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临时分类 > 斯大林模式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卉原中学历史一轮复习必修2编号:37使用时间:2015.9.20编制人:吕新华学科组长:备课组长:班级:小组组内编号:姓名教师评价:1专题七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与教训二、斯大林模式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稿)【学习目标】“斯大林模式”形成的标志,原因,主要表现及经验教训【重点难点】苏联工业化、农业集体化;难点:斯大林模式的经验教训【自主学习】一、斯大林的工业化之路1、原因:(1)苏联是一个落后的农业国,(2)苏联处于资本主义国家的包围之中。2、目的:(1)加强国防力量维护民族独立,(2)给社会主义建设提供强大的物质技术基础。3、工业化方针(1)提出:1925年12月,联共(布)十四大正式提出。(2)主要内容:优先发展重工业,追求高速度,依靠本国力量积累资金。4、过程:1928—1937年,顺利完成前两个五年计划,1937—1941年,第三个五年计划,因卫国战争爆发中断。5、结果(1)成就:①苏联形成了比较齐全的工业体系,实现了国家工业化。②1937年,苏联的工业总产值位居欧洲第一位,世界第二位,一跃成为世界工业强国。(2)问题:①造成农、轻、重比例失调。②农民为工业付出的代价太大。③重积累,轻消费,影响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二、农业全盘集体化1、背景:落后的小农经济难以适应工业化的迅速发展,甚至出现了粮食危机。2、目的:克服粮食危机,配合工业化建设。3、农业集体化方针(1)提出:1927年,联共(布)十五大提出。(2)内容:把个体小农经济联合并改造成为大规模集体经济。4、进程:1929年底开始,1937年完成。5、结果:(1)为苏联社会主义工业化创造了条件。(2)挫伤农民的积极性,使农业生产长期停滞落后。三、斯大林模式的形成:1、背景:社会主义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的实现改变了苏联的经济和社会结构。2、标志:1936年,苏联通过《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宪法》——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标志着斯大林模式的确立。3、特征: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1)经济:单一公有制,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2)政治:高度集权,个人专权。(3)思想文化:个人崇拜,文化专制。四、评价:1、积极:①通过两个五年计划迅速实现了国家工业化,为后来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奠定了物质基础。②为一些资本主义国家实行宏观调控提供了借鉴。2、消极: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存在诸多弊端,成为制约苏联经济发展和政治体制改革的最主要因素。【释疑解难】1.苏联工业化和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工业化在重点与手段上的不同点①重点:苏联优先发展重工业,而资本主义国家的工业化是从轻工业部门开始的。②手段:苏联的工业化是采用行政手段保证高积累、高投资,而资本主义国家的建设资金是靠殖民掠夺、向外国借债等手段筹集的。2、斯大林模式建立的原因(1)国际形势:处于资本主义国家的包围和战争威胁之中(客观因素)(2)经济形势:苏联当时是小生产者占优势的社会经济结构,经济文化落后(基本原因)。I(3)历史传统、社会环境:革命前存在大量封建残余;专制主义思想根深蒂固,缺乏民主传统。(4)个人因素:斯大林的个人性格(独断专行)。【合作探究】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这两个五年计划所取得的成就是惊人的,不管是工业总产值还是国民收入……都得到了很大程度的增长。而其成就突出地表现在工业尤其是重工业方面。如“1940年的工业总产值比1913年增加6倍多,超过法、英、德跃居欧洲第一位,世界第二位。到战争前夕的1940年,苏联年产1800万吨钢,1.6亿吨煤,3100万吨石油,483亿度电”。材料二1933年5月,国会通过了《农业调整法》,成立了农业调整管理局……在1933年从农产品加工费中抽出数亿美元作为津贴,以换取农民减少种植棉花、小麦、玉米和烟草。到1935年末美国农业形势有了好转,农业净收入比1932年增加3378亿美元。1935-1941年,工程振兴局共耗资113.65亿美元,其中78%用于公共建设和环境保护,以增加就业机会,并刺激人民群众的购买力。到1937年9月,工业生产指数增为117,就业指数增为112.2(高于1929年的最高额),工资总额指数增为109。——摘编自李君《简述罗斯福新政及其启示》材料三下面为中国部分年份经济统计表。年份国内生产总值/亿年增长率国家财政收入/亿年增长率19783624.113.19%1132.2629.48%19794038.211.43%1126.381.25%19804517.811.88%1150.931.18%1984717120.84%1542.8620.18%——摘编自《中国统计年鉴》请回答:(1)据材料一、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苏联和美国为发展经济所采取的措施。二者有何相同点?(4分)(2)据材料三,1978-1984年我国经济发展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这些变化说明了什么?(4分)(3)通过三则材料,你从中、苏、美三国的经济发展中得出怎样的认识?(6分)答案(1)措施:苏联形成了斯大林模式;美国实行罗斯福“新政”。(2分)相同点:都加强了国家对经济发展的干预。(2分)(2)变化:国内生产总值和国家财政收入都有显著增长。(2分)说明:我国的改革开放有力地促进了经济发展。(2分)(3)认识:国家采取的经济政策,要符合本国国情;要不断解放生产力,才能适应并促进经济的发展;不同制度国家的经济模式可以相互借鉴。(6分)卉原中学历史一轮复习必修2编号:37使用时间:2015.9.20编制人:吕新华学科组长:备课组长:班级:小组组内编号:姓名教师评价:2【巩固训练】1.(2015·新课标全国Ⅱ卷文综·34)1930年苏联粮食产量为835.4亿千克,1931年降至694.8亿千克;1930年苏联粮食出口483亿千克,1931年增至518亿千克。这表明苏联()A.人民为国家工业化建设作出贡献B.农业投入不足造成粮食供不应求C.粮食减产严重制约工业发展速度D.农业集体化影响农民生产积极性【答案】A2.(2015·江苏单科·19)“20世纪50年代,苏联科技人员发明了连续铸钢法,铸出的钢锭比传统方法质地均匀,且能将产量提高1/10到1/5,因而被28个国家买去专利。但直到1980年,苏联自身只有11%的钢锭采用此项技术生产。”对材料解读最准确的是()A.制度变革激发技术创新B.计划经济制约技术转化C.科技交流不受冷战影响D.经济模式决定科研方向【答案】B3.(2015·山东文综·21)下列示意图中能正确反映1929~1938年美国和苏联在世界工业总产值中所占份额(%)变化趋势的是()【答案】A6.(2015·福建省厦门双十中学期中考试)1931年,苏联购买的机器设备约占世界机器设备出口总额的1/3,1932年,上升到50%左右。1932年,约有1700名美国工程师在苏联重工业部门中工作。对以上材料理解正确的是()A.西方国家大萧条是苏联实现工业化的先决条件B.苏联20世纪30年代初的工业化依赖于西方大国的支持C.新经济政策的实施加速了苏联的工业化建设D.学习西方技术是苏联实现工业化的有效途径答案D8.(2015·广东省惠州市调研试题)谈及苏联1932-1933年饥荒发生的原因时,波兰历史学家伊萨克·多伊彻这样说到,“他们(农民)屠宰的牝牛有1500多万头,绵羊和山羊约4000万只,猪700万只、马400万匹。全国牲畜减少了一多半。”对此解释最为合理的是()A.爆发世界性经济危机,为稳定农产品价格B.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农民消极怠工C.搞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农民利益被忽视D.推行农业集体化运动,农民消极应对答案D1、有学者认为:“斯大林模式”是一种不成熟的或不完善的社会主义模式,它是在社会主义国家处于帝国主义包围的这样一种国际环境中,生产力发展水平不高的这样一种国度里,无社会主义建设先例的条件下形成的。“斯大林模式”不成熟或不完善,主要是因为其()A.基本上延续和发展了“新经济政策”B.是在特殊的国际环境下形成的体制C.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局部实行市场经济D.受特殊的国情和生产力发展水平影响2、1931年初,苏联接受外国技术援助的项目已达124项,大部分是美、德两国提供的,同年苏联向外国购买的机器设备约占世界设备总出口量的1/3。当时苏联大量得到西方设备的有利外部条件是()A.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B.西方放弃了对社会主义的敌视政策C.苏联制定社会主义工业化路线D.西方国家普遍采用国家干预经济的政策3、斯大林执政后提出:“我们比先进国家落后了50到100年,如果我们这样继续下去,我们将会失败。”建立在这种认识的基础上,他开始()A.以粮食税取代余粮收集制B.在一定限度内恢复资本主义C.给国营企业一定的自主权D.采取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方针4、(2014全国卷)1928年,斯大林视察西伯利亚农村后说,苏维埃制度不能长久建立在两种不同的基础上,即“联合的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工业和以生产资料私有制为基础的个体小农经济”。这种认识在实践中体现为()A.提出了第一个五年计划B.建立城乡市场交换体系C.实行农业生产关系改造D.加快重工业的发展速度5、毛泽东对苏联某一时期的经济发展曾作过生动的评价:“你要母鸡多生蛋,又不给米吃。要马儿跑得快,又要马儿不吃草。世界上哪有这样的道理。”这里批判的主要是()A.戈尔巴乔夫的政治体制改革B.新经济政策C.苏联牺牲农业发展工业的政策D.只抓农业不抓工业6、(2012广东文综)有学者说:“苏联制度的设计用意,在于尽快将一个极落后,开发度极低的国家,早早送上工业化的大道………尽管这个制度及其缺乏效率,及其浪费,却毕竟达到了上述目标。”据此可知该学者()A.认为斯大林模式有合理之处B.赞同列宁的新经济政策C.客观评价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D.否认赫鲁晓夫改个的必要性7、在历史上的某一时期,苏联流传着一段笑话:美国外交代表团到苏联访问,接待官员陪他们参观“建设的伟大成就”,并且得意地说:“到了下一个五年计划,每个苏联家庭都可以拥有一架私人飞机!”美国人惊讶地问:“他们要飞机干什么呢?”苏联官员说:“当然有用啊……譬如你在莫斯科听说列宁格勒开始供应面包了,你可以马上开着飞机赶去排上队。”这一笑话主要反映()A.苏联人民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不满B.赫鲁晓夫执政时期的浮夸风卉原中学历史一轮复习必修2编号:37使用时间:2015.9.20编制人:吕新华学科组长:备课组长:班级:小组组内编号:姓名教师评价:3C.西方国家对苏联的“和平演变”D.苏联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8、1927年联共(布)十五大为第一个五年计划中的轻工业发展确定了这样的计划:“生产消费品的工业应当在产品数量和质量上达到能够保证大大提高劳动者每人的消费定额。应当特别注意发展纺织工业、皮革工业、食品工业”。材料表明()A.当时苏联重视提高劳动者生活水平B.新经济政策注意提高人民的积极性C.苏联采取优先发展轻工业的政策D.工业化进程中经济结构是合理的9、当生产力向工业化时代迈进时,必须冲破小农经济的桎梏,以下史实属于这一范畴的是()①英国圈地运动②中国农业社会主义改造③苏联的农业集体化④中国1952年底完成的土地改革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②④D.①②③1.前苏联从20世纪20年代末开始,长期实行工农业产品价格的“剪刀差”(指工业产品与农产品不等价交换,国家无偿向农民征收公粮、调拨农产品和以低价收购农产品,而以较高的价格将工业产品卖给农民,从中得到有利的差价),苏联实行这一政策的目的主要是()A.增加物资储备以应对复杂的国际形势B.发展农业生产以提高国家综合实力C.调动农民积极性以实现国家的农业化D.增加资金积累以实现国家的工业化2.这是前苏联的一段笑话:农夫伊万在河里捉到一条大鱼,高兴的回到家里和老婆说:“看,我们有炸鱼吃了!”老婆说:“没有油啊!”伊万说:“那就煮!”老婆说:“没锅!”伊万说:“那就烤!”老婆说:“没有柴!”伊万气死了,走到河边把鱼扔了回去。那鱼在水里划了一个半圆,上身出水,举起右鳍激动地高呼:“斯大林万岁!”该笑话主要针对斯大林时期的()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B.社会主义工业化运动C.农业集体化运动D
本文标题:斯大林模式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34809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