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招聘面试 > 各地方言分布图及概述
各地方言分布图及概述江苏方言分布地图安徽方言分布图南通地区方言江苏方言就本省而论,分为三个方言区,即江淮方言区、吴方言区、北方方言区。江淮方言区又分扬淮片、南京片、通泰片;吴方言语区又分苏州片,常州片;北方方言又分徐州片、赣榆片。把本省方言分为四区,与本书对照,第一区江淮方言区,第二区吴方言区,第三区通泰片,第四区北方方言区,依《中国语言地图集》把第三区并入第一区,作为一个方言片,是符合方言性质的。本省方言的分布,三大区在地域上是集中的,但都不是完整的,而是大方言区的一部分,分属官话大区和吴方言区,而且都偏在一方,因此方言间的边界交错,有很长的边界线。边界线上的方言交互影响,语言现象多种多样,这就增加了本省方言的复杂性。溧水、金坛两县原本都在吴方言区,但是半个世纪以来,江淮方言逐步渗入,现今县城已普遍说江淮方言,公共交际已不再说吴方言,老年人之间和农村还有吴方言的存在,但已日见衰微了。不管在城镇还是在农村都有双语现象,其间有各种过渡词语和说法,是十分丰富多彩的。类此情况,一县之内在语音上有等级差别,泗洪具的入声字,自南向北逐步减少,最南部入声基本齐全,最北部入声已不存在,中部则相当混乱,老年人和青年人大不相同;通州市的浊辅音,自西向东逐步增多,“通东活”是江淮方言和吴方言的过渡区。此外,省内许多地方有外来移民,他们聚居成片,说着原籍的方言,形成大小不等的方言岛,这种方言岛和周边方言同样是处于边界线上,所不同的是方言岛人数少,在被包围之中,岛内的人不得不实行双语制,岛内外的话都会说。全省有方言岛数十处,主要分布在黄海沿岸响水、滨海、大丰地区和苏南丘岭地带宜兴、溧阳、丹阳、句容地区。目前关于江苏方言边界上和方言岛的方言调查研究,已经取得相当的成绩,但是还不够全面和深入。25个在本地区是中心城市,语言影响较大的重点方言是:苏州、吴江、常熟、无锡、常州、海门、丹阳、高淳、南通、如皋、泰州、盐城、阜宁、镇江、扬州、宝应、盱眙、淮阴、泗洪、连云港、东海、南京、赣榆、邳州、徐州。其中7个方言片可各选取一个最具代表性的方言点,作为全省方言的代表点,即苏州、常州、南京、扬州、泰州、徐州、赣榆。在方言区的边缘地带,语言现象比较复杂,如丹阳、高淳、东海、泗洪、赣榆等。本省三大方言区分布如下:江淮方言区。分布于南京、扬州、镇江、淮阴、盐城市和南通、连云港两市的一部分,使用人口3600余万。本区分扬淮、南京、通泰三片。响水、滨海两县沿海地区有山东移民。大丰县有吴语区移民。洪泽县有徐州移民。句容市有河南、湖北移民。吴方言区。分布于苏州、无锡、常州市和南通、镇江、南京三市的一部分,使用人口1800余万。本区分苏州、常州两片。宜兴有浙江、福建、河南、山东、安徽、湖南、湖北移民。丹阳、溧阳有河南、湖北移民,数量多较集中。昆山有江淮方言岛。北方方言区。分布于徐州市和连云港、淮阴市的一部分,使用人口900余万。本区分徐州、赣榆两片。赣榆、沛县有山东移民。江苏方言的地理分布特征初探方言是语言的地方变体,是语言在时间和空间共同作用下的产物。作为一种地域文化信息的重要载体,更是地方文化认同最鲜活的体现。研究方言的空间分布和地区差异,是文化地理学上重要的一个方面。江苏地处长江、淮河下游,东濒南黄海。面积10.26万平方公里,在全国是面积很小的几个省份之一,但是境跨吴方言、江淮方言和北方方言三个方言区,在汉语地区算是方言复杂的省份。吴、江淮、北三足鼎立,南北交汇,丰富多彩,错综复杂,犬牙交错,是江苏方言地理分布的主要特征。1、江苏方言的分布现状1.1概述自西向东流经江苏的长江、淮河(今在洪泽湖以东为废黄河,其南数公里为苏北灌溉总渠)两条大河,把江苏省境大体分为三块,现在这三块正好各有一个自己的方言。长江以南绝大多数是吴方言,长江以北至淮河两岸是江淮方言,淮河以北约一百公里以外则是北方方言[4],但这只是大体的划分,因为这三大方言区都有一些渗过天堑的桥头堡,牢牢地进入对方的地盘[5]。如吴方言和江淮方言基本上划江而治,然而长江天堑并没有把这两大方言截然分开,大体以扬中为中心,于东,吴方言越江至靖江、海门、启东;于西,江淮方言在江南伸展出很大一块地区,南京、镇江、句容、江宁、丹徒的方言皆与吴方言迥异。1.2三大方言的分布现状及内部分区江苏省是吴方言、江淮方言的主要分布区。吴方言,又称吴语或吴侬软语,使用人口约占全省的1/4,主要分布在镇江以东的江南以及江北南通的部分地区,其按内部差异又可分为苏州、常州、高淳三片(方言地理学上则分属更大范围的太湖、宣州两片)。江淮方言,又称江淮语或下江官话,是本省使用人口最多的一种方言,接近60%强,省会南京,历史文化名城扬州、镇江、淮安均属江淮方言。江苏江淮方言内部因为地跨江南,江淮,淮北,差异十分明显,在本文中,笔者综合多方因素,将其分为南京、淮扬、通泰、海泗四个小片。北方方言,即华北官话,在本省仅局限于以徐州为中心的淮北徐海地区,人口约占全省的17%。2、吴方言2.1吴方言在江苏的核心分布区是苏南太湖流域的苏锡常三市在江南,吴语和江淮方言大体在丹阳分界。丹阳以东,进入吴语太湖片,丹阳以西的镇江则是江淮方言淮扬片,吴语与江淮方言的分界线呈东北西南走向,位于临界线上的县区依次为丹阳、金坛----丹徒----句容--溧水,而宁镇丘陵和太湖平原之间的重要分水岭茅山山脉也横亘于这几个县市之间,因此也可以说茅山是这两种方言的分界线。茅山以西,虽然高淳也有吴语分布,但周围被江淮方言包围,吴语方言并不强势;茅山以东,常州、无锡、苏州三大吴语城市依次排开,连成一片,东南延伸至上海浙江。而在江北,吴方言只零星的分布在南通以东的启海通州一带,以及与江阴隔江相望的靖江,影响十分有限。因此,吴方言在江苏的核心分布区是苏南太湖流域的苏锡常三市。2.2吴方言区域在江苏影响举足轻重论人口,吴语区在江苏并不强势,远不如江淮方言,但是由于经济历史文化等原因,使得吴语区域在当代江苏的地位和影响都不同一般。2.21历史上苏南吴语区作为江南鱼米之乡的重要组成部分一直是富庶昌盛之地在唐宋以前,我国的经济中心长期停留在北方黄河流域,但是历史上的数次大规模民族融合,使我国封建社会的经济、文化重心不断南移,再加上众多历史地理原因的促就,南方的经济发展水平逐渐赶上并超越北方。从唐代的“赋出天下,而江南居十九”,宋代的“苏湖熟,天下足”,到明清中央财赋倚赖东南,近代工商业发展,以苏南为代表的江南吴语区的发展一直居于全国领先地位。本区历史上也是全国重要的文化、人才出产中心。在文学、史学、艺术独领风骚的名人大家比比皆是。此外本区状元、进士全国最多,尤其清代,全国114位状元中,苏州就占25人,苏州府和常州府共出产一甲进士64人,占全国的56.7%。2江苏方言的地理分布特征初探2.22当代江苏经济发展水平最高、人民生活水平最富裕的区域基本上都在吴语区内众所周知,江苏金三角“苏锡常”代表了江苏经济发展的最高水平。多年来,江苏经济总量最大的两个城市苏州、无锡均为吴语城市,而省会南京只屈居第三。2003年,苏锡常三市的面积仅占全省的14.4%,人口占全省的19.3%,却创造出了占全省44.45%的地区生产总值,75%的外贸总额,42.0%的财政收入和50.1%的实际外商投资额。作为长江三角洲经济组织的重要成员,苏南吴语区的对外辐射能力也比较强,来自本省苏中苏北以及安徽江西的大量劳动力流入本区,经济和人员的大规模流动无形中也增强了吴语的影响力。2.23经典苏南模式的孕育和重生使吴语区声名远播80,90年代,曾被已故著名社会活动家费孝通先生冠以“模式”称谓的苏南集体经济奇迹便是发轫于苏锡常通等吴语地区。费先生所称之“苏南模式”,实际上是指以乡镇企业异军突起为标志的农村经济现象,其大行其道的西界是常武地区,和吴语西界在江苏的分布完全吻合。然而在90年代中期经典苏南模式却一度陷入了困境,及时地反省和调整,终于又在上世纪末本世纪初焕发出新的生机和活力。苏南吴语区先靠乡镇企业异军突起富裕了农民,后因境外资本蜂涌而入刷新了城市,以苏州、昆山为代表的苏南明星城市外向型经济熠熠生辉,经典苏南模式的再造和重生更成为各界关注的焦点。2.24长江三角洲的龙头上海也是吴语方言区在中国,上海作为经济中心,地位十分重要。而在长三角地区,江苏浙江经济的快速成长更是和作为龙头的上海密不可分。苏锡常通和新时代吴文化代表城市的上海,地缘相近,人缘相亲,他们之间频繁的经济文化交流从某种程度上也壮大了吴语区的影响。综上,我们认为,吴语对江苏经济文化的影响巨大,包括苏南在内的苏沪浙吴语地区在全国也是极有影响,吴语的一些方言词汇已经进入汉语通语:如垃圾、蹩脚、瘪三、尴尬等。3江淮方言3.1江淮方言以淮东运河为中心,依次向南北东西延伸江淮方言在江苏的分布区域最广、使用人口最多,但是内部差异很大,同在一个方言区的人们,彼此并不能很顺利的通话。在本文中,笔者将其分为四个小片:南京、淮扬、通泰、海泗。3.1.1南京小片是指今通行在南京市六城区、五郊区,一郊县溧水(北部),以及邻近南京的句容、仪征西等地的方言,本片方言易懂,是最接近北方方言的江淮方言;3.1.2淮扬小片是江淮方言的核心分布区,北起淮河附近的淮安、盐城,沿运河南下,达扬州、镇江(市区),本区方言的相似性较高,各地基本可以用方言交流,其中扬州方言为本小片的代表方言;3.1.3通泰小片偏居江淮方言东南部,西起三泰,东达南通,由于本片成陆较晚,在古代又是交通闭塞之地,对外交往有限,不像南京、扬州等地作为通邑大都,战争频仍,语言变化较快,所以方言保留了较多古代方言的特点[12],在江淮方言中最接近吴语、也最为复杂难懂;3.1.4海泗小片即取古代海州、泗洲的首字,海泗方言的分布区域和古代这两个行政单位大体吻合,具体说来,海泗小片东北起连云港,向西南绵延至东海、灌云灌南、沭阳、泗阳、泗洪,到达盱眙的淮河沿岸。本区位于淮河以北,很多发音有些异化于一般的江淮方言,严格说来,是江淮方言向北方方言的过渡区。3.2南北过渡的江淮方言由上文可见,江淮方言在江苏绵延成片,地跨江南、江淮、淮北。但是总体说来,在江苏乃至全国都处于承南起北的位置,于是在很多地理现象上都体现出典型南北过渡性,下面举例说明。3.21自然地理的南北过渡性秦岭---淮河是我国自然地理上天然的南北分界线,而江苏江淮方言所处的区域恰好位于这条分界线的附近,最南方的南京南通大约在北纬32度,最北端的连云港北纬35度不到,处于中纬度南端。气候上位于南暖温带向北亚热带的过渡区,1月最低气温除了东北端的连云港以外,大都在0—2度之间,降水量由东南的1100毫米向西北的800毫米递减,6月下旬,除了淮北地区外,均有梅雨期。3江苏方言的地理分布特征初探地势上从大处说,是长江中下游平原向华北平原的过渡区,东南部为长江三角洲,西南部为宁镇丘陵,中部为坦荡的江淮水乡平原(包括里下河洼地和滨海地区),淮北为黄泛平原(是华北平原的一部分)。3.22人文地理的南北过渡性江淮方言区也是传统的稻作农业区,淮东的鱼米并不逊色于苏南,但是由于历史上黄河南犯,淮北海泗一带盐碱化严重,曾被迫改为旱作。今日江淮方言区仍以水田为主,粮食作物除稻外,兼种麦,一年两熟,人们的主食除了东北角的连云港外,仍以稻米为主,辅以面食。饮食文化上以扬州、淮安为代表的淮扬菜系,兼收南北特长,讲究原汁原味,是苏菜的代表。比较特殊的是海沭泗一带,严格说来,并不属于淮扬菜的范围,但是由于地域的相连,淮盐两地的饮食风俗会或多或少的向其渗透,而淮盐北部县区依稀也能见到海沭泗饮食文化的影子,而这恰恰证明了南北过渡性。在民系认同上,江淮民间有所谓“南蛮北侉”之说,说北方话的徐州人被称为“侉子”,而吴方言区的人则被称为“蛮子”。江淮方言区的人们以己为中,南北两不认同,从一个侧面说明了其文化的过渡性。3.23经济上的南北过渡性江淮方言区的经济发展水平总体上不如吴方言区,但大部分仍算较发达,而其内部更是层次分明,过渡明显,基本上发展水平由南向北递减。南京镇江南通最为发达,扬泰次之,而淮北的宿迁和连云港则是全省发展
本文标题:各地方言分布图及概述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39897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