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曹操字孟德,小名阿瞒。作为一个历史人物,戎马一生,文治武功可以应受到正面的评价,,他“挟天子以令诸侯”,官渡之战破袁绍,运筹帷幄,决胜千里,叱咤风云,既有安邦治国之能,又有克敌制胜之功,所以后人就评说曹操为“汉室将亡,安天下者,必此人也!”但是另一方面,曹操为人既奸诈狡猾,又真诚坦率,既豁达大度又心胸狭隘,是个极富特点的人物。中国的史书又如何评论曹操呢?《三国志》里说他是“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那么曹操究竟是一个怎么样的人呢?曹操是能臣首先,曹操是治世的能臣。曹操二十举孝廉,被任命为洛阳北部尉,虽然这是一个小官,但是曹操在当官期间就已经显露出自己的才干。当时曹操把皇帝最宠幸的宦官的叔父给杀了,原因是他违禁夜行,这件事立即引起了轰动,也让曹操自己出了名,这可以看出曹操不畏权势,痛恨宦官当道的立场。这次行动,沉重地打击了宦官的气焰,刚入仕途的曹操就已经开始显露自己的才干。曹操在诸多方面都有自己的考虑,比如拒绝参加“谋废灵帝”的行动,曹操的这一见解,影响了他数十年的政治生涯,他对废立之事始终是谨慎的。后来灵帝死后,刘辩继位,董卓进京,曹操深知董卓为人,且这样的乱世正是自己成大业之机,于是逃回乡里,自谋发展。但是曹操在陈留停了下来,因为那里又他的好友张邈,而且陈留地理位置也好,于是曹操便决定在陈留起兵,但是自己兵力毕竟不足,还无法在乱世站住脚,又当时正是农民起义的时候,曹操就是在镇压农民起义中壮大自己的,破黑山,得官东郡太守;收黄军,自领兖州刺史;初平三年,青州黄巾军大获发展,连破兖州郡县,阵斩兖州刺史刘岱。济北相鲍信等迎曹操任兖州牧。曹操和鲍信合军进攻黄巾。鲍信战死。曹操“设奇伏,昼夜会战”,终于将黄巾击败。获降卒三十余万,人口百余万。曹操收其精锐,组成军队,号“青州兵”。就这样曹操一步一步壮大自己的军队,收编青州兵,继而以兖州为基地破袁术,征陶谦,战吕布。当然,曹操之所以后来能统一北方,最大的原因是他“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成果,他听了荀彧“奉天子以令不臣”的战略,荀彧劝曹操早日进兵,将天子控制在手中,以取得政治上的主动,并强调今日不取,他日天子必将落入别人的手中。曹操听了他们的话,兴刻起兵,骑兵先去,步兵随后,亲自派大军前往。实施证明他的做法不仅是正确的,还是果断的,因为北方第一大诸侯袁绍也动了这个想法,只是过于优柔寡断晚了一步。李傕、郭汜二人见跑了天子,便讲和一同在后面追赶。不过经历坎坷后天子成功的和曹操的部队碰了头,饥寒交迫的天子在曹操的盛情款待下,自然是对其感激万分,大加封赏。但曹操以都城被贼人烧毁不便防守为由,劝天子移驾许县,天子也因曹操手中兵权缘故不得不从。而曹操的真正目的是许县,就是他的大本营,在那里他将可以更好的将天子控制在手中。后来,曹操每次或是征战、或是赏罚都可以借着天子的名号,可谓“出师有名”“赏罚分明”,而且凭借天子之军的名义,他更是收拢到众多谋臣武将的归顺,他所攻打下的土地上的百姓也更容易得到顺从。就比如他曾假借天子诏书,让刘备去打袁术,使得二人残杀消耗掉彼此的实力,后来不堪一击。官渡之战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以弱胜强的战役。以袁绍的彻底失败,曹操的彻底胜利而告终,这次战争也奠定了曹操统一北方的基础。那么拥有众多兵力的袁绍为何会败给曹操呢?首先重要的一点是曹操奉天子以令不臣,出师有名。其次,曹操长于从善,在官渡之战期间,曹操始终很注重听取下属的意见,并付诸行动。而对方的袁绍却没有听取下属的正确意见。最后,要说到曹操用兵之奇,曹操往往亲自到前线去指挥,并且曹操善用兵法,声东击西,后发制人,出其不意,打好关键战役。毋庸置疑,曹操在军事方面的才能确实了得!在经济方面,曹操也展现了自己的才干。东汉末年,战乱频发,经济出现问题,曹操深知,不解决当前的饥饿问题,就不能稳定人心,就不能巩固自己的统治。于是曹操推行屯田制,这在不长的时间里解决了粮食危机,在兴置屯田的同时,曹操采取各种措施,扶植自耕农经济。针对当时人口流失,田地荒芜的情况,曹操先后采取招怀流民、迁徙人口、劝课农桑、兴修水利、检括户籍等办法,充实编户,恢复农业生产。此外,曹操还陆续颁布法令,恢复正常租调制度,防止豪强兼并小农。建安五年,曹操颁布新的征收制度,到建安九年,又明确:“其收田租亩四升,户出绢二匹,绵二斤而已,他不得擅兴发。”曹操前后实行的这一系列措施,使濒于崩溃的自耕农经济不断得到了恢复和发展。此后曹操不断完善屯田制,这一举措不仅发展了当值的生产力,而且也满足了曹操军事之需,也巩固了曹操的政治权势,就当时而言,可以说曹操的屯田制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同时曹操还是一个文学家,我们曾经学过曹操的《短歌行》,大家都知道,《短歌行》的主题是求贤,用“山不厌高,水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等诗句来抒发自己求贤若渴,广纳人才的心情。曹操的是个形式也是十分创新的,他尤其擅长五言体和四言体。《短歌行》就是以这样的形式出现在大家面前的,又如《观沧海》也是四言体,“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寥寥几笔就能用辽阔的沧海景象来表现自己广阔的胸襟。还有我们学过的《龟虽寿》,“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来表达自己晚年扔不放弃雄心壮志。除了创作了大量的诗歌之外,曹操还开创了以乐府写时事的传统,影响深远。曹操在文学上的成就还变现在他对建安文学所起的作用,建安文学之所以能够在长期的战乱之中得以勃兴发展,这同曹操的重视和推动是分不开的。曹操是奸雄三国时期,像曹操这样的人物不少。也就是说,有不少英雄,可是,曹操这个“雄”和别的雄,他的区别就在于:曹操奸。曹操的奸雄带有一点品质性问题,因为他小时候就这样,这小子小时侯就比较坏。《三国志》里面有记载:曹操少年的时候,任侠放荡,不治行业。不务正业。南朝人刘义庆在《世说新语》的《假谲篇》中讲到曹操:魏武少时,尝与袁绍好为游侠。观人新婚,因潜入主人园中。夜叫呼云:“有偷儿贼!”青庐中人皆出观,魏武乃入,抽刃劫新妇与绍还。出,失道坠枳棘中,绍不能得动,复大叫云:“偷儿贼在此!”绍遑迫自掷出,遂以俱免。说明曹操少时就比袁绍更有心机,更有胆量,胜袁绍一筹。有一次他问起他的一个朋友,当然那时侯他已经成年了。他说你觉得我这个人怎么样?他那个朋友笑着不说。说说说,他非要他说。子将(许邵)曰“子治世之能臣”如果赶上好的时代,你可以成为一个非常有成就的大臣;“乱世之奸雄”要是赶上乱世,你就是大奸贼。曹操听了以后哈哈大笑,特别高兴。他并没有觉得这是骂他。为什么?你肯定我的才干,你看在治世我是能臣,在乱世我成为奸雄,奸雄再奸也是雄啊,也是英雄!再说所谓奸,曹操理解为,在他心目中的奸就是机智,聪明,充满智慧。在乱世,太老实了那是站不住脚的。所以曹操并不认为奸雄是一个贬义词,他反而感到高兴。比如曹操间行东归途中,经过故人吕伯奢家,伯奢出行,无止备宾主礼,曹操闻食器声,以为图己,遂夜杀把人而去,既而知道杀错了,仍说:“宁我负人,毋人负我!”这正是曹操矛盾性格的另一面写照,多诈,多疑,为了自己的利益,不念故人,不惜杀人!曹操这一政治信条,道出了他的凶残本性,残暴不仁的个性暴露到极点,因此在六百多年来,大家一提到曹操就首先想到这一让人切齿的丑行。这也成为曹操被唾骂为“奸雄”的重要依据之一。虽然是曹操所处的时代环境所要求,在众多军阀混战的乱世中不得不凶残,谲诈,狠毒,但是也不能否认在我们后世读者的眼中,曹操确实是够狠辣,凶残,谲诈。曹操是矛盾的曹操求贤若渴,却又嫉贤妒能。重视人才并拢络之,是曹操的一贯思想,更是巩固权力的需要,他重用旧部。他把跟随自己征战有年的一些谋士,委以心腹,托以重任。其中最值得重视的就是荀彧,荀彧在诸多重大的政治与军事的决策或行动中都起了关键作用,因此,每有军国大事,曹操均与荀彧商量。但是当荀彧在几桩关键事情上不支持曹操,提出了不符合曹操意思的建议时,曹操便察觉到荀彧已非昔日打天下之可用,而成了阻碍预计目标实现的最有影响的阻力。荀彧曾经阻止曹操恢复“古置九州”以广冀州之地的计划,曹操虽然听了,但内心感到不痛快。又在建安十七年,荀彧又婉转而坚决地阻止曹操晋爵魏公,大使曹操心不能平。于是乎,曹操便借用兵孙权之机,表面上请荀彧劳军于谯,把荀彧调离了汉庭枢要尚书令之职。荀彧留军,曹操送给他食物,荀彧打开一看,里面什么也没有,他明白曹操意喻自己没有什么用处了,于是喝药自杀。当然,荀彧或许是一个特例,曹操对人才的重视是不容怀疑的。他唯才是举,广开贤路,用人不拘一格,像前面已经说到曹操重用旧部,把从征故旧置于重要军事岗位,如夏侯淳,夏侯渊,从曹操开始起事的时候夏侯淳和夏侯渊就跟随着曹操。除了重用旧部,曹操对待别的部属或敌对一方的来归者也授以重任,很多都对曹操政治,经济,军事决策产生了重大影响。曹操用人不拘一格,最为突出的表现当属拔将才于卒伍之间。不管是别人推荐的还是自己发现的,只要看准了就重用之,有的人没有几年就从士卒升到将军。天下之争往往就是人才之争,历史上不只一次证明,诸雄争霸,笑到最后的都是善用人才者,曹操就是这样一位富有远见的政治家。虽然“曹操是很有本事的人,至少是一个英雄。”但是,其性格中又包含有阴暗的一面,即心胸狭隘。曹操做事善谋,但为人谲诈,他多疑,嗜杀。前面讲到他因为怀疑吕伯奢要杀自己而杀了吕伯奢一家,这正表现了曹操多疑的性格,而且他嗜杀,动不动就数万,数十万的杀人,对自己不能用的人才也采取杀之的决定。曹操的两重性性格表现突出,曹操做事善谋,但为人谲诈。他嗜杀,但又表现出极大的宽容,他不念旧恶,甚至对杀了自己儿子的人也可以用,比如张绣,但又睚眦必报,不管功劳多大,才能多突出,但是只要不能为之所用,就会除掉。有的时候甚至把人杀了,曹操还痛哭流涕,表现出自己内心的不忍。比如他把别人的儿子杀了,还写信并送给人家礼物来表示慰问。可见曹操这个人是真的很矛盾的,其因为性格的两重方面二做出的许多事情并不为后人所理解。或许是因为曹操家庭的缘故,他从小就很谲诈,长大了也并没有改变,有或许是因为当时混乱的历史环境导致曹操有如此的表现,毕竟作为一个领袖,很多东西需要考虑,一旦威胁到自己利益,特别是政治利益的时候,曹操的行为或许就可以更好的去理解了。易中天说曹操:聪明透顶、愚不可及,狡猾奸诈、坦率真诚,豁达大度、疑神疑鬼,宽宏大量、心胸狭窄。很好的归纳了曹操的性格特点。不管是作为文学人物还是历史人物出现,曹操都应该是一个乱世豪雄,运筹帷幄,鞭挞宇内,奠定了一个一统王国的基础,他的临危不乱,孔武勇敢,显示了过人才能和大将风范。他乐观豁达,胸怀鸿鹄之志,立志平天下,最终推动了历史的进步。但同时,他又凶残狡诈,诡谲狰狞沾满了鲜血,为后世人所不齿。不论如何,我们看待这样一个人物时,还是要一分为二的,站在他所处的那个时代,客观的对其进行评价。参考文献;1;(明)罗贯中著:《三国演义》,作家出版社2007年1月版。2;(宋)陈寿著:《三国志》,湖南岳麓出版社1990年1月版。3;张大可著:《三国史研究》,华文出版社2003年1月版4:张作耀著:《曹操传》,人民出版社2002年12月版
本文标题:曹操学年论文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38570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