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企业财务 > 高中历史必修二第一单元_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1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第一课发达的古代农业【课标点击】知道古代中国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了解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知识梳理】一早期农业生产的出现1.原始农业(1)中国是世界农业起源中心之一,农业起源最早可追溯到距今一万年左右。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培植水稻和粟的国家。(2)距今七八千年时,中国原始农业已相当发达。原始农业的主要耕作方法是刀耕火种。主要耕作工具有石刀、石斧和石犁,后来又出现耒耜。2.夏商周时期的农业(1)农具:商周时期出现_青铜______农具,但在农业中只是少量使用,木制的耒耜和石锄、石犁,仍是农业生产的主要工具。已懂得开沟排灌、除草培土、沤制绿肥、治虫灭害等技术。(2)作物:西周时期,农作物种类更加丰富,后世的主要农作物多已具备。有粟、稻、黍、稷、麦、桑、麻等。(3)影响:人民生活由频繁迁徙开始走向定居。3、结论:中国农业独立发展,自成体系,奠定了中国古代农业社会的基础。【即时练习】1.“刀耕火种”时代主要的生产工具是(A)A.石器B.铜器C.铁器D.牛2.我国农作物种类很丰富,有小米、水稻、高粱、大豆、小麦、桑、麻等,这些主要农作物多已具备最早应出现在(C)A.原始社会B.夏朝C.西周D.春秋3.《国语•晋语》载:“宗庙之牲为畎亩之勤”这反映了(A)A.牛耕的出现B.牛耕的推广C.铁农具的使用D.周王室的日益衰微二精耕细作的传统农业1.铁犁牛耕的发展(1)开始:春秋战国时期,人们开始使用铁农具和牛耕并将其逐渐推广。(2)发展:西汉赵过推广耦犁,东汉时已推广到珠江流域。后来又出现犁壁,使铁犁可以朝着同一个方向翻土。汉朝以后,铁犁牛耕成为我国传统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隋唐时期,江东地区出现曲辕犁。这种犁安装了犁评,可以调节犁耕的深浅。至此,我国耕犁已相当完善,一直为后世沿用。2.耕作技术的不断进步(1)耕作方法:春秋战国时期,当时世界上先进的耕作方法——垄作法已经使用。西汉时,赵过推行代田法。(2)耕作技术:魏晋南北朝时期,北方旱地的耕耙耱技术形成,南方的水田也采用耕耙技术。魏晋以后直到今天,人们基本上都沿用这种耕作技术。(3)耕作制度:两汉的耕作制度是以一年一熟为主。宋朝以后,我国经济重心逐渐转移到江浙地区。江南逐渐形成了稳定的稻麦轮作的一年两熟制,有些地方形成一年三熟制,(4)作用:极大地提高了土地的利用效率,促进了农业的发展。3.农业灌溉2(1)水利工程:有战国时期的都江堰、汉朝的漕渠、白渠和龙首渠等。(2)农业灌溉工具:曹魏时,经改制的翻车用于灌溉;唐朝时创制筒车;宋朝出现利用水力的高转筒车;明清时出现风力水车。(3)作用:推动了农业生产的快速发展。【即时练习】1.(2007年德州)下列关于下图的认识,不正确的是(B)A.是继汉代犁耕发展后农具改革的又一次突破B.自此之后,牛耕得到广泛的推广C.与旧犁相比具有省力、提速、耕作随心所欲的特点D.标志着中国传统步犁的基本定型2.宋代江苏吴郡“地沃而物伙,稼则刈(收割)麦种禾,一岁两熟。”这表明了(C)A.垄作法得以推广B.套作制的普及C.一年二熟制出现D.一年三熟制产生3.“农夫早出暮入,耕稼树艺……妇人夙兴夜寐,纺绩积纴……”(《墨子》)下列对此材料理解正确的是(C)①农民家庭有耕有织②农民注重树木栽培③农民家庭劳作艰辛④农村棉纺织业发达A.①④B.②③④C.①③D.①②④4.据记载:孔子的弟子司马耕字子牛,冉耕字伯牛。这反映了CA.孔子的弟子注重务农B.当时牛耕开始出现C.牛耕得到了广泛的推广D.当时牲畜是财富的象征【合作探究】:中国古代农业的耕作方式是如何发展变化的?其原因是什么?经历:从刀耕火种到铁犁牛耕的变革与成熟的过程。①原始农业的产生——“火耕”或“刀耕火种”②耒耜的出现和普遍使用——“耜耕”或“石器锄耕”③商周:少量青铜农具,掌握开沟排水、制肥、灭虫技术④春秋战国——开始使用,逐渐推广——铁农具和牛耕(牛耕是我国农业技术史农用动力的一次革命)⑤两汉时期——改进和进一步推广。汉朝以后,铁犁牛耕成为我国传统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⑥隋唐时期——耕犁相当完善——江东地区曲辕犁、犁评原因:社会生产力发展的结果,具体为农业生产工具的改进,生产技术的提高。结论:从刀耕火种到铁犁牛耕,反映了我国古代农业从原始向精耕细作发展的历程。三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1.商周时期的集体耕作(1)特点:商周时期,土地归国家所有,工具简陋,劳动者集体耕作。(2)作用:有利于提高工效。(3)原因:生产力水平低下。2.小农经济的形成(1)形成时间:春秋战国时期3(2)形成原因:①铁农具的出现和牛耕的逐渐推广,②封建土地私有制的确立(3)特点:以一家一户为单位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逐步形成。生产主要是为了满足自家的基本生活需要和交纳赋税。小农经济是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它是中国传统农业社会生产的基本模式。为我国农业的精耕细作作出了重要贡献。但在封建地主阶级的沉重剥削下,小农经济十分脆弱。【即时练习】1.“精耕细作”是我国古代农业生产技术的主要特点。下列关于它的叙述不正确的是(D)A.促进了土地资源的开发利用B.提高了农业生产技术水平C.发展的主要动力是小农经济D.特点是少投入多产出2.黄梅戏《天仙配》中有一段唱词:“你耕田来我织布,你挑水来我浇园。”这里反映的经济模式是(C)A.社会主义市场经济B.资本主义商品经济C.封建小农经济D.远古游牧经济3.自耕农经济是封建经济的基本形式。下面对这一经济形式的认识不正确的是(D)A.自耕农经济的产生是社会进步的一个表现B.自耕农经济的基本特点是“男耕女织”C.自耕农经济形式下的家庭结构比较稳定D.自耕农经济的发展有利于商品经济的发展【核心突破】1.中国古代小农经济的基本特点和影响(1)特点①以家庭为生产、生活的基本单位,具有分散性。②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男耕女织),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具有封闭性)③农民占有少量的生产资料,精耕细作。相对简单的生产工具、长期不变的生产技术和容易满足的社会心理状态,具有落后性。(2)影响①有利影响:小农经济之下,农民不同程度地拥有一定数量的生产资料,拥有一定的生产自主权,能支配一部分劳动产品,具有生产积极性。小农经济的发展奠定了我国古代长期领先世界的物质基础。②不利影响:a小农经济规模小、条件简陋,缺乏必要的积累和储备能力,抗御天灾人祸的能力十分薄弱(脆弱性);b由于小农经济规模小和条件简陋,加之封建剥削的沉重,农业始终维持着简单再生产,顽固地保持着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形态,自然经济的牢固存在不利我国商品经济的发展,它是中国封建社会发展缓慢和长期延续的重要原因。c随着人口增加和土地兼并,人地矛盾日益突出。土地的过度开垦,导致人类生存环境的恶化。d农民承受沉重的封建剥削,最终阶级矛盾尖锐,导致农民起义爆发。2.中国古代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⑴历史地位:中国是独立发展、自成体系的世界农业起源中心之一。⑵农业技术:以铁犁牛耕为主要方式,精耕细作⑶基本模式: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男耕女织为主的自给自足小农经济4⑷土地制度:地主土地所有制不断发展,并占主导地位。注意:中国古代的重大文明成就,都是在农业经济发展基础上取得的。但是,小农经济阻碍了商品交换和社会分工,到近代以后,它已经成为阻碍生产发展的因素。【巩固提高】1.(2007济南)《诗经》是一部现实主义文学作品,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其中“雨我公田,遂及我私。”反映的是(B)A.精耕细作技术成熟B.井田制趋于瓦解C.小农经济发展完善D.土地兼并严重2.春秋战国时期,小农经济出现的最主要条件是(C)A.各国变法承认土地私有B.牛耕逐步普及C.铁制农具的出现和逐步普及D.家庭观念加强3.北方地区流行这样的俗语:人生有三宝,丑妻薄地破棉袄。从本质上反映了(C)A.农民富裕安逸的生活B.农业在社会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C.以家庭为单位的小农经济特征D.商品经济极端落后4.小农经济是中国古代封建社会农业生产的基本模式,其基本特征是(A)①个体小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②生产的目的主要是满足自家生活所需,交纳赋税③生产工具和生活用品全部自己生产④是一种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A.①②④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5.七月初七是中国传统的“乞巧节”(学习纺织工艺的节日)。它起源于我国古代“牛郎与织女”的美丽传说。导致这一节日形成的根本原因是(C)A.古代人民对美好爱情的向往B.人们对神话传说的钟爱C.自然经济长期占据主导地位D.人们对牛郎与织女遭遇的同情6.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一:《天仙配》是中国的一个美丽神话故事,它寄托着下层劳动人民对自由纯真爱情的向往。其中脍炙人口的歌词唱道:七仙女:树上的鸟儿成双对,董永:绿水青山带笑颜。七仙女:从今不再受那奴役苦,董永:夫妻双双把家还。七仙女:你耕田来我织布,董永:我挑水来你浇园。七仙女:寒窑虽破能避风雨,董永:夫妻恩爱苦也甜。材料二:春耕夏耘,秋获冬藏,伐薪樵,治官府,给徭役。春不得避风尘,夏不得避暑热,秋不得避阴雨,冬不得避寒冻。四时之间,亡日休息,又私自送往迎来,吊死问疾,养孤长幼在其中。勤苦如此,尚复被水旱之灾,急政暴赋,赋敛不时,朝令而暮改。——西汉晃错《论贵粟疏》请回答:(1)董永和七仙女的生活体现了中国古代的什么生活方式?你能说说这种生活方式的特点吗?(1)生活方式:“男耕女织”。特点:①自给自足。②以家庭为单位。③封闭性。④分散性。(2)以上两则材料哪个更能反映小农的生产生活状况?概括该则材料的观点。材料二。主要观点:农民长年劳累、生活贫困;赋税和徭役负担沉重:农民生产规模小,生产资料有限;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差;生产、生活条件艰苦。5第2课古代手工业的进步【课标点击】列举古代中国手工业发展的基本史实,认识古代中国手工业发展的特征。【知识梳理】一、素称发达的官营手工业:1、官营手工业的发展:(1)“官营”概念:指依靠国家权力,官府垄断经营。由于中国古代社会中央集权,政府权力强大,可以为满足政府需求,征调优秀工匠,使用上等材料,生产不计成本,所以才能在冶金、制瓷、丝织等取得诸多成就,并一直在世界上保持领先地位。(2)发展历程:①商周时期:官府垄断,形成官营手工业一统天下的局面。(“工商食官”)②春秋战国时期:继续发展。③西汉武帝后:煮盐、冶铁、铸钱等行业都收归官办。(3)发达的原因:国家权力的支持2、重要成就:(1)高超的冶金技术①原始社会晚期:掌握冶铜技术②商周:青铜铸造进入繁荣时期,显示出青铜文明;其中,西周时已有铁器;春秋时,铁农具推广,并制造钢剑代表作:司母戊鼎、四羊方尊、三星堆青铜礼器、越王勾践青铜剑等③两汉:高炉炼铁和炒钢技术;东汉杜诗发明水力鼓风冶铁工具(水排)。④南北朝:灌钢法(2)享誉世界的制瓷业1)中国是瓷器的故乡:china一词英文中意为“瓷”,后来西方干脆将瓷器的故乡称为China,也就是“中国”的英文名字,可见中国瓷器在世界享有盛誉。2)重要成就:①商朝:已烧制出原始瓷器②东汉:烧出成熟的青瓷;③北朝:烧出成熟的白瓷;④唐朝:形成南青北白两大制瓷体系;代表瓷器有唐三彩、秘色瓷等。⑤宋朝:制瓷技术大放异彩,瓷窑遍布全国各地,出现五大名窑。⑥明清:种类丰富,有青花瓷、彩瓷、珐琅彩;著名瓷都景德镇。(3)异彩纷呈的丝织业西方人对古代中国的认识,除了有造纸、火药、指南针、印刷术、瓷器,还有薄如蝉翼的丝绸。1世纪时古罗马博物学家普林尼曾说过:“(赛里斯)林中产丝,驰名宇内。丝生于树叶上,取出,湿之以水,理之成丝。后织成锦绣文绮,贩运到罗马。富豪贵族之妇女,裁成衣服,光辉夺目。”从普林尼的这段话可以说明:①我国古代丝织业生产水平高,技术好,生产的丝织品质量上乘,已成为古罗马贵妇的首选之物。②汉朝时有很多丝和丝织品通过丝绸之路运往西方。丝织业是中国传统的手工业,我国丝织品从汉代开始就通过丝绸之路运往西亚、非洲和欧洲。普林尼提到的“赛里斯”就是指中国。到了明清时期,我国丝织业发展进入了鼎盛时期。1)悠久的历史: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养蚕缫丝织绸的国家根据考古发现,河南荥阳青台村仰韶文化遗
本文标题:高中历史必修二第一单元_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94219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