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咨询培训 > 腮腺的解剖及常见疾病--高炳
腮腺解剖及其常见疾病学习园地福州总医院医学影像中心汇报人:高炳2013-2-28腮腺(PAROTIDGLAND)是最大的一对涎腺,重约15~30克,位于面侧区,外耳道的前下方及下颌支与胸锁乳突肌之间的窝内呈不规则的锥体形,底向外侧,尖向内侧突向咽旁可分为浅、深两部,通常以下颌骨后缘或以面神经作为两者的分界一、腮腺的位置及形态腮腺水平断面(右侧下面观)上缘:邻接颧弓、外耳道和颞下颌关节下缘:平下颌角前缘:邻咬肌、下颌支和翼内肌的后缘后缘:邻接乳突肌前缘及胸锁乳突肌的上部二、腮腺毗邻结构腮腺组织学腮腺为复管泡状腺,表面覆有结缔组织被膜,结缔组织伸入腺内,将腺体分隔为若干个小叶,血管、淋巴管和神经也随同走行其间腺实质由分支的导管及末端的腺泡组成腺泡为纯浆液性腺泡导管包括闰管、纹状管、小叶间导管和总导管腮腺组织学图三、腮腺导管腮腺管(parotidduct):长约5~7cm,从腮腺浅部的前缘发出,在颧弓下1.5cm处,穿过颊肌,开口于与上颌第二磨牙相对处颊粘膜上的腮腺乳头四、腮腺的断层解剖腮腺是脂肪性腺体组织,正常CT上呈低密度,低于周围的肌肉密度,但高于皮下、颞下窝及咽旁间隙内的脂肪五、腮腺深、浅叶的划分U线:通过下颔后静脉最背侧点与同侧颈椎骨最背侧点的连线以U线代替面神经来划分,便于病变定位六、腮腺常见疾病腮腺炎症腮裂囊肿良性肿瘤:以良性混合瘤(多形性腺瘤)、腺淋巴瘤(Warthin瘤)多见,血管瘤、淋巴管瘤、脂肪瘤等少见恶性肿瘤:较常见有恶性混合瘤、粘液表皮样癌、腺癌、腺泡细胞癌和乳头状囊腺癌等腮腺炎症临床表现:可有红、肿、热、痛等炎症表现,常反复肿胀,间隔期不等CT表现:腮腺体积弥漫性增大,正常腺体的低密度脂肪影可为炎性增生结节代替,增强扫描多均匀强化,叶间间隔和包膜可有增厚女,43岁双侧腮腺炎腮裂囊肿属先天性疾病,系胚胎发育过程中腮弓和腮裂未能正常融合或闭锁不全所致。生长缓慢,本病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但常见于20~50岁。以30岁左右多见,主要症状为腮腺区或颈侧无痛性肿块,大小不定,可缓慢生长,常合并有瘘管,继发感染常发热,疼痛,瘘管有脓性分泌物和粘液流出。CT表现为边界清楚囊性密度,囊壁薄且均匀,增强可见强化,囊液密度均匀,常合并感染,囊壁增厚,周围界面模糊,增强囊壁强化囊液密度增高男,36岁左侧腮裂囊肿良性混合瘤是涎腺最常见的良性肿瘤,约占70%,常见于30-50岁青壮年,性别无差异,临床主要表现为无痛性软组织肿块CT表现:腮腺内圆形或椭圆形软组织密度肿块影,边缘光滑,与正常腺体分界清楚,增强扫描呈均匀或环形强化;较大者呈密度不均匀,其内可有液化坏死、陈旧出血和囊性变女,36岁病理:左侧腮腺混合瘤病理:双侧腮腺混合瘤女,47岁腺淋巴瘤(Warthin瘤)发病仅次于混合瘤,占5%~10%常见于50岁以上,男性多见,常为多发或双侧发病,多位于腮腺浅叶下极临床主要表现为质地较软的无痛性软组织肿块CT表现:单个或多个圆形、椭圆形肿块,大小一般在2cm~3cm,边界清晰锐利,内部密度不均匀,增强扫描强化程度与多形性腺瘤近似,可清晰显示肿瘤内坏死、囊变区男,54岁病理:右侧腮腺腺淋巴瘤混合瘤恶变肿瘤生长速度加快,并呈侵润性生长与周围组织边界不清,包膜不完整增强强化程度高于良性混合瘤肿瘤表面出现破溃恶性混合瘤女,31岁病理:右侧腮腺混合瘤恶变,呈侵袭性生长粘液表皮样癌腮腺内最常见的原发恶性肿瘤以30-50岁多见,无性别差异临床表现为粘连固定的肿块,触之较硬,边缘不清,部分可在颈部触及肿大的淋巴结粘液表皮样癌CT表现:多为边界不清、轮廓不规则的肿块,密度不均匀,内部可出现坏死,增强扫描后成不均匀轻度或中度强化,常于患侧颈动脉鞘区见多发肿大淋巴结男,36岁病理:左侧腮腺粘液表皮样癌,呈浸润性生长小结腮腺良性肿瘤,多呈膨胀性生长,边界清楚,周围脂肪间隙清晰,多位于浅叶,可见囊变或钙化腮腺恶性肿瘤,多呈浸润性生长,边界模糊,与周围组织粘连,多位于深叶,可伴有淋巴结转移CT、MR不能鉴别具体组织学类型,但综合病变的特点和临床资料可初步评价肿瘤的良恶性学习园地福州总医院医学影像中心
本文标题:腮腺的解剖及常见疾病--高炳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43500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