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我国教育政策理论与实践的基本问题参考书目(中文)袁振国主编:《教育政策学》,江苏教育出版社。刘复兴著:《教育政策的价值分析》,教育科学出版社。陈振明主编:《政策科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美]大卫•帕顿等著:《政策分析和规划的初步方法》华夏出版社[美]那格尔主编:《政策研究百科全书》,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美]邓恩著:《公共政策分析导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参考书目(英文)1.GregoryJ.Cizek,HandbookofEducationalPolicy,AcademicPress,SanDiego.1999.2.MarkG.Yudof,EducationalPolicyandtheLaw,St.Paul,Minn.1992.3.SandraTaylor,EducationalPolicyandthePoliticsofChange,Ruotledge,LondonandNewYork,1997.4.ThomasR.Dye,UnderstandingPublicPolicy(10E),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5.JayM.Shafritz,ClassicsofPublicAdministration(4E),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学习和研究教育政策的背景1、20世纪末期我国教育政策研究的兴起作为教育科学分支学科的教育政策研究(教育政策学)产生与20世纪的90年代成立专业学会:全国教育政策与法律研究专业委员会组建研究机构:北京师大教育政策与法律研究所等创建专业网站:中国教育政策法规信息网出版学术著作:《中国教育法制评论》、《中国教育政策评论》、《教育政策学》、《教育政策的价值分析》等等开展制度化的学术研讨:专业委员会的年会教育政策分析高级研讨会2、在社会转型和教育改革的时代,教育活动日益复杂,决策者仅仅依靠经验难以应付新的问题,必须依靠政策研究的支持。3、教育改革的年代,教育政策在教育改革发展中具有重要的作用——教育政策活动就是制度输出的过程——政策的不良与缺失将产生严重影响——教育政策是政府职能转变的的抓手——教育政策的科学化民主化水平是执政能力的集中表现4、当代我国的教育政策活动缺乏科学性与民主性5、教育科学理论与教育实践严重脱节,需要一个中介一、教育政策与教育政策分析(一)教育政策的外延——政策:政府、政党、社会团体(组织)、个人所制定的行为准则——公共政策:特指政府官员、政府机构所制定的政策——教育政策:(1)教育政策是公共政策的一部分(2)更广泛的理解:影响两个学校以上的政策决策——教育政策与教育法(二)如何理解教育政策的内涵1、理解政策含义的三类不同观点一是认为政策是某种行为准则、计划、文件、谋略,方案或措施,是需要执行或遵守的“文本”。二是认为政策是某种有目的地进行价值分配,处理问题或实现既定目标的复杂过程,大部分是把政策理解成为一个动态的线性过程,一条从目标到结果的直线。三是认为不仅仅是某个特殊的文本,也不是一个简单的线性过程,而是一个既有过程又有结果的众多因素相互作用的前后相继的复杂“周期”(policycircle)。2、教育政策的内涵政治措施价值选择利益分配合法性教育政策动态过程有效性特殊性质政治因素决定教育政策几个实例教育方针成为教育目的20世纪70年代推荐上大学制度治理乱收费政策教师身份的确认(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教师的公务员身份问题)台湾的“教育台独”输入要求支持政治系统决策和行动输出环境环境环境环境政治(政策)过程(戴维·伊斯顿)教育政策的过程一个政策周期(ThePolicyCycle):研究者的作用议程建立(agendasetting)提出问题政策形成(policyformulation)预测与建议政策实施(policyimplementation)监控政策评价(policyevaluation)评价政策改变(policychange)提出改进建议政策终结(policytermination)开始新政策周期教育政策的特殊性教育政策活动的复杂性(柯伯思)教育政策几乎涉及到所有的社会成员,利益错综复杂公众对教育系统比其他社会系统更熟悉,更具有发言权教育领域的权力比其他社会领域更为复杂和分散教育过程目标具有多样性(国家、社会、家庭、个人等)政策目标的实现依赖于受教育者的积极参与教育政策利益分配的特殊性资源配置以实现公益性为最基本的目标利益分配的主要内容是个人身心发展机会、条件和资格的认定(发展权利分配、发展机会分配、发展条件分配、资格认定)(三)教育政策的分类从层次或空间来看,教育政策可分为三个大的层次一是全国性的、宏观的教育政策(包括基本政策和具体政策)二是区域性的教育政策(如地方的教育发展规划)三是学区性的教育政策(如学校发展战略)从教育政策的功能来看,可以区分为两大类一是纵向规划教育发展的政策二是横向激励教育发展的政策学前与特殊教育政策课程政策基础教育政策财政政策职业教育政策教师政策高等教育政策科研政策本科后人才教育政策民办教育政策终身教育政策…教育行政管理政策…教育政策涉及的主要问题领域四个领域:国家宏观政策问题、区域教育发展问题、学校发展战略问题、国际教育问题三维结构学前教育基础教育高等教育职业教育本科后教育终身教育等国家宏观区域发展学校战略国际教育等学校设置教育财政课程管理教师管理学生管理学校、政府与社会关系科学研究等(三)教育政策分析广义上:政策分析等同于政策科学狭义上:研究政策方案的选择与评估中观层面:政策分析是一个跨学科、应用性的教育研究领域,它采用各种研究和论证方法,产生和转变与公共政策相关的信息,以便帮助决策者或当事人发现和解决公共政策问题。政策分析所涉及的是整个政策过程,包括问题界定、目标确定、方案选择和效果评估等环节。在政策分析中方法论站主导地位。政策分析的三类主体研究者:关注政策活动的全过程,关心与政策活动相关的所有的因素,进行研究性分析决策者:识别政策问题,作出选择,解决问题,只能进行初步分析中间人:进行技术性、中立性分析、对各种可能的被选政策方案进行分析、评价、提出各种备选方案的建议研究者、中间人、决策者的不同视野研究者中间人 决策者两种文化的交流:决策型的研究者和研究型的决策者(四)政策分析的三种类型批评性的政策分析(studiesagainstpolicy)支持性的政策分析(studiesforpolicy)解释性的政策分析(studiesofpolicy)二、我国教育政策的范式•(一)社会变革对教育政策提出挑战•当代中国正在发生公共教育权力转移——中央与地方、政府与学校之间的转移——政府的公共教育权力向市场领域和社会领域的转移•权力转移产生新的教育政策问题——政府选择与非政府选择(市场、公民社会)关系——公益与私益的关系——公平与效率的关系——解制与规制的关系•权力转移对教育政策提出挑战:必须要改革教育政策活动的范式三个领域与及其选择类型政府——政府选择集体选择市场选择(个人选择)社会——非政府选择——公民社会选择学校——非政府选择(二)不同的教育政策范式关于范式(paradigm):美国科学哲学家托马斯•库恩在《科学革命的结构》提出的概念。认为范式是科学发展或科学实践活动的图式或一般模式。案例:“中国西部地区基础教育发展项目”中的政策——两种不同的政策范式A:政府选择(单一的政府、教育行政部门决策)B:社会参与(所有利益相关者的参与)不同的教育政策范式单一政府选择非政府选择有限参与政府社会学校学校社会政府学校社会政府学校社会政府政府社会学校理想的政策范式:互动与博弈(三)计划经济体制下的教育政策活动范式——单向度的政府选择模式关于范式(paradigm):美国科学哲学家托马斯•库恩提出的概念。认为范式是科学发展或科学实践活动的图式或一般模式。1、政策话语模式的特征是国家中心和行政机关中心2、教育政策对教育公益性的理解比较狭窄3、教育政策的首要价值目标是效率优先4、教育政策活动往往处于“受益人缺席”的状态5、一些重要的政策环节缺失6、教育政策往往习惯于作出外在的制度安排理解体现教育公益性的行为的三个维度一是从行动者或制度意义上理解公益行为。只有政府机构或公共机构才能实施公共行为,实现公共利益。私人机构则不能实现公共利益。二是从行为的目标上理解公益行为。不论是否是政府机构、公共机构或私人机构,只要其追求和实现了大多数人的利益,就是公益行为。三是从组织特征的意义上理解公益行为。具有“可进入性”(即组织活动和决策的开放性程度)的组织就具有公共性,能够实现公共利益。传统法律、法规主要从制度意义上理解教育公益性。从而排斥教育中追求私益的行为,把两者对立起来。(四)建立新的教育政策活动范式1、政策活动中确立政府力量、市场力量、公民社会自治力量相互博弈的话语模式(1)转变政府职能,调整公共教育权力结构。A:公共教育权力的体制内下放;B:政府拥有的公共教育权力向市场领域和公民社会领域转移。(2)政府引导和培育教育领域健康的市场力量和公民社会力量的发展。2、突破“制度”意义上的教育公益性局限,以“多样化利益的满足”和“可进入性”为尺度理解和评价教育的公益性(四)建立新的教育政策活动范式3、把教育公平作为教育政策的基础性目标传统公共行政学与新公共行政学(弗雷德里克森)新的教育环境下教育公平受到挑战(追求私益、竞争、选择)4、改变教育政策活动中“受益人缺席”的状态教师、学生、家长、社区人员能够参与教育的决策和公共管理5、克服教育制度变迁的“路径依赖”,改变教育政策作出制度安排的路径。重视内在制度的建立,为内在制度的生成留出空间,提供政策环境市场机制挑战教育公平市场带来的竞争、选择与权力分散赋予强势群体“特权”民间资本追求利润可能损害教育公平教育部门和学校追求绩效影响教育公平市场机制强化或加剧了学校“再生产生产关系”和复制社会分层的功能三、我国教育政策决策与研究中的基本问题1、政策决策的结构问题(案例:刘燕文被学位委员会剥夺博士学位)2、政策活动的合规律性问题(案例:治理乱收费政策——政治需要与客观事实)3、弱势补偿问题(案例:某省基础教育项目助学金发放的政策)4、政策代价问题(案例:某县毕业生分配政策、集中办学政策)5、政策失真问题(案例: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政策)民主的与专制的政策决策结构(阿普特)社会系统政府政策决议输入输出反馈社会系统变化政府政策决议输入输出反馈教育收费政策与“一费制”:价值与事实的关系问题产生的背景——教育大规模扩张——经济体制的变化——优质教育资源短缺与竞争——政府投入严重不足——政府与学校关系发生变化现状与事实——谁在收费?学校还是政府?——那些收费是乱收费:行政事业收费、服务性收费、乱收费?——一费制能否解决问题?——学校不收费能不能正常运转?作出价值判断的依据:事实与理论•案例:弱势补偿问题•我国西部某乡的情况•学龄儿童:128名•在校儿童:63名(女童不足10名)•失学儿童:65名•从中/英基础教育项目贫困学生助学金中获得30个减免学费的资助名额,每人每年人民币50元,以实物形式发放。•该省教育部门的资助主要原则•贫困失学或面临失学的儿童•女童、少数民族儿童优先,女童比例不得低于70%,少数民族儿童不得低于60%•家庭年人均收入低于300元,人均口粮低于300斤的儿童•50%以上的助学金用于资助已失学的儿童•尚未“普初”的县,助学金只安排到小学•实际的执行情况面对弱势群体的选择•弱势补偿•优先扶持(约翰逊的比喻)优先扶持的理由:打破恶性循环教育价值观孩子继承父母价值观进入低社会地位职业重视教育,上中学大学向上层社会流动不重视教育退学(美国罗吉斯)政策代价问题成本性代价人为性代价选择性代价决策者要不断追问是谁付出了代价?教育政策失真问题(1)含义:政策失真指教育政策在执行
本文标题:教育政策理论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14339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