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人事档案/员工关系 > 《我的第一本书》教学设计方案2课时
1《我的第一本书》教学设计方案陕西省柞水县曹坪中学梅林海课题名称《我的第一本书》第一课时科目语文年级八年级教学时间2课时(80分钟)教学目标一、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教育学生珍惜现在的生活,努力学习,用心感悟生活中深蕴的人间真情。2、培养学生对生活的体验能力,学会思考人生。3、理解作品展示的苦难生活境遇,感悟知识改变命运的深刻内涵。二、过程与方法1、加强联想与想像能力的培养,培养语言表达能力。培养语言表达能力2、激活生活体验,感悟课文的思想内涵和情感蕴含。三、知识与技能1、速读并复述课文,在复述中感受生活的困苦和无奈,感受人情的友善,把握本文的主要内容,领会文章的主旨。2、通过分析重点的语句体会本文的思想感情。教学重点、难点1、复述“第一本书”的故事。品评重点语句,深刻透彻理解作品的人文内涵。2、联系自己的学习经历,感悟知识改变命运的深刻内涵。教学资源胡适与本文相关资料、课文朗读音频资料、图片教学活动1一.导入,作品简介同学们,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在今天这个知识爆炸的时代。从小到大,我们已经读了不少的书。想一想,你读的第一本书是什么?不少同学对自己读的第一本书已经记不清了,那是因为我们的第一本书没有什么故事。但诗人牛汉对自己读的第一本书却永志难忘。今天,我们将走进牛汉的随笔《我的第一本书》,去感受作者给我们带来的美好回忆和对苦难生活的深刻体察和独特感悟。二、交流有关牛汉的材料。1、关于作者:牛汉,原名史成汉,1923年生,山西定襄县人,蒙古族。40年代开始诗歌创作,是“七月”诗派的重要成员。已出版诗集《彩色的生活》、《祖国》、《爱与歌》、《温泉》、《海上蝴蝶》及《牛汉诗选》等。教学活动2二、初读,整体感知文意(一)串读课文,初步感知文意。标示段序并积累词语。1、字给下列划线字注音。酷()似掺()脊()背枉()读(二)学生通读全文,研读文意。1.生默读课文,或快速浏览全文,讲述“第一本书”的故事。(教师提示:详见板书设计)2.再次快速浏览,思考以下问题:(1)你认为文中的第一本书值不值得写?这仅仅是一本书吗?它有什2么含义?学生交流阅读体会时老师相机提示:(1)“我的第一本书”,不仅仅指那半本课本,也指“我”人生的第一课。这人生的第一课,蕴含了生活的艰辛,人间的温情,同学的友谊和上学的乐趣。作者的“第一本书”意味深长。如果说课文主体部分写的“不同寻常的第一本书”是人生第一课的话,那么写父亲领“我”离开本村到崔家庄念书则是交待“真正的第一本书”,也即走进求知的世界。这贫困境遇中的人生第一课,蕴含着生活的艰辛、同学的友谊和上学的乐趣。(2)和我们比起来,文中“我”的生活境遇有什么不同?你通过读文有何感受?你在文中找出描写作者境遇的语句。学生交流阅读体会时老师相机提示:描写“我”的境遇的句子如“我的童年没有幽默,只有从荒寒的大自然感应到一点生命最初的快乐和梦幻。”“书和红薯在我们村里都是希奇东西。”从这些语句可以看出“我”的童年是贫苦而枯燥的,从而更显出书的珍贵,是书给了我人生的启迪。教学反思第一个目标整体感知,主要是阅读、复述,其目的是为突破预设的第二个目标作铺垫。课堂教学进入第二个目标后,我提出问题:“刚才我们已经了解了围绕牛汉的‘第一本书’所发生的故事,文章没有惊心动魄的情节,却有着深埋心底的情愫。对于作者来说,这是一本什么样的书呢?下面请同学们用‘我的第一本书是一本_____________的书’的形式来概括自己对文中‘第一本书’含义的理解。”于是,学生开始讨论交流,我巡视指导。这时,课堂气氛开始被调动起来,学生积极投入讨论。几分钟后,我指名几个同学上黑板写出他们的理解,这几个学生写出了下面的内容:①裁成两半的书、②父亲为我们修补的书、③“我”的第一本国语书、④与众不同的书。课题名称《我的第一本书》第二课时科目语文年级八年级教学时间2课时(80分钟)教学活动1一、研读探究探究问题1、一篇好的文章不仅要以文字感人,更应以情打动人,本文情感的抒发是渗透在字里行间的,通读全文体会文中描写的情感有哪些,各是什么?教师补充归纳:(1)首先是父子之情。(2)是同学、朋友之情(3)是人与狗的默契和情趣。探究问题2、课文中哪些语句写出了作者对这一本书的难忘之情?教师补充归纳:“可是这一本却让我一生难以忘怀,它酷似德国卜劳恩的《父与子》中的幽默,不过看了很难笑起来。”“这是我的第一本书。对于元贞来说,是他一生惟一的一本书。”“还应当回过头来说说我的第一本书,我真应当为它写一本比它还厚的书,它值得我用崇敬的心灵去赞美。”“我的第一本书实在应当写写,如果不写,我就枉读了这几十年的书,更枉写了这几十年的诗。人不能忘本。”探究问题3、怎样理解“枉读了这几十年的书”“枉写了这几十年的诗”?“人不能忘本”的“本”在这里指什么?教师补充归纳:这里“枉”字可以理解为:白白地,无价值地,无意义地。作者的第3一本书,既是求知的第一本书,更是人生的第一本书。如果这第一本书不写出来,那么这几十年的读书和写书(诗)则失去了意义,变得毫无价值,因为你忘记了知识的源头和人生的起点,你忘记了过去,即忘本。作者最后说“人不能忘本”,巧妙地运用了双关的修辞手法,“本”这里指课本,那第一本国语教材,也指人生成长历程中最初的最有价值的奠基性的东西。指同学的友情、父亲的深情、童年的乐趣,人性中的善良、淳朴。作者所指主要是后者。探究问题4、没有课本的乔元贞却考了第一名,父亲也认为他比“我”有出息,作者在文章的结尾处还特意补叙了乔元贞的一生的“出息”:“他一辈子挎着篮子在附近几个村子里叫卖纸烟、花生、火柴等小东西。”这算得什么“出息”呢?作者为什么要作这样的交代?教师引导学生理解:没有课本的乔元贞却考了第一名,这说明他是个聪明好学的孩子,父亲以他教师的经验感觉得出,这样的孩子是能成器的,但是,当“我”拿回那半本书让父亲装订完整时,乔元贞哭着对“我”说,他不能再上学了。这样,那半本书就“是他一生唯一的一本书”了,“我”后来到条件好一些的学校上学去,而乔元贞这样一个聪明好学的孩子在最需要学习的时候失学了,人生成长的第一个阶梯就这样永远失去了,再加上当地文化、经济的极度贫困和落后,一辈子只能在生存的底线上挣扎,还能有什么发展可言呢!还能有多大“出息”!在这里,这就促使我们更深入的思考了。总之,作者对那个时代的苦难进行着辛酸的“诉说”,对苦难生活中小伙伴们寄予深切的同情,也让读者从乔元贞的命运中严肃思考着生活与人生。更深刻地理解“知识改变命运”的现实说法。5.引导学生品味文中的重要语句。(结合课后练习)教学反思这堂课的教学使我认识到:教学要有一个逐步铺垫的过程,先要悬着一个目标,有意识地向着目标步步进逼,才能使学生渐入佳境。学生的心灵之火真正点燃了,你启迪我,我启迪你,你感动我,我感动你,然后每一个学生都会觉得有巨大的收获,这才是高效课堂。4教学活动2二、写法探究(1)首尾呼应。文章开头写诗人对于我写“60年前小学一年级的国语课本”的疑问,结尾写“那位朋友再来我这里时,一定请他看看这篇小文”。(2)线索清楚。本文以“我的第一本书”为线索,第1段写“这一本却让我难以忘怀”,第9段写“这就是我的第一本书。对于元贞来说,是他一生惟一的一本书”,第11段写“我的第一本书实在应当写写,如果不写,我就枉读了这几十年的书,更枉写了这几十年的诗”。围绕“我的第一本书”叙述了父亲要“我”拿书、“我”找元贞要书、父亲替“我”抄书、“我”带狗背书四件事情。(3)悬念迭起。两处心理描写造成阅读悬念,又使文章情节跌宕起伏。父亲要“我”“把书本拿来”,“我”却“磨磨蹭蹭”,让读者以为“我”“偷懒”,接着释谜:“我是怕他看见那本凄惨的课本生气”,读者以为“我”顽劣不堪,将书本毁坏,读了下文“我”因为同情乔元贞而将书裁成两半才恍然大悟,同时也为“我”的善良所感动。父亲要“我”去元贞那拿书,“我不懂父亲为什么要这样,送给人家的东西怎么好意思要回来?”“我不懂”读者也有疑问,直到父亲“把两本装订成册的课本递给我”才又恍然大悟。至此,“我”因同情乔元贞毅然裁书,父亲同情乔海深夜抄书,父子相承的善良本性让读者为之深深感动、折服。(4)本文语言质朴,然而透着心酸和温情,幽默中带着泪。例如:第1段的“我的童年没有幽默,只有从荒寒的大自然感应到一点生命最初的快乐和梦幻”。第4段的“他愁苦地望着我泪水盈眶的眼睛”,“我”同情元贞的处境而将书裁成两半。第7段的“元贞把半本书交给我时,哭着说:‘我妈不让我上学了。’”第9段,这本书是“我的第一本书”也是“元贞唯一的一本书”。第13段的“听说乔元贞现在还活着,他一辈子挎着篮子在附近几个村子里叫卖纸烟、花生、火柴等小东西”,天资聪颖的元贞因为家贫终究没能有所作为。五、体验感悟有人说,苦难是人生的一所大学,许多人正是在逆境中奋发,成就了一番惊天动地的伟业。你怎样看待人生中的苦难?难是人生的一笔财富,苦难是流动于地底的地火,苦难是在磨砺你的品格,屈服于苦难,那就在认命的同时也毁灭了自己;不屈服于苦难,用坚强作锄,用乐观作铲,用深邃的思索作锹(qiāo),坚韧不拔地挖掘,苦难的背后肯定会有惊喜和意外发现。从古到今,俯拾皆是,不胜枚举。人生在世,酸甜苦辣都是营养,风雨雪霜皆为滋润,苦难成了奋进的动力,前进的基石,向上的台阶。
本文标题:《我的第一本书》教学设计方案2课时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31156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