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 2012届同心圆梦专题卷(历史)专题05答案与解析
历史(TXYM01)专题五答案与解析第1页2012届同心圆梦专题卷历史专题五答案与解析1.【命题立意】本题考查学生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考查鸦片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思路点拨】解答本题需要掌握以下几个关键的知识点:(1)鸦片战争爆发的背景和时间。(2)工业革命后,英国对外侵略目的和影响。(3)坚持正确的史学观点。【答案】B【解析】林则徐的禁烟运动仅仅是鸦片战争爆发的导火线,即使没有禁烟运动,英国也会寻找其它借口侵略中国的。鸦片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要从工业革命后资本主义发展要求方面思考。2.【命题立意】本题旨在考查学生对材料的准确理解领悟,以及清朝君主的在位时间。【思路点拨】解答本题需要掌握以下几个关键的知识点:(1)清朝各皇帝的在位时间。(2)鸦片战争的影响。【答案】C【解析】材料中提到“国威自此损矣,国脉自此伤矣”,明确是指第一次鸦片战争后签订了中国近代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当时在位的皇帝是道光帝。鸦片战争是分界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从此国门洞开,国势江河日下,国际地位日趋下降。所以正确答案选C。3.【命题立意】本题考查学生获取材料有效信息的能力。考查太平天国运动的背景及斗争策略。【思路点拨】解答本题需要掌握以下几个关键的知识点:(1)拜上帝教。(2)太平天国运动的目的。【答案】C【解析】利用发布檄文的方式,既揭露了清政府的腐败统治,又可以发动民众,体现了较高的斗争水平;奉天体现了其“拜上帝教”的宗教色彩,把满洲称为“胡”,体现了狭隘的民族观。4.【命题立意】本题考查学生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考查第二次鸦片战争及其影响。【思路点拨】解答本题需要掌握以下几个关键的知识点:(1)注意第二次鸦片战争的时间断限,即1856年到1860年。(2)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的背景、目的和影响。【答案】A【解析】结合题干时间和所述事件特征可知材料所述事件为第二次鸦片战争中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1860年在位的皇帝是咸丰,他逃往热河承德,而光绪逃往西安发生在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期间。排除B。法国挑起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借口是马神甫事件,故可排除C。第二次鸦片战争只是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的程度,使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标志是《辛丑条约》的签订,排除D。答案为A。5.【命题立意】本题侧重考查第二次鸦片战争的认识和评价。本题旨在考查学生对材料的准确理解领悟。【思路点拨】解答本题需要掌握以下几个关键的知识点:(1)第二次鸦片战争(2)马克思主义的辩证法观点【答案】A【解析】从材料中“虽然你可以说,这个战争带有这个民族的一切傲慢的偏见、蠢笨的行动、饱学的愚昧和迂腐的蛮气”,可以看出,马克思并没有完全否定英国人的看法,排除④即可。6.【命题立意】本题考查学生获取材料有效信息的能力。考查《辛丑条约》的内容。【思路点拨】解答本题需要掌握以下几个关键的知识点:(1)《辛丑条约》内容。(2)义和团运动。【答案】D【解析】从“永禁设或入与诸国仇敌之会”、“行革职,永不叙用”等信息可推断出该条约是《辛丑条约》。7.【命题立意】本题从表面上看考查太平天国的圣库制度,其实质上是考查农民阶级的时代和阶级局限性。【思路点拨】解答本题需要掌握以下几个关键的知识点:(1)《天朝田亩制度》的内容。(2)圣库制度的空想性。(3)农民阶级的时代局限性。【答案】A【解析】太平天国想要建立绝对平均主义的社会,圣库制度是这种理想的充分体现。太平天国的领导人自己带头违反这一制度,说明绝对平均主义不可能真正实现,是空想,也说明农民作为小生产者的阶级局限性。③中洪秀全没有以身作则从根本上看是农民阶级局限性的体现。圣库制度确实存在,并非清政府的污蔑攻击,排除④。8.【命题立意】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考查列强侵华与中国人民的抗争相关史实。【思路点拨】解答本题需要掌握以下几个关键的知识点:(1)鸦片战争及其影响;(2)第二次鸦片战争及其影响;(3)甲午中日战争与维新变法的关系;(4)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及其影响。【答案】D【解析】新文化运动发生的原因是袁世凯大搞“尊孔复古”的逆流,该运动传播了民主与科学的思想,D对应错误。其它三项表述均符合史实。本题答案为D。9.【命题立意】本题以热点问题为切入点,考查辛亥革命的相关知识。【思路点拨】解答本题需要掌握以下几个关键的知识点:(1)中国同盟会的建立。(2)武昌起义。(3)黄花岗起义。【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孙中山在日本东京成立了中国同盟会,A错误;湖北新军历史(TXYM01)专题五答案与解析第2页中的革命党人领导了武昌起义,C错误;袁世凯在北京就任临时大总统,D错误。10.【命题立意】本题考查五四运动,培养学生因果型选择题的答题技巧。【思路点拨】解答本题需要掌握以下几个关键的知识点:(1)巴黎和会。(2)近代列强侵华史实。(3)五四运动爆发的原因。【答案】C【解析】正确提炼材料信息是答题的关键。“我们加入协约国参战”指的是中国参加一战的协约国作战,是战胜国。由此可推断“偌大一省权利见夺于他国”指1919年在巴黎和会上把德国在山东的权力转让给日本。11.【命题立意】本题考查学生获取材料有效信息的能力。考查辛亥革命及其与新文化运动的联系。【思路点拨】解答本题需要掌握以下几个关键的知识点:(1)武昌起义与辛亥革命。(2)新文化运动。【答案】D【解析】首先,把握解题的关键信息——1911年秋至1912年春发生的一系列事件,然后分析各备选项。第一种说法强调从政治革命(变革)的角度理解辛亥革命,A、B、C均从政治革命角度理解辛亥革命;开展文学革命是新文化运动的重要内容,超脱了辛亥革命的范畴,D符合题意。12.【命题立意】本题考查学生获取材料有效信息的能力。考查中华民国成立。【思路点拨】解答本题需要掌握以下几个关键的知识点:(1)辛亥革命。(2)中华民国成立。(3)《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答案】B【解析】1912年1月1日孙中山在南京宣誓就职,宣告了中华民国的成立。13.【命题立意】本题综合考查五四运动爆发的背景。【思路点拨】解答本题需要掌握以下几个关键的知识点:(1)辛亥革命。(2)新文化运动。(3)五四运动。(4)维新变法运动。【答案】C【解析】本题提供的是情景,备选项提供的是史实(历史事件),要求根据所述现象并借助所学知识,判断题干叙述的对象(哪一事件)。注意题干部分的四个小标题:“动荡了”是指辛亥革命以后至1919年以前中国社会的剧烈变化;“传播了”是指五四运动前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愤怒了”是指中国人民对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失败的强烈不满;这些因素导致五四运动最终“爆发了”。14.【命题立意】本题考查学生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知识的迁移能力,考查五四运动相关知识。【思路点拨】解答本题需要掌握以下几个关键的知识点:(1)五四运动的口号。(2)五四运动的性质。(3)新文化运动。(4)五四运动的内容。【答案】A【解析】本题可通过排除法解答。五四运动是一场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批判封建礼教是新文化运动的重点内容。15.【命题立意】本题考查学生获取材料有效信息的能力。考查抗日战争【思路点拨】解答本题需要掌握以下几个关键的知识点:(1)西安事变。(2)两次国共合作。【答案】C【解析】首先,阅读题干,找出关键信息——“现日寇已经逐出”“再作红娘”;然后,根据关键信息分析各备选项。由“别来十年”和“观日寇已经逐出”可知该信写于抗战胜利后,由写给周恩来可知是指周恩来参加重庆谈判。16.【命题立意】本题以《北伐军歌》为切入点,考查大革命的高潮事件——北伐战争。【思路点拨】解答本题需要掌握以下几个关键的知识点:(1)国民革命的背景。(2)革命统一战线的组成。(3)北伐战争的成果。【答案】C【解析】“打倒列强,除军阀”反映出当时中国社会的主要革命任务,反帝反封建,②正确;从“工农学兵,大联合”中,可以得出各革命阶级、阶层实现大联合,故①正确;需要建立广泛的革命统一战线,因为敌人力量是异常强大而凶残的,故②正确;而④革命志士前辈前赴后继,并不是时代新特点,可排除。故正确答案为C。17.【命题立意】本题考查考生通过分析表格材料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难度中等。【思路点拨】解答本题需要掌握以下几个关键的知识点:(1)大革命失败的原因和教训。(2)“工农武装割据”的道路。(3)革命根据地的发展和壮大。【答案】B【解析】本题A、C、D三项说法与材料无关,A项中1942年党开展了整风运动,通过整风,从思想上清算了“左”和右的错误,达到了空前的团结和统一。C项1935年1月遵义会议结束了王明“左”倾错误在中央的统治,在事实上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新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与1934年时间点不符。D项发生在解放战争时期,时间上也不符。1934年在毛泽东同志“工农武装割据”思想的正确指引下,全国建立起众多的农村革命根据地,革命力量不断增长,革命形势进入新的高潮,B项符合题意。18.【命题立意】本题考查学生获取材料有效信息的能力。考查抗日战争相关知识。【思路点拨】解答本题需要掌握以下几个关键的知识点:(1)“攘外必先安内”政策。(2)国民党反革命围剿。(3)华北事变。(4)持久抗战思想。历史(TXYM01)专题五答案与解析第3页【答案】D【解析】此题考查获取和解读、论证和探讨、调动和运用的能力。注意“1935年10月”,日本帝国主义已经制造了“华北事变”,直接威胁国民政府的统治中心,在此背景下国民政府确定了以四川为根据地的思想,意在为持久抗战做准备,与之后迁都重庆相吻合。而当时中共和红军主力在陕北地区,C项错误。A项不符合事实,B项与时代背景不符,材料也不能体现,故D项正确。19.【命题立意】本题考查近代中国人民全民族抗战的史实,考查学生对有效信息进行完整、准确、合理地解读的能力,难度适中。【思路点拨】解答本题需要掌握以下几个关键的知识点:(1)抗战的特点:两条不同的抗战路线和两个不同的战场。(2)抗战的三个阶段划分。【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可以用排除法解答。抗日战争中,始终存在两条抗战路线——国民政府的片面抗战路线(即单纯依靠政府和军队抗战的路线,不敢发动人民群众)和共产党的全面抗战路线;整个抗日战争可以分成三个阶段,即防御阶段、相持阶段、反攻阶段,相持阶段的到来是在1938年10月日军侵占武汉、广州后。所以,①③错误,可以排除。由“闻义赴难”、“军心仍坚如铁石”、“昭示民族独立之精神”可知②④正确,答案为C。20.【命题立意】本题考查中国人民抗战胜利的重要原因,考查考生辨别历史事物和进行历史解释的能力,难度中等。【思路点拨】解答本题需要掌握以下几个关键的知识点:(1)中国共产党的全面抗战路线。(2)敌后战场的开辟。(3)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地位和作用。【答案】A【解析】题干图片主要反映中国共产党制定的动员全民族一切力量争取抗战胜利的全面抗战路线,对抗战取得胜利起到重要作用。图中并未反映C项的信息,B、D的说法是错误的。21.【命题立意】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抗日战争的相关史实,注重考查考生对材料有效信息的处理能力。【思路点拨】解答本题需要掌握以下几个关键的知识点:(1)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红军改编。(2)平型关大捷。(3)台儿庄会战。【答案】D【解析】解读历史图片所隐含的历史信息是解题的关键。依据战争形势示意图中的“台儿庄”字样即可断定该示意图再现的是台儿庄战役,和平型关战役无关。故答案为D项。22.【命题立意】本题本题考查学生对抗日战争意义的理解与认识,考查考生对历史结论的认识和评价能力。【思路点拨】解答本题需要掌握以下几个关键的知识点:(1)抗日战争的特点。(2)抗战胜利的国际意义。【答案】C【解析】首先,根据材料中的“四年以来,全国军民奋起抗战,不顾牺牲,不怕困难,前赴后继,再接再厉,付出了很大的代价,度过了许多的难关,卒能使敌寇胆寒”,说明它强调了抗战的一种精神,即全民族英勇抗战,故①符合。其次,整体感知“环球心折”,它强调了抗战胜利的世界意义,即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作出了贡献,故③符
本文标题:2012届同心圆梦专题卷(历史)专题05答案与解析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02903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