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初中教育 > 《铃儿响叮当》的教案4篇
好文档,供参考1/11《铃儿响叮当》的教案4篇【题记】这篇精编的文档“《铃儿响叮当》的教案4篇”由三一刀客最“美丽、善良”的网友上传分享,供您学习参考使用,希望这篇文档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下载分享吧!铃儿响叮当教案【第一篇】教学目标:1、熟练地演唱《铃儿响叮当》,合唱更加和谐动听。2、在分组合作表演《铃儿响叮当》时充满自信,配合好。3、用歌声、器乐、动作参与表演,感受群众学习音乐的愉悦。教学过程:1、导入前节课我们巳经初步学会了合唱歌曲《铃儿响叮当》,这带课我们就要将演唱、演奏和表演结合起来,让我们在音乐的海洋里自由地表演,自由地创造,把一切胆小、害羞、自卑一扫而光。2、复习歌曲《铃儿响叮当》要成熟练背唱,富有表情,合唱和谐。好文档,供参考2/11按照课本上的要求设计力度的变化,造成雪橇由远及近、由近及远的情景。教师可加一前奏,提示速度和力度。如:3、分小组为第二乐段配上打击乐器请学生思考、探索:选用哪些课堂打击乐器,用什么乐器来主奏表现“叮叮当”的铃声,如何表现雪橇渐渐远去的效果,各个乐器采用什么节奏,主要的节奏型是什么等。抽查几个小组,教师弹琴(第二乐段),学生配以打击乐器,师生共同评价。4、用课堂乐器演奏第二乐段从技术上来看是不难的,难的是调。这首歌应采用1=D,但竖笛难以吹奏,口琴无法吹奏,只有口风琴能够。如改成1=F,竖笛只要学会b7就用吹奏,口琴仍不能,但唱起来调略嫌高,最后一个ⅰ可能上不去。最简单的办法是采用l=C来吹奏,虽然唱时歌声会沉闷许多,但这是一个两全的方法,而且学生边喝边奏边演其热烈的气氛将会弥补定调过低的缺陷。5、分小组设计表演动作学生有的扮演拉雪橇的小马,有的扮演坐在雪橇上的儿童,他们都戴着富有童话色彩的头饰,有的手中还抱着布绒玩具或拿着气球,要设计好马如何拉,儿童们好文档,供参考3/11如何雀跃欢呼,还要注意设计好“雪橇”的行进路线。抽几个小组当众表演。几个小组共同表演(注意各个“雪橇”不能撞车)6、全班学生共同参与活动部分学生歌唱,部分学生伴奏(课堂乐器和打击乐器),部分学生表演,掀起高潮,但要注意防学生因情绪兴奋而使歌声喊叫,要引导学生做到情绪热烈,歌声优美。教学反思:学生在音乐活动中用心参与,用打击乐器伴奏是有创造性。音乐《铃儿响叮当》教案【第二篇】活动目标1、学习用小铃、串铃、响板、铃鼓四种打击乐器进行演奏,表现歌曲活泼、欢快的特点。2、会看节奏谱演奏,体验与同伴合作演奏的乐趣。活动准备《铃儿响叮当》音乐、节奏谱教学挂图、小铃、串铃、响板、铃鼓。活动过程1、播放“铃儿响叮当”乐曲,引导幼儿随音乐自好文档,供参考4/11由做动作,感受乐曲活泼欢快的特点,引导幼儿尝试演奏。(1)教师出示节奏谱,引导幼儿观察,说一说哪些地方看不懂,并练习重点节奏型。引导幼儿看节奏谱,尝试分组用身体动作(拍手、拍肩、转手腕、跺脚)等表现音乐。提醒幼儿用正确的方法演奏小铃、串铃、响板、铃鼓四种乐器,引导幼儿分组拿乐器练习重点节奏。(2)教师哼唱乐曲,指导幼儿看节奏谱合奏,随时提醒幼儿集中注意力,看节奏谱演奏。(3)引导幼儿完整听音乐看看教师指挥演奏。(4)请个别幼儿尝试做小指挥,全体幼儿合奏。2、引导幼儿有表情地练熟演奏,进一步体验合奏的快乐。活动延伸:幼儿在《铃儿响叮当》音乐的伴奏下,打开幼儿学习资源,装扮圣诞树。铃儿响叮当教案【第三篇】教材分析《铃儿响叮当》是一首曲调流畅、情绪欢快的美国歌曲。生动的歌词描绘了一群孩子冒着大风雪,坐在马拉的雪橇上,他们的欢声笑语伴着清脆的马铃声回响在好文档,供参考5/11原野……表现了孩子们热情奔放的性格,抒发了热爱完美生活的真挚情感。歌曲为再现的二段体结构。第一乐段以“3”、“4”的同音反复为主,加上“×××|×××|×××。×|×-|”节奏的运用,塑造了马儿奔跑、铃儿叮当的欢快的音乐形象。第二乐段从第一乐段的最后一小节后半拍开始,“×|××××|×-|”的节奏从弱起进入,这一节奏的重复出现,加上曲调的逐步上移,给人以推动感,刻画了孩子们随着雪橇冲破风雪、飞奔向前的情景。歌曲的最后乐段的重复再现,并在结尾用一延长的、渐弱的高音“1”,结束了全曲,仿佛雪橇已渐渐远去,而那充满欢笑的歌声仍在风雪中回荡。学情分析歌曲《铃儿响叮当》是一首典型的二声部合唱、表演、编创为一体的活动课。共安排三课时:第一课时为学唱简谱、学会主声部、伴奏及简单的乐理知识;第二课时为学唱第二声部,到达主声部与陪衬声部的和谐;第三课时为巩固加强、设计三声部的表演唱。我进行的是第二课时的教学。教学目标1、透过学习歌曲《铃儿响叮当》,让我们从中体验一个文化主题——对大自然的赞美,进一步激发我们好文档,供参考6/11对大自然的热爱与歌颂。2、透过歌曲《铃儿响叮当》的合唱训练,让我们从中体验到和声的美感,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审美潜力,以及演唱技巧。3、透过不一样版本的《铃儿响叮当》的欣赏,把握不一样的音乐要素所带来的音乐形象的不一样。4、透过对作品的再创造与实践进一步加深对音乐文化的理解。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歌曲意境的感受以及用不一样情绪生动的演唱来表现它。2、教学难点歌曲的赏析与演唱表现艺术处理的结合统一以及尝试用不一样的音乐要素表现歌曲。教学过程导入1、介绍圣诞节的来历2、教师出示课件《新年好》3、引出课题并板书课题4、放录音《铃儿响叮当》1、学生收集关于圣诞节的资料信息好文档,供参考7/112、学生自我引出课题3、学生可随音乐自由形体动作创造活跃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自主的收集信息,相互学习教授新课1、范唱2、教师提示,师生互动3、教师指导4、节奏游戏5、教唱歌曲6、师生互动1、学生自由伴奏感受音乐2、学生用la音哼唱旋律3、随电子琴伴奏读歌词4、学唱歌曲5、声部节奏训练透过师生合作互动,使学生准确、有感情演唱和表现歌曲《铃儿响叮当》效果测试指导完整的演唱尽量背唱,注意弱起拍。好文档,供参考8/11检验学生学习效果拓展与实践指导学生编创新歌词布置装扮教室1、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交流合作、探究发现等多种学习活动2、挖掘学生的潜能,充分展示自我总结透过学习歌曲《铃儿响叮当》培育学生爱自然、乐观自信的生活态度,并能在歌声中表现出来。在《新年好》的欢快氛围中结束本课。引申中国的新年即将来到板书设计铃儿响叮当1=D2/4●○☆反复记号A|B|C:‖D‖=A|B|C|A|B|D‖☆附点四分音符X﹒XXX﹒X学生学习活动评价设计在本节课上,学生的参与性、活跃性、创造性在课堂上得以充分体,那种开放而有省略的课堂再现到我们的面前,同时,“要让学生具有探究意识、富有想象、好文档,供参考9/11敢于质疑、学会倾听、乐于分享”的理念及教学目标,在过程中一一到达。教学反思1、目标制定较合理、完善。2、教学中基本把握了教材的重难点。3、从始至终,全班学生都用心参与到了教学活动当中,我想他们都或多或少有所收获。4、对学生进行了拓展创编活动和情感教育。5、不足之处就是要注意细节之处,继续加强自身知识储备,发挥自我的个性特点,体现自我的讲课风格。音乐《铃儿响叮当》教案【第四篇】活动目标:初步感受歌曲《铃儿响叮当》活泼欢快的特点,愿意用肢体动作表现滑雪的愉快心情。活动准备:幼儿欣赏过歌曲《摇篮曲》、观看过滑雪橇的画面和录;PPT课件、音乐、串铃、自制滑雪板和雪橇活动过程:一、比较欣赏,初步感受1、欣赏、回忆歌曲《摇篮曲》引导语:今天老师带来了两首好听的歌曲,我们先好文档,供参考10/11来听听这一首。(PPT1左喇叭)提问:宝贝们这首歌曲叫什么?听了有什么感觉?小结:《摇篮曲》是慢慢的、轻轻的、柔柔的,是(妈妈哄)宝宝睡觉时听的歌。2、欣赏、感受歌曲《铃儿响叮当》提问:我们再来听听另一首歌曲,它和《摇篮曲》有什么不一样?(PPT1右喇叭)提问:这首歌曲和《摇篮曲》有什么不一样?小结:听上去快快的、很开心很快乐的,我们可以叫它欢快。提问:听到很欢快的歌曲,你会做哪些开心快乐的动作呢?(PPT1右喇叭)(跟着歌曲的节奏开心地做动作)教师介绍:这首很活泼、很欢快的歌曲,名字叫(PPT2)《铃儿响叮当》,是美国的一位名叫皮尔彭特叔叔创作的。二、理解欣赏,模仿表现1、理解、模仿提问:我们来听听这首活泼欢快的《铃儿响叮当》,你听到歌曲里唱了些什么?(教师清唱)提问:再来听听这首活泼欢快的歌曲,看看歌曲里的朋友们是怎样开心地滑雪的?(PPT2喇叭,PPT3-22)提问:小朋友是怎样开心地滑雪的呀?谁好文档,供参考11/11来做做这个动作?(个别示范--动作要求--全体模仿)小结:滑雪--身体往下蹲,双手朝下一下一下地用力撑滑雪杆。滑雪橇--坐在雪橇上,腿伸直,身体左一下右一下地摇着。2、模仿、表现师:--你们真棒!看,老师为你们准备了串铃、雪橇、滑雪板,你可以选择一种自己喜欢的,让我们一起来滑雪。(音乐轻)--宝贝们(幼:哎),准备好了吗?(幼:好了)让我们唱着《铃儿响叮当》一起去滑雪喽。可以和别人做不一样的动作哦!(PPT24音乐响)
本文标题:《铃儿响叮当》的教案4篇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995713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