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项目/工程管理 > 《捕蛇者说》教学设计
[课堂初三语文]《捕蛇者说》教案设计涟水县南集中学石红梅223400【教材简解】《捕蛇者说》是苏教版九年级上册第五单元中的第四篇文章。本文是唐代著名文学家柳宗元谪居永州时所作。当时政治腐败,苛捐杂税繁多,贪官污吏横征暴敛,使人民陷于家败人亡,流离失所的悲惨境地。学习本文对于我们了解中唐时期的社会状况,认识封建社会残酷的剥削和人民遭受的苦难,是有帮助的,从而深刻地揭露了封建统治者残酷的剥削压迫劳动人民的罪行,同时表达了对劳动人民的同情。【学习目标】,1.了解“说”的特点;2.理解本文衬托、对比写法;3.掌握积累本文的文言词语;4、把握“赋敛之毒甚于蛇毒”的主题【重点、难点】1、对比、衬托手法的运用及其作用;2、“说”的体裁特点;3、正确评价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教学理念】平我认为文言文教学比较烦索,字、词、句、篇等都要一一落实,学生学得比较枯燥,教师教得也比较乏味。那么如何摆脱这种局面呢?我反复思考,认为只有调动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学习兴趣,才能摆脱这一局面。【教学思路】文言文的学习,首先要对课文大意理解,我改变以往教师逐字逐句讲授的方法,变为让学生提问、教师检查双边互动的模式;对文章主题的理解,改变以往逐段讲授式或逐题提问式,变为以一点提挈全文,学生讨论式。在教学过程中我强化对文章的朗读和及时巩固。【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1、同学们,“蛇”在我们心目中是什么样的形象?下面请同学来谈一谈。2、想到了蛇,同学们就联想到了“凶狠、残忍”这些词语,就感到恐惧。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看一看柳宗元又是怎样说说捕蛇人的事的。[板书课题,作者]二、揭题解题1、“捕蛇者说”不能译成“捕蛇的人说”,因为“说”是古代的一种文体,可以议论,可以叙事,但叙事也是为了说理,相当于现代的杂文。2、作者简介:柳宗元,唐代文学家,哲学家。字子厚,河东解人,世称柳河东,唐宋八大家之一。早年曾在朝中作官,政治上有抱负,有理想。唐顺宗永贞元年,王叔文执掌朝政,采取了一些改革政治的措施,如取消巧立名目的额外赋税,查办贪官污吏等等,史称“永贞革新”。柳宗元积极参加这次革新,是核心人物之一,被任命为礼部员外郎这年他32岁。这次革新很快就遭到失败。王叔文被杀,参与者都被惩处,柳宗元被贬为永州(今湖南零陵)司马。十年后,柳宗元又被贬到更荒远的柳州(今广西柳州)任刺史。最后死在柳州,死时才46岁。《捕蛇者说》是柳宗元被贬到永州时写的。三、朗读课文。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注意字词读音及句子停顿。2、正音啮(niè)人腊(xī)之挛(luán)踠(wǎn)瘘(lòu)疠(lì)当(dàng)其租入嗣(sì)为之几(jī)死者数(shuò)矣莅(lì)事者乡邻之生日蹙(cù)殚(dān)其地顿踣(bó)3、指名朗读,一人一段。4、齐读。四、试译课文(集体解疑,疏通文意)1、实词为①动词——作,制成。“然得而腊之以为饵”。②动词——做,干。“今吾嗣为之十二年”。③动词——写。“故为之说”。已①离去,意为医治。“可以已大风”。②已经。“比吾乡邻之死则已后矣”。赋①征收。“岁赋其二”。②租赋。“孰知赋敛之毒……”疠①恶疮。“可以已……瘘、疠”。②疫病,疫气。“呼嘘毒疠”。入①缴纳。“当其租入”。②收入。“竭其庐之入”。岁①每年。“岁赋其二”。②年。“积于今六十岁矣”。甚①很。“貌若甚戚者”。②厉害。“未若复吾赋不幸之甚也”。③超过。“孰知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乎!”若①好像。“貌若甚戚者”。②你。“若毒之乎?”毒①怨恨。“若毒之乎?”②有毒的。“呼嘘毒疠”。③害。“孰知赋敛之毒……”生①活,存活。“君将哀而生之乎?”②生活。“而乡邻之生日蹙”。食①吃。“退而甘食其土之有”。②sì,饲。“谨食之”。观①看。“今以蒋氏观之”。②考察。“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2、虚词之①的。“永州之野产异蛇”。②取消句子独立性。“悍吏之来吾乡”。③代词。“问之,则曰”(代人,他)“君将哀而生之乎”(代自己,我)“今吾嗣为之十二年”(代事)“以啮人,无御之者”(代物,蛇)“言之,貌若甚戚者”(代话语)以①而,如果。“以啮人,无御之者”。②用,拿。“太医以王命聚之”。③因为。“而吾以捕蛇独存”。④根据。“今以蒋氏观之”。⑤表目的。“故为之说,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焉①兼词,于此。“永之人争奔走焉”。②之。“时而献焉”。③语气词。“今其室十无一焉”。乎①吗。“君将哀而生之乎?”②呢。“孰知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乎!”③(句中)于,在。“叫嚣乎东西”。于①在。“吾祖死于是”。②给。“余将告于莅事者”。③及于,到。“积于今六十岁矣”。④比。“苛政猛于虎也”。3、虚词重点:而表前后并列关系:黑质而白章哀而生之乎表前后承接关系:得而腊之以为饵而乡邻之生日蹙视其缶,而吾蛇尚存退而甘食余闻而愈悲表前对后的的修饰关系:往往而死者相藉也非死则徙尔而吾以捕蛇独存哗然而骇者恂恂而起弛然而卧时而献焉熙熙而乐2、翻译。二人小组,结合注解流通大意,并记下看不明白的语句,待全班讨论解决。五、分析结构全文共5段,可归纳为三大部分:第一部分,第1段,写毒蛇之毒和永州人争捕毒蛇的原因。第一部分又可分为三层。第1层:写蛇的产地、外形特征和剧烈的毒性。第2层:写蛇的医学功用。第3层:交代出永州人争捕异蛇的原因。第二部分,第2至4段第二部分可分为三层。第1层(第2段):交代蒋氏三代人所受的毒蛇之害。第2层(第3段):这是个过渡段,写作者出于怜悯、同情之心,想为蒋氏解除捕蛇的痛苦。第3层(第4段):这是文章的中心部分,是蒋氏对作者提出的“若毒之乎”这一问题的长篇答话。第三部分,第5段点明全篇主旨。这一段可分为两层:第1层:这一层由“疑乎是”到“犹信”的转折,更增强了赋敛之毒比毒蛇更毒这一主题的表现力。第2层:点明了本文的主题,即“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说明了写作目的,即“俟夫观人风者得焉”。六、思考1.柳宗元为什么要写这篇文章?2.《捕蛇者说》的文体有什么特点?3.学习这篇文言文,我们要掌握哪些字、词?4.在课文中作者发表了什么观点?七、作业布置:1.课后归纳出本课中一词多义的词,并写出每个词语的意义。2.表情朗读课文,体会文章的语言特色。板书设计:捕蛇者说柳宗元“役”之幸“赋”之不幸(捕蛇者)(乡邻)以捕蛇独存非死则徙尔弛然而卧,熙熙而乐哗然而骇后死先死对比、衬托
本文标题:《捕蛇者说》教学设计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31120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