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企业财务 > 蒋捷:虞美人 听雨(完美版)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回答问题。(6分)•虞美人•听雨蒋捷•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壮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而今听雨僧庐下,鬓以星星也。悲欢离合总无情,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1)请在下表中填入表达作者在人生的三个阶段不同心情的词语。(3分)•歌楼听雨:•客舟听雨:•僧庐听雨:•(2)简析这首宋词的映衬手法。(3分)•(1)请在下表中填入表达作者在人生的三个阶段不同心情的词语。(3分)歌楼听雨:客舟听雨:僧庐听雨:(2)简析这首宋词的映衬手法。(3分)•⑴欢乐失意无奈(意思对即可)•⑵这首宋词主要采用了“映衬手法”。第一个画面的欢乐对第二、三个画面的忧愁、凄凉起反衬作用;第二个画面的满腹愁思对第三个画面的万念俱灰起陪衬作用。虞美人听雨蒋捷蒋捷,字胜欲,阳羡(今江苏宜兴)人。生当宋、元易代之际。蒋捷年轻时曾贵为一介公子,南宋咸淳十年(1274)中的进士,可叹尚未一展鸿图,岌岌可危的南宋王朝便告覆亡。一心想效力宋王朝重整山河的蒋捷,抑郁寡欢,退隐江湖之间,栖息于太湖中竹山岛,恪守气节,人称“竹山先生”。其一生饱经战乱流离之苦,颇富忧患意识。长于词,与周密、王沂孙、张炎并称“宋末四大家”。其词多抒发故国之思、山河之恸、风格多样,而以悲凉清俊、萧寥疏爽为主。尤以造语奇巧之作,在宋季词坛上独标一格。虞美人听雨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壮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而今听雨僧庐下,鬓已星星也.悲欢离合总无情,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雨少年年少不知愁滋味“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借“歌楼”、“红烛”、“罗帐”等绮艳景物组合而成“少年听雨图”,传达出春风骀荡、欢乐甜蜜的情怀。少年时代是无忧无虑的,又是多情善感的,少年的心,总是放荡不羁的,年少的时候,不识愁滋味,那时候是无忧无虑的,没有经历人生的风雨,心中有着豪情与壮志,就算忧愁,也只显得淡雅与悠然,也只是为赋新词强说愁罢了。在悠闲与得意中,会为了春花与秋月而不由发出感叹:青春是一本太仓促的书。词人回味意气风发的少年生活,是为下文表现人生苦多乐少,中年颠沛流离、晚年老境孤寂凄凉做反衬。红烛昏罗帐壮年一幅水天辽阔、风急云低的江上秋雨图。中年凄凉忧患始“壮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以“客舟”为中心场景,以“江阔”、“云低”、“断雁”、“西风”等衰飒、凄凉的景象点缀,挥就成“壮年听雨图”,映现出中年在风雨飘摇中颠沛流离的坎坷遭际和悲凉心境。“客舟”中,这便寓有漂泊他乡、人生无定的意味。而一失群孤飞的大雁。恰是作为作者自己的影子出现的。壮年之后,兵荒马乱之际,四方漂流。他通过只展示了这样一幅江雨图,一腔旅恨、万种离愁却都已包孕其中了。回味壮年听雨的寂寞凄凉,既是与前文少年生活作比较,呈现出青春好梦的破碎,又是为下文写老年苦涩的境遇作铺垫。暮年而今听雨僧庐下,鬓已星星也。独立僧庐,两鬓白霜,孤独凄凉。刻意凸现出僧庐之冷寂与鬓发之斑白,借以展示晚年历尽离乱后的憔悴而又枯槁的身心。两鬓斑白顿悟生“而今听雨僧庐下,鬓已星星也。”当前处境的自我画像。一个白发老人独自在僧庐下倾听着夜雨。处境之萧索,心境之凄凉,在十余字中,一览无余。江山已易主,壮年愁恨与少年欢乐,已如雨打风吹去。此时此地再听到点点滴滴的雨声,自己却已木然无动于衷了。“悲欢离合总无情,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表达出词人无可奈何的心绪,使其“听雨”嘎然而止。悲欢离合总无情以他一生的遭遇为主线,由少年歌楼听雨,壮年客舟听雨,写到寄居僧庐、鬓发星星。结尾两句更越过这一顶点,展现了一个新的感情境界。“无情”即“有情”,这是词人饱经沧桑后的感叹。“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句,一任的洒脱却是形似解脱实则无可奈何、万念俱灰的绝望之语“一任”两个字,就表达了听雨人的心情。这种心情,在冷漠和决绝中透出深化的痛苦,可谓字字千钧。虽“一任点滴到天明”,却也同时难掩听雨人心中的不平静。身在僧庐,也无法真正与世隔绝,也不能真正忘怀人生。“点滴到天明”亦无眠到天明,无静到天明也。“悲欢离合总无情”悲欢离合总无情,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饱经风霜的作者,面对萧萧秋雨,追抚一生经历发出不尽的慨叹,又蕴藏着无限的惆怅。唉!满怀愁绪,欲语泪先流。仰问苍天,为什么人世间的悲欢离合总是这样的无迹可循?如今只能听任雨打窗棂,一直到天明了。《虞美人·听雨》赏析•这是蒋捷自己一生的真实写照。词人曾为进士,过了几年官宦生涯。但宋朝很快就灭亡。他的一生是在颠沛流离中度过的。三个时期,三种心境,读来也使人凄然。这首词作者自己漫长而曲折的经历中,以三幅象征性的画面,概括了从少到老在环境、生活、心情各方面所发生的巨大变化。•在年少时,读蒋捷的《听雨》读出的是一份“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的欢快,就是偶而有些许的忧愁也是“为赋新词强说愁”的少不更事。而今,重读此词,才读出了一种发自内心的共鸣,因为,自己也是“鬓已星星也”。“壮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这是蒋捷经历了国破家亡,颠沛流离的忧患之后发出的声声悲叹。人生的各个阶段都有一个阶段性的心情,只有当我们年老时,才会知道,有很多的情怀已逝,很多的心情不再,很多的人逝物非。•对于大自然的雨雪风霜,每个人都视其境况和心情,而各有其感触,“冷暖自知”这句话是最能概括这个中滋味。当心情愉悦的时候去听雨,雨声是音乐,当心情悲伤离别来临的时候去听雨,雨声是“梧桐树,三更雨,不道离情正苦,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明”。•我爱雨不是为了可以撑把伞兜雨,听伞背滴答的雨声,就只是为了欢喜那下不完雨的雨天。为什么,我说不明白,好象雨天总是把我带到另一个处所,离这纷纷扰扰的世界很远很远,在那儿,我又可以重享欢乐和童年,会到了亲人和朋友,游遍了梦牵魂萦的好地方。优游、自在。那些有趣的好时光呵,我要用雨珠的链子把它串起来,绕在手腕上……如果我一直不长大就可以一直沉浸在雨的欢乐中。然而谁能不长大呢?人事的变迁,尤使我于雨中俯仰低徊。•——台湾琦君•从童年到中年,在历经了人生的风雨之后,仍能有一种以爱心来洞照忧患人生的平和心态,对苦难也好,失落也罢,都没有任何的抱怨,用平常心做人,用爱心关照世界上每一个需要得到尊重和关爱的生命,来人世间走一遭,遇见什么苦难,与其去抱怨、怨天尤人,不如面对一切,坦然承受,这不失为是对人生的一种注释!艺术特色1•三部曲”式线性时间结构•撷取少年,壮年,暮年三个代表性阶段,选择歌楼,客船,僧庐三个典型地点,以“听雨”这一背景情节为纽带,将不同的画面衔接成有机的整体,画面简洁,富有概括性,无一处闲笔。艺术特色3•意象化词语及象征化手法的使用三幅画均以意象化词语连缀而成,含蕴深厚,如“歌楼”,“客舟”,“僧庐”暗喻人生主要行迹,蕴涵着不同的情绪。由“上”至“中”而“下”,色调也随之发生相应的变迁。每一场景中的词语也大都含寄托,富象征,如“红烛”,“罗帐”描绘少年不识愁滋味的适意快活;“断雁”,“西风”渲染漂泊孤寂心境,有游子怀乡之情愫;“僧庐”则点名词人遍尝悲欢离合,晚年引身而退,看似无情实则痛楚无限。悲情一:伤时•张惠言《水调歌头》•今日非咋日,明日复何如?•朅(qiè)来真悔何事,不读十年书。•为问东风吹老,几度枫江兰径,千里转平芜。•寂寞斜阳外,渺渺正愁予!•千古意,君知否?只斯须。•名山料理身後,也算古人愚。•一夜庭前绿遍,三月雨中红透,天地入吾庐。•容易众芳歇,莫听子规呼。悲情之二:伤史•《乌衣巷》•(唐)刘禹锡•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西塞山怀古》•王濬楼船下益州,•金陵王气黯然收。•千寻铁锁沉江底,•一片降幡出石头。•人世几回伤往事,•山形依旧枕寒流。•今逢四海为家日,•故垒萧萧芦荻秋。悲情之三:伤离别•树初黄叶日,人欲白头时。•——白居易《途中感秋》•雨中黄叶树,灯下白头人。•——司空曙《喜外弟卢纶见宿》•落叶他乡树,寒灯独夜人。•——马戴《灞上秋居》•桃李春风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灯。•——黄庭坚《寄黄几复》悲情之四:伤生命•去者日以疏,•生者日已亲。出郭门直视,•但见丘与坟。古墓犁为田,•松柏摧为薪。白杨多悲风,•萧萧愁杀人!思还故里闾,智慧之一:化悲为健•鲍照《拟行路难》•(其六)•对案不能食,•拔剑击柱长叹息。丈夫生世会几时,•安能蹀躞垂羽翼?弃置罢官去,•还家自休息。朝出与亲辞,•暮还在亲侧。弄儿床前戏,•看妇机中织。自古圣贤尽贫贱,•何况我辈孤且直!•李白《将进酒》•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君莫停。•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侧耳听。•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智慧之二:化困为通•《定风波》(苏轼)•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已而遂晴,故作此。•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智慧之三:天人合一•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己忘言。•————陶渊明《饮酒》(其五)•更深月色半人家,北斗阑于南斗斜。•今夜偏知春气暖,虫声新透绿窗纱。•——刘方平月夜诗•总结•蒋捷的这首词,内容包涵广,感情蕴藏深.以他一生的遭遇为主线,组成了少年风流,壮年飘零,晚年孤寂的人生长卷,也从侧面透视了社会从相对稳定到动荡离乱,劫后荒凉的演变过程.结尾悲欢离合总无情,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更越过这一顶,展现了一个新的感情境界.“一任”表达了听雨人的心情,在冷漠和决绝中透出深化的痛苦,可谓字字千钧.•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孟浩然《春晓》•青箬(RUO)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张志和《渔歌子》•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志南和尚《绝句》•渭城朝雨亦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王维《送元二使安西》•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杜牧《江南春绝句》•水光潋艳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人生如梦,往事如烟,风雨之中细追寻。高考点兵:《虞美人·听雨》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壮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而今听雨僧庐下,鬓已星星也。悲欢离合总无情,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16.请在下表中填入表达作者在人生的三个阶段不同心情的词语。(3分)歌楼听雨:客舟听雨:僧庐听雨:欢乐惬意幸福失意压抑苦闷无奈麻木《虞美人·听雨》:蒋捷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壮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而今听雨僧庐下,鬓已星星也。悲欢离合总无情,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17.对“悲欢离合总无情”理解最确切的一项是()(3分)A.这里的“总无情”意思是,对他人的“悲欢离合”已无感情。B.这里的“总无情”意思是,“悲欢离合”总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C.这里的“总无情”意思是,作者这时已对“悲欢离合”不十分在乎了。D.这里的“总无情”意思是,“悲欢离合”本身是没有感情的。C我见过一滴雨它长着长长的尾巴那天头上悬着一块糙裂的水泥板它拖着长长的尾巴从天而降渗过了我的手心钻透了我的手掌落在地上的时候那长长的尾巴牢牢的卷着卷着的,那张不知几年还是十几年的照片轻轻一碰风化的粉尘溜到了眼边眼角偷偷的告诉我它有一滴雨藏了不知几年还是十几年现在闻闻还是那么新鲜长尾巴的雨放下颠倒梦想放下云烟放下空欲色放下悬念多一物却添了太多危险少一物贪嗔痴会少一点若是缘再苦味也是甜若无缘藏爱在心田尘世藕断还丝连回首一瞬间种颗善因陪你走好每一天唯有心无挂碍成就大愿唯有心无故妙不可言算天算地算尽了从前算不出生死会在哪一天勿生恨点化虚空的眼勿生怨欢喜不遥远缠绕欲望的思念善恶一瞬间心怀忏悔
本文标题:蒋捷:虞美人 听雨(完美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82561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