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初中教育 > 牛顿第一定律(精编4篇)
参考资料,少熬夜!牛顿第一定律(精编4篇)【导读指引】三一刀客最漂亮的网友为您整理分享的“牛顿第一定律(精编4篇)”文档资料,供您学习参考,希望此文档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分享给朋友们吧!高中物理《牛顿第一定律》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知道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知道惯性的概念●知道二力平衡2、过程与方法●通过活动体验任何物体都具有惯性●探究摩擦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活动和阅读感受科学就在身边教学重难点1、重点:物体的惯性2、难点:牛顿第一定律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让学生观察图—1的几幅图,思考运动的物体最终停下来的原因是什么?亚里士多德和伽利略给出截然相反的解释。“运动需要力来维持”,“运动不需要力来维持”(二)讲授新课1、牛顿第一定律(1)探究摩擦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按照书本第35页的实验进行探究不同表面,物体的运动距离不同向学生交代清楚实验的条件和做法:三种粗糙程度不同的表面;每次实验用的是同一辆小车;每次都在同一位置滑下,以保持小车到达水平表面的速度相同。引导学生分析实验变化的条件是表面的粗糙程度改变,而其他条件没有改变。根据观察结果,得出结论:小车受到阻力越小,它运动得越远,引导学生进一步推理:如果小车不受任何阻力,小车的速度将保持不变,永远运动下去。介绍得出该结论伽利略用了推理的方法。从而得出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2)牛顿第一定律: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力的作用时,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解释:物体不受力时,原来静止的物体将永远保持静止状态;原来运动的物体将永远做匀速直线运动,速度的大小和方向都不改变。参考资料,少熬夜!2、惯性:物体保持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牛顿第一定律也叫惯性定律学生活动:(1)体验图—4的实验(2)体验物体掉杯中的实验(3)观看教学VCD通过观察图—6,尝试用惯性的知识解释怎样利用惯性和防止惯性产生的危害。3、二力平衡学生探究:按照图—9进行探究实验,做好记录引导学生从记录中得出二力平衡的条件: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并且在同一直线上。(三)课堂小结1、牛顿第一定律是怎样表述的?2、现实生活中有哪些利用惯性的例子,防止惯性产生危害的措施?3、二力平衡的条件是什么?(四)布置作业1、书本第39页第1、2、3题2、完成同步练习牛顿第一定律2[知识要点]1.亚里士多德的错误观点:①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②力是产生物体运动的原因。2.伽利略的运动观:①他的观点来源于伽利略的理想实验。②观点:物体不受力时,将保持自己的速度永远运动下去。3.:①来源于实验。②定律:一切物体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直到有外力迫使它改变这种状态为止。③又叫惯性定律。4.惯性:①物体保持原来的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的性质,叫惯性。②质量是物体惯性大小的量度。[重点难点分析]惯性大小的讨论:①惯性就是使原来运动的物体(不管是匀速、是加速还是减速)匀速直线运动,使原来静止的物体静止。②惯性是物体的固有性质,宇宙万物中任何物体都具有惯性,没有惯性参考资料,少熬夜!的物体是不存在的。③质量是物体惯性大小的量度。物体惯性大小与物体的运动速度、物体的密度、形状、体积无关。物体的质量越大,物体的惯性就越大,越难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④只要物体的质量不变,物体的惯性就不变。所以“克服惯性”“惯性增大”“惯性减小”是错误的。⑤惯性大小表示物体改变运动状态的难易程度。物体惯性越大,越难改变运动状态,惯性越小,越容易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例题选答]1.光滑水平面上一个大木块上有一个小球,二者从静止开始一起向右做加速直线运动,加速度为2m/s2。第3秒时小球从木块上落到水平面上时,木块的加速度不变,再过5s小球和木块的速度各是多少?分析:第3秒时二者的速度vt=at=2m/s2×3s=6m/s则小球和木块在3s末的速度都是6m/s。小球离开木块后做匀速直线运动,再过5s速度仍是6m/s木块共运动8s,速度就是2m/s2×8s=16m/s2.关于物体的惯性下面说法正确的是A.力可以改变物体的惯性B.物体静止时没有惯性C.人造地球卫星有惯性D.太空中飘荡的宇航员没有惯性分析:惯性的大小决定于质量,不受其它因素的影响。只要物体有质量就一定具有惯性,所以B、D两个选项不正确,C选项正确。一个物体的质量不变,则其惯性大小也不发生变化,所以A选项不正确。答案选择第三个C。[练习精选]1.下面说法正确的是:A.力是改变物体运动B.物体越重,惯性越大C.物体的惯性越大,物体的运动状态越难改变D.行驶的车辆中突然刹车时,乘客向前倾倒,是因为乘客具有惯性2.关于惯性下面说法正确的是A.高速运动的物体不易停下来,所以物体的运动速度越大惯性越大B.两个物体质量相同,它们的惯性一定相等。C.铁饼被运动抛出后继续前进,这是因为铁饼具有惯性的缘故参考资料,少熬夜!D.一个物体在地球上不容易被人举起来,在月球上则很容易,所以物体在月球上的惯性小。3.计算:一个物体的速度是10m/s,受到的合外力零,则10秒后物体速度是多少牛顿第一定律3教学目标知识目标:知道,常识性了解伽利略理想实验的推理过程。能力目标:1.通过斜面小车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2.通过实验分析,初步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分析、概括、推理).情感目标:1.通过科学史的简介,对学生进行严谨的科学态度教育.2.通过伽利略的理想实验,给学生以科学方法论的教育.教学建议教材分析教材首先通过回忆思考的形式提出问题:如果物体不受力,将会怎样?通过小车在不同表面运动的演示实验,使学生直观的看到物体运动距离与阻力大小的关系,为讲解伽利略的推理作准备。然后讲述伽利略的推理方法和通过推理得出的结论,再介绍迪卡儿对伽利略结论的补充,牛顿最后总结得出的。通过这些使学生了解定律的得出是建立在许多人研究的基础上的,正如牛顿所说:“如果说我所看的更远一点,那是因为站在巨人肩上的缘故”。最后指出不是实验定律,而是用科学推理的方法概括出来的,定律是否正确要通过实践来检验。给学生以科学方法论的教育。本节课的重点是揭示物体不受力时的运动规律,即牛顿第一运动定律。教法建议1.学生学习的困难在于从生活经验中得到的一种被现象掩盖了本质的错误观念,认为物体的运动是力作用的结果。如推一个物体,它就动,不再推它时,它便静止。为使学生摆脱这种错误观念,首先要把运动和运动的变化区别开,树立从静到动和从动到静都是“运动状态改变”的概念,这是为了揭示力和运动的关系做的重要铺垫。其次,通过实验确立“力是改变运动状态的原因”的概念。再通过推理建立“不受力运动状态不变”的概念。2.通过图9-1演示实验的比较、分析、综合、推理是本节课的核心,可对学生进行简单的科学推理方法的教育。在此演示实验中可通过设计不同的问题渗透研究方法。3.本节课可按着人类对知识的认识顺序组织教学,让学生参考资料,少熬夜!体会规律的认识过程,对学生进行学史教育。从亚里士多德的观点——伽利略的研究——笛卡尔的补充——牛顿的总结。教学设计示例教学重点:通过对小车实验的分析比较得出。教学难点:1.明确“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观点是错误的。2.伽利略理想实验的推理过程教学用具:斜面,小车,毛巾,棉布,玻璃板,微机,实物投影,大倍投电视。教学过程一、实验引入:批驳亚里士多德的观点[演示1]在桌面上推动木块(或板擦)从静止开始慢慢向前运动,撤掉推力,木块立即停止。分析:日常生活中也有许多类似的现象,(如推桌子)。这些现象从表面上看,“必须有力作用在物体上,才能使物体继续运动,没有力的作用,物体就要停下来。”即:板擦的运动需要推力去维持。于是,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就根据这些现象总结出“物体的运动需要力去维持”。这种观点在历史上曾被沿用两千多年,但时沿用两千年是否就一定正确呢?也可能有人曾表示过怀疑或有人认为就是错误的,但没某能说服别人的理由。[演示2]在桌面上推动木块(或板擦)从静止使之向前运动,用力推出,木块向前运动一段距离后停止。分析:推力撤掉,还要向前运动,与亚里士多德的观点不符。分析:木块:静止——运动——静止。两个过程中是否都有力存在?在这两个过程中力的作用是维持原来的运动状态还是改变运动状态?二、讲授新课:1.规律总结过程方法1.教师引导伽利略的贡献:理想实验[演示](通过实物投影仪把实验过程反映在大倍投电视上)介绍器材实验前提条件:每次实验都需从斜面上的同一高度下滑,为什么?实验过程:让小球从同一斜面的同一位置滚下后分别在毛巾表面、棉布表面、玻璃表面上运动,每次记下小球停下时的位置。做标记的位置是什么位置?(停下来的位置)实验纪录:实验次数表面材料阻力大小滑行距离1毛巾最大最短2棉布较大较长3玻璃较小长推理想象光滑表面阻力为零无限长实验分析:三次实验,小车最终都静止,为什么?参考资料,少熬夜!三次实验,小车运动的距离不同,这说明什么问题?小球运动距离的长短跟它受到的阻力有什么关系?若使小车运动时受到的阻力进一步减小,小车运动的距离将变长还是变短?根据上面的实验及推理的思想,还可以推理出什么结论?推理:小球在光滑的阻力为零的表面,将会怎样运动?实验结论:通过伽利略的实验和科学推理得出“运动的物体,如果受到的阻力为零,它的速度将不会减慢,将以恒定不变的速度永远运动下去。”即作匀速运动。[微机模拟实验]:简介伽利略理想实验迪卡儿的补充如果运动物体不受任何力的作用,不仅速度大小不变,而且运动方向也不变,将沿原来的方向匀速运动下去。牛顿的成果:补充与概括师:物体除了运动的以外,还有静止的。那么,静止的物体在没有受到外力作用时,保持什么状态呢?(牛顿补充:将保持静止状态)师(引导学生概括):我们现在已经有了伽利略的研究成果,又有了迪卡儿和牛顿的补充,把两者进行一下概括: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外力作用时,将如何呢?(对概括出来大致意思的同学给予鼓励)介绍:牛顿抓住时机,概括总结得出著名的牛顿第一运动定律方法2:学生探究式学习针对基础较好的学生,可以由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自己完成斜面小车实验,根据现象学生分组讨论,明确亚里士多德的观点的问题根源。由学生互相补充确定实验结论。2.定律分析定律成立条件:不受外力作用运动规律: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师(回应课题引入实验):回想我们最开始的实验,有推力板擦运动,撤去推力板擦停下来,从表面现象上得到的结论运动需要力维持是错误的,但这种现象是千真万确摆在我们面前的,我们如何用牛一的观点正确的解释这个现象呢?三、巩固练习1.一物体放在桌上静止,假若某瞬间撤掉所有的外力,物体将怎么样?2.对于的看法,下列观点正确的是()A.验证的实验可以做出来,所以惯性定律是正确的B.验证的实验做不出来,所以惯性定律不能肯定是正确的C.验证的实验做不出来,但可以经过在事实基础上,进一步科学推理得出惯性定律D.验证的实验虽然现在做不出来,但总有一天可以用实验来验证。四、小结参考资料,少熬夜!人们对物体的运动规律的认识是经历了漫长的时间的。物体在不受力时的运动规律,它是经过亚里士多德对人们近两千年的思想束缚,伽利略的科学推理,才最终由牛顿总结出来的。牛一的重要贡献是:1)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2)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五、作业:阅读本节教材探究活动牛顿力学的建立组织形式个人或自由结组活动目的牛顿力学的建立不是牛顿一个人的功劳,而是许多科学家努力研究的最终结果,查阅资料了解牛顿力学的建立过程,及牛顿力学的体系。活动流程制订查阅和查找方式;收集相关的材料;分析材料并得出一些结论;写出论文;与其他组交流。备注1、网上查找的资料要有学习的过程记录。2、和其他成员交流。斜面小车实验的再研究组织形式个人或自由结组活动目的运用不同的物体表面,通过实验探究,加深对伽利略推理思维的理解。活动流程制订实验方案;准备器材;实验并记录现象,分析材料并得出一些结论;与老师所做实验比较优缺点;与其他组交流。备注1、要有完整的过程记录。2、和其他成员交流。牛顿第一定律4第1节[课前预习]1.代表人物对力和运动关系的看法代表人物对力和运动关系的看法雅里斯多德伽利
本文标题:牛顿第一定律(精编4篇)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095213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