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献 > 理论/案例 > 外国政府应对外部性问题经典案例
美国墨西哥湾原油泄漏年4月20日夜间,位于墨西哥湾的“深水地平线”钻井平台发生爆炸并引发大火,大约36小时后沉入墨西哥湾,11名工作人员死亡。这一平台属于瑞士越洋钻探公司,由英国石油公司(BP)租赁。钻井平台底部油井自2010年4月24日起漏油不止。截至2010年6月1日,泄入墨西哥湾的石油在1700万加仑到2700万加仑之间,这些石油可以盛满25个到40个奥林匹克标准泳池。更可怕的是,泄漏仍在继续,每天的漏油量在12000桶到19000桶之间,远超过此前评估的5000桶。工程师采用了各种方法堵漏都未成功,最后BP拿出一个新的控漏计划—“盖帽法”,工程师将遥控深海机器人,将漏油处受损的油管剪断、盖上防堵装置,防堵装置与油管相连,以把漏出的石油和天然气吸至油管内,再将原油送至海面上的油轮。安装这项防堵装置约需4—7天,如果成功可以抑制大部分漏油,但不是全部。此外,永久性解决漏油的最佳方法是钻减压井,工程人员分别于5月2日和5月23日开始钻两口减压井,每口井需耗资1亿美元,但是这种方式需要至少2—3个月才能见效。2010年7月15日,在墨西哥湾漏油事件发生近3个月后,英国石油公司15日宣布,新的控油装置已成功罩住水下漏油点,“再无原油流入墨西哥湾”。有媒体报道指出,英国石油公司自年初租用“深井地平线”以来,已投入巨大资金,启动经费就高达1亿美元。英国石油公司表示,该公司为应对漏油事故已耗费了9.3亿美元,其中包括控制漏油的措施和事故赔付等。路易斯安那州超过160公里的海岸受到泄漏原油的污染,污染范围超过密西西比州和阿拉巴马州海岸线的总长。墨西哥湾沿岸生态环境正在遭遇“灭顶之灾”,相关专家指出,污染可能导致墨西哥湾沿岸1000英里长的湿地和海滩被毁,渔业受损,脆弱的物种灭绝。2007年金融危机中的金融负外部性,美国次贷危机是因次级抵押贷款机构破产、投资基金被迫关闭、股市剧烈震荡引起的金融风暴。它致使全球主要金融市场出现流动性不足危机。次贷危机的始作俑者不是通过降低成本而是在通过成功的成本外化得到巨大的利益源泉,“风险成本外部化”使得投资远高于它本应有的水平。以证券化为代表的脱缰的金融衍生品是导致、放大和扩散此次金融危机的主要通道,在以高金融虚拟性为特点的金融市场上实现金融成本的转移。对于证券化证券而言,投资者的现金流仅仅依赖于这些资产,再证券化的过程为投资者提供了更好的风险转移方式,当投资者发现房价下跌且借款人到期未付率逐渐攀升的情况下,投资银行们还一味地进行证券化活动,通过真实出售和破产隔离将资产转移出去。最后引发了影响全球经济的次贷危机。美国政府通过一系列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来应对次贷危机(一)货币政策1.降低利率为化解次贷危机可能引发的经济衰退风险,美联储于2007年9月18日决定将保持了14个月的联邦基金目标利率从5.25%下调至4.75%,这是美联储自2003年以来首次下调该利率。随着次贷危机影响的扩散,美联储连续降息,到2008年4月30日,美联储连续7次降低联邦基金利率至2%。但利率的降低在恢复金融市场流动性即恢复金融资产价值的同时,资本流出数量增加,美元相对外币贬值,实体经济领域的价格膨胀。在市场一片“降息见底”声中,美联储悄然开始了货币政策工具的转换。2.贴现窗口重新启动贴现窗口(DiscountWindow)是美联邦储备体系向商业银行发放贴现贷款的设施,联储通过变动贴现利率可以调节商业银行的贷款成本,但是否通过贴现窗口取得贷款及贷款数量取决于商业银行,联储处于相对被动的地位。为防止信贷市场危机恶化,美联储于2007年8月17日宣布将贴现利率降低50个基点,即从6.25%降到5.75%。之前美联储对贴现利率与联邦基金利率的调整基本保持同步,二者之间一般维持100个基点的利差,本次单方面下调贴现利率后二者的利差缩小为50个基点。虽然美联储在信贷危机发生后一再降低贴现率至2.25%,但由于再贴现对市场有“告示作用”,许多商业银行担心这么做会导致投资者对其健康状况担忧,所以它们大多不愿意通过贴现方式直接向美联储借款。3.短期贷款拍卖工具应运而生美联储于2007年12月开始启用短期贷款拍卖工具这一新的操作工具,以向面临流动性不足的商业银行提供资金。与公开市场业务相比,可参与短期贷款拍卖工具的金融机构更为广泛,作为贷款担保的债券种类也相对更多,从而有利于更为高效地为机构提供流动性;与贴现窗口相比,由于美联储不对外披露使用短期贷款拍卖工具的机构名称,从而较好地保护了参与机构的商业机密,加之短期贷款拍卖利率略低于贴现利率,因而受到急需短期资金的存款机构的欢迎。(二)财政政策美国国会议院于2008年1月24日公布了由美国政府提出的总成本达1500亿美元的经济刺激方案。根据美国国会公布的美国财政刺激政策,每个美国工人可享有每人三百美元的税收减免,而有多个孩子的家庭可享受最高达1200美元的税收减免。该方案还包括了商业减税计划,允许企业可预支50%的资本性支出费用,并且拥有更长的时间来弥补以前的亏损,期限也由原来的两年提高至五年。目前美国的利率已经处于较低的水平,货币需求对利率的弹性较大,易出现流动性陷阱,此时采取扩张的财政政策刺激经济要比宽松的货币政策效果明显。减税可以作为刺激社会有效需求的重要手段,增加人们的可支配收入。此外,减税可以缓解通货膨胀的压力。所以对于目前美国的经济状况来说,采取扩张的财政政策刺激经济发展也许是应对危机的良策,美联储主席伯南克也称目前采取赤字的财政政策对于美国的经济更为有效。2009年3月18日,美联储表示将收购3000亿美元长期美国国债,并将另购入至多7500亿美元的抵押贷款支持证券。这意味着一国政府的财政赤字被直接货币化。对于美国而言,正效应立竿见影———美元贬值、利率下降、美国国债价格上涨以及为财政部的刺激计划融资。但是美国的“个体理性”难以回避“集体非理性”的漩涡。此举可以预见的恶性后果是:第一,美元作为国际货币,每增发100美元,就有97美元流向美国境外8,如此必然向全世界输出通货膨胀,而一旦其他国家货币被迫升值,影响出口,就可能跟进增发货币,那么全球性的通货膨胀将不可避免。第二,在金融危机引发的全球经济衰退中,再遭遇通货膨胀,将引起“滞胀”的可怕后果。第三,美元大量增发,引起其他国家跟进,大量流动性进入商业银行,当商业银行遭遇“流动性陷阱”时,这些流动性就可能成为对冲基金等短期盈利货币的来源,引起世界性投机再次猖獗,而人民币极有可能成为投机的目标之一。富山事件又称“骨痛病事件”,是指1931年于日本富士县神通川流域发现的一种土壤污染公害事件。1963年至1979年3月共有患者130人,其中死亡81人。中毒症状:开始关节痛,后神经痛和全身骨痛,最后骨骼软化萎缩,自然骨折,直至饮食不进,在疼痛中死去。其发生,由于锌、铅冶炼厂等排放的含镉废水污染了神通川水体,两岸居民引用河水灌溉使稻米含镉,居民食用含镉稻米和饮用含镉水而中毒。在日本因为造成污染的是一家大企业,所以通过漫长的诉讼,在50年代初的问题的时候,从70年代开始诉讼,漫长的诉讼,最后他一下要赔5700万日元。后来是日本政府和这家企业一起赔偿的呢马斯河谷烟雾事件比利时马斯河谷烟雾事件是世界有名的公害事件之一1930年12月1~5日发生在比利时马斯河谷工作区。是20世纪最早记录下的大气污染惨案。事件发生的地区是比利时境内沿马斯河24公里长的一段河谷地带,即马斯峡谷的列日镇和于伊镇之间,两侧山高约90米。许多重型工厂分布在河谷上,包括炼焦、炼钢、电力、玻璃、炼锌、硫酸、化肥等工厂,还有石灰窑炉。1930年12月1-15日,整个比利时大雾笼罩,气候反常。由于特殊的地理位置,马斯河谷上空出现了很强的逆温层,雾层尤其浓厚。工业革命后,特别是发达资本主义时代,由工业畸形发展引发对环境污染和破坏,导致对公众的安全、健康、生命、财产和生活舒适性造成的危害事件不断发生,对人类生活造成了威胁,对社会财富也造成了巨大破坏和浪费,60年代,工业发达国家兴起了“环境运动”,1972年,联合国召开了人类环境会议,呼吁全世界维护和改善人类环境,为子孙后代造福。四日事件1961年,日本四日市哮喘大流行,原因就是大气被污染了,居民长期吸入含有二氧化硫、铅等物质的混合气体。据报道,四日市工业粉尘和二氧化硫的排放量每年达13万吨。大气中二氧化硫浓度超过标准5~6倍,烟雾层厚达500米,其中飘浮着多种有害气体和金属粉尘。它们之间相互作用,生成了硫酸等物质,引发了哮喘病。1964年,四日市有连续3天烟雾不散,哮喘患者开始死亡。到了1967年,一些患者因不堪忍受痛苦而自杀。1972年,确认为四日哮喘的患者达817人,死亡10多人。米糠油事件是世界有名的公害事件之一,1968年3月发生在日本北九州市、爱知县一带。1968年3月,在日本的九州、四国等地有几十万只鸡突然死亡(所以该污染事件也称作“火鸡事件”)主要症状是张嘴喘,头和腹部肿胀,而后死亡。经检验,发现鸡饲料中有毒,但没弄清楚毒的来源,也没有追究。1968年6月至10月,日本福岛县先后有4家13人原因不明的皮肤病到九州大学附属医院求诊,患者表现为痤疮样皮疹伴有指甲发黑、皮肤色素沉着,眼结膜充血、眼脂过多等,疑是氯痤疮。由家庭多发性和食用油使用情况,怀疑与米糠油有关。关于日本发生的一系列事件,日本最高政府发言人YukioEdano周三在新闻发布会上表示这两个警告需要引起重视,他还表示警告中提及的蔬菜和水源中放射性碘的含量不会对人类造成即时的损害。Edano试图消除不必要的担忧,称日本与其他国家相比有更加严格的安全标准。墨西哥湾此次的石油泄漏事件造成了比较大的影响,美国政府已经采取了一些物理和化学修复的方法。生物修复法目前还没有相关报道,这个方法虽然经济,快速有效,但是前期需要培育特定的菌种,墨西哥海湾上复杂的环境条件和巨大的漏油量也限制这个技术的使用,可能这次事件的生物修复方案现在还在实验阶段,还没有实施的迹象。在核泄漏以后日本当局在国内发现了更多被核污染的蔬菜和水源。日本首相周三警告全日本的消费者不要食用从福岛辖区收割的蔬菜,其中包括甘蓝,花椰菜和菠菜等。这是菅直人在福岛第一核电站于3月11日遭受大地震和海啸的严重损坏并引发核危机后,首次发布限制消费令。
本文标题:外国政府应对外部性问题经典案例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08332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