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陕西方言陕西方言简介陕西是中华民族文化发祥地之一,相传汉字为“文字初祖”仓颉所创造。仓颉是陕西宝鸡人,出生于五帝时代,距今已有4000多年历史了。同时,先后有十三个朝代在长安里建都,历时一千余年,使得长安以及关中地区曾在相当长的时间内成为中国的经济和文化的中心。陕西地域辽阔,民人淳厚,民风古朴,文明发达,传统文化积淀深厚。所以陕西方言得天独厚,博大精深,从这些方言中既可窥视到古老的华厦文化的发展轨迹,又可领略到今人溢于方表的真情实感。陕西方言大致分为3个地区:陕北方言、陕南方言和关中方言。我们通常所指的狭义“陕西方言”仅指关中方言。陕北方言关中方言陕南方言陕北方言多属于西北官话与晋方言,也杂入一些蒙语,至今保留入声,共有24个声母,比普通话多了全浊声母V、Z和次浊声母η。例如:“逍遥散诞”、“贱脏(去声音,卖东西)”、“鼻子A”、“A”(多),“过啐”、“身子”、“植”、“樨”等。自建都陕西的西周始,关中方言被称为“雅言”。《诗谱》载:“商王不风不雅,而雅者放自周。”周朝时雅言作为国家标准语言,已远及山东等地。西周王朝全面普及雅言在《周礼·秋官·大人行》中有重要记述:“……王制曰:五方之民言语不通,嗜欲不同,达其志,通其欲。”为此,王朝定期召集各诸侯国雅语推广人员进行语言文字教范和语音训练,统一通用文字和发音标准,以“达其志,通其欲。”关中方言的历史关中方言是中国西北地区最具代表性的方言之一,代表方言是西安方言。关中方言又分为关中方言东府话和关中方言西府话。前者包括西安市、铜川市、咸阳市、渭南市、商洛市下属商州—洛南—丹凤—山阳、陕北的宜川—黄龙—洛川—宜君—黄陵—富县、山西运城—临汾、河南灵宝一带,后者包括宝鸡市、甘肃天水市、庆阳市、平凉市和宁夏西南部。目前使用关中方言的人主要集中在关中一带,东起河南灵宝,西到甘肃天水一带,北接延安,南伸秦岭北麓,总人口大约五千万余。陕南方言的首要特色是杂,多属于巴蜀方言(西南官话)。仅就安康地区而言,那里的地方话有接近四川口音的,有接近湖北口音的,甚至还有接近湖南口音的。陕南方言亦有关中话、江淮官话、楚语、赣语、湘语的少量分布。陕西方言的声调关中方言中只有四个声调,调值依次为21,24,42,55,与普通话声调有很明显的对应关系。大部分字读音符合声调对照表。以下以西安话例:不符合以上对应关系的主要是清声母及次浊声母的入声字。普通话把清入字不规则地归入阴、阳平、上、去四声,把次浊入声字入去声,而关中话则将清入、次浊入入阴平。如清入“八、福、笔、各”次浊入“麦、月”等。陕西方言的发音(一)1、普通话发阴平(一声调)的,陕西话都念轻声,如:出发、酒吧2、普通话发阳平(二声调)的,陕西话仍读阳平,如:鸡毛、烧煤3、普通话发上声(三声调)的,陕西话发去声,如:买马、人品4、普通话发去声(四声调)的,陕西话发阴平,如:上当、车祸5、在读以元音或半元音为开头的字时,有“η”(ng)做为声母。如:爱,读作“ηāi”安,读作“ηan”6、t和q、j和z、d和j、y和n有部分混淆或倒。(陕西话使用区各地不尽一致)如:就,读作“zōu”而就本来的发音jiu“则用来表示蹲下的意思。陕西方言的发音(二)1、发音上,一些x声母的发音为h如:鞋-孩项-hang下-哈咸-函2、普通话零声母的字几乎全有声母ng,一些普通话y声母字,声母也近似ng如:额头—ngeilou我—nge陕西八大怪:面条宽的像裤带锅盔大的像锅盖油泼辣子一道菜凳子不座圪蹴着帕帕头上戴房子半边盖姑娘不嫁外秦腔吼起来红萝卜调辣子—吃出没看出瞎瞎(发哈音)—坏心眼吃挂面不调盐—有盐(言)在先大年三十不吃黑馍—穷讲究蚯蚓走路—能屈能伸纳鞋底不用锥子—针(真)好1.制达---这里,这儿2.雾达---那里,哪儿3.骚情---热情过分,讨好献媚之嫌4木乱---不舒服、不适,思绪烦乱5.撩(比较激动的说辞)咋列---很好,很美,非常好6.黑嘛古洞(黑嘛老鼠)---表示在夜晚看不见东西7.瓷马二楞---不机灵,迟钝。8.克里马擦---快点,形容人动作快。跟人能合得来的人-----嫽人偷摸拐骗的人-----瞎人(坏人的意思)八面玲珑四方讨好的人-----滑人待人冷冰脑子迟钝的人-----痴人脾气古怪忽冷忽热的-----怪人明知死胡同偏要硬闯的人-----犟人一学就干啥像的人-----能人倭也,这是关中,特别是富平一带人日常爱说的一个方言词语。它的含义很多,现列举几个大家一起研究。(一)指人漂亮,娇美。如:”你看伢小伙娶的媳妇多倭也!”(二)指事情办停当,令人满意。如:“那人心细,活做的倭也,没啥弹嫌的”!(三)指屋舍整洁入眼。如“你伢娃把屋子拾掇得多倭也!”外地人对这个似乎土气的词语多不理解,但考其渊源,也较悠久。宋代人编的《广韵》中解释道:“倭,顺貌”,即是“平顺的样子”。其意思与关中方言中的“也”大致相同,只是关中人在言谈里因所指对象不一样,而出现了多义现象,实际上仍是《广韵》所说的“顺貌”的引申或扩大。
本文标题:陕西方言--PPt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85151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