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资本运营 > 高中历史--材料题技巧一
规范解答非选择题是高分的根本——4步教你答题答到点子上技能三非选择题在历史高考中占有重要地位,能否答好非选择题是高考能否取得好成绩的根本。学生平时练习时对非选择题也常常视之畏途,在答题中常犯“全而不对、对而不全、全而不精”的毛病。编者依据多年一线教学经验,总结出非选择题四步答题规范,即:审设问—扣教材—读材料—规范答题,现与广大学子分享。步骤一__审设问——明确答题方向解题之前,必须明确一个问题,材料是为问题设计的,读材料是为了解答问题。解答非选择题,第一步要先看设问。但很多同学平时做题时往往陷入一个误区,一看有材料,不管三七二十一就读材料,然后再看设问;读材料时还不清楚要解决什么问题,几乎是盲目地读。当看完设问后,又得回过头再读材料。所以正确的解题步骤是,先审设问后读材料。审设问要做到以下两点:1.审清答案来源非选择题按照设问形式大致分为三种类型,一是“教材型”:其设问形式为“结合所学知识回答”,答案源于教材,材料只提供切入情境;二是“材料型”:其设问形式为“依据材料指出”,答案源于材料;三是“结合型”:其设问形式为“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答案源于材料和教材。2.审清答题语、答题提示语、时空限定语、答题限定语“答题语”是指要回答的问题,“答题提示语”是指应怎样回答,“时空限定语”是指要回答问题的时间、地域范围,“答题限定语”是指要回答的问题应是什么样的。将这四项审清了,答题的要素就一清二楚了。很多学生都是由于限定词或答题语等一时没审清而白白丢分,因此审设问时,一定要将这几项答题要素用笔标注一下,以引起注意并加深理解,切不可马马虎虎,更不能掉以轻心。步骤二__扣教材——梳理知识提纲非选择题的开头格式一般都是“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所以很多学生解答时,养成了一个“抛开教材,就题答题”的坏习惯。从非选择题的“教材型”“材料型”“结合型”三种类型来看,答题时一般都要适当联系教材。审完设问后,应先回顾与所学知识的链接点,再列出提纲要点。这里有三种情况:其一,如果是“教材型”的设问,就可直接用教材知识作答。如果该设问与题目中的材料有一定联系,对材料内容应做大概的了解。其二,有的“材料型”的设问,尽管题目要求“依据材料指出”,但实际上材料所含信息与教材知识又非常相近,依据教材知识照样可以回答。这样的设问,当你回顾教材知识后再读材料,则很容易概括出答案。其三,对于“结合型”的设问,答案的要点应是材料信息与教材知识的“并集”,即材料中体现的要点+教材中的要点=完整的答案。而有的考生在答题时之所以漏掉一些要点,是因为这些要点不是显性信息,而是隐性信息。而该信息一般依据材料很少能解读出来,所以要联系教材并列出知识提纲才能保证不漏要点。步骤三__读材料——获取有效信息读材料是解答非选择题的重要环节,应注意围绕设问细读材料,获取和解读有效信息。读材料往往有这样一个误区:先读材料正文,后读或不读出处与材料题目。科学做法应该是:首先:文字材料先读材料出处,图片、图表、表格材料先读题目这些信息简明扼要,往往给出了材料的主题、时间、作者、史书文献、背景等信息。这些信息,对于从整体上把握材料至关重要。其次:通过“二读三找法”审读材料正文读懂材料信息,也就是读懂由材料直接反映出来的历史事件、历史现象、历史概念等,或经过分析可以提炼出来的信息。(1)“二读”材料:第一遍“速读”,带着问题了解材料和题干大意,明确主题。第二遍“精读”,联系设问有针对性地阅读材料,提取与设问有关的信息,并在相关文字下作标注,以理清材料之间的关系,建立材料与所学知识的联系,分清材料中的史实和论点。(2)“三找”要点:“一找”材料的中心论点。材料的中心论点一般来说在“两头”,要么是材料第一句,要么是材料最后一句。“二找”材料的层次和要点关键词(时间、空间、限定词、主题字眼等)。材料分层一般以句号、分号或省略号为界限,读完后要分层归纳材料要点,联教材,列提纲,材料涉及要点一个也不要丢。“三找”关联点,即寻找材料与设问之间、材料与材料之间及材料与教材之间的关联点。步骤四__组答案——条理严谨作答高考阅卷现在都是“网上阅卷”,非选择题部分则是人工“网上阅卷”,因此,人工评分时往往有一定的伸缩性。从评卷的操作角度来讲,有两个方面考生尤其要注意。第一,字迹一定要清楚,答案要规范,书写要工整。字迹模糊不清,扫描之后很难保证阅卷人能够从中找到得分点。第二,一定要注意答题区域。考生答题时如把甲题的答案写在乙题的答题区内,这样的失分就太可惜了。为了有效应对高考网上阅卷,解答非选择题要注意“一个前提,两个原则”。1.一个前提答案要准确规范,书写要工整,要答在规定的答题区内。每年高考中都会有一些试卷,因卷面字迹潦草,序号乱置,模糊不清,答题空间安排不合理,使阅卷老师找不到要点。2.两个原则第一,答案在按分估点的基础上“点要多、面要全、话要短”。也就是要多角度地组织答案,答题用语尽量使用历史专用词句。太简洁易漏知识点,影响得高分,可适当采取“多多益善”的办法,但要注意“多”是答案的点多,是追求“广度”,而“深度”要适可而止,解释时应“话要短”,不要重复、啰嗦。第二,尽量把答案得分的“关键词”写在前面。要紧扣设问,把答案要点用史学语言按①、②、③分别写出来,每个小要点后用冒号进行解释,让阅卷老师一眼就能看出你回答的要点。这样容易得高分,最起码能少失分。[运用“4大步骤”规范解答非选择题][示例](2015·全国卷Ⅰ)阅读下列材料,完成要求。材料一在历史中,儒学一直在发展与创新。唐代韩愈以周公、孔子的继承者自居,排斥佛、道,鄙薄汉代以来的儒学,认为周公、孔子之道在孟子之后已经断绝。他在《原道》中说:“吾所谓道也,非向(先前)所谓老与佛之道也。尧以是传之舜,舜以是传之禹,禹以是传之汤,汤以是传之文、武、周公,文、武、周公传之孔子,孔子传之孟轲。轲之死,不得其传焉。”他的这一主张被宋代儒者接受并发扬。当代学者认为韩愈开了宋代“新儒学”的先河。——摘编自卞孝萱等《韩愈评传》材料二19世纪末,康有为撰写《新学伪经考》《孔子改制考》二书,认为汉代以来儒者奉为经典的《周礼》《左传》等书,是汉代学者为王莽篡汉而伪造的,影响恶劣,导致“中国之民,遂二千年被(遭受)暴主夷狄之酷政”。他主张回归孔子所编定的《诗经》《礼记》等原典,理解真正的儒学精神。在他看来,孔子是一位伟大的改革家,《春秋》便是孔子为“改制”而创作的。他甚至用西学来解释《春秋》,认为《春秋公羊传》中的“三世”说为:“始于据乱(世),立君主;中于升平(世),为立宪,君民共主;终至太平(世),为民主。”——摘编自张海鹏等编《中国近代史》第一步审设问,明确答题方向第二步扣教材,梳理知识提纲孔孟儒学1思想核心:“仁”,主张“仁者爱人”。2基本主张:以德治民,爱惜民力,取信于民,反对苛政和任意刑杀。汉代儒学1新儒学体系:董仲舒把诸子百家中道家、法家的一些思想糅合到儒家思想中形成了新的儒学体系。2思想主张:董仲舒宣扬“君权神授”,提出“天人感应”“三纲五常”等。宋代理学1思想主张:提出“格物致知”的认识论,强调“存天理,灭人欲”。2理学体系:在吸收佛教和道教学说的基础上,极大地深化了传统儒学,进一步凸显了儒学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主体地位。1韩愈:唐朝统治者奉行尊道、礼佛、崇儒三教并行政策,佛教和道教的发展,开始挑战儒学的正统地位,儒学大师韩愈率先提出复兴儒学。2康有为:19世纪90年代初,维新思想进一步发展,康有为撰写《新学伪经考》,将封建统治奉为儒学正统的古文经典斥为伪书;《孔子改制考》宣称孔子是托古改制、主张变法的先师。康有为借助儒学的外衣,否定君主专制统治,宣传维新变法的必要性和合理性。韩愈和康有为第三步读材料,获取有效信息第四步组答案,条理严谨作答[答案](1)不同之处:孔孟思想核心是仁政、民本、教化,而汉儒强调天人感应、君权神授、三纲五常。发展:更加重视《论语》《孟子》,重视思辨,强调个人的修养与完善。(2)回归原典、回归孔孟,否定后人的附会、杜撰之说,主张探寻儒学的精神实质,借助儒学为现实服务。(3)应历史地看待孔子与儒学,不应盲目地肯定或否定;将真实的孔子与神圣化的孔子区别开来;借鉴其精华,摒弃其糟粕。
本文标题:高中历史--材料题技巧一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40594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