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沈从文“在西方,沈从文的最忠实读者大多是学术界人士。他们都认为,沈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少有的几位伟大作家之一,有些人还说鲁迅如果算主将,那么沈从文可以排在下面。”——金介甫《沈从文传》“他借湘西边地风情而对中国古典诗意的卓越再造”。——王一川《二十世纪中国文学大师文库》“……说句公道话,我实在是比某些时下所谓作家高一筹的。我的工作行将超越一切而上。我的作品会比这些人的作品更传得久,播得远。我没有方法拒绝。”——《从文家书·湘行书简》征服自己的一切弱点,正是一个人伟大的起始.照我思索,能理解我;照我思索,可认识人。我只想造希腊小庙,这神庙供奉的是‘人性’。一辈子最怕的是在同一人生实在是一本书,内容复杂,分量沉重,值得翻到个人所能翻到的最后一页,而且必须慢慢的翻。征服自己的一切弱点,正是一个人伟大的起始.热情既使人疯狂糊涂,也使人明澈深思。——《沈从文家书》人物简介沈从文(1902年12月28日-1988年5月10日)原名沈岳焕,笔名休芸芸、甲辰、上官碧、璇若等,乳名:茂林,字崇文,湖南凤凰县人,苗族,祖母刘氏是苗族,其母黄素英是土家族,祖父沈宏富是汉族。沈从文是现代著名作家、历史文物研究家、京派小说代表人物。14岁时,他投身行伍,浪迹湘川黔边境地区,1924年开始文学创作,抗战爆发后到西南联大任教,1931年—1933年在山东大学任教。1946年回到北京大学任教,建国后在中国历史博物馆和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工作,主要从事中国古代历史的研究。沈从文1988年病逝于北京。生平介绍6岁入私塾,1917年小学毕业,参加当地土著军队。他当过卫兵、班长、书记等,亲眼目睹了湘兵的勇猛威武,也感受到了嗜杀者的残酷暴戾。1922年,年仅二十岁的沈从文,因为受到五四余波的影响,从湖南湘西凤凰来到了当时中国的文化中心——北京,他的梦想是想当一个作家。然而,只有小学文凭的他,遭到了别人无情的耻笑,以至于当胡适先生聘请他去老师,他教的还是一些低年级的学生,这也在当时开了一个先例,由一个只读过小学的“乡下人”,去教一群高素质高文化的大学生。1924年第一篇作品《一封未曾付邮的信》在《晨报副刊》发表,进入新月派圈子。1928年到上海中国公学任、与胡也频、丁玲合编文学刊物红黑》,1930年起先后在武汉大学、青岛大学任教。1932年。结识张兆和。由于诗人徐志摩的介绍,他被中国公学校长胡适聘为教师。张兆和与姐姐妹妹都是大家闺秀,号称“张门四枝花”。按说,沈从文在纯洁美丽如天鹅的张兆和面前,应该是自卑的,但他有股子头撞南墙的倔强劲。“凡是沉默寡言的人,一旦堕入情网,时常是一往情深,一发而不可收拾”(梁实秋《回忆沈从文》),既然口才不济,又十分害羞,沈从文便祭出自己的法宝,暗地里发起了书信攻势,沈从文不停地给张兆和写情书。一开始,张兆和就直接地拒绝了沈从文的求爱。可沈从文并不死心,他一直坚持给张兆和写情书,并还扬言,如果张兆和不答应,就去自杀。1933年是沈从文收获颇丰的一年。①9月与张兆和结婚。②开始主编《大公报》文艺副刊。③创作进入佳境。创作代表作《边城》。④引起“京派”“海派”之争。作品介绍:短篇小说集:《蜜柑》、《雨后及其他》、《神巫之爱》、《旅店及其他》、《石子船》、《虎雏》、《阿黑小史》、《月下小景》、《如蕤集》、《八骏图》、《三三》中篇小说:《一个母亲》、《边城》长篇小说:《旧梦》、《长河》散文集:《记胡也频》、《记丁玲》、《从文自传》、《湘行散记》、《湘西》等经典爱情情书《三三》“一九三一年八月五日至九月十七日作于青岛”——沈从文1929年于吴淞中国公学任教期间爱上女学生张兆和,1933年9月9日,与张兆和结婚,显见,《三三》的创作正处在沈从文对张兆和展开追求而尚未结婚期间,不可避免的,《三三》的创作就带有沈从文向“三三”传达爱情信条、表示爱慕倾心的深意。15岁的三三在一个夏天的黄昏里遇见了一位城里的白脸少爷,而总管家的管事如同说梦话般对少爷说让总爷做媒,如果那样,少爷就是碾坊的主人了。三三做了一些梦,梦见少爷掉进了水了。母女俩说起城里有很多房子,“每一栋房子都住了一个老爷同一群少爷。”三三娘隔三差五地往少爷家送鸡蛋。。。。。。当有一天三三和她娘再一次送鸡蛋的时候,听说少爷死了。“是谁死了?”“就是上个月从城中搬来养病的少爷,只说是病,前些日子还常常出外面玩,谁知忽然犯病死了。”三三听到这个,心里一跳,心想这难道是真的?三三于是做了和城里人有关的梦。可突然那个城里来的白脸少爷死了。那个城里来的养病的少爷的死把三三从梦中拉回现实。三三的朦胧的初恋破碎了。我走过无数的桥,看过无数的云,喝过无数种类的酒,却只爱过一个正当最好年纪的,我应当为我自己感到庆幸。——沈从文“京派”的概念京派指的是20年代末到30年代居留或求学于以北京为中心的北方城市,坚守自由主义立场的作家群体,他们追求文学(学术)的自由与独立,既反对从属于政治,也反对文学的商业化,是一群维护文学的理想主义者,其基本成员是大学教师和大学生,以《大公报》文艺副刊、《文学杂志》、《水星》为主要阵地,以沈从文、废名、朱光潜、凌叔华、萧乾、李健吾、芦焚、林徽因、卞之琳、何其芳、李广田、林庚等一批学者型的文人,即非职业化作家为代表,其中最重要的作家就是沈从文。“海派”除沈从文当年特指的张资平、曾今可等海派商业文人外,这里主要指20年代后期开始活跃于上海的新感觉派。一是从五四文学分离出来走向都市大众读者的张资平、叶灵凤、曾今可、曾虚白、章克标等初期海派。二是30年代在上海都市读者群中风靡一时的新感觉派小说家穆时英、刘呐鸥、施蛰存、黑婴、杜衡、徐霞村、禾金等,谓之第二代海派。三是40年代涌现的后期海派作家张爱玲、苏青、徐讦、予且、无名氏等人“海派”的概念
本文标题:沈从文简介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19303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