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全国100所名校单元测试示范卷·高三·地理卷(十七)区域可持续发展(第五、六节)(90分钟100分)第Ⅰ卷(选择题共44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2小题,每小题2分,共44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旺陶乐盖煤矿(IT矿)是当今世界上最大的未开采煤矿,位于蒙古国。矿区煤炭储藏面积达400平方公里,煤层厚度190米,共16层。该煤矿属优质炼焦用煤,原煤出焦率60%以上,是世界上紧缺的煤种。初步探明的焦煤储量64亿吨,其中主焦煤18亿吨,动力煤46亿吨,价值高达3000多亿美元。读图,回答1~3题。1.与德国鲁尔区相比,塔旺陶乐盖煤矿(IT矿)区较匮乏的自然资源是A.铁矿石B.水资源C.草场资源D.石油资源解析:蒙古国位于内陆,远离海洋,为温带大陆性气候,降水稀少,水资源贫乏。而鲁尔区距离海洋较近,为温带海洋性气候,水资源丰富。答案:B2.塔旺陶乐盖煤矿(IT矿)资源开发的优势条件有①储量丰富②分布范围广③煤炭质量好④本国市场需求量大⑤海运便利A.①②③B.②③④C.②③⑤D.①④⑤解析:蒙古经济水平低,对煤矿资源需求有限,本国市场狭小;距离海洋较远,海运不便利。答案:A3.塔旺陶乐盖煤矿开采后运输到包头和白云鄂博,将带动两地发展的工业分别是A.钢铁工业、机械工业B.化学工业、水产品加工业C.钢铁业、有色金属冶炼工业D.化学工业、有色金属冶炼工业解析:包头有丰富的铁矿,可以发展钢铁业;白云鄂博有丰富的稀土矿,可以发展有色金属冶炼工业。答案:C读鲁尔区产业人数的变化图(甲)和鲁尔区大气污染物含量的变化图(乙),回答4~6题。4.下列关于甲图中内容的叙述,正确的是A.图中曲线①②③依次表示第一、第二、第三产业B.第二产业的就业人数从1985年开始超过第一产业C.第二产业减少的人数都补充到第三产业中D.将废弃矿点改建成工业博物馆、休闲公园,可增加曲线①代表产业的就业人数解析:图中曲线①②③依次表示第三、第二、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的就业人数一直超过第一产业;第二产业减少的人数没有都补充到第三产业中;将废弃矿点改建成工业博物馆、休闲公园,可增加第三产业的就业人数。答案:D5.20世纪70年代以后,鲁尔区在实施可持续发展过程中A.旅游、商业、金融和保险业等“无烟经济”受到重视,地位不断提高B.很多工厂变为农田,农业的地位不断提高C.煤炭和钢铁企业的数量都在不断增加,以增强对外竞争力D.开发本国铁矿资源,减少进口铁矿石数量解析:鲁尔区进行产业结构的调整,一方面通过合并、统一管理等,对煤炭、钢铁两大工业部门进行改造,另一方面积极发展新兴工业和第三产业,通过这样的调整,使本区经济结构多样化,旅游、商业、金融和保险业等属于第三产业,经济地位不断提高。答案:A6.下列关于乙图20世纪80~90年代鲁尔区环境质量变化及其原因的叙述,正确的是①环境质量不断下降②环境质量明显好转③重污染企业规模的增大④产业结构的调整⑤治理、绿化美化环境A.①③④B.②③④C.①④⑤D.②④⑤解析:20世纪80~90年代鲁尔区的环境质量明显好转,原因是产业结构的调整和治理环境、绿化美化环境。答案:D读鲁尔区综合整治前后的两幅图片,回答7~8题。7.图中反映出鲁尔区综合整治的环境问题是A.大气污染B.水污染C.固体废弃物污染D.热污染解析:图中综合整治前烟囟林立,浓烟滚滚,整治后烟雾变轻变淡,由此判断整治的主要环境问题是大气污染。答案:A8.鲁尔区综合整治后吸引了许多新兴工业来此落户。下列综合整治措施能吸引新兴工业落户的是A.提高煤炭在能源消费中的比重B.积极开发水能与石油资源C.拓展交通,完善交通网D.减小每个钢铁企业的规模解析:新兴工业多是中小型企业、高科技工业,对环境和交通要求较高。所以拓展交通,完善交通网,可以吸引新兴工业落户鲁尔区。答案:C榆林国家级能源化工基地,是全国唯一的国家级能源化工基地——陕北能源化工基地的一部分。读图,回答9~11题。9.榆林市成为我国国家级能源化工基地的优势条件是A.水陆交通便利B.煤炭、天然气资源丰富C.区域经济发达,市场广阔D.西气东输提供丰富的能源与原料解析:该地煤炭、天然气资源丰富,可为西气东输的补充气源。同时在丰富的原料、能源基础上可建立能源化工基地。答案:B10.榆林市能源基地的建设中可能面临的问题是A.就业压力加大B.延缓城市化C.加剧大气污染D.经济衰落解析:能源基地的建设会增加就业机会;煤炭作为能源利用时,产生大量的废气,因此能源基地的建设会加剧大气污染;能源产业的发展必然促进经济和城市化的发展。答案:C11.借鉴鲁尔区综合整治经验,榆林能源化工基地可持续发展的措施应是A.大力发展高耗能产业B.积极发展新兴工业和第三产业C.加大对资源密集型产业的投资D.调整能源结构,用天然气来替代煤炭解析:鲁尔区为改变产业结构,促进经济结构的多样化而采取的措施主要有进行调整工业结构与布局、发展第三产业和美化环境等方面的综合整治。答案:B读1980~2010年珠海和全国城市化水平及珠海工业产值占CDP比重变化示意图,回答12~14题。12.珠海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关系是A.两者相互独立,没有任何关系B.工业化一直是城市化的主要动力C.1980~1985年工业化对城市化的带动作用微弱D.城市化的高级阶段受工业化影响较大解析:1980~1985年工业化水平基本没有变化,而城市化水平提高幅度较大,因此工业化对城市化的带动作用微弱。答案:C13.1980年后珠海城市化迅速发展的有利条件是A.当地雄厚的工业基础B.丰富的矿产资源C.起步早,技术力量强D.拥有外来资金、技术与设备解析:1980年后珠海市在改革开放政策的影响下,引进了大量外来资金、设备和技术,促进了工业化与城市化的迅速发展。答案:D14.建设生态城市是珠海市发展的目标,下列措施符合生态城市建设的是①推广使用天然气、太阳能等清洁能源②倡导使用塑料袋购物,方便人们生活③提倡市民选择公共交通出行④建设超高层建筑,满足人们居住需要A.①②B.②③C.①③D.②④解析:符合生态城市建设的是推广使用天然气、太阳能等清洁能源和提倡市民选择公共交通出行。答案:C下图示意2013年我国五城市群城市化水平状况及长三角城市群部分城市城市化动力图。读图,回答15~17题。15.五城市群中珠三角城市群的城市化水平最高,下列符合其发展模式的是A.对外开放→外资企业引进→工业化→城市化B.大城市扩散→乡镇企业发展→工业化→城市化C.小商品经营→个体私营企业发展→工业化→城市化D.森林、矿产资源→国有大中型企业建立→工业化→城市化解析:珠三角地区城市化的发展主要得益于改革开放的优惠政策,是在外商投资、工业化发展的推动下不断发展的。答案:A16.下列关于珠三角城市群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的叙述,正确的是①劳动力日益不足②产业升级面临困境③外贸总额占全国的比重上升④城市建设相对落后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解析:珠三角地区在城市化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主要是生态日益恶化,城市建设相对落后,因科技、人才不足使产业升级面临困难。答案:D17.下列关于右图中苏州、南通、杭州、南京城市化的动力差异的表述,正确的是A.区位交通条件对苏州城市化发展影响较小B.南通城市化的主导力量是农村工业化C.南京市的外资吸引力小与区位交通条件差有关D.杭州的优惠政策对城市化发展影响不大解析:从图中看苏州市在区位交通上表现较弱,显示影响较小;南通市城市化的动力主要是优惠政策;南京市区位交通条件并不差,与外资吸引力小关系不大;杭州市优惠政策的影响很大。答案:A下表中I为第二产业就业人员占总就业人员的比重,U为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I/U的比值越靠近0.5,工业化与城市化关系越协调。读山东省工业化与城市化关系表,回答18~19题。年份197819821986199019941998200220062010I(%)121421232524253133U(%)91013192426293540I/U1.411.401.701.231.050.910.860.900.8118.山东省城市化和工业化的关系是A.城市化超前于工业化,带来了一系列城市问题B.城市化滞后于工业化,城市化水平一直很低C.城市化与工业化同步发展,两者相辅相成D.城市化与工业化的偏差呈现缩小的趋势解析:总体上,I/U的比值越来越靠近0.5,虽然是城市化滞后于工业化,但工业化与城市化的关系越来越协调。答案:D19.资料所体现的城市化发展特点,对山东省的影响有A.加大了城市建设步伐B.促进了新农村建设C.加快了第一产业人口的职业转换D.限制了城市第三产业的发展解析:城市化滞后于工业化,限制了区域产业结构调整,减缓了城乡建设步伐和农村人口的职业转换,使第三产业发展缓慢。答案:D《河北省城镇化发展“十二五”规划(2011~2015年)》指出,要以承德、张家口、廊坊、保定为主体,构筑环首都城市群。读图,回答20~22题。20.下列有关河北省城镇化、工业化的说法,正确的是A.河北省城镇化带动了工业化的发展B.城镇化超前于工业化C.提高河北省城镇化水平的有效途径是大力发展重工业D.积极发展第三产业是提高河北省城镇化水平的途径之一解析:工业化带动城镇化,但重工业污染较严重,不应大力发展来提高城镇化水平,积极发展第三产业是提高河北省城镇化水平的途径之一。答案:D21.河北省城镇化发展方向特别指出“坚持城乡统筹、互动共进,在工业化、城镇化深入发展中同步推进农业现代化”。工业化、城镇化对农业现代化的推进主要表现在A.城镇发展可以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有效解决农村的剩余劳动力B.城镇发展可以有效促进科学和教育的发展,提高农村劳动力的素质C.工业和城镇可以为农业发展提供广阔的市场和必要的生产资料D.工业化和城镇化的推进,占用大量土地,能有效提高农业土地的利用率解析:工业化的发展可为农业发展提供必要的生产资料,城镇化的发展可为农业发展提供广阔的市场,两者的发展有利于扩大农业生产规模和提高农业生产的机械化水平,推进农业现代化的发展。答案:C22.从环首都城市群规划的原则和机遇考虑,环首都城市群发展的主要优势是A.地形、资源等自然条件优越B.发展历史悠久,基础设施完善C.人口多,劳动力素质高D.位置优越,经济互补性强解析:从图中可以看出,规划的环首都城市群紧邻北京,地理位置优越,经济互补性强。答案:D第Ⅱ卷(非选择题共56分)二、综合题(共56分。)23.(13分)读欧洲西部工业区分布图(甲)和我国东北地区工业分布图(乙),回答下列问题。(1)比较甲图中A工业区和我国东北工业区,简述两大工业区共同的区位优势。(2)与A工业区相同,我国东北工业区也面临传统工业衰落的问题。试分析两工业区传统工业衰落的共同原因。(3)简述20世纪60年代后,A区实施综合整治经济转向繁荣的措施。答案:(1)工业起步较早,技术力量雄厚;附近有丰富的煤炭和铁矿资源;周围地区的农业基础好;水陆交通便利;区域经济发达,市场广阔。(5分)(2)煤、铁等矿产资源逐渐枯竭;生产结构单一;环境污染严重;不能适应市场变化;新技术的冲击。(5分)(3)调整产业结构和布局,发展高新科技产业和第三产业,保护生态环境。(3分)24.(14分)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新华社北京2012年12月2日电国家发改委近日正式发布了《中原经济区规划》,这是继国家出台指导意见后,推进中原经济区建设的又一重大举措。“中原经济区”指的是以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明确的重点开发区域为基础、中原城市群为支撑、涵盖河南全省、延及周边地区的经济区域。材料二下图为中原经济区和洛阳某工业部门区位变化(1)据图分析洛阳某工业部门区位变化将对工业布局产生的影响。(2)简述中原经济区经济发展炼铝工业的有利区位因素。(3)分析中原经济区经济发展将如何促进经济区的工业化、城镇化发展。答案:(1)工业布局逐渐远离原料产地,趋向市场布局(或由原料导向型转为市场导向型)。(4分)(2)位于我国东部与西部、南方与北方的结合部,地理位置优越;能源、有色金属资源丰富;有京广、京九
本文标题:【全国100所名校单元测试示范卷】2016高考地理(人教版)一轮复习配套试题(十七)区域可持续发展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80786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