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初中教育 > 角的度量教学设计【推荐4篇】
参考资料,少熬夜!角的度量教学设计【推荐4篇】【导读指引】三一刀客最漂亮的网友为您整理分享的“角的度量教学设计【推荐4篇】”文档资料,供您学习参考,希望此文档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分享给朋友们吧!角的度量教学设计【第一篇】教学内容:课本。教学目的:1.使学生认识度量角的具体步骤,会用量角器量角的度数,并把量得的结果用符号。表示。2.使学生认识度量角的工具---量角器,计量角的常用单位度组织引导:教学重点:掌握量角大小的方法教学难点:角的度量。教学过程:(一)直观演示,感受新知:1.教师课前在黑板上画一个30°的角。2.请学生上来说说角的各部分名称3.请学生上来用可旋转的教具表示一个比黑板上的角还大一些的角。为什么这个同学表示的角比黑板上的角要大呢?(因为两条边叉得大)4.到底大多少呢?靠肉眼能判断出来吗?看来只能依靠工具才行。(二)度量角度,树立印象:1.认识度量工具。测量长度的工具是什么?测量角度的工具--量角器。2.观察教师的木制量角器,观察上面的数字,你发现了什么?3.量角器应怎样放在角上,才能正确测量呢?请讨论……A.顶点对中心B.一边对0刻度(一边不对0刻度可以吗?稍后的实际测量中可以点一点,以示它的方便与快捷)4.现在量角器放在角上(教师黑板上演示),现在角的两边看不见了,该怎么办?A.拿小一点的量角器。(这儿合适吗?)B.延长角的两边。(可以吗?为什么?)5.读出这只角的度数。(两个数中应读哪一个数呢?参考资料,少熬夜!为什么?)角1是30度记作30°即角1=30°教师说明°的表示方法。1.看书本P53看这个角是几度,填在书本上。测量以后请想一想:说明什么问题?(三)实践操作,形成经验:1.测量P54的试一试题中的两个角是几度。2.测量P54第1题展开阅读全文A.看一看,哪几只角是直角?量一量你发现了什么问题?(直角都是90度)B.再量一量角3与角4。填空:P54第2题3.第54页第3、4题(四)小结:角的测量方法。角的度量教学设计【第二篇】教学内容:小学数学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37--38页内容教学目标:1、使学生在自己观察、交流的基础上,认识量角器的结构与功能,通过自己的探索、实践,总结出用量角器量角的方法,初步学会用量角器量角。2、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体会统一角的计量单位的需要,认识角的计量单位,建立1°角的表象;能通过量角,建立角的大小的量化观念,感受角的大小与所画边的长短无关。3、使学生积极地参与学习活动,并获得成功的体验。教具准备:教师用的活动角和量角器各1个,为学生每人印制120°和50°的两个角,学生每人准备量角器1个,电脑课件。教学过程:一、感受角的大小出示活动角,提问:要把这个角变大一些,可以怎样做?变小呢?学生讨论,明确:角是有大有小的,角的两条边*开一些,角就大一些;把两条边收拢一些,角就小一些,角的大小与两条边的长短无关。参考资料,少熬夜!我们以前学习量线段,是用厘米、分米、米来度量表示,那么,角的大小怎样度量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二、认识量角器:走迷宫,找城堡1、请同学们观察自己的量角器,你看到了些什么?2、组织学生交流,说说看到些什么。结合学生的交流,指出量角器像个大迷宫不容易看明白,在这个迷宫里有4座大城堡:中心点、0°刻度线、内刻度线、外刻度线。3、出示教师用的量角器,请同学们一起走走迷宫,把你找到的4大城堡指给同学看。并指出内刻度线的0°刻度线、外刻度线的0°刻度线,结合学生的交流,指出角的计量单位“度”,并观察1°角的大小。三、学习量角、编儿歌1、我们认识了量角器,了解了4大城堡,你们会量角了吗?请同学们打开书第19页,照书上的样子试着量角。2、组织学生交流量角的感受。提问:有没有兴趣把量角的过程编成儿歌呢?3、用量角器量印在练习纸上的角(50°的),把量角的步骤和方法编成儿歌,发挥集体智慧。提问:拿着量角器量角,第一步干什么?用量角器中心点与角的顶点重合,师生共同操作,这一操作过程简单点怎么说?学生议:(点对点)板书。第二步干什么?怎么编儿歌?再用量角器的一条0°刻度线与角的一条边重合,学生初议(线对线或线对边)师生依次分步操作,找关键字编儿歌:“点对点,线对边,再看另一边”追问:这另一边的度线上有两个刻度,应该读哪一个度数?为什么?儿歌怎么补充?全班讨论,把儿歌板书完整。“点对点,线对边,再看另一边,0在外数外,0在内数内”四、运用新知,解决问题1.学生试着量出练习纸上的另一个角(120°的),先估计,再边读儿歌边度量。让学生说说怎样量角,怎样读出度数的。2、游戏:猜一猜,课件出示。①将角的一边和零度刻度线覆盖住,只露出另一边所对的刻度,内圈70°,外圈110°,学生猜多少度(可能以右边的零刻度为始边,读内圈刻度,也可能以左边的零刻度线为始边,读外圈刻度),再全部呈现,这个参考资料,少熬夜!角是70°。②继续猜,方法同上,内圈130°,外圈50°,角的一边落在左边的零刻度线上。这个角应该读外圈刻度50°。③继续猜,方法同上,内圈120°,外圈60°,有的读内圈刻度,有的读外圈刻度,结果都错了。原来,角的一边已不在零刻度线上。3、完成“想想做做”第7题,再在小组内交流。五、全课小结这节课你学习了什么本领,获得了哪些认识?角的度量教学设计【第三篇】教学内容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线与角”教材简析教材通过用小角去测量大角究竟有多大这一操作活动,让学生体会到确定角的度量单位的必要性。在介绍1°作为角的度量单位的过程中引入量角器,并用量角器去测量角的大小。本节课结合学生的发展需要,从让学生追问为什么这样规定的需要出发,设计了让学生经历知识的产生和形成过程的环节。教学目标1、在比较角的大小的过程中,产生度量角的需要,感受1°角产生的必要性。在用单位角度量的过程中产生对量角器的需要,理解量角器的构造原理,初步学会用量角器测量角。2、在逐步精确的测量过程中,体会思考数学问题的严密性与逻辑性。3、在活动中感受到人类的聪明才智,激发学习数学的情感,感悟到学习数学快乐。教学准备1、量角器、三角板、信封(内装60°、50°、20°角的纸片及由60个1度角组成的大角)2、课件教学过程活动一、在比较角大小的需要中,感受量角单位产生与形成过程1、明确比较方法,产生度量需要(1)比较角的大小教师黑板上出示4个角①50°、②60°、③35°、④110°,请学生比较大小。(2)交流比较方法直观比较角的大小,得出不能直接看出∠1和∠2的大小。学生可能出现的比较方法:参考资料,少熬夜!a、重叠法比大小b、临摹法比大小c、借助活动角比大小交流时,引导学生注意体会“顶点对齐、边边重合”的比较策略。[设计意图]“顶点对齐,边边重合”是进行角的大小比较,也是一个量角的过程,这也是为用量角器量角的大小进行渗透!(3)准确描述角的大小思考:要想知道∠2有多大?∠1有多大?∠2比∠1大多少怎么办?引导学生想办法来量。2、量角的大小,产生对1°角的需要(1)讨论如何量角的大小电脑演示测量长度和面积时所用的单位。请学生思考:量角的大小,用什么做标准呢?[设计意图]数学学习一个很重要的品质就是“建立联系”,由于测长度用的是特定的长度作标准来测、测面积用特定的正方形的面积作标准来测、测角的大小就用特定的小角作标准来测,这样在此复习测长度和面积的方法,期待顺利过渡到测角用小一点的角作标准。小组讨论后达成共识:用小一点的角去量这个大角。(2)小组合作量角的大小、并汇报办法老师为学生提供用透明的硫酸纸做20°的小角和∠2、∠1,供学生操作用。第一次:用信封中的20°小角去量一量∠2有多大,得出正好是3个小角。师:用小角去测∠2正好,那用它去测∠1呢?动手试一试。第二次:用信封中的20°小角去量一量∠1有多大,得出2个多的小角。师:用小角去测∠1时是有2个小角还多,但3个又不够?这样又不精确了,该怎么办?引导学生思考把测量的小角变得更小。师:怎样把这个小角变得更小呢?第三次:再用对折后的小角去量∠1,得出正好5个新的小角那么大!师:用对折后的这个小角去测∠1正好,那去测∠2呢?(正好6个)是不是说用这个小角去测∠3、∠4也一定正好呢?不正好又该怎么办呢?引导学生思考把这个小角变得再小!师:那要小到什么程度呢?[设计意图]在操作的过程中体会测角的大小,用作标准的角应该尽量的小。参考资料,少熬夜!3、介绍角的度量单位师:过去人们认为我们生活的地面是平的,他们发现太阳总是从东边升起从西边落下,而太阳与地球中心连成一条线,再与地面连在一起就形成了一个角,太阳走到不同的位置就形成不同的角,这样人们把太阳升起再落下这个过程与地面形成的角平均分成180份,就有180个小角,每个小角就是1度。[设计意图]介绍了古时候人们是如何规定1度的,这也是追根溯源的最好体现,我们在设计时争取还知识以本来面目,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从而感受数学的神奇、有趣与博大,同时也能了解一些数学文化。(电脑演示把圆平均分成360份的过程)将圆平均分成360份,把其中的1份所对的角叫做1度,(记作1°)通常用1°作为度量角的单位。给学生提供一个近似的1°角,拿在手里仔细看一看;打开书看看书上的1°角;再把眼睛眯到快闭上了,眼角大约就是1°;让学生感受1°角的小![设计意图]相比1厘米、1平方厘米、1分米、1平方分米…的表象,1度的表象更难建立,这样的设计也不能让学生建立起1度的表象,只是想让学生知道1度角是很小的,小到什么程度可以自己去感受。活动二、在量角的需要中,感受量角器产生与形成过程1、用1°角去量角的大小,产生“用量角器量”的需要引导思考有了1°角是不是就可以量所有角的大小了,并试着用1°角去量∠2。学生在试着量的过程中感受到测量的麻烦和不准确,并思考对策。[设计意图]学生真的去测过后,会发现这样的测量在理论上能实现,可现实中真的太难办到了,这样学生就有一种改进测量方法的需要,在这种需要的推动下,学生会积极地想办法解决问题。2、制作量角器小组讨论交流后全班达成共识,把60个1°角合在一起形成一个60°的扇形,用它去量角的大小。并试着去量∠1、∠2,谈谈量后的感受?方便吗?请学生思考怎样改进这个“量角器”?老师这时可以提供给学生直尺作为例子!让学生思考为什么直尺在测量长度时那么方便呢?引导学生在这个简易的“量角器”上标上刻度。老师还可以让学生来量黑板上的∠4,感受这个简易量角器的小。师:既然还是麻烦,测量时需要移动,还不准确?参考资料,少熬夜!该怎么办呢?[设计意图]让学生在操作的过程中感受到没有标刻度的60度的简易量角器太小,不能满足测量所有角的大小的需要;还有没标刻度太不方便,容易数错。从而为感受量角器的伟大发明。3、认识量角器并用量角器测量请学生拿出书桌堂内准备好的量角器,对照屏幕和老师一起来认识量角器。认识后,请同学们接受挑战,根据刚才的学习和以前自己对量角器的认识,同桌两人分别来试着量一量∠1、∠2的度数,也验证一下大家用简易的“量角器”测量的结果对不对?请同学到多媒体展台下示范并汇报自己的测量方法和测量结果。汇报后引导学生交流内圈和外圈度数的读法,明确测量方法。引导学生与自制的“量角器”比,感受量角器的方便。[设计意图]在感受量角器的方便的同时,也感受到了人类的聪明才智,激发学习数学的情感,感悟学习数学的快乐。活动三、建立常用角的直观表象,提高估计意识1、量一量有趣的角度,形成30°、60°的表象(1)60°——立正时两脚之间的角度。(2)30°——室内楼梯的最适宜坡度。2、先估计再测角的大小出示人们电脑打字最佳姿势图片。先估计再测量:眼睛与电脑屏幕上下边所形成的角、肘部所形成的角。[设计意图]在练习阶段这样的设计,主要是想让学生建立30度、60度等特殊角的表象,也以此来培养估测意识,虽然这一意识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培养起来的,但只有这样不断地渗透才能使“学生有估测意识”变成一种可能。角的度量教学设计【第四篇】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体会度量角的大小需要统一的单位,认识量角器。会用量角器度量各种角的度数。2:通过一些操作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本文标题:角的度量教学设计【推荐4篇】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998140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