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教育 > 九年级下册语文名师教案电子版【热选4篇】
1/24九年级下册语文名师教案电子版【热选4篇】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动的开展。那么问题来了,教案应该怎么写?以下是网友收集分享的“九年级下册语文名师教案电子版【热选4篇】”,仅供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帮助。九年级语文教案【第一篇】1.知识与能力:(1)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初步了解文章大意,初浅了解孟子及其思想。(2)结合注释,借助工具书能自己释义、翻译这文言文。(3)辨析疑难字词,疏通疑难句意,积累文言词汇,如一词多义,虚词的作用及通假字现象,“郭、池、委、去、固、域、兵革、亲戚”等字词的含义。2.过程与方法:(1)掌握议论文的基本结构“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得出结论”,理解摆事实讲道理的论证方法。(2)反复练习诵读,在读中积累文言词汇,在读中品味文言韵味,在读中感知内容要点,在读中领悟文章内蕴,在读中鉴赏语言的精辟,在读中质疑探疑解疑,在读中走近孟子。2/24(3)鼓励学生对课文内容要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问,并通过合作交流,共同探讨,解决疑难。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理解“人和”的含义,并从中受到教益。(2)感悟孟子超人的智慧。(3)通过思读、悟读,让学生开拓视野,陶冶情操。1、掌握重要字词的含义,理解文章的思想内容,掌握文章的论述特点2、理清论证思路,把握说理方法理解文章的思想内容,基本理清作者的论证思路,运用所学议论文知识分析文章。(以读为核心,讨论点拨,师生互动)1课时(一)导入九年级语文教案【第二篇】1、学习课文中出现的生字,理解课文中的新词。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3、理解课文中的重点语句,体会作者对天窗的特殊感情,激发学生通过“天窗”看世界的情趣。理解课文内容,感悟小小的天窗是“孩子们唯一的慰籍”,唤起学生与课文共鸣。理解第八、九自然段中难懂的句子,体会“这小小一方的3/24空白是神奇的!”多媒体课件一、揭示课题,导入新课。1、齐读课题。(教师板书课题)2、说说你对天窗的了解,你还想了解一些什么?3、指名读课文第一到第三自然段。说说你读懂了什么?(乡下的房子只有一排木板窗,但碰上大风大雨或冬天,木板窗一关,屋子里就像黑洞似的。乡下人在屋顶开一个小方洞,装一块玻璃,叫做天窗。)引导学生看课文中的插图,加深对天窗的理解。齐读课文第一到三小节。今天我们所学习的课文《天窗》是著名作家茅盾所写的。二、自读课文,学习生字、新词。1、自学生字词。藉、霸、宙。2、理解词语。(说说通过自学,你理解了哪些词语?教师引导学生通过联系上下文、查字典等方式理解新的词语。你还有哪些不懂的词语,和同学一起交流一下。)3、自由读课文,把课文读正确。三、默读课文,理清课文层次。(默读课文后,教师引导全班交流,理清课文层次。)第一段:(1—3)乡下人在屋顶开一个小方洞,装一块玻璃叫做天窗。第二段:(4—7)夏天阵雨来了时,晚上,小小的天窗是孩4/24子们唯一的慰藉。第三段:(8—9)天窗是神奇的,想象丰富的孩子会因此产生种种联想。四、布置作业:1、抄写字词。2、朗读课文,把课文读流利。一、浏览课文,整体感知。(学生读课文后简单交流自己已经读懂的内容。)二,默读课文,质疑问难。1、默读课文,提出你不懂的问题。2、交流汇报。估计学生提出的问题有:(1)为什么说天窗是神奇的呢?2“天窗”、“有”、“无”、“虚”、“实”、为什么要加引号?4为什么说比他所看到的一切更真切,更广阔,更复杂,更确切?5为什么说“小小的天窗是孩子们唯一的慰藉。”?教师小结:同学们的问题提得很好,这些问题中有两个问题是最关键的,弄懂了这两个问题,其它问题就容易理解了。3、教师引导学生分析梳理问题。1为什么说“小小的天窗是孩子们唯一的慰藉。”?2为什么说天窗是神奇的呢?5/24三、深入研读,理解课文。1、想一想要解决这些问题,我们应该重点学习课文的哪部分内容?(第二、三部分)下面我们就来认真读课文第二、三部分。2、默读课文二、三部分,思考同学们提出的问题。四、交流汇报,深入理解。1请两个同学分别朗读第二段中的两个事例。2“慰藉”是什么意思?(“慰藉”就是安慰的意思。)3比较句子:小小的天窗是唯一的慰藉。小小的天窗是慰藉。(读一读,你有什么不同的感受?)(老师引读第4、6节)2、为什么说天窗是唯一的慰藉呢?透过这扇天窗,文中的孩子看到什么?又想到了什么?请同学们默读课文,分别用“——”和“~~”在文中找出。(1)(交流汇报:明确孩子看到的和想到的内容。)(2)教师引读:我们把孩子的所看所想连起来读一读,注意老师的引读。3、根据这些内容,我们再来思考同学们刚才提出的问题:小组讨论,交流。4、出示:它会使你看见了,若不是有了它你就想不起来宇宙的秘密;它会使你想到了,若不是有了它你就永远不会联6/24想到的种种事情。现在这句话理解了吗?说说自己的理解,齐读。那是不是有了天窗,我们人人都能看到种种事情呢?5、有了想象,我们才能看到更真切,更广阔,更复杂,更确切的世界。实际上,我们周围有许多机会,文章最后一节中加引号的天窗就是指一切想象的机会,我们要抓主机会,积极动脑,展开想象。五、体会文章中的想象。1、怎样才能想象得好呢?我们来看看文章中的孩子们是如何想象的?我们先来看课文是怎样描写他看到的事物的?“雨脚”是怎样形容的?(卜落卜落跳)“卜落卜落”写出了什么?(声音)他怎么会写得那么具体?(观察仔细)还从哪些方可以看出作者观察得很仔细?(带子似的、一瞥、掠过)现在我们知道了要想象得好,首先要仔细观察。2、在仔细观察的基础上,他又是怎样展开想象的呢?个别读,齐读。他怎么会从“一颗星”、“一朵云”想到“无数星”、“无数云”?(从数量上展开想象。)还有什么?(从“一朵云”想象到千姿百态的云,从形状上展开想象。)7/24齐读。为什么从“掠过的一条黑影”想象到“蝙蝠”,“夜莺”,“猫头鹰”?(从黑色的颜色、大小、形状想象,而且这三种动物都是夜晚出来活动的。)男女生比赛读书。.3、通过学习,我们发现文章根据看到的事物想象相关的事物,根据看到事物的大小、颜色、形状等展开想象,这就告诉我们想象要从各个角度开展,这样多角度的想象才会丰富。4、大家要不要也像文中的孩子那样展开想象?老师也为大家打开一扇天窗,让大家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5.学生读下面一段话,练习说话、写话你会从那小玻璃上面掠过一条黑影,想象到这也许是灰色的蝙蝠,也许是会唱的夜莺,也许是恶霸似的猫头鹰——总之,美丽而神奇的夜的世界的一切,立刻会在你的想象中展开。教师引导学生用“也许……也许……也许……”练习说话,写话。六、总结课文。刚才同学们的想象力很丰富,会想的人一定是个有创造力的人。希望大家能够抓住身边一切想象的机会展开想象的翅膀,去认识更广阔的世界。七、布置作业。1.有感情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8/242.拓展阅读:《童年,再这里留下脚印》、《月光饼》八、板书设计。来历天窗唯一的慰籍(阵雨来临、被逼上床)神奇九年级语文教案【第三篇】1、能用自己学过的方法认识本课生字,正确、工整地书写。2、能正确朗读课文,背诵课文。初步感知谚语包含的意思。3、喜欢读谚语,乐于与同学交流自己知道的谚语。教学重点:1、自主识字写字。2、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教学难点:在朗读中感知三则谚语告诉我们的道理。教学准备:教师准备课件或挂图:一幅春天的图画,表现春回大雁归,人们忙碌工作的情景;一个小故事;一首儿歌;有关的谚语。学生准备学生自制生字卡片。9/24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过程:一、故事引入小朋友,你们喜欢听故事吗听故事有什么要求呢(注意听,边听边想,回答老师的问题。)好!现在,老师给你们讲一个《青青和怕怕》的故事(故事附后)。老师的故事讲完了,好听吗青蛙妈妈的两个孩子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让孩子们评价,估计他们会说“青青不怕吃苦,勇敢,是个好孩子。怕怕怕苦怕累,什么也没学到”。)小朋友们真能干,听故事听得好,话也说得好,真是好样的!我相信大家也一定会把课文学好。二、学文识字(一)出示谚语第三则少shào壮zhuànɡ不bù努nǔ力lì,老lǎo大dà徒tú伤shānɡ悲bēi。1、请小朋友自由朗读,注意读准字音,和同桌互读生字。2、抽认生字“壮”、“努”、“老”、“徒”、“伤”、“悲”,说说自己怎样记住这些字。3、齐读生字,开火车读,小组比赛读。手指书空“壮”、“老”。10/244、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读这则谚语,可以自己小声读,小组同学一起读,也可以两人对读。鼓励学生多读几遍,并能背诵。5、小朋友,你们能讲讲这则谚语的意思吗结合老师刚才讲的故事想想。(对,小朋友说得真好。青青勇敢、好学,学到了一身本领,怕怕胆小、怕事、懒惰,最后一事无成。怕怕真是“少壮不努力,老大徒悲伤”。这则谚语就是说给像怕怕那样的人听的。你们可要努力学习哟,千万别学怕怕。)(二)出示第二则谚语光ɡuānɡ阴yīn似sì箭jiàn,日rì月yuè如rú梭suō。1、我们用读一读、认一认、讲一讲的方法学习第二则谚语。请能干的小朋友用刚才的学习方法,自己学习这一则谚语,分小组学习,先自己读,再一起交流。2、检查学习情况。(1)抽读谚语,提醒“如”的读音。(2)谁能讲讲“似”和“如”的意思(对,它们都是“像”的意思。)能讲讲这则谚语的意思吗(真聪明!时间过得很快的意思。我们要抓紧时间学习,可不能浪费时间哟。)11/243、齐读谚语,练习背诵。(三)出示第一则谚语春chūn光ɡuānɡ无wú限xiàn好hǎo,做zuò事shì要yào赶ɡǎn早zǎo。1、勾画并自学生字“无”、“限”、“赶”。小组交流识字方法。2、自由朗读谚语,说说这则谚语的意思。3、展示“春光图画”,请学生说说人们在美好的春光里忙些什么。4、齐唱《早上好》。教师小结:希望小朋友个个都像青青那样,做珍惜时间的好孩子。(四)齐读课文,说说学习后的收获三、师生交流谚语,分享学习的快乐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强中更有强中手。天下无难事,只怕有心人。鸟美在羽毛,人美在学问。机不可失,失不再来。2、生生交流谚语,说说自己最喜欢的谚语。3、教师归纳总结:谚语在生活中运用广泛,希望同学们12/24经常积累。四、巩固生字,集中书写1、利用自制的生字卡片,在小组内认字组词语,练习用词语说话。2、出示课后第二题“比一比,组词语”。3、读读田字格里的字,说说哪些字最难写,你给大伙儿提个醒儿。重点指导“老”、“壮”的写法。4、学生练习写字,老师相机指导。九年级语文教案【第四篇】教学目标:1.了解小说的特点2.理解文章主题3.学会分析人物形象教学重点:分析人物,评价人物,探讨人物与主题的关系。课时:3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我们在前几册课本中已经学过了不少小说,如《最后一课》、《社戏》等,小说以刻画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典型的环境描写来反映社会生活。1、1小说必须具备哪三个要素?13/24人物、情节、环境是小说的三要素,塑造人物形象是反映社会生活的主要手段,因此,人物是三要素中的主要要素。2、常见的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有?肖像、心理、行动、语言描写,以及正面、侧面描写。3、小说情节起着展示人物性格、表现作品主题的作用,它一般包括:开端、发展、高潮、结局,有的还有序幕、尾声。4、环境:a社会环境:主要交代作品的时代背景。b自然环境;用以烘托气氛、表现人物感情等。5、时代背景辛亥革命后,封建王朝的专制政权被推翻了,但代之而起的是地主阶级的军阀官僚的统治。帝国主义不但操纵了中国的财政和经济命脉,而且操纵了中国的政治和军事力量。由于这双重的压迫,中国的广大人民,日益贫困化。这小说是鲁迅在1912月初,回故乡接母亲时亲眼看到故乡的破旧不堪和农民生活的贫困,百感交集,思绪万千,一年后就以这次经历为素材,创作了小说:《故乡》。二、整体感知1、听课文录音,熟悉课文,思考小说的线索,情节结构。一、交代了时间、地点、回家原因及心情。二、“我”在故乡期间的见闻和感受,1、老屋的寂寥,决定搬家。2、回忆与少年闰土的友情。14/243、“杨二
本文标题:九年级下册语文名师教案电子版【热选4篇】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254895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