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组织学习教育 > 我们爱韶山的红杜鹃(通用4篇)
我们爱韶山的红杜鹃(通用4篇)【前言导读】由网友为您整理收编的“我们爱韶山的红杜鹃(通用4篇)”精选优质范文,供您参考学习,希望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下载支持吧!我们爱韶山的红杜鹃【第一篇】五月艳阳天,百花争妍斗艳。你瞧,就在我们校园教学楼东边的宣传画廊前,有三十多盆杜鹃花花枝招展,迎风怒放。那一簇簇杜鹃花红得像火,粉的像霞,微风荡漾,丰姿绰约,把那些蝴蝶、蜜蜂等昆虫都吸引到这里来。你看蝴蝶翩翩飞来赶热闹,围绕着那些花不知转了多少圈,痴情地欣赏着花儿的美丽,贪婪汲取花中的蜜汁,它采了这朵花又采了那朵花,好像留恋这些美丽的花朵,久久不愿离去。杜鹃花,你用你如火的热情,奉献着你美好的生命;你用朝霞般的色彩,装扮着春天的校园,成为校园里最新最靓丽的景点。我们的校园因为有了你的点缀,变得像花园一样美;那画廊图片上的孩子们,在你的衬托下笑脸更灿烂。你还有一个富有诗意的名字叫映山红,那一定是你千树万树如火的花朵,染红了一片片山坡,映红了一座座山岗。我记得那首《映山红》这样唱道:夜半三更哟盼天明,寒冬腊月哟盼春来,若要盼得春风来,岭山开遍哟映山红。我知道映山红开了,大自然美好的春天就来了。现在我们校园的杜鹃花开了,开得这么红火,开得这么旺盛,这不正预示着我们校园的春天到来了吗?这些盛开的杜鹃花,你成了我心中的牵挂,每天下课了我都要来看你,徜徉在你的身边,看看你今天穿了什么样的新衣,又张开什么样的笑脸?咋夜风雨交加,我以为你会憔悴凋零,谁知你今天色彩更加鲜艳,精神更加焕发,让我不由得爱上了你。我端详着眼前这几十盆红杜鹃,算算你开放的日子,已经有几周了吧。早晨,你露出笑脸把我们迎进教室;夜晚,你挥动小手默默地送我们到寝室,不曾有一天有一次中断。你天天陪伴我们,让我们快马加鞭的复习得以调剂,让我们压力山大的心情得以缓解。校园的杜鹃花,你茁壮成长,蓬勃开放,你可知道园丁们为你付出多少心血?他们把你从崇山峻岭采挖下来,不辞辛苦运到学校,为你配上大小合适的花盆,挑选适合你生长的土壤,给你找到阳光照射的场地安居下来,还为你松土、施肥、除草。风来了,雨来了,还要搬出搬进,不让你损伤一枝一叶,一花一瓣,让你接受阳光雨露,一切都是为了你在春天能有最美丽的绽放。杜鹃花,你在春天开放,我们在春天成长,老师也像园丁一样精心培育我们。为了我们的安全,老师细心照料着我们的衣食住行,上学打电话联系家长,问我们来了没有,放学把我们送到大街搭车后才放心离去。为了让我们有信心参加中考,老师多次给我们做思想工作,帮我们分析复习当中存在的问题,找到不足强化训练。我们紧张老师也更紧张,我们劳累老师更劳累,他们双休日不休息忙着备课批改作业,早晚自习都深入班级培优补差,面对面地批改作业,每天到夜深都还没有休息。看到杜鹃花,我就觉得我们也是鲜艳的花朵,在老师的培育下,正在快乐幸福地开放。校园里的杜鹃花,我爱你。你的美丽装扮了校园的春天,你的精神激荡在每个学子的心间。我永远记住和你相伴的那些日子,我愿您年年盛开在那美丽的校园。我们爱韶山的红杜鹃【第二篇】伟大领袖和导师毛主席——我们敬爱的父亲逝世后的第一个春天,我们回到了老家湖南。我们含泪伫立桔子洲头,漫步湘江峭岸;回清水塘,登岳麓山;徘徊板仓小径,依恋韶山故园„„万千思绪,随山移水转。正是杜鹃花开遍三湘的季节,乡亲们怀着深厚情谊,连同韶山的泥土,送给我们一棵盛开的红杜鹃。我们爱韶山的杜鹃象烈火,“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从故乡山村最早的夜校灯光,到秋收起义的烈火,都是父亲和革命先辈们亲手点燃。革命斗争的烈火映红了长江,映红了安源,映红了井冈、映红了二万五千里草地雪山,映红了陕北、华北、中原、江南,一个红彤彤的新中国屹立在世界的东方!这烈火整整燃烧了半个世纪,全人类都以惊喜的目光注视着这辉煌的光焰。我们流连他老人家少年时代游泳的池塘,放过牛、砍过柴的小山,教育全家投身革命的灶屋,耕种过的菜地和稻田,博览群书、探求真理的住房,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的校园。岸青记起小时候打碎过一个磁杯,爸爸耐心地从杯子讲到磁器的生产,泥土变成精细的磁器,要经过多少工序,工人同志要流多少汗?从那时起,岸青爱惜每一件器皿,那些亲切而生动的话至今都牢记在心间。为了岸青能准确地翻译马列主义著作,父亲要岸青首先学好祖国的文字语言,不要求多,但要有毅力,坚持力,浩瀚的海洋来自涓涓清泉。重温父亲生前对我们的教导,重读父亲写给我们的信件。父亲,您谆谆教育我们,不要那种脱离人民的虚无主义、个人主义,要到群众中去参加革命实践。一九四六年春,岸英哥哥回到延安。父亲询问了他在苏联学习的情况,语重心长地说:你在苏联的大学毕业了,中国的劳动大学你还没有上过。嘱咐哥哥到农村去,要和贫雇农一起住,一起吃,一起劳动。父亲把自己打着补钉的灰布衣服送给了哥哥,哥哥穿着爸爸的衣服去经受三大革命的锻炼。父亲,您送子务农,送子学工、送子到抗美援朝前线。一九**年,父亲鼓励邵华去江陵农村参加“四清”,要求邵华一辈子都不要脱离斗争实践,在劳动中学习,在斗争中锻炼。邵华回来,他老人家详细地询问了江陵的一切,包括庄稼长势、群众愿望、年终分配和结算。父亲终生注重实践,直到晚年,不顾高龄,还经常到农村,到工厂,到连队,到矿山,走遍了社会主义祖国的万水千山;父亲一生和人民心连心,无时不想着人民的疾苦、灾情、冷暖,不止一次地讲到依靠人民治山治水的远景和社会主义美好的明天;父亲终生都在学习,阅读的书本里都留有密密的圈圈点点;一生都保持清水塘时期的朴素生活,多年总是铺着白布的桌布和褥单。有时在饭桌上,孩子们抛洒了饭粒,他老人家就吟诵那首古老而通俗的诗篇:“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教育晚辈爱惜粮食,珍惜劳动人民的血汗。越到晚年,父亲越繁忙,在我们同父亲难得见面的日子里,经常又被急需的工作所中断。在世界上建设一个人口最多的社会主义强国,在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中坚持一条马列主义路线,父亲,您没有片刻离开过战斗,直到您在举国哀恸中长辞人间。我们肃立在您老人家遗体面前,透过泪水看到您老人家还是那样庄重而慈祥,久久不愿离去啊,时间再长也总感到太短,太短!我们爱韶山的杜鹃象朝霞,故乡人民至今都把我们亲爱的妈妈杨开慧叫做“霞姑”。妈妈的一生正象霞光那样绚丽灿烂,乡亲们亲切地接待我们,向我们描述着妈妈的生前。都记得她有一双热情的手,阶级兄弟都忘不了她的温暖,她宁肯自己挨饿,也要把最后的几升米匀给贫苦的农友。人们传诵着:清水塘一个飞雪的夜晚,外婆和妈妈在灯下把两件夹衣改成1棉袄,清晨,两个青年同志穿上棉袄激动得泪如涌泉。许多年长的农民伯伯都记得,“开慧先生”那些形象的比喻,通俗的语言:“财主有手不劳动,养得肠肥脑满;财主有脚不走路,要我们抬着他过河爬山。为什么?为什么?”“只要我们种田人团结起来,就能把这种吃人的社会推翻!”“一双筷子容易断,十双筷子断就难!”当岸青走进板仓旧居的屋子,好象回到了如火如荼的童年;坐在火塘边,当年的情景,在眼前浮现:兄弟们在这里听妈妈讲过多少故事啊,又向妈妈问过无数个为什么。“土豪劣绅的嘴有多大呀?!妈妈,那个叫‘工农’的人为什么能推翻三座大山?”在板仓的一个阴雨天,岸英拉着弟弟,穿着爸爸的大鞋,踏进积水,边跑边喊:我们敢在大海里航船!开船哪!„„爸爸妈妈看着孩子们在风雨中那么大胆,没有责备,反而喜展眉间。岸青还记得:妈妈在油灯下抄写着爸爸的文稿——与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的马列主义经典。妈妈不惧国民党的血腥屠杀,奔走在湘江两岸,传送着秘密文件,宣传着“枪杆子里面出政权”!从不记得妈妈有过惊慌,也不记得妈妈有过疲倦。今天,我们沐浴在金色的霞光里,注视着绿茵茵的青山;湘江北去,不舍昼夜,就象我们心底里的怀念。„„我们爱韶山的杜鹃象鲜血,千千万万烈士的鲜血洒满祖国的河山。我们这一家,也有六位亲人为革命壮烈牺牲,面对阶级敌人的屠刀,视死如归,大义凛然。我们的泽民叔叔,红军最困难时期的后勤部长,为人民的健康积劳成疾,为红军的温饱受尽饥寒。在国民党的恫吓利诱、严刑拷打之下,象钢铁般坚强,雷电般威严。宁死不屈,血洒天山。我们的泽覃叔叔,谁说他青春短暂?二十九个春秋的确不算长,但是他的名字将永远传诵在人民中间!当红军主力长征之后,泽覃叔叔率领赣南独立师转战在武夷山。由于叛徒出卖,陷入重围,为了掩护同志们突围,我们的小叔叔光荣牺牲了——那是一九三五年杜鹃花盛开的春天。十一年后,他的儿子楚雄,一个满怀壮志的小八路,又被反动派杀害于陕南。我们亲爱的妈妈,用霞光般的生命投向黑暗!利用生命最后最宝贵的时刻,首先通知同志们转移,处理了党的文件,给自己留下的是监狱、酷刑。为了革命胜利,用年轻的生命和鲜血保卫父亲的安全,毅然抛下了三个孩儿,从容地走出浏阳门外。妈妈!我们永远忘不了那悲壮的时刻,我们经常和泪背诵着爸爸赞颂您的辉煌诗篇。我们的泽健姑姑,一个优秀的女指挥员,中国最早的女游击队长之一,在战斗中负伤被俘,仅仅二十四岁。就义时自若和响亮的口号声,使反动派丧魂落魄。我们的岸英哥哥,爸爸的好儿子,岸青相依为命的兄长,受尽旧社会的欺凌和磨难,为保卫新生的人民共和国,为援助兄弟邻邦朝鲜,鲜血洒在鸭绿江的彼岸。朝鲜的金达莱啊,就是中国的红杜鹃。我们爱韶山的杜鹃遍地开放,缅怀光荣的往昔,展望前程一片辉煌灿烂。英明领袖华主席高举毛主席伟大旗帜,继承毛主席的遗志,一举粉碎了祸国殃民的“四人帮”,力挽狂澜,挽救了革命,挽救了党!把危机化为转机,把悲痛之年变为大治之年。党的十一大选出了坚强的统帅部,我们的统帅部有丰富的革命斗争经验,有亿万人民的衷心拥护,有必胜的信念。粉碎“四人帮”才只有几个月,条条战线捷报频传。我国的政治形势发生了巨大和深刻的变化。各条战线上都取得了重大的胜利。我们每取得一个新的胜利,都是对“四人帮”的有力批判!我们看到了毛主席为我党树立的优良传统和作风在恢复,在发扬,华主席正在全面、正确地贯彻执行毛主席的革命路线。我们坚信:毛主席提出的、周总理宣布的四个现代化一定会实现!我们伟大的社会主义祖国,一定会对人类作出较大的贡献。我们一定要让我们的儿子新宇懂得:杜鹃花为什么象烈火、象朝霞、象鲜血?为什么这样红,这样鲜艳?无数先烈为人民的利益牺牲了他们的生命,才换来无产阶级的红色江山。爸爸!华主席亲手奠基的“毛主席纪念堂”已经竣工了,它凝聚着全国人民诚挚的心愿。今2年春天,我们和您的孙儿将一棵青松栽种在纪念堂前。我们的心也溶在那棵亭亭的青松里,永远陪伴在您老人家的身边。在全国人民意气风发,团结安定的大好形势下,我们在无限的激动中深深地怀念„„我们爱韶山的红杜鹃„„我们爱韶山的红杜鹃【第三篇】我们爱韶山的杜鹃像朝霞,故乡人民至今都把我们亲爱的妈妈杨开慧叫做“霞姑”。妈妈的一生正像霞光那样绚丽灿烂,乡亲们亲切地接待我们,向我们描述着妈妈的生前。都记得她有一双热情的手,阶级兄弟都忘不了她的温暖,她宁肯自己挨饿,也要把最后的几升米匀给贫苦的农友。人们传颂着:清水塘一个飞雪的夜晚,外婆和妈妈在灯下把两件夹衣改为棉袄,清晨,两个青年同志穿上棉衣激动得泪如涌泉,许多年长的农民伯伯都记的“开慧先生”那些形象的比喻,通俗的语言:“财主有手不劳动,养得肠肥脑满;财主有脚不走路,要我们抬着他过河爬山。为什么?为什么?”“只要我们种田人团结起来,就能把这种吃人的社会推翻!”“一双筷子容易断,十双筷子断就难!”当岸青走进板仓旧居的屋子,好像回到了如火如荼的童年;坐在火塘边,当年的情景,在眼前浮现:兄弟们在这里听妈妈讲过多少故事啊,又向妈妈问过无数个为什么。“土豪劣绅的嘴有多大呀?!妈妈,那个叫‘工农’的人为什么能推翻三座大山?”在板仓的一个阴雨天,岸英拉着弟弟,穿着爸爸的大鞋,踏着积水,边跑边喊:我们敢在海里航船!开船哪!……爸爸妈妈看着孩子们在风雨中这样大胆,没有责备,反而喜展眉间。岸青还记得:妈妈在油灯下抄写着爸爸的文稿——与中国革命实践结合的马列主义经典。妈妈不惧国民党的血腥屠杀,奔走在湘江两岸,传送着秘密文件,宣传着“枪杆子里面出政权!”从不记得妈妈有过惊慌,也不记得妈妈有过疲倦。今天,我们沐浴在金色的霞光里,注视着绿茵茵的青山;湘江北去,
本文标题:我们爱韶山的红杜鹃(通用4篇)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119452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