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哲学的主题与方法论》讲义讲授:彭富春2009年下学期——*第一讲*——关于哲学问题与方法,我们要讲三个大的问题。第一,什么是哲学?第二,什么是哲学的问题,也即什么是哲学的主题?我们将讨论三个主题,分别是存在、思想和语言。第三,什么是哲学的方法?包括四个内容:首先是作为方法的批判;其次探讨有原则的批判,即归纳和演绎;再次我们要讨论无原则的批判,最后要讨论三种批判,即语言批判、思想批判和现实批判,尤其是现实批判中的享乐主义、技术主义和虚无主义。最重要的几篇参考论文是《哲学的主题和方法》、《哲学与当代问题》、《论无原则的批判》、《哲学美学导论》中“美作为欲技道的游戏”这一节。一、什么是哲学我们要讲:(一)哲学的日常语义(二)哲学的字源学(三)关于哲学的一些理论(四)西方哲学(五)中国哲学(六)哲学学科的结构关于哲学,一方面人们认为它很深奥,很多同学在学习哲学的过程中既感受到了快乐又受到痛苦的煎熬;但另一方面,又似乎人人都可以谈论哲学。这些日常的想法阻碍了我们真正进入到哲学之中。哲学不是人人都可以讨论的,也不是每时每刻都可以讨论的。我们要放弃平时对哲学的信口开河、大而化之的谈论,从而进行一种哲学式的谈论。(一)哲学的日常语义关于哲学,我们首先面对的就是日常生活中对于哲学的各种规定,这也是我们学习哲学首先要抛弃的各种观念。对哲学的日常语义的分析不是为了将它们作为思想的根基,而是反过来,找出这些观念的无根基性,从而加以抛弃、拒绝。哲学的日常意义包括以下几种。第一,哲学是聪明的学问。很多人之所以学习哲学,就是为了获得智慧。人们平时赞美一个人时,会说“这个人具有哲学头脑”。第二,哲学是玄学,很深奥的学问。玄作为一种颜色是黑色,意味着深奥,看不见。所以如果说哲学是玄学,就意味着它是深奥的。日常语言中,人们常常会说“你讲的东西太哲学化了”。太哲学化再极端一点,就有些恐怖了。网上经常有一种说法,说哲学系的博士生很恐怖,尤其是哲学系的女博士生,我们哲学系的一个女博士生写了一本书叫《我是女博我嫁谁》。哲学系的女博士生看似可怕,不是因为她们难看,而是因为在常人看来她们每天都在考虑一些哲学问题,有些不可思议。第三,哲学是原则。如人们常说“我有我的人生哲学,你有你的人生哲学”。但是大家可以考虑一下,如果一个小学生,压根儿什么哲学书都没有读过,他有什么权力说自己有人生哲学。显然这里的人生哲学指的是一种信念、原则和想法。第四,哲学在西方语言中还指“某某理论”。如洗衣机的哲学、汽车哲学、电脑哲学、网络哲学等,这里的哲学指的都是关于某物的理论。哲学的日常语义距离我们真正要学习的东西还相差很远,所以我们绝不能停留在哲学的这些日常观念中。(二)哲学的字源学哲学的本义究竟是什么?如果说哲学并不是所谓聪明的学问、玄学、原则等,那么哲学到底是什么?我们要讨论不同语言中的“哲学”一词,首先是汉语中的哲学,其次是西方语言也即英语、德语、希腊语中的哲学。1、汉语中的哲学汉语中“哲学”这一语词的出现是近代的事情,古汉语中有“哲”字和“学”字,但是没有“哲学”一词。“哲学”一词是日本人发明创造的,近代以来的日本是中国的老师,因为近代以来中国是通过日本来学习西方的东西。汉语中的“哲”(喆)指聪明、智慧,也即不愚蠢。当然我们后面要进一步讨论,聪明还不能等同于智慧。先秦文献中多处出现“哲”字,如“哲人”、“先哲”、“哲理”等。汉语中的“学”有很多意义,如学习、模仿等。但学习、模仿都还不是“哲学”中的“学”的意义,哲学相关于“学”的另外两种意义。一是学问,即学到的知识,如我们经常说某某人是博学之士、饱学之士。但学问一词还带有日常语言的味道,哲学之学有比学问更严格的规定,这就是学的另一层意义——学术。什么是学术?即专门的系统性的知识。所以我多次提醒同学们不要满足于一般的文史知识,不要满足于平时在宿舍里天南海北的卧谈,那只是一种无根基的闲谈。由此我们可以看到,“哲学”一词在汉语中指的是关于智慧的系统性知识。智慧是每一个人都会有的,但是系统性的知识不是每个人都具备的,我们在学校里学习哲学,就是要在系统性上下功夫。2、西方语言中的哲学现代西方世界中英语是一种最具强势的语言,德语则是最有哲学意味的语言。哲学在英语中是philosophy,德语中是Philosophie,两者都来源于希腊文中的philosophia。汉语中的“关于智慧的系统性知识”是否切中希腊文中的philosophia?不一定。我们有必要看看翻译过程中什么没有被翻译出来,什么是翻译的人自己加上去的。希腊文的philosophia由phil与sophia构成。phil的本意是“爱”与“追求”,它是希腊文中的philia。希腊文中的“爱”有几种不同的语词,其中philia指的是一般的爱,比如兄弟之爱。美国的Philadelphia(费城)在圣经中也找得到,即兄弟之爱。这种爱的极端化就是同性之恋,有一部关于同性恋题材的影片就叫Philadelphia,如果被翻译成“费城”就错了。有一个很著名的电器品牌叫菲利普(Philip),意思是爱马的人。为了把philia说得更清楚,我们可以将它与另外两个希腊词加以比较,即eros和agape,eros是性爱,agape是上帝之爱、圣爱。eros是人们常常说的天使,但在古希腊神话中是爱神,它的特点是性爱,包含了肉体、身体和欲望。关于爱情有几种境界,最高境界是纯洁的爱情,即精神之爱;其次是色情,性爱通常包括有色情的成分;最次的是淫秽。色情与淫秽还有区分的,很多西方文艺片都含有色情的成分,但不是淫秽的,不是扫黄所针对的对象。eros既不是纯粹的精神之爱,又不是淫秽的,而是带有身体性的爱。agape讲的是圣爱、上帝之爱,完全脱离了身体,它包括上帝对人的爱和人对上帝的爱,显然对上帝的爱不同于对女人的爱,agape最能体现爱的本性,即作为一种给予和奉献。通过对三种爱的介绍,我们发现哲学之爱既不是性爱,也不是圣爱,而是介于两者之间。三种爱相比较的话,philia高于eros,agape高于philia。哲学之爱虽然不同于性爱和圣爱,但是可以通达这两者。哲学之爱并不表现为一种激情的状态,而是表现为一种思想、思辨。现在市面上流行的很多所谓的哲学都是个人体验性的东西,具有小资情调,但并不是真正的思想。Sophia指的是智慧,即知道。为了将智慧描述得更清楚,我们有必要看看它的对立和相关之词,通过划界来确定智慧本身是什么。智慧的对立面是愚蠢,即不知道。智慧显然不是愚蠢,但是智慧也不是所谓的聪明。汉语中的聪明指看得见、听得见,即耳聪目明,可以比喻一种心灵上的能力。但是聪明尚且属于较低的层次,因为它会流于一种算计、狡猾,接近于日常的伶俐,它只是外似智慧,实为愚蠢。因为那些所谓的聪明人看不到那些看不到的东西,听不到那些听不到的东西,只能看到所看到的、听到所听到的。这一点我们以后再仔细讲。智慧虽然相关于聪明,但不是聪明,它是知道。知道什么?知道人与世界的存在,知道什么是存在的和什么是不存在的,也即知道存在与虚无,还知道真理与谎言。既然philia是爱与追求,sophia是智慧、即知道关于人的存在的知识,那么philosophia有两层意义,一是爱智慧,二是爱的智慧,在英语中有这样两种表达,即lovewisdom和thewisdomoflove。这意味着哲学不仅仅是一种思想,而且是一种特别的思想,即爱的思想。所以我们从事哲学研究的时候,不仅仅是要获得某种知识和学问,而且要具有博爱的情怀。一个人如果对别人充满仇恨,他就不可能从事哲学研究。我们中国儒家讲仁者和智者,讲“仁者乐山,智者乐水”、“仁者静,智者动”。何为仁者?仁者爱人,从而是有智慧的人。孔子所讲的圣人和君子要求既是仁者又是智者。大乘佛学讲悲智双运,一方面要有普度众生的慈悲心怀,另一方面要有智慧,看清楚这个世界的本性,不要被假相所蒙蔽。我这里是用中国的传统思想来佐证:所谓哲学作为爱智慧或爱的智慧,它必须是两个层面的,既要有智慧,也要有爱。前面我们讲了关于哲学的日常语义和字源学,在这种讨论中请大家注意思路。思路是思想的道路,道路中有几个关键性的站点,它们之间有着非常简明的顺序,是按照思想自身的道路来运行的。这样说来,哲学其实很简单,只要它是按照思想自身的道路来运行。之所以有些人认为哲学是复杂的,就在于他们颠倒了思想自身的道路。现在我们讨论关于哲学第三个问题,即关于哲学的一些理论。(三)关于哲学的一些理论关于哲学有两个流行的观点,一是认为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一是把哲学等同于马克思主义哲学。除此之外,还有一些比较时髦的观点,即认为哲学是科学之王、科学的科学,哲学是逻辑,哲学是思辨,哲学是个人体验等等。1、“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这一流行的观点已经得到了普遍的认同,但它是否切中哲学作为爱智慧或智慧之爱的本意?很难。什么是世界观?古汉语中有世、界、世界、观,但是世界观的说法是近代以来对一个德语词Weltanschauung的翻译。从字面上看,世界观是关于世界的观念和看法。但是我们要进一步探讨,这种关于世界的观念是如何产生的?它来自于观世界、看世界。那么观世界又如何可能?用一个完整的句子来表达,是“人在观世界”。西方哲学中的“人”不是一般的人,而是主体、自我。所以,是“我在观世界”。这里就出现了人与自然、人与意识的问题,因为世界包括了自然和意识,人既属于世界,同时又与世界相分离,于是才有可能去观世界。这里其实隐藏着近代哲学的基本主题,即自然与道德、自然与自由、自然与人。康德说“位我上者灿烂的星空,道德律令在我心中”,外在星空是一个规律控制的自然世界,内心道德律是人的世界、自由的世界,自然与自由包括了人与世界的关系。世界观源于观世界,而观世界又源于我观看世界、主体观看世界。最后,从根本上而言,世界观源于主体与客体的分离,主体去设立客体,主体去认识客体、改造客体,也即我们经常讲的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世界观是否是哲学的本性?我们并不需要作出一个简单的正误判断。世界上有很多事情比简单地说“好或坏”、“对或错”要复杂得多,就象我们现在看电影并不象小时候那样喜欢问“谁是好人谁是坏人”。所以,我们对世界观的讨论不是为了得出结论它是对的或是错的,而是要划清它的界线。对于世界观而言,它的界线在于具有独特的时代性,即德国古典哲学的时代。世界观来源于德意志唯心主义,在此之前是没有的,在此之后遭到了批判。在德国古典哲学时期,人们设立了主体与客体的分离,在此基础之上人去观照世界,而且得出世界观。这里关于世界我们还可以进一步探讨。在世界观的时代里,也即在德国古典哲学的时代里,所谓的世界是自然和历史(广义的人的历史),此外还包括了思想,所以世界是存在者的整体的总和。什么是方法论?即观世界的方法和手段,而且手段还有一个运用的过程。汉语中的方法相对于大道,是技法、方术。“道”要高于方法,在此意义上方法被大道所规定,它不同于大道,且一旦我们体悟了大道,就会舍弃方法。中国和日本与之相关的一些理解有很大的差异,比如中国的书法、茶艺、武术在日本人看来是书道、茶道、武道。中国人看来是法的东西被日本人看做是“道”,这并不能说明两个民族孰对孰错,而只是说明两个民族在对很多事情的理解上存有差异。同样的事情,可能中国人视其为雕虫小技,而日本人则把那种追求法的过程视为追求“道”的途径。最近有人说少林寺变成了休闲娱乐公司,而不再是修行的寺庙。而关于武,我读到一篇很有意思的文章,其中提到“武”有武术、武学和武道三个依次上升的层面,武术是拳脚的技法,武学则进入知识层面,武道则脱离了身体性的层面。西方语言中的方法,本意是走路,沿道而行。这种说法类似于汉语中相对于大道的方法。西方语言的方法和汉语中的方法都说明方法不是独立的,它必须依赖于它所思考的问题和主题。很多人学习哲学是想学到一种方法,然后将其运用到其它领域,比如有人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想学习一种辩证法,学习周易是想学到阴阳转化的方法。这种把哲学看作是一种普遍、绝对的方法论,都是很天真幼稚的想法。哲学自身的方法并不具备一种绝对的普遍性。2、“哲学是辩证唯物论和历史唯物论”辩证唯物论
本文标题:哲学主题与方法论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32379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