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英国君主立宪制度的确立(1)历史传统:13世纪初,大贵族迫使英王签署限制王权的《大宪章》,(2)根源:新航路开辟,资本主义发展,资产阶级,新贵族要求扩大政治权利一;光荣革命(1640—1688)(3)直接原因;斯图亚特王朝专制统治,阻碍资本主义发展。(4)1640年,英国爆发资产阶级革命,最终推翻了君主专制。(5)1688年,“光荣革命”标志着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完成1.标志:1689年,《权利法案》的颁布①《权利法案》确立了议会主权,限制了国王的权力3、意义:②英国建立了君主立宪制政体,二:议会制2.国王:权力的源泉,国家的象征,权利受限(统而不治)——行政权③实行议会与国王集体统治,统治方式从人治转向法治④英国社会从此进入了长期稳定发展的时期3.议会:立法权;财权。原因:①工业革命深入开展和经济的发展。4.议会普选权完善②新兴工业资产阶级力量壮大,参政愿望增加。(1832年,议会改革)内容:富有农民和城镇有产者获得选举权影响:①工业资产阶级取得更多席位②确保了资产阶级民主政体的稳定和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政治变革为经济发展提供保证,经济发展又会推动政治变革)1、内阁出现:光荣革命前,国王的内阁,内阁仍对国王负责“光荣革命”后,国王逐渐退出内阁,“统而不治”;内阁承担实际行政职责,内阁制由此形成(1721年,沃波尔,最高行政机关)三:责任内阁制的形成2:首相:多数党领袖,政府内阁首脑,有组阁权,。3:内阁:最高行政机关。4,原则:①内阁全体成员对政府事务集体负责,并与首相在政治上共进退②如果议会通过了对政府的不信任案,内阁就要下台,或者宣布解散议会,重新进行选举5,19世纪中期,伴随着责任内阁制最终形成,英国君主立宪制基本完善1英国立宪制度是君主制、贵族制与民主制三者融为一体的混合物。2以代议制为基础,以责任内阁制为核心3英国国王是国家元首,但平常仅扮演仪式性角色,统而不治四、英国君主立宪制特点:4内阁名义上对国王负责,实际上对议会负责;5首相由议会多数党领袖担任,掌握行政权和立法创议权,事实上成为国家政治生活的最高决策者和领导者,是实际最高行政首长。6议会是国家权力中心,拥有立法权和行政监督权7国王作为国家的元首,在对外交往中代表英国;国王是国家人格化,是民族团结的纽带和国家统一的象征。作为英联邦首脑,国王还起着维系英联邦纽带作用。英国两党制时间:英国斯图亚特王朝复辟时期,在议会内部形成了代表不同阶级利益的政治派别。1679年议会就詹姆斯公爵(后来的詹姆斯二世)王位继承权问题展开激烈争论,反对詹姆斯公爵有王位继承权的议员们被政敌斥为辉格(Whig,苏格兰强盗),赞成詹姆斯公爵有王位继承权的议员们则被对方骂作托利(Tory,爱尔兰信仰天主教的歹徒)。以后两派逐渐以此自称,形成两个政治派别。辉格党代表新兴资产阶级和新贵族的利益,主张限制王权,提高议会权力;托利党代表地主贵族利益,维护君主特权。1688年两党由于一致反对詹姆斯二世而走向合作,共同以政变方式发动“光荣革命”。辉格党在政变中起了主要作用,政变后成为执政党。随着英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托利党人成分逐步发生变化,辉格党内的部分土地贵族、银行家、军火商和官僚政客加入托利党,使该党实力增强,而辉格党因其分裂逐步丧失了在国家政治生活中的统治地位。1783~1830年托利党执政。辉格党和托利党轮流组阁时期,党派活动只限于议会内部。19世纪30年代,英国工业革命基本完成,英国社会阶级结构发生重大变化,形成了两大对立的阶级──工业资产阶级和工业无产阶级。同时,英国统治阶级内部也发生变化,形成了代表土地贵族、金融贵族和大商人利益的保守势力与代表工业资产阶级利益的改革势力。前者以土地贵族为核心,在原托利党的基础上组成保守党;后者以热心于自由贸易的工厂主为核心,在原辉格党的基础上组成自由党。1832年选举改革以后,扩大了普选权。为争夺选民,获取议会多数,两党竞相发展自己的议会外组织,建立选区协会,作为竞选机构。随着议会和两党制的确立及发展,两党在19世纪中叶都成为有严密的中央和地方组织的全国性政党,19世纪末、20世纪初,自由资本主义被垄断资本主义代替后,保守党逐步由土地贵族的党变为垄断资产阶级的党。与此同时,自由党逐步衰落,该党主张的自由贸易政策使英国丧失了“世界工厂”的垄断地位,大批工业资本家转向保守党。20世纪初随着工业革命的发展和工人队伍的不断壮大,工党崛起。从1924年开始,工党取代自由党,与保守党轮流执政。到80年代末,英国除保守党和工党两大政党外,还有社会自由民主党、社会民主党、英国共产党、合作党、威尔士民族党、苏格兰民族党、民族阵线以及英国革命共产主义同盟等。
本文标题:代议制—英国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71383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