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教育 > 鱼我所欲也教案_鱼我所欲也教案教学设计【最新4篇】
1/26鱼我所欲也教案_鱼我所欲也教案教学设计【最新4篇】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通常需要用到教案来辅助教学,借助教案可以让教学工作更科学化。那么我们该如何写较为完美的教案呢?下面是我给大家分享的“鱼我所欲也教案_鱼我所欲也教案教学设计【最新4篇】”,欢迎大家参考下载分享借鉴,希望对大家能够有所帮助。鱼我所欲也教案免费鱼我所欲也教案教学设计【第一篇】孟子是战国时期著名的思想家,是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孟子》一书在宋朝时被朱熹列为《四书》之一,成为儒家经典。孟子思想在历史上有着深远的影响。因此在学习本文字句的同时,对孟子的思想体系略作剖析,这有助于学生正确地理解课文内容。《鱼我所欲也》一文主要是议论。其论证方法,学生不易掌握,因而在教学过程中,要抓住那些表述其观点的语句和他常用的术语加以分析,讲深讲透,并以此来剖析他的“舍生取义”的思想,以培养学生的分析判断能力。教学过程中还应加强朗读,使学生加深体会文章的内容和文章的气势,从而体现孟子善于论辩的特点。1.积累文言文常用的实词、虚词,扩充文言词汇量,逐步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2.了解孟子的道德主张,领会文章的思想内涵。2/261.强化朗读训练、品味《孟子》散文的语言特色。2.把握古人运用具体事例、正反对比或比喻说理的方法,理解作者的观点。引导学生正确选择,摒弃一己之私利,将正义、道义放在首位,明辨是非,永葆善良之心,做一个大写的人。1.理解文意,理清论证思路,背诵课文。2.掌握本文的论证方法。理解“失其本心”中“本心”的内涵,辨析“失其本心”与“舍生取义”的`关系,把握本文的主旨。录音机、示范朗读磁带1.诵读法这是文言文教学最实用的教法,可采取多种形式的读,如墨读、齐读、跳读、精读、美读等。让学生在反复的诵读中感受语言,体会文意,进行文化熏陶。2.质疑法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就自己不懂的地方提问,或对文章观点提出自己的见解,或就沦证过程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大胆质疑。鼓励学生自主质疑,有利于发展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增强课堂教学的针对性,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3.鉴赏法一、导入解题作者情况介绍,由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交流查找的资料来完成,教师选出具有代表性的课件,向大家展示。孟子(约前372—前289),名轲,邹(今山东邹县)人。是孔子之后战国中期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他曾游梁,说惠王,3/26不能用;乃见齐宣王,为客卿。宣王对他很客气,可是也始终不用。于是孟子归而述孔子之意,教授弟子。孟子死后,门人万章、公孙丑等记其言行,为《孟子》7。《孟子》的思想核心是“仁”“义”,是孔子思想的发展。其散文气势充沛,感情强烈,富于鼓动性;善于运用譬喻来陈说事理,辨认是非,既能引起人们的注意,又增强了说服力。《鱼我所欲也》一文就较好地体现了这些特点。二、整体感知1.朗读。1)在自由散读的基础上抽读(4名左右),抽读学生可任意选取文段朗读,其他学生认真聆听,并作好点评准备。2)朗读点评(由学生完成,教师点拨、引导即可)。(点评着重强调咬字、语气、节奏、断句等几个方面,注意突出演讲式朗读的特点。)3)全班根据以上朗读点评的要点,齐声朗读课文。2.串译课文,了解大意。(学生相互交流预习成果,对于小组内共同出现的问题,提交全班讨论。)3.熟悉课文,概括文意。要求学生在预习的基础上,再次自由朗读课文,并用最简洁的一句话概括课文内容。三、再读课文,理解文意要求学生根据前面所学课文《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生4/26于忧患,死于安乐》积累的有关议论文知识,以小组为单位讨论以下问题:1.课文的论点是什么?结合课后练习,思考你赞同哪一种说法,为什么?2.为了阐明观点,文章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找出来,大家交流。3.课文导语说“文中孟子对于‘义’的论说,对于今人仍不无启迪”,想想你从课文中得到了哪些启迪,整理思路并与小组同学交流。说明:以上问题采取小组内自主、合作的方式完成,小组内每个同学承担一道思考题,思考结果交由小组讨论,组长记录讨论结果,并由中心发言人汇报讨论成果。四、自主质疑,探究学习此环节主要培养学生探究性学习的意识,要求学生围绕课文内容,质疑问难,提出有一定创新价值的问题,教师可从中选取有代表性的问题,由学生小组探讨,全班交流。说明:这个环节,学生质疑提问应提前布置,由学生在课前完成,上课前提交问题即可。另,学生的提问,教师也可给予一定的启发、点拨,注意问题的质量。问题:1.课文中“本心”指人的天性,那么从全文看,作者认为人应该具有怎样的天性呢?按照你的理解,人的天性除课文所指外,还应该有哪些?不妨说说。5/26——-————学生自由发言。2.能否为课文补充一、二个现实材料,以突出论点。—————(学生自由补充。)五、朗读背诵,积累巩固课堂背诵,可采用多种方式指导学生完成。例如:运用幻灯,打出相应的译句,由学生在课文中找出原文进行诵读,记忆;学生相互间提问背诵,教师抽查背诵等。六、布置作业:1.教师提供相关资料,学生回家查阅,并同课文进行阅读比较,看看它们各自表现出怎样的价值取向。2.查阅“嗟来之食”的故事,与课文比较,看看内容上有哪些不同,思考为什么有这样的不同。虽然这节课没有按照我预定的教学计划进行,也让我着实感受到了语文教学中面临的尴尬局面,但我庆幸,最终的教育效果还是好的。我在想,语文的教学并不只是单纯的语文知识的教学,而是要灵活的渗透思想品德教育,灵活的与学生的社会生活实际接轨,能学有所用。作为教师,如果不断的唤醒这群孩子的良知,对于他们人生观世界观的成型该有不小的帮助。鱼我所欲也教案免费鱼我所欲也教案教学设计【第二篇】《鱼我所欲也》选自《孟子·告子上》,是1论述道德标准和政治节操的说理散文,《鱼我所欲也》教学设计(一)。孟子以严肃的态度,庄重的语言,阐述了一个重要的主张:义重6/26于生,当义和生不能两全时,应该舍生取义。一个正直的人,有道德修养的人,应该为义而生,为义而死,必要时要“舍生取义”,而不能“见利忘义”。不辨礼仪而贪求富贵的行为是不足取的。本文是1经典的传统课文,相对于初中阶段的其他古文,它在文字上有些难度,又是以议论为主,初中生学习起来可能兴趣不大。但教师对学生的自学能力要有充分的自信,允许他们提问,提倡进行探究性学习。其次,在文言文的教学中一定要重视诵读,采取不同的形式,如默读、齐读、跳读、研读、自由读、指名读……让学生在反复的诵读过程中感受语言,体会文意,进行文化的熏陶。1.理解孟子所阐述的“义”的含义,懂得生命的价值与意义,正确对待人生道路上的重要抉择,把握人生,慎重选择。2.学习经典论说文在论证结构和方法的独到之处。3.感受孟子文章语言自然流畅,节奏鲜明的特点,多朗读,多背诵。1.采用“诵读—积累—感悟”的学习方法完成学习任务。2.在教师的指导下,查阅资料,为文章观点找论据,准确理解文章的内容,初中三年级语文教案《《鱼我所欲也》教学设计(一)》。3.善于联系当代,联系个人生活实际,拓展探究,更好地借鉴古人的思想精华。一、课前准备7/261.要求学生借助注释和工具书,基本疏通课文大意,找出疑难之处,留待课堂解决。2.默读课文,基本断句准确。3.教师推荐网站,了解孟子。学生根据教师推荐网站,或自行搜索,全面了解孟子,分组查找以下内容,并用简洁的语言概括介绍:孟子简介、孟子人生、孟子思想、孟子学说、孟子故居、孟子故事、孟子名言、出自《孟子》的成语。二、激趣导入检查学生预习情况,引出课文内容,激发学习兴趣,打消畏难情绪。1.由一二位同学讲一则跟孟子有关的小故事,如“孟母三迁”“孟母对织”。2.归纳至今为人们所乐于运用的孟子名言。如: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尽信书不如无书。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3.《孟子》还留下了很多有生命力的成语,抢答说出哪些熟悉的成语是出自《孟子》的。例:专心致志、与人为善、8/26舍己为人、明察秋毫、缘木求鱼、揠苗助长、五十步笑百步等。4.课文涉及的孟子的名言是哪一句,蕴含的成语是什么?“鱼我所欲也……舍生而取义者也”“舍生取义”。三、整体感知1.教师和学生一起以不同的方式默读、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清句读,读出节奏。在诵读的过程中疏通字句,梳理层次,加深理解,引发质疑。在梳理过程中对重点实词如:“欲”“得兼”“莫”“由是”“与”“蹴”“万钟”要特别关注。对文中出现的五个通假字进行归纳整理。找出课文中出现的对称句和排比句,感受文章语言特点。背诵也以这些句子为基础,先背诵对称句,再连句成段,连段成。2.教师以若干问题带动对课文的整体感知。①孟子在文中的主要观点是什么?②文中哪句话可以概括全的大意?鱼我所欲也教案免费鱼我所欲也教案教学设计【第三篇】1.积累文言字词,品味语言情致。2.理解作者思想,思考现代人生。3.训练语言思维,强化朗读背诵。1.对语句及中心的理解。2.对论证方法的理解。《鱼我所欲也》是1经典的传统课文,出自《孟子》,相对于初中阶段的其他古文,它在文字上有些难度,又是以议论9/26为主,初中生学习起来可能兴趣不大。但教师应对学生的自学能力有充分的自信,允许他们提问,提倡进行探究性学习。其次,在文言文的教学中一定要重视诵读,采取不同的形式,如默读、齐读、跳读、研读、自由读、指名读……让学生在反复的诵读过程中感受语言,体会文意,进行文化的熏陶。1.诵读法:所谓诵读,就是朗读和背诵。要求做到准确、流利、有感情,在诵读的过程中疏通字句,梳理层次,加深理解,探究特色,习得语感,培养能力。这种方法是最基础的也是最重要的。2.质疑法:这里所说的质疑,并非指教师想提问学生,而是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就自己不懂之处提问,或者是对文章的观点或其他提出自己的不同见解。在教学中鼓励学生大胆质疑,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1.由一二位同学讲一则跟孟子有关的小故事,如“孟母三迁”“孟母对织”。2.归纳至今为人们所乐于运用的孟子名言。如: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尽信书不如无书。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10/263.《孟子》还留下了很多有生命力的成语,抢答说出哪些熟悉的成语是出自《孟子》的。例:专心致志、与人为善、舍己为人、明察秋毫、缘木求鱼、揠苗助长、五十步笑百步等。4.课文涉及的孟子的名言是哪一句,蕴含的成语是什么?“鱼我所欲也……舍生而取义者也”“舍生取义”。孟子(约前372一前289),名轲,邹(今山东邹县)人。受业于孔子之孙孔假的门人,是孔子之后战国中期儒家学派最有权威的代表人物。他曾游梁,说惠王,不能用;乃见齐宣王,为客卿。宣王对他很客气,可是也始终不用。于是孟子归而述孔子之意,教授弟子。孟子死后,门人万章、公孙丑等记其言行,为《孟子》7。《孟子》的思想核心是“仁”、“义”,是孔子思想的发展。其散文气势充沛,感情强烈,富于鼓动性;善于运用譬喻来陈说事理,辩论是非,既能引起人们的注意,又增强了说服力。《鱼我所欲也》一文就较好地体现了这些特点。1.教师范读课文,弄清字音和停顿。读音:(1)不为苟得也(wéi)(2)为宫室之美为之(wèiwéi)(3)如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wù)停顿及重音:(1)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2)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3)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4)是/亦不可以已乎11/262.请两名学生朗读课文的两个小节,读后请其他学生指出读错的字词。3.齐读全文。4.学生自读课文,参考注释理解文章大意,有不懂之处(字、句)可以勾划出来,准备进行质疑;有特别欣赏的语句也请勾划下来,准备进行交流。5.请两三名学生说说这文章的大概意思(不要求字字落实)。:熟读课文,自己试着翻译1.疏通字句,梳理层次,加深理解,引发质疑。在梳
本文标题:鱼我所欲也教案_鱼我所欲也教案教学设计【最新4篇】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257579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