敌人,此起彼伏的歌声让我们感受到此起彼伏的抗日浪潮,我们也受到了在那艰苦的战争时期,革命先好文档,供参考9/17烈们为了人民的幸福生活而不惜抛头颅洒热血,前赴后继永往直前的革命精神。那同学们听了这首歌曲的感觉是什么?(昂扬、激动、热血沸腾,真想怎么样?拿起武器打击敌人)那我们就把这首歌曲学会好不好?-------那看课本-------问题:这首歌曲是什么调的?什么拍子?什么意思?二拍子的强弱规律是什么?指挥图是怎样的?学唱前要解决的问题,就是先分好声部,我们已经知道这是一首齐唱与二部轮唱唱曲。那男同学志女同学分开,各自作为一个声部。正好符合歌曲演唱的要求。那我们先来解决一下个别旋律的问题,请认真欣赏歌曲,把自己认为困难的旋律作个标记,我们一起来解决。[如果没有学生没有问题,教师强调一下几个地方:前附点八分与后十六分音符的唱法,力度的变化(齐唱与轮唱时的变化),歌曲最后部分的空拍。]教师指挥,跟范唱练习(挑一个到两个指挥好的学生上台一起指挥)---------教师指挥,跟伴奏练-------期间可选出两位或两组同学进行表演练习轮唱。简单的相互交流,练习最后一遍,进行表扬。(至此用32分钟)三、拓展《保卫黄河》这部合唱曲是《黄河大合唱》中流传好文档,供参考10/17最广、最深入人心、最为人们所熟悉的乐章,下面我们再来欣赏一首由《保卫黄河》改编的钢琴协奏曲《保卫黄河》,同学们听完后回答下面的问题;1、乐曲中出现了哪些熟悉的旋律?(我会请几个同学你唱一下的,认真听噢)2、通过欣赏这首钢琴协奏曲,你的脑海中浮现了哪些画面?请你谈一下(硝烟弥漫、战马奔腾的战场,游击健儿英勇杀敌。革命队伍千军万马、不可阻挡的气势,以及战士们与敌人浴血奋战的英雄形象。)播放钢琴协奏曲:《保卫黄河》()那同学们现在来想一下,我们的合唱歌曲《保卫黄河》与钢琴协奏曲《保卫黄河》有什么不一样?合唱曲特点:声乐曲(由人来演唱)、有歌词、通俗易懂,可以根据歌词提示发挥想像。协奏曲特点:器乐曲(由乐器来演奏)、无歌词、较难理解,可以充分发挥自己的想像力。那你更喜欢哪一种呢?为什么?(合唱曲,能更准确的表达思想感情,但有想像的局限性。(协奏曲,表达感情具有相对的不确定性,但能给人无限的想像空间)四、小节同学们,《黄河大合唱》这部音乐作品激活了每一个中华儿女的记忆。我们是永远不会忘记日本侵略者在好文档,供参考11/17中国的土地上对中国人民犯下的滔天罪行,同时也表达了中国人民的心声,凝聚了中华儿女抗日必胜的决心。黄河是中华民族的象征,是中华民族的象征,他养育了我们中国13亿人民。六年级语文上册教案3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想象作者描绘的场景。2、感受“我”第一次挑柴的经历,体会文章蕴含的道理。3、欣赏并积累文章优美的语言过程与方法:以“自读、感悟、质疑、探究”的学习方式架设文本与学生间的交流平台,使阅读教学成为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情感态度价值观:指导学生抓住文中重点字、词、句,进行品读,体会人物的内心,理解“人生的担子不管有多重,咬紧牙,挺住”中蕴涵的深意。教学重点:品读文章,引发学生更深的思考:人的一生就像“我”第一次砍柴的经历。教学难点:好文档,供参考12/17引导学生学习承担责任,学会用信念来鼓励自己。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同学们,生活中经历过的一些事有时会让我们终生难忘。今天我们就来看一看乔传藻给我们讲述的挑柴经历,看看我们会有什么启发。板书课题:《挑柴》二、自由读课文,整体感知1、师范读(要求:认真听,把不认识不理解的生字新词,画出来,并注音。)2、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初读了解一些词的意思,如:邀(yāo)请(qǐng)衣(yī)兜(dōu)粑(bā)粑(bā)樵(qiáo)夫(fū)毗(pí)连(lián)小(xiǎo)马(mǎ)驹(jū)憋(biē)住(zhù)瘪(biě)的(de)狼(láng)狈(bèi)屁(pì)股(gu)霭(ǎi)青(qīng)山(shān)坳(ào)等。(预设:在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的基础上,联系上下文,理解生字新词。有不明白的提出来小组交流解决。如仍解决不了,提出来全班交流或查工具书,如:查字典等。)3、检查学生阅读情况和对生字新词的理解。好文档,供参考13/17(预设:可采用一条龙式分段朗读、指明朗读等方法检查阅读。对独步准确的字音,及时纠正,并请读错的学生多读几遍。对不理解的字词及时交流,并做出解释说明。)4、默读课文,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课文叙述了“我”随小伙伴第一次上山砍柴,并咬着牙把柴挑回家的经过。课文写的是“我”第一次挑柴的经历,围绕“我”的新鲜、小伙伴的快乐,还写出了所遇到的困难和克服困难的过程。教学时可以让学生带着问题有针对性的进行阅读。5、再读课文以后,引导学生思考:作者第一次挑柴的经历给你留下印象最深的是什么?有新鲜,有快乐,但更多的是困难:可走着走着,脚脖子就开始发酸了。我担心:待会儿再挑上一担柴怎么往回走哇!(路途遥远,心里先犯难了)我拨开茅草,攥紧砍刀,咬牙向一棵碗口粗细的青枫树的枯枝发起进攻。大树枝砍下来了,我也累趴下了。(没有锻炼,体力不支)我的肚子早就饿了,歇下柴担的第一个动作就是伸手去摸衣兜…
本文标题:语文六年级上册全册教案(精编3篇)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978574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