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项目/工程管理 > 最新-人民日报-理论版-时论精粹
张恩波:怎样提高执行力2011年03月01日08:39提高执行力,是新形势新任务对领导干部做好工作提出的新课题新要求,关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贯彻落实,关系党和国家事业的长远发展。执行力具有丰富内容,不仅包括政治素质和政策水平,而且包括知识素养和业务能力;不仅包括精神状态和工作作风,而且包括领导艺术和工作方法。那么,怎样才能提高执行力呢?切实加强学习。这是提高执行力的前提。加强学习,才能正确把握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抓住中央和上级各项决策部署的精髓,保证在抓落实中不出现偏差;才能找准问题的症结所在,作出符合实际、行之有效的工作计划和部署;才能做好新形势下的群众工作,切实把干部群众的思想和行动统一到推动科学发展上来。在学习内容上,既应重点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特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学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国家的法律法规,也应广泛学习现代化建设所需要的各方面知识,不断优化知识结构。增强三种意识。三种意识,即政治意识、责任意识和大局意识。这是提高执行力的基石。不论抓哪项工作,首先都要强化政治意识,在思想上、行动上与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各级领导干部是抓落实的决策者和执行者,必须增强责任意识,牢记党和人民的重托,切实做到尽职尽责。同时,还必须增强大局意识,正确处理局部与全局、个体与整体、当前与长远的关系。政治意识、责任意识、大局意识是紧密联系的三个方面。政治意识强,自然生发出强烈的责任意识和大局意识;责任意识又有利于进一步巩固政治意识,增强大局意识;大局意识则是政治意识和责任意识的表现与拓展。注重维护团结。这是提高执行力的保障。团结是做好各项工作的基础,是把个体执行力凝聚成集体执行力、最大限度地提高工作质量和效果的保障。领导干部应努力营造团结合作、和谐共事的良好氛围:深刻认识团结的重要性,加强自我教育,讲党性、重品行、作表率;大力提倡讲真话、办实事,积极营造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的工作环境;及时化解不团结的因素,在认识矛盾、解决问题中求进步、求统一;发扬协作精神,拧成一股绳,齐心协力抓发展、抓落实。坚持清正廉洁。这是提高执行力的题中应有之义。领导干部要自觉做到廉洁勤政,严格执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的各项规定,把自己的言行置于党纪国法和组织、群众的监督约束之下,管好自己、管好部门、管好家属;正确行使人民赋予的权力,自觉做到严格自律,重操守、慎交友、淡名利、高追求,政治上清醒、经济上清白、生活上正派、工作上清廉。只有这样,才能获得群众的信任和支持,从而提高执行力,抓好各项工作的落实。(作者为中共河北省沧州市新华区委书记)学习优秀传统文化很有必要王松2011年02月01日08:12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团结奋进的重要力量源泉,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文化中的精华。领导干部在学习党的科学理论和各种现代知识的同时,学习优秀传统文化,从中汲取知识营养,很有必要、大有益处。这不仅是传承中华文明的需要,而且有利于领导干部保持睿智和清醒,提升修养和境界,提高为人民服务的本领和能力。学习优秀传统文化有利于修身养德。做人讲人品,为官讲官德。我国传统文化特别倡导修身,强调“为政以德”。阅读经典,等于与古代先贤进行心灵上的交流和对话,可以获得思想上的启迪。比如,孟子讲“养心莫善于寡欲”。这启示我们:只有对私欲进行必要的节制,才能不被其所困、所累、所苦、所害。再如,《论语》中讲“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这启示我们:领导干部只有注重修身养德,成为品德高尚的人,才能受到群众爱戴,发挥示范和带头作用。学习优秀传统文化有利于慎独拒腐。慎独是先贤倡导的一种自我约束方法,也是今天领导干部应具备的基本素质。古人讲“吾日三省吾身”,其实就是要做到慎独。领导干部只有慎独才能慎权,正确对待和行使手中的权力。东汉杨震以“天知、神知、我知、子知”拒纳贿赂;元代许衡以“梨虽无主,我心有主”不食无主之梨;清代林则徐说,“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曾国藩在遗嘱中告诫家人“慎独则心安”。这启示我们:领导干部坚持做到慎独,有利于抵御诱惑、防止腐败。学习优秀传统文化有利于成就事业。优秀传统文化倡导的民本、尚公、仁爱、贵和、诚信等优秀品质,能够激励领导干部奋发有为、敬业奉献。优秀传统文化蕴涵着许多智慧,直到今天仍然放射出灿烂的光芒。如“道法自然”,“自知者明、自胜者强”,“相反相成”,“祸福相倚”,“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等,都包含着朴素的唯物主义和辩证法,可以为领导干部做人做事提供借鉴和启迪。这启示我们: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汲取传统文化的智慧,有利于领导干部提高素质,增强干事创业的能力。领导干部学习优秀传统文化,不是为了去当国学教授,也不是为了掌握一点茶余饭后的谈资,而是为了提高素质、增强能力,更好地推进工作和事业。应通过学习优秀传统文化,多一些镜鉴对照,少一点自以为是;多一些从长计议,少一点短期行为;多一些历史责任,少一点个人得失;多一些沉稳从容,少一点浮躁盲动,从而切实履行好职责,团结带领人民群众不断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作者为哈尔滨海关党组书记、关长)领导干部须增强“四感”孙正森2011年01月19日07:16在大发展、大变革的时代,发展的任务很重,面对的挑战很多。领导干部要始终保持清醒头脑,抵御住各种诱惑,团结带领人民群众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就必须切实增强“四感”。对待名利有满足感。现实中,有的领导干部就是由于对名利不满足而迷失方向、丧失原则,在追名逐利中坠入腐败堕落的深渊。那么,领导干部应当如何对待名利呢?首先,应树立正确的权力观。毛泽东同志曾说:“我们一切工作干部,不论职位高低,都是人民的勤务员,我们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人民服务”。领导干部的工作岗位是为人民服务的平台,而不是谋取个人利益的工具。在这个平台上,比的是为人民服务的贡献大小和本领高低,而不是个人的名利待遇如何。其次,应正确对待“进退留转”。“进”意味着担子更重、责任更大,应当更加奋发有为、严格要求;“退”不代表“船到码头车到站”,应当退位不退志,积极做好“传帮带”;“留”说明工作需要,应当忠于职守、再立新功;“转”蕴涵新的机遇,应当努力掌握新本领、开创新局面。再次,应发扬艰苦奋斗精神。过去,我们在艰难困苦的条件下能够战胜强大敌人、取得事业胜利,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我们具有崇高理想和艰苦奋斗精神。今天,各方面的条件日益改善,但问题和困难也不少,仍然需要发扬艰苦奋斗精神,始终保持共产党人的本色。对待工作有紧迫感。当前,世情、国情继续发生深刻变化,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呈现新的阶段性特征,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对领导干部的能力和素质提出了更高要求。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国内形势和繁重艰巨的改革发展任务,领导干部应当进一步增强紧迫感,更加积极主动地推进各项工作。应积极响应党中央建设学习型党组织的号召,向书本学习、向实践学习、向群众学习,优化知识结构,提高综合素质,增强创新能力;坚持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深入实际调查研究、掌握第一手资料,认真解决关系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重大问题和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突出问题。对待事业有责任感。领导干部只有具有强烈的责任意识,才能做到在其位、谋其政,干好事、干成事。首先,应有群众观念。只有心里装着群众,工作才会有动力、有压力。其次,应把自己从事的工作同党和人民的事业紧密联系起来。领导干部所从事的工作是党和人民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有切实增强责任感,把分内的工作做好,才能推动党和人民事业发展取得更大成就。对待生活有幸福感。生活上的幸福感是抵御诱惑的“护身符”。私欲膨胀,不仅会降低幸福感,而且容易使人堕落。一个人走上领导岗位,虽说与自己的主观努力分不开,但更多的缘于党的培养、组织的信任和人民群众的养育。领导干部应当常怀感恩之心,始终保持“知足常乐”的良好心态,积极培养高尚的情趣爱好、健康的生活方式,不断陶冶情操、完善人格。(作者为中共江西省赣州市委常委、组织部部长)抓住机会提高素质能力兰保良2010年12月13日07:34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是新世纪新阶段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重要举措,是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强基固本的重要抓手,同时也是广大党员干部紧密结合实际提高综合素质和推动科学发展能力的大好机会。抓住这个机会,进一步坚定理想信念,提高素质和能力,就能够成为本职工作的行家里手,在推动科学发展、更好地为人民服务中提升人生价值。提高素质,是党员干部升华境界、完善自我的基本任务。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党员干部需要着力提高四方面素质:一是政治素质。坚定理想信念,深入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自觉增强党的意识、宗旨意识、执政意识、大局意识、责任意识,始终做到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努力成为讲党性、重品行、作表率的楷模。二是道德素质。大力弘扬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积极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努力成为道德高尚、无私奉献、清正廉洁的模范。三是业务素质。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做到勤奋好学、学以致用,努力成为精业务、善管理、肯干事、会干事的标兵。四是心理素质。培育过硬的心理素质,做到困难面前不低头、挫折面前不气馁,努力成为宠辱不惊、百折不挠、勇于拼搏的先锋。提高能力,是党员干部推动科学发展、更好地为人民服务的基本要求。我国即将进入“十二五”时期。“十二五”时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是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抓住和用好我国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确保“十二五”各项目标任务顺利完成,要求党员干部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准确把握国内外形势的新变化新特点,在创先争优活动中着力提高四方面能力:一是学习能力。系统掌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坚持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观察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并把学习理论同研究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本地区本部门本单位改革发展稳定的重大问题、党的建设的突出问题结合起来,增强工作的原则性、系统性、预见性、创造性。二是谋划能力。准确把握发展大势,科学谋划发展蓝图,加强对发展的统筹协调。三是干事能力。满怀爱民之心,恪守为民之责,善谋富民之策,多办利民之事,培养脚踏实地、拼搏奋斗的实干精神以及处理复杂矛盾、完成重大工作任务的综合能力。四是创新能力。努力创新发展模式,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以更大决心和勇气全面推进各领域改革。戒除客观形式主义惠进才2010年12月01日07:06根据现实表现,形式主义大致可分为两种:主观形式主义和客观形式主义。主观形式主义是从思想上对工作不重视,私心过重,干事情不是从为人民谋利益出发,而是从个人私利出发,摆花架子、装样子,甚至弄虚作假,欺上瞒下。一些劳民伤财的“形象工程”、“政绩工程”,就是主观形式主义的恶果。客观形式主义则在工作出发点上是好的,但由于决策、落实等环节出了问题,结果事与愿违,实事泡汤、好事办砸,成了事实上的形式主义。客观形式主义因其做事情初衷良好,问题似乎不如主观形式主义严重,但若不加以解决,同样会给党和人民的事业造成巨大危害。同时,由于人们往往对主观形式主义认识深刻、警惕性高,而对客观形式主义却不太了解、缺乏鉴别,因此有必要深入剖析、大力戒除。客观形式主义的成因,归纳起来有四个方面:一是能力局限。只有干事热情,没有干事能力,甚至好心干了坏事。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一些干部荒于学习、懒于思考、疏于总结,能力和水平跟不上形势发展需要。二是思路偏差。决策时方向不明、情况不清、方法不对,甚至犯方向性的错误。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主要是调查研究不够、深入实际不够、听取意见不够,想当然、凭印象、靠经验作决策、发指示,是官僚主义在作祟。三是落实走样。决策虽然正确,但在落实和执行的过程中却走了样,结果造成巨大的人力物力浪费。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主要是工作作风不实、落实措施不力,热衷于以会议落实会议、以文件落实文件,总认为会议开了、文件发了、工作组派了,任务就落实了,结果却不尽然。四是程序断裂。决策、执行、监督等环节没有做到环环相扣、层层落实,导致在某一个环节或者
本文标题:最新-人民日报-理论版-时论精粹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31752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