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临时分类 > 师范数学专业课程教学情况调查报告
师范数学专业课程教学情况调查报告[摘要]当前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已全面铺开,高等师范院校也应当转变教学方式,在教学中贯彻新课程理念,使未来的教师对新课程教学理念有所体验,提高未来教师实施新课程的能力。为此,需要对高师数学课堂教学现状有一个较为准确的了解。本文通过对高师数学系学生数学课堂学习的调查,运用教育理论对结果进行研究分析,从而在教师的教学观念、学生的学习方式等方面获得一定的启示。一、问题的提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把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的改变作为突出问题,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多样学习方式。基础教育课改这一目标的实现非常需要来自教师教育系统的支持配合。师范院校为配合、支持基础教育课改,既要调整专业设置、培养规格和课程结构以及更新教学内容,也要转变教师教育系统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从而提高未来教师实施新课程的能力。那么,当前师范院校数学专业课程的教学方式是怎样一种状况,是否与新课程理念有相通之处呢?带着这样一些问题,我们对高师数学专业课程的教学情况作了一个调查,并运用教育理论对结果进行研究分析,以期在教师的教学观念、学生的学习方式等方面获得一定的启示。二、调研方法及内容笔者在理论研究、同行探讨和自我思考的基础上,拟定了调查问卷,从学生的学习方式、学习态度和观念、教师的教育观念和教学方法等入手,对江西省两所普通高等师范院校数学系大学三年级的189名学生进行了无记名问卷调查,其目的是了解数学教学的现状。为使调查结果真实反映实际情况,调查时邀请班主任老师到场协助动员,让学生实事求是做答,防止少数学生胡乱应付。问卷中的所有问题采用混编的形式,以克服思维定势的前摄效应的影响(如用来考察课堂教学中学生主体性的问题排列在第2、4、9、13、19题)。发放问卷181份,收回有效问卷176份。在对结果进行统计、归纳的基础上,运用现代教育理论进行研究分析,同时辅以课堂观察和个别访谈的方法,针对问卷调查中产生的问题及想法进行验证与修正,以期对结果做出客观解释,并形成更高层次的认识。三、调研结果及分析(一)教师的学生观、教学观和教学方式教师的学生观包括教师对学生的认识、情感、态度和行为方式等,它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具有重要的意义,不仅制约着教育教学过程的顺利进行和良好教育教学效果的取得;同时,它又是影响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因素。教师的学生观还直接影响到老师的教育观和教学方式。在访谈中,我们发现九成以上的教师持有正确的学生观和教育观,这与学生问卷调查的结果有些出入。在学生问卷调查中,24.6%的学生回答说,在数学课堂上教师要求学生“保持非常安静”;关于课堂教学交往方式,超过三成学生(占32.1%)回答“教师专注于讲解和板书,让学生认真地听”;62.8%的学生“偶尔”或“没有”得到老师的各种鼓励,16.7%的学生认为课堂上很少有或几乎没有思考的时间,有25.5%的学生认为自己很少有或没有发言的机会;对于问题“你若对某数学专业课程不大感兴趣,主要原因是什么?”,有20.6%的学生回答“不适应老师的授课方式”。从数据上可以看出,教师讲、学生听仍然是教学特点之一。值得一提的是,在教育技术的使用上,演示型模拟教学方式在基础教育界一直是遭到批评乃至摒弃的,一些教师坦然承认,使用CAI课件主要是因为可以少写粉笔字,并且每年重复使用,省时省力。(二)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方式关于学生学习主动性的表现,非常少或从不阅读数学课外书籍的学生多达70.9%,“经常”阅读数学课外书籍的学生仅占6.2%,说明学生没有阅读的习惯,阅读能力不强。在参加数学课外活动方面,83.3%的学生没有体验过,参加过数学课外活动的主要是加入了学校的数学建模协会的学生。这就告诉我们,目前学生的学习依然停留在课本与课堂上,缺乏主动探索、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学生的学习方式的状况能从侧面反映新课程理念的贯彻情况。虽然课堂上思考时间很多的学生占42%,独立完成作业的学生占53.6%,但从不自学的学生占46.4%,课堂上学生经常有主动发言机会的占9%,能经常与老师、同学交流讨论的占11%,对不明白的问题经常争论的占16.7%;在学习方法上,靠记和背、考前突击的占32.8%,这实质上还是传统教育方式的特点,学生没有摆脱被动接受的地位。调查表明,不少学生在数学学习中,对老师有很强的依赖性,学习上的消极情绪严重。比如,有43.2%的学生从不主动解答教材上的习题;对于数学知识重点的把握,52.6%的学生“靠老师归纳”。有的学生上课不记笔记,老师讲课时只管听,且听得头头是道,课后却找不着方向,结果是“能听懂课,但不会解题”。大部分高师学生的自学能力还不强,学习具有盲目性。由于压力和动力不足,有的学生学习自觉性差,不少学生习惯于考前突击,平时对于课堂上的各种学习形式和师生互动表现冷漠,不予配合。开放性作业也会给一些自觉性差的同学以可乘之机,敷衍塞责、马虎应付。(三)教师对学生的权威性以及学生的主体意识对于教师的权威性以及学生的主体意识,是通过问卷中问题14~19(同时参考了问题2、3、7、9),结合课堂观察、访谈等共同完成的。结果表明:多数学生敢于发表与教师不同意见(31.4%),不敢的只占17.9%;43.7%的学生表示数学老师会积极承认自己的失误,并且超过半数的学生(占54.6%)认为数学老师出现知识性错误是“正常,情有可原”,这应该是我国教育改革的发展趋势,这是对“师道尊严”传统观念的一种冲击,教师绝对权威的局面已成为过去。但是我们应该看到有自己思想、有个人主见的学生还不是很多,我们要进一步融洽师生关系,创设和谐、民主的教学环境,教师做真正的倡导者、合作者、引导者。(四)大学数学与中学数学课堂教学的对比通过访谈,结合问卷调查的结果,我们得出大学与中学数学课堂教学对比的总体印象。中学数学教师在知识传递的过程中,更愿意调动学生的参与,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注重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课堂交流,内容讲解比较细致,高密度提问成为课堂主要讲授方式,并且技能训练在数量和用时上都占有较大比重,训练强度大。而大学数学教师更多地考虑知识的系统性和逻辑性,强调对数学概念、原理的深入理解,在他们眼里,内容是第一位的,方法是第二位的,即所谓“教什么比怎么教更重要”,“讲授+板书”是他们的课堂教学常态,缺少与学生的互动、交流,有例题分析,但数量较少,不重视技能训练。约47%的学生认为有些大学老师责任心不强,不讲究教学艺术。部分学生说“有的老师讲课不生动,照本宣科”,“有的老师除了上课外根本不进教室辅导我们的学习,上课后就走了”。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全面推行的今天,高师课程改革显得非常滞后,约70%的大学数学教师和63%的中学数学教师认为,高师数学教学中的评价方式以及教材内容的组织安排,包括习题的形式与新课程理念有很大差距。据观察,教材陈旧的问题也还存在,比如,我们调查的两所学校都还在使用1978年版的《常微分方程》教材,内容有些陈旧、偏难,其中的几处印刷错误也保留至今。通过访谈我们明显地感觉到,大多数教师对新课程所倡导的教学理念都表示赞同,但却基本上没有在教学中贯彻新课程教学理念的愿望和实际行动。课堂观察的情况很好地印证了教学理念贯彻的不理想。访谈中,多数教师认为这是正常现象,因为固有的教学模式使用起来更得心应手。四、思考与建议(一)教师要树立基于师范性的学生观、教学观学生观是教师教学理念的具体表现,也是教师教学行为的出发点。首先,将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其次,要通过自身教学方式的改变去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使学生真正意识到自己是学习的主体,让学生自己动手、独立学习。关于教学观,新课程理念强调教学是教与学的交往和互动,这种交往互动式教学意味着教学要由以学科为本位转向以人的发展为本位,由重知识传授向重学生发展转变,由重结果向重过程转变,由重教书向重育人转变。(二)大力加强教学互动在调查中我们发现,高师数学课堂教学中的互动是相当缺乏的,课堂内老师滔滔不绝地讲,学生鸦雀无声地听是最常见的现象,学生基本上处于被动接受的地位。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要求“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以及教学过程中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互动教学”是在对传统教育的反思中,着眼于现实与未来的理性思考的产物,它有利于师生之间的适时调整和适应,有利于让学生在一种主动的状态中,在积极思维的配合下进行学习。“互动教学”需要教师有民主精神,放下师道尊严的架子,建立起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教师不但要让学生充分发表意见,并接受学生的正确意见,还要充分尊重学生的观点和创造,多鼓励,少指责。此外,还要做到师生之间的人格平等,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尊重个性差异,尊重学生的创造,并且尽量使师生间情感交融,营造一个有利于教学互动的良好氛围。(三)重视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所谓学法指导,是指教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使学生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并获得选择和运用恰当学习方法进行有效学习的能力。就学习方法而言,师范生的学习方法确实需要指导,而这也是他们将来走上教学岗位后适应新课程改革的需要。目前在学生中普遍存在蜻蜓点水、浅尝辄止,缺乏整体观念和系统性,以及边学边丢,缺乏效益观念和逻辑性等现象。教师在教学中要引导他们“博采百家之花而酿一己之蜜”,经过消化咀嚼,使知识积少成多,同时注重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要让学生体验到学数学的无穷快乐,并把所学得的知识转化为能力。从我们的调查结果看,当前最紧要的几个方面是:(1)指导学生上好每一节课。怎样上好课,里面大有学问。要指导学生思维跟上教师的讲解,做到听、思、记三结合;(2)指导学生在做作业之前认真阅读教材,回顾并梳理老师的课堂讲授;(3)指导学生有针对性有选择地阅读数学课外书籍。(四)调整对师范院校教师的评价办法长期以来,师范院校的教师与其他高校教师一样,同时承担着教学与科研两大任务,而且评价教师工作能力过多地注重其科研能力,科研成果的数量和质量直接影响着教师职称晋升、学术声望和经济收入,而这个科研,并没有重点投向教育教学方面,更缺少将教育教学科研成果付诸实践的驱动机制。相当一部分教师没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也没有足够的积极性提高自己的教学质量,思考教学方法的改进。因此,师范院校教师的考核和评价方案必须作相应的调整。农村小学数学教学中德育渗透状况调查报告调查目的:学校是育人的场所,课堂是育人的主渠道。德育是学校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贯穿于学校教育教学的全过程和学生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学科德育渗透在智育活动中对学生健康成长和学校工作起着导向、动力和保证的作用。因此,教师应把对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放在首位,融化在教学中,落实在课堂上。然而,现实教学中,教书与育人两张皮的现象仍然比较普遍,一些数学教师只顾教书,认为育人是班主任的事情,是思想品德课上的任务,是语文教师要做到的事情,与数学教师毫不相干。为了更好地在农村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德育,首先了解农村小学数学课堂中德育渗透的情况和效果,以便在数学教学中如何渗透德育制定对策,有效地实施德育和充分发挥数学的德育功能。调查方法:调查问卷、当面采访、听随堂课我们根据实际情况拟定了“农村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德育现状”的调查问卷,于2013年10月对六所农村小学三到六年级100名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问卷回收率为100%,按要求答题率为100%。问卷的效度和信度较高。对30多名小学数学教师就“农村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德育”有关话题进行座谈、交流。此外,我们随堂听数学课10节次。调查对象:泗阳县王集镇六所村小调查结果:一、学生调查问卷回答情况1、选择题(1)你觉得学习数学的价值在于()。(选A占35%,选B占30%,选C占15%,选D占20%)A、为了考大学B、掌握一定的知识,成为全面发展的综合人才C、学校安排、不得不学D、既能学到数学知识,又能学到做人的道理(2)世界上第一个把圆周率的值精确到7位小数的人是()人。(正确率98%)A、中国B、美国C、印度D、日本(3)你的数学老师在课堂上传授的内容包括()。A、只进行数学知识训练B、既有数学知识,又有德育知识。C、很少有德育知识D、从来没有德育方面的知识(选A35%,选
本文标题:师范数学专业课程教学情况调查报告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19829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