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其它文档 > 血吸虫病预防控制工作规范
1血吸虫病预防控制工作规范(征求意见稿)目录第一章机构、人员、职责第二章钉螺调查第三章钉螺控制第四章人群病情调查第五章人群化疗第六章晚期血吸虫病调查与救治第七章家畜查治和管理第八章健康教育第九章潜在危险因素控制第十章血吸虫病疫情监测第十一章血吸虫病突发疫情应急处理第十二章血防信息管理第十三章督导与考核附录附件一附件二药物灭螺技术规范附件三常用血吸虫病查病技术操作规范附件四血吸虫病人群化疗技术规范及药物不良反应处理规范附件五晚期血吸虫病人外科治疗救助项目管理办法(试行)附件六晚期血吸虫病外科治疗救助项目技术方案(试行)附件七晚期血吸虫病人内科治疗救助项目管理办法(试行)附件八晚期血吸虫病人内科治疗救助项目技术方案(试行)附件九家畜血吸虫病检查和治疗操作技术规范附件十全国血吸虫病疫情监测方案附件十一血吸虫病突发疫情应急处理预案附件十二各类报表2第一章机构、人员、职责1机构1.1国家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设立寄生虫病预防控制所(以下简称国家级机构)。1.2血吸虫病流行区省、设区的市、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中设血吸虫病(寄生虫病)防治(研究)所、业务科(室),或设立血吸虫病(寄生虫病)防治(研究)所(站)(以下简称省级、市级、县级机构)。1.3血吸虫病流行区乡镇医疗卫生机构内设承担血吸虫病防治任务的科(室),或由县级机构派出常驻防治工作组(以下简称乡镇级机构)。2人员2.1各级机构根据其职责、任务,结合本服务区的人口、面积、流行类型和疫情分类等因素,合理配置相应的专业技术和管理人员。2.2血吸虫病防治专业技术人员应当具备所从事专业的资格,或经过县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组织的防治技术专业培训、考核合格后方可上岗。3职责3.1国家级机构3.1.1对血吸虫病发生、分布、发展的规律进行流行病学监测与研究,为拟订血吸虫病预防控制相关的法律、法规、标准、规范和防治计划等提供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持。3.1.2在卫生部的组织领导下,起草全国血吸虫病防治和重点项目计划。3.1.3拟订并实施血吸虫病的预防控制工作方案,对方案实施进行质量和效果评估。3.1.4对全国血吸虫病的预防控制进行技术指导、质量监控和督导考核。3.1.5建立并完善血吸虫病监测系统,并组织实施。3.1.6开展血吸虫病防制策略、控制措施的研究,推广科技成果及3新技术、新方法、新项目。3.1.7指导和参与血吸虫病突发性或灾害性疫情的应急处理。3.1.8编写、制作健康教育材料,指导开展血防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3.1.9组织编写培训教材,培训省级技术骨干,培养防治与科研学科带头人。3.1.10负责全国血吸虫病防治工作年报的汇总、分析。3.1.11承担国家级大型工程建设项目血吸虫病的卫生学评价。3.1.12组织血吸虫病联防联控。3.1.13组织、开展血吸虫病领域的国际合作和国内外信息交流。3.1.14向社会提供血吸虫病的病原与中间宿主鉴定、预防保健信息、健康咨询等专业技术服务。3.1.15完成上级交办的其他任务。3.2省级机构3.2.1根据国家防治计划,结合本省实际,协助省卫生行政部门起草本级的血吸虫病防治规划。3.2.2根据本级的防治计划,拟订年度防治目标、任务,提出经费、药品、设备、器材的采购和分配计划。3.2.3研制、修订本级防治策略、各项防治技术方案和管理办法(制度),制定专题调研和专项工作计划、方案。3.2.4总结、推广防治经验,分析、研究存在的问题和提出解决的建议。3.2.5制定本级疫情监测方案和监测工作计划,组织、指导疫情监测工作,分析疫情监测结果,掌握疫情动态。3.2.6建立血防信息数据库,及时、准确报送各类报表。3.2.7参与、指导对血吸虫病突发疫情的调查和处理。3.2.8为农业、水利、林业血防工作提供技术服务和指导。3.2.9按照国家相关规定承担有关工程建设项目的血吸虫病卫生学评价。3.2.10制定培训计划,培训专业技术骨干,组织技术考核。43.2.11制定血吸虫病健康教育计划,编写、制作健康教育材料。3.2.12组织、开展血吸虫病应用性研究,引进、推广新技术、新方法、新项目。3.2.13负责对下级机构的技术指导和防治质量控制,督导防治工作进展。3.2.14组织血吸虫病联防联控。3.2.15承办省级卫生行政部门及上级机构交办的其他工作。3.3市级机构3.3.1调查、确认县级新疫情、新疫点和疫情回升情况,并参与、指导处理。3.3.2审核县级流行乡镇、村疫情分类及其变动情况。3.3.3指导县级制订防治计划。3.3.4督查、指导县级预防控制工作,并开展防治质量监控。3.3.5指导、参与县级的疫情监测。3.3.6指导、参与辖区突发或灾害性疫情的调查和处理。3.3.7组织、实施对乡镇达传播控制和传播阻断标准的技术考核。3.3.8指导县级开展业务技术培训。3.3.9组织血吸虫病联防联控。3.3.10审核、汇总县级上报的各类报表等信息资料。3.3.11承办市级卫生行政部门及上级机构交办的其他工作。3.4县级机构3.4.1协助县级卫生行政部门拟订防治计划。3.4.2按流行村的疫情分类,制订、落实和实施年度防治计划。3.4.3组织、实施钉螺调查和药物灭螺灭蚴。3.4.4组织、实施人群病情调查和人群化疗、晚期血吸虫病人的调查和管理。3.4.5组织、实施血吸虫病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3.4.6组织、实施疫情监测。3.4.7组织、实施防控血吸虫急性感染;及时调查、处理突发疫情。3.4.8组织、实施各项防治工作的督导和考核。53.4.9指导、参与农业、水利、林业等血防综合治理项目的实施和效果评估。3.4.10组织、培训专业人员和参与血防工作的非专业人员。3.4.11组织、实施对流行村达传播控制和传播阻断标准的技术考核,并根据疫情变化,调整流行村的疫情分类。3.4.12收集、整理、汇总、统计和保管血吸虫病防治信息资料,及时上报各类报表。3.4.13组织实施血吸虫病联防联控。3.4.14承办县级卫生行政部门及上级机构交办的其他工作。3.5乡镇级机构3.5.1按年度防治计划,实施钉螺调查、药物灭螺灭蚴、人群查治病、血吸虫病健康教育等防治措施。3.5.2参与农业、水利、林业等血吸虫病综合治理项目实施过程中钉螺控制的现场督导。3.5.3检查、督促村民委员会维护警示标志;在易感季节设立防护哨卡或劝阻站,调查接触疫水人群和急性感染病例;参与突发和灾害性疫情的调查、处理。3.5.4实施疫情监测。3.5.5组织、指导非专业人员参与防治工作。3.5.6收集、整理各项防治信息资料,并按时汇总上报。3.5.7承办上级交办的其他工作。4基本条件根据各级机构的职责、任务和人员数,参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基本建设标准建设工作用房,合理配置相应的仪器设备。6第二章钉螺调查1目的掌握钉螺分布范围和特点,了解钉螺和感染性钉螺的密度,为制定灭螺计划、选择灭螺方法、考核灭螺效果提供依据。2制定计划2.1国家级机构审定省级机构上报的钉螺调查计划。2.2省级机构根据国家级机构制定的钉螺调查技术方案,结合本省钉螺分布情况,制定编制钉螺调查计划原则,并审核、调整市级机构上报的钉螺调查计划。2.3市级机构根据省级机构制定的编制钉螺调查计划原则,指导县级机构编制钉螺调查计划,并审核、汇总县级机构上报的钉螺调查计划。2.4县级机构按照国家级机构制定的钉螺调查技术方案,根据省级机构制定的编制钉螺调查计划原则,结合本地钉螺分布情况,以流行行政村(以下简称流行村)为单位编制钉螺调查计划,并汇总上报市级机构。3组织实施3.1国家级机构制定钉螺调查技术方案。3.2省级和市级机构督导县级和/或乡镇级机构实施钉螺调查。3.3县级机构根据下达的钉螺调查计划,组织、培训查螺人员,准备查螺器材和表卡,指导、实施钉螺调查,并建立钉螺调查数据库。3.4乡镇级机构在县级机构的指导下,按钉螺调查技术方案组织、实施钉螺调查。3.4.1查获的钉螺分袋包装,并标注调查钉螺地点、环境类型、线号、框号和调查日期。3.4.2鉴别钉螺死活和感染血吸虫情况。3.4.3采用GPS定位调查环境和有螺环境,测量面积,绘制钉螺分布示意图。3.4.4调查的结果当日填写钉螺调查登记表,调查人签名。3.4.5及时、逐项过录有螺环境登记卡,计算钉螺调查的统计分析指标,汇总上报相关信息资料。74调查原则4.1计划调查钉螺的环境,循水系逐条逐块调查。4.2山丘地区的钉螺调查,从源头到下游,从平畈到山丘,从湿地到水宕,追查有螺水系的源头和末尾。4.3垸内和水网地区沿灌溉的干渠、支渠和斗、农、毛渠到田块顺序调查。4.4湖沼地区的滩地,按自然或人工标记分成若干块,逐块调查。4.5与钉螺分布环境相毗邻的地区扩大范围调查。4.6易感环境和现有螺环境采用系统抽样方法调查。4.7历史有螺环境和可疑环境采用环境抽样方法调查;查获钉螺后再采用系统抽样方法调查。5调查范围和频次见附录之附件一:钉螺调查技术规范。6调查方法6.1系统抽样调查法6.2环境抽查法6.3系统抽样结合环境抽查法见附录之附件一:钉螺调查技术规范。7质量控制7.1省级、市级机构在县级、乡镇级机构开展钉螺调查期间,抽样复查已查的环境,核实钉螺调查资料。7.2县级机构在乡镇级机构开展钉螺调查期间,组织实施钉螺调查的过程质量控制,并抽样复查已查的环境,核实钉螺调查资料。8主要统计指标活螺平均密度(只/0.11m2)=捕获活螺数/调查框数有螺框出现率(%)=(活螺框数/调查框数)×100%钉螺感染率(%)=(感染螺数/解剖螺数)×100%感染螺平均密度(只/0.11m2)=感染螺数/调查框数钉螺面积和感染性钉螺面积,计算方法见附录之附件一:钉螺调查技术规范。89资料收集9.1县级和县级以上机构收集钉螺调查的统计资料和钉螺调查数据库。9.2县级和/或乡镇级机构收集9.2.1逐环境钉螺调查的原始记录。9.2.2钉螺调查登记表,9.2.3有螺环境登记卡,9.2.4钉螺分布示意图,9.2.5钉螺调查的统计分析结果。9.2.6有感染性钉螺分布地区的水生动、植物以及来往于有螺区船泊的停靠码头、船坞等信息。9第三章钉螺控制1.药物灭螺1.1目的1.1.1降低钉螺和感染性钉螺密度,减轻对人畜的危害。1.1.2实施反复药物灭螺,消灭山丘、水网和垸内部分环境的钉螺。1.1.3环境改造消灭钉螺的辅助措施。1.2制定计划1.2.1国家级机构审定省级机构上报的药物灭螺计划。1.2.2省级机构根据国家级机构制定的药物灭螺技术方案,结合本省钉螺分布情况和防治目标,制定编制药物灭螺计划的原则,并审核、调整市级机构上报的药物灭螺计划;根据下达的药物灭螺计划,起草灭螺药品的采购、分配计划。1.2.3市级机构根据省级机构制定的编制药物灭螺计划原则,指导县级机构编制药物灭螺计划,并审核、汇总县级机构上报的药物灭螺计划。1.2.4县级机构按照国家级机构制定的药物灭螺技术方案,根据省级机构制定的编制药物灭螺计划原则,结合本地钉螺分布情况和防治目标,以流行村为单位按有螺环境编制药物灭螺计划,并汇总上报市级机构。1.3组织实施1.3.1国家级机构制定药物灭螺技术方案。1.3.2省级和市级机构督导县级和/或乡镇级机构实施药物灭螺。1.3.3县级和/或乡镇级机构根据下达的药物灭螺计划,实施药物灭螺。1.3.3.1组织、培训灭螺人员;准备灭螺药械和记录药物灭螺的资料表卡。1.3.3.2在药物灭螺前向乡镇政府提供药物灭螺的地点、时间、药品种类、影响范围和注意事项。1.3.3.3乡镇政府公示药物灭螺后,按药物灭螺技术方案实施药物灭10螺。1.3.3.4药物灭螺后,以环境为单位填写药物灭螺登记表,签署灭螺负责人。1.3.3.5及时、逐项过录入有螺环境登记卡。1.3.3.6汇总、统计药物灭螺指标,并逐级上报。1.3.3.7县级机构建立药物灭螺数据库。1.4药物灭螺原则1.4.1根据钉螺分布环境的类型和特点,选定灭螺效果好、易于实施的药物灭螺方法。1.4.2药物灭螺前,清理山丘、水网型和垸内的有螺环境,尽可能清理湖沼型有螺环境。1.4.3根据钉螺密度和感染程度,先重后轻,并按水系分片块,先上游、后下游,由近及远、先易后难实施药物灭螺。1.5灭
本文标题:血吸虫病预防控制工作规范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29394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