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其它文档 > 小学生应养成的十个良好的学习习惯
小学生应养成的十个良好的学习习惯素质教育不是花架子,素质教育更不是蒙蔽学生的幌子。然而令人遗憾的是,如何落实素质教育一直没有科学的、明确的、易操作的方案。为什么?没抓住本质。什么是素质教育?素质教育是依据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以全面提高全体学生的基本素质和主动精神,注重开发人的智慧潜能,注重形成人的健全个性为根本特征的教育。即依据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培养学生做人的品格和技能。人的品格和技能是不可见的,只于其人的行为中见之。人的行为和活动是多样的,只于其人习惯行为才见之品格和技能。什么是习惯?习惯就是一系列动作的程序化、自动化。怎样才能程序化、自动化?习惯成自然。我们走路,为什么总是先迈左脚,后迈右脚,两条胳臂随之摆动?我们说话,为什么总是先说一句,后说一句,一直连贯的说下去,把心里想的意思明白告诉别人?因为我们从小就习惯了走路,习惯了说话,而且成自然了。什么叫成自然,就是不必故意费心用力,仿佛本来就应该那样。就象计算机程序,只要你一点击,它便会自动运行下去,想停也停不了。走路、说话是我们最需要的两种基本能力。推而广之,无论哪一种能力,要达到了习惯成自然的程度,才算我们有哪种能力;无论哪一种品格,要达到了习惯成自然的程度,才算我们有哪种品格。不达到习惯成自然的程度,勉强做一做,那就算不得有哪种能力和品格。一个人养成的习惯越多,他的能力和品格越强。我们说某人能力和品格不强,就是说某人养成多少习惯。我们做人作事,需要种种能力和品格,需要养成种种习惯。养成习惯,换个说法,就是教育。教育归根结底是培养习惯。那么小学生应养成的哪些良好的习惯?阅读习惯从终身学习的角度来看,阅读习惯跟随并影响人的一生。阅读不仅仅指教材,更多地是指课外读物,如童话、寓言、文史、常识书籍等。阅读又可分默读、朗读、背诵等。默读是个人学习的最主要的方式,它主要是眼脑协调一致,注意力集中,一名低年级学生能坚持阅读30分钟,而不去吃东西或喝水,即可视为已初步习惯;朗读学习教材的最主要的方式之一,需眼口脑协调一致,注意力集中;背诵是强化记忆和理解的一种学习的方式。书写习惯从终身学习的角度来看,书写习惯人生必备习惯之一。书写不仅指写字,更指作文。低年级学生主要掌握写字技能,高年级则还需作文。记忆习惯一分钟记忆,把记忆和时间联系起来,这里还含有注意的习惯。一分钟写多少字,读多少字,记多少字,时间明确的时候,注意力一定好。学生的智力,注意力是最关键的。一定把学习任务和时间联系起来,通过一分钟注意、记忆来培养学习习惯。思考习惯思考是人学习书本和自身体验的主要形式。只有经过思考的东西,才能变成自己的东西。思考是人生进步的阶梯。低年级学生主要掌握形象思维技能,高年级则还需学会初步的抽象思维技能。孩子爱问“为什么”是好事,说明孩子在思考,在主动地动脑筋。对爱提问的孩子,家长应鼓励并积极帮其解答疑问。如果孩子不爱提问,家长就要多问孩子,由此,慢慢地转为孩子自己主动开口提问。定计划的习惯凡事预则利、不预则废。后进生毛病都出在计划性不强,让人家推着走,而优秀的学生长处就在于明白自己想要干什么。所以,我们就要培养同学们定计划的习惯。大事做不来,小事赶快做的习惯这也是非常要紧的一个习惯。大的目标够不到,赶快定小的目标。难题做不了,挑适合你的容易做的题去做。人生最可怕的就是大事做不来,小事不肯做,高不能成,低不肯就,上得去、下不来,富得起、穷不起。按时完成作业的习惯上课认真听讲的习惯适应老师的习惯一个学生同时面对各学科教师,长短不齐、在所难免。老师适应学生,学生也要适应老师,不会稍不如意就埋怨环境,长大怎能适应社会。认真的习惯每次考试之后,90多分的、50多分的、30多分的学生,如何分析错题大不一样。分析错题可以找到不良习惯,如粗心、马虎、大而化之。总结的习惯根据自己实际,通过考试和讲评不断总结经验教训,吃一回亏,长一回智。学生的学习习惯是在长期的学习过程中逐步形成的一种本能。良好的学习习惯不仅可以提高学习效率,而且有利于自学能力的培养。因此,培养小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小学阶段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那么,应该培养学生哪些良好的学习习惯呢?我在长期的教学实践总结出以下几点:1、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活动“课堂学习活动”是指为完成学习任务而设计的,由学生自主参与的各种学习形式。要培养学生“主动参与”的习惯,教师就要适时组织有效的学习活动,使学生在课堂活动中主动操练,主动交流,激发学习兴趣。2、课前预习与课后复习预习能使学生明确本节课的学习目标以及重、难点,带着疑问上课,从而提高课堂学习效率。按照大脑遗忘规律的表现,只有及时复习,把平日所学的零散知识系统化,条理化,弥补学生知识的缺陷,才能巩固所学知识。3、积极思考和集中精力在课堂教学与课后辅导中,要注意培养学生积极思考的习惯,对于学习中遇到的问题,要使学生尽量自己解决,而不依赖他人。教学时,要注意培养学生集中精力学习的习惯,课外学习时,也要帮助学生克服边学习边玩,边学习边吃东西等不良习惯。4、手脑并用。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引导学生多观察,多思考,遇事问个为什么,更要把得到的结论记录下来动手演练,进行验证,在实践中体验获取知识的规律和乐趣,这样持之以恒,“勤思勤动”的习惯就会在“乐”中逐步形成。总之,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有很多种途径,但教师和家长首要的是引导学生辩清是非。由于学生年龄小,往往分不清习惯的好坏。因此,要经常引导学生分清哪些是好习惯,哪些是不良习惯。浅谈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广东佛山南海西樵镇大桐堡小学刘翠娇俗话说:“习惯成自然”,良好的学习习惯,能使学习从内心出发,不走弯路而达到高境界;不良的学习习惯,会给学习的成功带来困难。大纲也指出:“教师要按照各个年级的教学要求,逐步培养学生的自学习惯。要着重培养学生认真读书、认真思考的习惯,预习和复习的习惯,独立完成作业和检查作业的习惯,看书报和听广播的习惯,勤动笔的习惯。”所谓“学习习惯”是指学生的主体在较长的学习过程中,逐渐养成的一时不易改变的学习行为。好习惯就像是我们生命的枝上盛开的一朵美丽的小花,学生能否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对他们的成功与否至关重要。杰出的思想家培根说:“习惯是人生的主宰,人们应当努力求得好习惯。”我国教育家陈鹤琴先生则说:“习惯养得好,终生受其益,习惯养不好,终生受其累。”在这个竞争的时代,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将来能在社会中“成龙”、“成凤”,有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学生获得成功的重要因素。因此,为了学生的健康成长和终身的幸福,教师需高度重视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如何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呢?本人认为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教师树立形象。我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过:“教育就是习惯的培养。”学生在学习中接触最多、关系最密切的莫过于老师了,学生特别是小学生,他们从模仿中学习,然而,小学生的模仿能力是惊人的。教师在学生心目中有着一定的威信,教师的行为习惯经常成为学生的模仿对象,家长经常会从小学生的口里听到一句话:“我们的老师是这样说的。”在这里,我要提出的是教师在要求学生养成良好习惯的同时,自己也要养成良好的教学习惯,如果要求学生做作业时画直线要用直尺,教师在讲课时却徒手在黑板上画直线;要求学生写正确规范的字,自己却在黑板上龙飞凤舞;试问,在这样的教学下,学生什么时候才能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呢?所以,教师在教学中也应表现出良好的习惯,以身作则,使学生在学习中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只要在这样的学习环境下,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才能得以更好地实现。二、从小开始培养。有研究指出一个人的习惯早在胎儿时期就养成了,由此可见,培养良好的习惯越早越好,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主张:好习惯的培养最好是“心理还很清新”,没有形成错误观念,没有养成坏习惯时就开始。人的早期可塑性很大,是习惯养成的关键时刻,这一时期容易养成好习惯,因为这一时期的学生对老师充满着信任和尊敬,愿意按老师的指示去做。《新三字经》中的第一句话讲到:人之初,性本善,性与情,俱可塑。小学生就像一张白纸,任你在上面涂画,你把他涂黑,他就变黑,你把他涂红,他就变红。因此,越小培养良好的习惯,效果就越明显,反之,当小孩染上恶习后,要改变他,那就难了。举个例子,我的女儿五个多月大,她每天早上8点多钟就要到幼儿园和小朋友一起玩,每天一到时间,不带她到幼儿园,她就又哭又闹,无论你怎样哄她她都不买你的帐,但你把她带到幼儿园,她就立即转哭为笑。显而易见,小孩子的习惯一旦养成,是很难改变的。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要从小落实。三、要从小节开始,持之以恒。在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必须从细节开始,在教学中,有许多的“细节”,诸如坐的姿势,读书的姿势,回答问题的声音要响亮等等,教师在教学中要注重把这些细节养成好的习惯,《老子·道德经》中有这样一句话: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垒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教师必须注意从一点一滴的小事抓起。习惯是经过重复或练习而形成的自动化了的行为动作,它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形成的,而是必须有一个过程,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需要不断强化,需要持之以恒地渗透。久而久之,学生的习惯就自然形成了。四、校内外相轨并行。学生除了学校外,停留最多的就是家庭了,因此,教师在教学工作中,除了在学校处处培养学生的良好学习习惯外,还要与家长密切联系,请求家长配合老师的工作,学生在家庭的学习过程中,家长也要督促学生的行为,时刻提醒学生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在这点工作中,教师要经常进行家访,可以是面访,也可以是电访,及时了解学生在家的学习行为,及时得到反馈的信息,对学生的坏行为作出及时的纠正。教师与家长不断地沟通,互相配合,让学生养成坏习惯的机会减到最少。五、发挥学生的自主能力。孔子就曾讲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自觉是一种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它能使“要我学”,变为“我要学”,自己成为学习的主人,一旦有了自觉性,学生就会心甘情愿地、积极主动地去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这样,教师的工作就能做到事半功倍了。是的,多一个好习惯,心中就将多一份自信;多一个好习惯,人生中就多一份成功的机会和机遇;多一个好习惯,我们生命里就多了一份享受美好生活的能力。作为教育者,就要努力地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让学生乘着良好习惯这艘帆船,乘风破浪,顺利地到达成功的彼岸培养低年级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鼓楼第一中心小学李志在素质教育的今天,随着教材内容的不断变化,教师的课堂教学理念正在不断更新,教师的教学策略也在不断改进。但是作为低年级的教师,仍应该把培养低年级孩子的学习习惯摆在重中之重,因为小学低年段是儿童形成各种习惯的最佳时期。在这一阶段重视培养学生的良好学习习惯,不仅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成绩,在一定程度上还影响其能力、性格的发展。甚至影响到孩子的未来。在开学初,我对本班学生先进行一次初步的听、说、读、写这几方面测试,发现学前儿童能基本符合小学课堂习惯要求的大约只有十个左右,比例为百分之二十左右。这个数据告诉我,要想让以后的语文课堂达到预期的目标,培养习惯为首要任务。如何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呢?下面我主要从两大方面谈谈我的粗浅做法,供大家一起探讨与交流。一、把握课堂四十分钟,用眼神关注、手势提示和小组奖惩来培养学生倾听习惯和表达能力在低年级上课的老师,怎样做到课前精心备课,课堂又能达到自己预期的目标?我认为教会孩子认真倾听至关重要。因此,教师在课堂上要随机应变,根据学生的情感变化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指导他们认真听讲,积极思考。我在课堂上常应用这三种方法来帮助他们更认真地听课。1、眼神暗示法。在上课过程中,我一般不轻易停下课去批评学生,遇到不认真的学生我会用眼神与他们交流。通过眼神关注让他们意识到要马上停手,认真听讲。2、手势提示法。对于个别还是无法马上注意力集中的孩子,我会边上课边走到他们的面前,摸一摸他们的头或将他们的手摆好以示提醒他们。3、被动控制法。如遇到他们手上在玩一些与课堂无关的东西时,我会暂时先将它们收上来,等下课时让他们来找我承认错误后拿走。这样做一是避免了经老师提醒他们收起来后有可能再拿出来玩,二是使他们懂得,
本文标题:小学生应养成的十个良好的学习习惯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50674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