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1-中国外交战略新布局2013.12.3010:092013年是中国大国战略启航之年,也是中国外交展开新的战略布局的一年。中共十八大报告显示:中国未来10年的战略发展规划,仍是集中精力做自己的事情;未来10年中国政府的注意力,仍聚焦在13亿中国人民的福祉和民生议题上。纵观报告中涉及外交、国防政策等内容,表达了中国在未来10年将继续融入国际社会,同时要担当国际秩序的积极建设者和负责任的大国。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新一届中共中央领导集体,面对越益纷繁复杂的国际国内形式,审时度势、总揽全局,通过一系列重大的外交活动,为中国外交开篇布局,展示出中国外交的一系列新举措、新理念、新气象,勾勒出中国外交的战略方向。当代中国正在积极探索走出一条有中国特色的大国外交之路。中国崛起引出全球战略再平衡中国的快速和平崛起,成为近年国际格局转型最主要的推动力量,也主导着国际战略态势变化的趋向。中国在继续深刻融入国际体系的进程中,参与、构建、改革乃至塑造格局与秩序的力度在凸显,国际战略角色发生了重大转变。全球国际战略格局因此而联动,世界主要国际力量无不感受到来自中国崛起的战略冲击或压力;对中国的国际责任、建设性的战略角色,以及向国际社会提供公共产品的期望值在快速提升;对中国的战略猜忌、焦虑甚至惧怕也在增多。事实上,近年中国的快速崛起,已成为打破后冷战国际格局与世界秩序战略平衡的主因之一。基于这一判断,美国率先开始实施所谓战略再平衡,即是对于这种格局转型的战略反应。放眼世界,在这一年里其-2-他大国和主要国际力量,纷纷随美国而动开始各自的战略调整。这大约是新中国建立以来,国际战略格局第一次因中国事件而被搅动,并引发全球范围的格局转型与战略佯动。全球范围的战略再平衡,带动了整个国际格局的转型:美国悄然有序地离开深陷10年之久的阿富汗、伊拉克两个战场,但并未轻言全球反恐战争结束,并未放松对大中东的战略掌控。无论中东形势如何发展,美国也要确保这一苦心经营60年之久的,以能源-石油美元支撑的国际战略体系的稳固与战略效用。与此同时,美国稳步持续地推进所谓亚太战略再平衡。这既表明冷战结束以来美国实施了20年之久的同时照顾两个方向(或曰同时应对两场局部战争)的战略能力尚未衰退,又表明美国从中国快速崛起中感受到的战略压力陡然增长,兼顾中东与亚太两个方向的战略压力增大。世界其他主要国际力量(俄、印、日、欧以及东盟等)随美国的战略佯动起舞,跟进调整各自的全球—东亚战略。一些大国或国际力量开始在大西方与中国之间寻找平衡,中国的“战略伙伴关系”出现空洞化或概念化现象。这就既给中国造成了更多的战略压力,也扩大了中国协调与美国和其他主要国际力量之间关系的战略空间,给中国带来更多新的战略机遇。世界经济形势出现转机。美国继续推进“再工业化”政策,失业率降至7%,经济出现较为强劲的复苏迹象,开始回收实施三轮的“量化宽松”政策;欧盟经济增长出现曙光却依然乏力,南北欧出现经济双速甚或悖速增长局面,影响了欧洲经济复苏进程;日本“安倍经济学”连发“三箭”试水,经济初见起色,但后续政策与绩效仍待观望;发达国家经济总体上继续呈现下沉态势,西方七国GDP总值占全球比例第一次跌至48.2%。包括中国在内的金砖国家及新兴工业国家增速减缓,各自遇到不同性质与不同程度的困难,对全-3-球经济的拉动力在下降。相反,非洲经济出现少有的连续几年的较快速度增长。中国经济增长模式也在经历着重大战略转型。世界各大经济板块,对搭乘中国经济继续保持较快速度增长快车,分享红利的战略期望不仅未变,反而有所上升。所谓“美国页岩气革命”以及近年在拉美、东地中海及东南亚海域大量油气资源的发现,正在引发国际能源格局的大变动,进而推动全球地缘战略格局调整:无论是资源、市场,还是全球能源地缘格局都在联动;美国走向能源自给,OECD国家传统能源需求走向负增长,引发国际地缘经济—政治格局大调整;全球能源消费负荷出现自西向东战略转移,所谓东(南)亚—南亚能源需求增长弧形正在形成;能源作为国际政治的工具,正在从能源生产国向美国等西方国家易手(伊朗问题即为案例);石油峰值理论式微,气候问题热度急剧下降,等等。以上这些变化,既对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带来相应的战略机遇,也使中国加大了对中东的能源战略依赖,在这一战略方向上对中国构成更大战略压力并带来诸多战略不确定性。大国竞争的战略方向正在发生位移。力量的竞争转向制度—规则竞争。安全层面,美国高调强调所谓“全球安全架构”;经济层面,从新技术产业群的出现与新经济技术规则的确立,到制度与经济发展模式之争,再到全球治理主导权的争夺,同步共进;环境—生态—气候问题已越出技术与发展层面,成为国际战略议题乃至政治正确和人类道德的新标准。令世界瞩目的是,美国主导的,从欧亚大陆两端而来的跨太平洋的TPP与跨大西洋的TIPP谈判悄然展开,标志着以制定标准—制度为先导的,下一轮地缘经济—全球治理战略主导权的争夺已经展开。西方国家借摆脱经济危机之机,加快改革步伐,目标集中于体制创新,转向西方自身已经高度成熟化的庞大市场,打造所谓-4-“布雷顿体系3.0版”。美国提出的所谓“知识产权密集型”经济产业理念值得人们关注。信息化—数字化即IT—数字网络,正在变成现实生产力和新的技术产业集群,并超越经济技术形成某种巨大的集约力量或核心推动力,打造出所谓“大西方”的概念。大国围绕新兴经济技术战略制高点的卡位已经开始,新的国际规则正在生成,并已开始蚕食和颠覆新兴国家现有经济贸易优势,中小后发国家的战略机遇窗口在缩小关闭中。在全球化进程面临困难之际,有人提出了“再全球化”口号与主张,似乎与全球战略再平衡形成呼应。这里,笔者提出中国战略再平衡的议题。战略再平衡的内涵似应包括:在旧有平衡被打破的现实下,在推动国际格局转型的历史进程中,构建新的格局与秩序的平衡。中国外交与国际战略面临多组国际战略关系的再平衡问题,笔者大致罗列如下:大国关系与周边—发展中国家关系之间,东西两个战略方向之间,世界市场—经济贸易与外交—安全层面战略需求之间,硬实力与软实力之间,能源战略需求与地缘安全之间。国际安全层面,诸如国内稳定与国际安全之间,中国领土主权安全与谋求区域乃至全球安全治理之间,海洋与陆地之间,传统安全与非传统安全之间,等等。以上诸多组关系的战略再平衡,即可表达为中国对于综合战略平衡的追求,其核心系于国际国内两个大局之间的平衡,国家安全底线与国家战略目标诉求之间的平衡。故而,中国自身也面临通过战略调整实现战略再平衡的问题,中国也应不失时机地提出并参与构建全球战略再平衡进程的议题,并在构建这种战略再平衡的进程中,贡献自身的正能量。中国外交新布局正是在这样的国际格局转型与战略态势急剧变化的大背景下展开的。一年以来,习近平主席和李克强总理访问亚非欧美22国,彰显-5-了元首外交和首脑外交对中国外交战略大布局的统领作用。同时,中国领导人在北京先后接待了来自欧盟、亚洲、中东、拉美、非洲几十个国家的政要及联合国秘书长。其间,美国高官密集访华。更具全局意义的是,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成立国家安全委员会,其将成为中国协调外交、军事、安全等领域,制定和实施国家安全战略,推进国家安全法治建设,制定国家安全工作方针政策,研究解决国家安全工作中的重大问题的最高机构。中国坚持“主权属我、搁置争议、共同开发”的方针,推进互利友好合作。中国所谋求的国际战略安全环境,是全球总体安全环境的既定组成部分,且必将对全球总体安全环境发挥积极的建设性的战略作用。当然,在涉及中国核心利益的问题上,中国的立场和原则也是清晰而不可动摇的。习近平在中央政治局第三次集体学习时指出,要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但决不能放弃中国的正当权益,决不能牺牲国家核心利益。任何外国不要指望中国会拿自己的核心利益做交易,不要指望中国会吞下有损自身主权、安全、发展利益的苦果。这番话语重心长,奠定了中国外交战略布局的坚固基石。构建新型大国关系,铸造和平与发展的压舱石世界的和平与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大国之间能否构建并维系和平。进入新世纪以来,中国的快速崛起,使得13亿人口的中国,将在全球事务中奉行的政策、扮演的角色、对世界产生的影响,成为国际社会关注的焦点。环顾当今世界,大国之间的经济关系如此紧密,史所未见。全球化进程使大国之间形成了荣损相俱的战略利益关联,不仅大大弱化了大国对抗的意愿,而且已成为一种巨大的历史制约力量,极大地降低了冲突与战争的风险,大国之间已经难于重演20世纪两次世界大战那样的灾难。面对如此浩浩荡荡之历史潮流,中国通过自己的外交实践明确回答了国际社会关于中国大国定位-6-的疑问,提出中国将摒弃传统大国扩张争霸之路,走出一条和平发展的新型大国之路。从年初习近平主席首访俄罗斯开始,中国开启了探索构建新型大国关系之路。在莫斯科国际关系学院的讲话中,习近平清晰地表明:跟不上时代前进步伐,身体已进入21世纪,而脑袋还停留在过去,停留在殖民扩张的旧时代里,停留在冷战思维、零和博弈老框框内——这些显然不是新型大国关系。在与普京总统会谈时他强调,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和依然严峻的国际经济环境,中俄要更加紧密地加强全方位战略合作。双方要重点加大相互政治支持,坚定支持对方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的努力,坚定支持对方走符合本国国情的发展道路,坚定支持对方发展复兴;全面扩大务实合作,把两国高水平的政治关系优势转化为实际成果,实现共同发展;密切在国际和地区事务中协调配合,坚决维护两国共同战略安全,坚决维护联合国宪章宗旨和原则及国际关系基本准则,维护二战成果和战后国际秩序,维护国际公平正义,促进世界和平、稳定、繁荣。这些意见凸显了中俄关系的本质,也粗略勾勒出了中国提出的构建新型大国关系的内容与要义,并似乎昭示中俄已将双边关系视为新型大国关系之雏形。毋庸讳言,中国的崛起使中美关系发展为互为战略合作者与竞争者的复杂关系。面对美国推出亚太再平衡战略,中国适时提出发展中美新型大国关系议题。早在2012年春季访美时,习近平就已对中美建设新型大国关系提出了一系列看法与建议。习近平指出,中美双方要携手走出一条大国之间的新路。为把两国合作伙伴关系塑造成21世纪的新型大国关系,双方须持续增进相互理解和战略信任,切实尊重彼此核心利益和重大关切,努力深化中美合作互利共赢的格局,不断加强在国际事务和全球性问题上的协调合作。-7-2013年中美完成领导人换届,双方迎来一个战略关系调整的重要时机。今年春天,习主席与奥巴马总统在美国加州举行的“庄园峰会”,就共同建设中美新型大国关系达成共识,并为此规划了路线图,其核心内涵是不冲突,不对抗,相互尊重,合作共赢。奥巴马总统表示,美国欢迎一个强大、成功、繁荣、稳定的中国,愿与中国成为平等伙伴,共同应对一系列全球性挑战。习近平主席期待中美携手合作,成为世界稳定的压舱石、世界和平的推进器。中美关系虽历经风雨,但总体上朝着正确方向发展,已经建设成为一座摩天大厦。中美双方互相承诺,彼此并未改变各自对对方的政策,即美国无意遏制中国,中国也无意挑战美国的战略利益和全球战略主导地位,以及谋求改变现存国际秩序。中美关系早已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谁也离不开谁的战略利益交融格局。此次会晤中,两位领导人还交流了各自治国理政经验和施政理念。当前,朝核、网络安全、钓鱼岛、南海、气候变化等一系列地区和全球性问题,考验着中美发展新型大国关系的智慧与实践能力。此次两国元首“庄园会晤”就这些重大战略问题进行了充分对话,在具有共识的议题上寻求扩大合作,在尚不具备共识的议题上努力管控分歧。在会晤中,双方既谈合作,也不回避分歧,不求面面俱到,但求深入坦诚。无论是互动的时间和质量、交流的深度和广度,都是前所未有的。“习奥会”的成果,充分体现了两国元首的政治智慧与历史担当。特别是习近平主席关于“走新路”的提法,“宽广的太平洋有足够的空间容纳中美两个大国”,以及开展“跨越太平洋的合作”的说法,展示了中国大外交、大安全的新思维,由此也呼唤世界各国以同样创新的思维来回应并处理与中国的关系。中国将积极推进与其他大国和主要国际力量构建新型大国关系。-8-无可否认,中美
本文标题:中国外交战略新布局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76623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