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教育 > 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教案精编5篇
好文供参考!1/24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教案精编5篇【引读】这篇优秀的文档“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教案精编5篇”由网友上传分享,供您参考学习使用,希望此文对您有所帮助,喜欢的话就分享给下载吧!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教案1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诗句,并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的意思。2、引导学生根据诗句想象出紧张的劳动场面和小孩钓鱼专心致志的可爱形象,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3、培养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的能力,能默写《四时田园杂兴》。4、理解诗句,引导学生想象意境,激发学生热爱美好事物的情趣,感受农民勤劳简朴的生活。教学重难点:指导学理解诗意,领会感情,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教学过程:一、导入同学们,你们都学过哪些古诗呢?谁愿意背给大家听?今天,咱们再来共同学习一首,题目叫《四时田园好文供参考!2/24杂兴》。播放课文朗读录音。介绍作者。(范成大(1126—1193)字致能,号石湖居士,吴郡(今江苏苏州)人,绍兴二十四年进士。其诗题材广泛,对农民的痛苦,官吏的残暴等都有反映,诗风清逸淡远。著有《石湖居士诗集》、《石湖词》、《吴湖录》等。)二、释题并初步感知课文1、释题:“兴”是什么意思?谁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题目的意思?并猜想一下诗文会写些什么内容?2、教师范读全诗,学生小声自读并思考:诗中都写了哪些人物?他们分别在干什么?你是从哪儿看出来的?3、指名试读全诗,引导回答上面问题。三、学习诗文内容1、自由读文,利用工具书查阅自己要理解的词语,并记录自己的疑难问题。2、小组讨论。3、全班交流。①昼:白天。②耘:除草。③耘田:在田里除草。④绩麻:把麻搓成线。好文供参考!3/24⑤各当家:各人都担负起一定的家庭责任。⑦供:参加。⑧耕织:耕田织布。⑨傍:靠近。⑩桑阴:桑树下。4、引导学生试着解释全诗:白天除田草,夜里搓麻条,村里的男女都担家。幼童不懂耕田织布,也在桑树荫下学着种瓜呢!5、请同学们认真想一想:后两句表现孩童天真可爱的行为,目的是什么?(有力地衬托出农民勤劳简朴的生活)引导学生观察图画、描述画面内容。(抓住儿童神态、动作、想象其语言)6、放声自由读诗,想象其意境,体会农民一家辛勤劳动的生活。四、有感情地朗读全诗,指导背诵五、总结这首诗风格清新自然,语言亲切朴实,富有泥土气息。描写了紧张而又愉快的劳动场面和田园生活的美好。六、布置作业背诵全诗,预习下一首诗。好文供参考!4/24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教案21、学生能从总体上明确综合性学习的要求,了解综合性学习的特点,为小学高年级综合性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2、学生通过综合性学习,学会制订活动计划,积极、主动地参与活动,并能通过独立或合作学习,较好地完成任务。3、学生能够认真阅读教科书中提供的阅读材料,从中受到启发,搜集到更多体现汉字神奇、有趣的资料。—第一课时—一、激情导入,揭示内容。1、导语:汉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和许多其他国家的文字相比,汉字无论是在字形上还是在读音上都别具一格。看,老师在黑板上就写了两个汉字(即“汉字”)。你们对汉字有哪些了解呢?(学生自由发言,教师随机点拨)2、揭示内容。同学们,通过刚刚的交流,大家已经对汉字有了初步的了解,接下来,让我们更深入地走进汉字王国,一起遨游汉字王国,开展综合性学习,感受汉字的有趣和神奇,了解汉字文化,并为汉字的规范使用做些力所能及的事吧。二、合作讨论,制订计划。好文供参考!5/241、提示:在我们的教科书中,有对我们进行综合性学习的指导,让我们一起翻到教科书第43页。2、学生自由读课文开头的一段话。3、学生汇报从这段话中了解到的要求。教师相机强调:(1)自由组成小组;(2)讨论活动内容:搜集体现汉字趣味的资料;(3)制订活动计划;(4)活动结束后展示活动成果。4、学生自由分组。(教师适当指导:可以分为四大组,第一组字谜组;第二组歇后语、笑话、古诗组;第三组绕口令、对联组;第四组汉字起源组)5、“汉字真有趣”活动计划活动时间:月日活动地点:活动内容:(1)搜集或自编字谜。(2)查找体现汉字特点的古诗、歇后语、对联、故事等。(3)了解汉字的趣味。成果展示:把搜集到的资料编成小报,贴在教室里,举办趣味汉字交流会。分工:组长:搜集资料:编辑:抄写:插图:好文供参考!6/246、学生分组讨论活动计划。提示:讨论时要合理分工,如专人记录讨论结果、专人负责整理讨论意见;讨论后,形成完整的计划;可以选择丰富多样的汇报形式,如竞猜、讲故事、朗诵、展览等。三、讨论交流,完善计划。1、以小组为单位汇报活动计划。2、师生共同评议。(教师相机引导,提示注意计划的完整、合理、科学以及活动形式尽量不要重复)3、小组根据评议,修改完善活动计划。四、课外实践,完成活动。学生根据拟定的计划,进行相关的搜集、查找、整理等工作。1、提示学生查找图书搜集。2、提示学生利用网络搜索。3、提示学生通过请教别人得到相关资料。—第二课时—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同学们,上节课我们认真制订了小组活动计划,大家也按照计划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活动。在活动中,你们有收获吗?(生自由回答)下面就让我们一起去领略字谜的神奇吧。好文供参考!7/24二、猜字谜。1、现在请大家张开想象的翅膀,一起领略字谜的魅力。请以小组为单位猜字谜,看哪组猜得又快又多。2、猜教科书中列出的字谜。(1)画时圆,写时方,冬时短,夏时长。(2)四座山来山对山,四个川来川对川,四个日字连环套,四个口字紧相连。(3)一点一横长,两点一横长。你若猜不出,站着想一想。(4)有人不是我,有马飞跑过,有水能养鱼,有土庄稼活。(5)提取画中的信息:一个人靠在树旁休息。(6)提取画中的信息:钟指向了十二点。(7)相传唐伯虎曾在杭州西湖畔卖画。一天,他挂出一幅水墨画,上面画着一只黑狗,十分可爱。唐伯虎对人们说:“这是一则字谜,想购买者,需要付三十两银子,如果猜中谜语,就分文不收。”大半天过去了,无人猜中。这时,有一位年轻人说:“我猜中了。”唐伯虎请他说出谜底,他却笑而不答,取下画来便走。唐伯虎望着这位年轻人的背影,哈哈一笑,说:“猜中了!他猜中了!”你能猜出这是个什么字吗?好文供参考!8/243、小组间相互猜字谜。4、公布答案:(1)日;(2)田;(3)立;(4)也;(5)休;(6)斗;(7)默。5、刚才猜的字谜都是书本上的,(1)至(4)是文字谜,(5)和(6)是图画谜,第(7)题是故事谜语。大家肯定也搜集或编写了许多字谜,说出来让大家猜一猜。6、阅读《门内添“活”字》思考:(1)杨修通过什么方法猜出了谜底?答:运用离合字形析字法。“析字”是根据汉字的结构特点,采用析形、析义、析音等形式来表情达意的一种方法。(2)你还能列举出类似的例子吗?示例:一人一口酥一天,塞北送给曹操一盒酥,曹操亲自在盒子上写下“一合酥”三个字,然后把酥放在了桌子上。杨修进来看见了,让人拿来汤匙,和众人分着吃完了。曹操问他为什么这么做,杨修回答说:“盒子上明白地写着‘一人一口酥’,我怎么敢违抗丞相您的命令呢?”三、有趣的谐音。1、谐音歇后语。(1)引言:歇后语是由近似谜面和谜底的两部分好文供参考!9/24组成的一句话。这种形象而俏皮的口头用语浅显易懂,语言幽默,深受人们的喜爱。(2)读歇后语。①外甥打灯笼——照旧(舅)②梁山泊军师——无(吴)用③孔夫子搬家——净是输(书)④四月的冰河——开动(冻)了⑤咸菜烧豆腐——有言(盐)在先⑥隔着门缝吹喇叭——名(鸣)声在外(3)介绍:歇后语两部分之间有间歇,说的时候往往只说前一部分,把后一部分(真意所在)隐去,就可以领会和猜想出它的本义。以上六组是谐音歇后语,借助同音联系,产生俏皮风趣的表达效果。(4)猜一猜:以下四组都是谐音性歇后语,看哪一小组猜得又对又快?①一连三座庙——②石头蛋腌咸菜——③霜后的萝卜——④关公打喷嚏——宣布答案:①妙(庙)妙(庙)妙(庙);②一言(盐)难尽(进);③动(冻)了心;④自我吹嘘(须)。(5)通过前一阶段的学习,每个小组都搜集了不好文供参考!10/24少谐音歇后语,哪一组先来出题?一组出题,其他组成员抢答。(6)小结:歇后语是我国传统文化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我们应该好好继承和发扬。2、谐音笑话。(1)读一读《“枇杷”和“琵琶”》。(2)交流:看了笑话,你有什么感想?(3)小结:汉语同音字多,不能随意乱用,否则会闹出笑话。(4)拓展:小组派代表讲述前一阶段搜集到的谐音笑话。四、有趣的形声字。1、默读《有趣的形声字》,概括形声字的特点。2、介绍:“星”和“凤”原来都是象形字,后来又在象形字的基础上增加声符创造出来的。“蜀”和“祭”是在象形字的基础上增加形符创造出来的。3、交流:形声字是由两个部分组成,一部分表示这个字的读音,另一个部分表示这个字的意义。表示这个字读音的部分叫“声旁”,表示这个字意义的部分叫“形旁”。4、你还知道哪些形声字?说说它们的特点。5、以小组为单位介绍。好文供参考!11/24比如:“草”,“早”是它的声旁,“艹”是它的形旁。五、畅谈收获。本次综合实践活动,你有哪些收获呢?六、布置作业。把搜集的有关资料,做成一期以“有趣的形声字”为主题的手抄报。在综合性学习活动中,教师应当既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又是学习活动的参与者。在此板块中我着重选择了猜字谜和找谐音两个内容让学生交流,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让他们在交流的同时感受到汉字的神奇和有趣。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教案3一、教学目标1、学习认真观察、分析的态度和科学的思想方法;体会孙膑的足智多谋。2、学习本课生字,能正确读写“垂头丧气、胸有成竹、得意洋洋、讥讽”等词语。3、学习按一定顺序写的表达方法。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二、基础知识好文供参考!12/241、生字忌嫉妒、憎恨:猜忌。怕,畏惧:顾忌。禁戒:忌酒。败战争或竞赛中失败(与“胜”相对):胜败乃兵家常事。讽用含蓄的话指责或劝告:讥讽、讽刺、嘲讽蔑小;轻:蔑视。无;没有:蔑以复加。赢胜:输赢。获利:赢余。2、要求会写的词语:猜忌轻蔑赢利讥笑讥讽反唇相讥垂头丧气胸有成竹得意洋洋目瞪口呆转败为胜三、教材分析1、教材特点:文章语言简单,条理清晰,层次分明。两次赛马过程中,同样的马匹,只是调换了马的出场顺序,就得到了截然不同的比赛结果,这其中的奥秘值得分析。同时,文章对齐威王、田忌、孙膑都有一定描写,恰当的反映出人物的性格特点,这也是孙膑能使田忌转败为胜的原因所在。2、教学重点:了解孙膑究竟是如何使田忌转败为胜的。3、教学难点:好文供参考!13/24分析人物性格特点,从而感悟孙膑的足智多谋。4、教学突破点:从两次比赛截然不同的结果入手,分析是什么原因使同样的马匹调换了出场顺序后,就改变了比赛结果。从而分析人物的性格特点,理解体会孙膑的足智多谋。四、教法设计第一课时教学内容:初读课文,学习生字新词。教学过程:(一)板书课题、导入新课。同学们,你了解我国古代的赛马吗?你知道赛马不仅体现了马的实力,还体现了人的智慧吗?今天我们一起学习《田忌赛马》。(二)学习本课的生字、生词,读准“膑、蔑”的读音。(三)初读课文,了解课文讲述的事件。(四)小组研究学习赛马过程。自由读文:1、找出文中具体写赛马过程的段落。2、赛马过程可以概括为几部分?(初赛失败、孙膑授计、再赛胜利)小组成员讨论学习,各小组汇报学习成果。好文供参考!14/24(五)课后作业:收集智慧小故事,课上交流。第二课时教学内容:学习课文教学过程:(一)整体感知1、从上节课的学习中,你们知道了什么?2、同样的马两次比赛的结果却是一败一胜,产生什么问题?(二)学习第一次赛马:1、指名读描写第一次赛马的段落。一边听,一边想,自己能读懂什么?可以用序号在书上标记,使思维更具条理。2、小结:你能试着像体育节目播音员那样把这次比赛介绍给大家吗?3、指名口述这次比赛,学生互评。(三)学习第二次赛马:1、边读边思考:从这段描写中又知道了什么?2、请学生补充板书,并介绍自己的学习体会。3、分析“强”与“调整顺序”的关系。“明明齐威王的马比田忌的马强,可只调换了一下出场的顺序就转败为胜”,你有什么疑问吗?4、自读第
本文标题: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教案精编5篇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994811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