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试卷的特点命题体现课程改革以人的发展为本的现代教育理论和高考改革以知识,能力立意为主,突出能力和创新意识考核的思想.命题遵循立足基础,突出能力,注重应用,体现综合的原则.坚持有利于加强基础,有利于学生综合能力形成,有利于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有利于学生适应高考改革新题型等.试题体现高考改革方向,低于高考要求,高于会考要求.体现试题基础性特点.本次试题是高二下学期期末质量检测试题,针对的是全市高二学生,加之各校教学,复习进度不尽一致.因此,试题难度相对不大.如选择题基本上很少设置知识障碍.2,体现试题综合性特点.根据要求,本套试题考查的范围是高二所学内容,试题既注意对基础的检测,又强调考生应用能力的考查.试题内容包括中国古代史1---3章和世界史下册全部内容.3,体现试题实用性特点.试题难易适中,不偏不难.试题的难度略低于高考,符合本阶段学习的特点,考生对试题较为适应,熟悉了历史学科的高考要求和试题结构,所以心中有数,考生答起题来比较得心应手.在客观题和主观题方面都能体现了考查学生思维能力,从宏观上考查了学生对历史发展的把握也较微观地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掌握,同时也考查了学生的素质,试题立足双基,重点内容突出试题非常注重对学生双基的考察,能立足基础,突出主干。在新的主题下重组知识,在重组知识的基础上重视基础知识的考察,试题重视史料的运用,学科特点鲜明试卷注意历史材料的征引,为学生认识和剖析历史现象提供了素材,创设了新情境。试题重视以能力立意,契合课改精神、融会课改理念通过图片、文字、诗词等不同的历史知识载体,在测试基础知识的同时,重视对学生理解、分析、综合、比较、归纳、概括、应用等能力的考查,让学生运用已知的知识去解决末知的问题,引进史学研究新成果,走向新思路。④关注现实,以时政热点作为命题的灵魂和核心,突显人文精神突出现实问题的历史寻源、历史问题的现实思考,体现应用价值。将历史知识与现实热点问题有机联系,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历史意识和社会责任感一、试题分析:1、试卷的结构、内容、难度与区分度令人满意。试卷中没有偏题和怪题,知识覆盖面较广,注重考查双基和学科主干知识的同时,着重对基础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和基础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的考查,如选择题中的组合题,第2、3、7、24等题保持中等难度。2、试题注重考查学科能力,试题设计灵活。试题体现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运用能力,特别是对材料的分析处理能力考查。从新角度、新情境拓展对历史问题的认识,注重考查历史问题的认识过程,要求对历史事件、事物、人物等进行分析,通过内化来分析解决问题。如选择题第1、4、5、10、14、17题等,体现历史新课改的“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实用能力,同时也考查学生提取有效信息和分析解决历史问题的能力,如第26题2、3小题和第27题1小题等,第29题的1、2小题,更突出考查多种材料的比较分析和综合概括能力。3、试卷题材时代感强,考查社会热点与书本知识的有机结合。试卷以隐性热点介入台湾问题,如选择题第9、15题,以古代科技为切入点考查现实问题历史反思,如第26题等,而第27题更体现历史学科热点,周年纪念问题。4、试卷渗透高中新课程理念,体现课改精神。高中新课程,主要体现培养学生通过阅读和多种途径获取历史信息的能力和史事的分析、综合、比较、归纳概括等能力,从而培养历史思维和解决历史问题的能力。如选择题第1、8、13、14、16、17、23等题,教材中没有现成的答案,但大部分内容属于基本的历史常识,学生应用知识能力低,丢分就较大。而非选择题第26题2、3小和第27题1、2小题及第29题1、2小题等均以提供材料要求学生在认真阅读的基础上获取有效信息回答概括、归纳表述能力低的学生得分就低。这种试题只有较强的开放性。其中第29题的3小题更体现课改中对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本试卷的内容还是比较符合考试大纲和考试说明的要求,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学校的教学实际,难度适中。命题突出考查了历史学科的基础知识和主干知识,而且考察了学生运用历史基础知识的基本技能,体现了对创新意识、迁移能力的考查。试卷总体来说比较温和平稳,没有什么太偏、太怪、太难的试题、对于中等水平的学生而言,有较多可以发挥之处。从试卷结构来看,在三大知识板块中,古代史、中国近现代史和世界近现代史的分值分别为23、41、36分。其比例有点不协调,是否是今年高考历史学科的方向?二;答题情况学生失误原因分析①基础不牢、概念模糊在选择题中反映出史地空间概念薄弱和基本概念的记忆理解不甚到位,导致失分。②能力欠缺,审题不准学生的辨别比较等能力水平依然低。主要表现为不理解题意,答非所问,抓不到落分点,答不全,甚至将题目看错、看漏。③信息的识读、分析、归纳、甄别能力较弱,对深层次隐性信息无法拓展和深化。材料解析题中,材料的阅读和分析能力还有待提高,尤其是如何准确地捕捉材料中的有效信息,对解题非常关键,要特别重视审题。④答题规范欠缺,语言平淡、苍白如学生基本功不扎实,不能用历史学科专门用语来叙述,叙述过于口语化,措词不当等。单选题方面:学生平均分40分,难度较小,较易错的题有第7、10、12、13、22五小题。反映出学生审题失误,记忆不牢,理解不深。看书没有细,如小字部分、书中的地图等。没有注意题干中的时空要素。不会用排除法解题。非选择题方面:26题学生写错别字严重和概括特点能力不足。27题从材料中提取信息和概括特点能力不足。28题考生得满分没有全部得分,丢分和逻辑思维混乱。没有注意问什么答什么,怎么问怎么答。29题能力要求高,如中外比较分析和从图片中概括信息的能力,从材料中得出经验教训即启示的能力。本题的平均分仅6分,反映学生历史思维能力的不足。其他方面还有答题不规范,文字表达缺乏层次性、条理性和内在的逻辑性,不能用较简练的语言把意思表达出来。如许多学生没有“看分作答”,答题量少与题目分值严重不符;答题没有序号化等等。考生语文基础较薄弱,不少答卷条理不清,书写不规范,字迹潦草,不善于使用学科语言回答问题。没有达到落化、要点化、序号化、格式化要求,没有注意点多、面广、话短。也有心理紧张等非智力因素的影响。(1)学生基础知识不够扎实。从卷面上可看出,学生的基础大部分还不扎实,由于不扎实,所以能力要提高就有障碍,例如25道选择题,客观地说大多数来源于课本的基础知识,但许多学生未能取得理想的分数。(2)历史概念理解不清。例如第27题第(2)问,部分学生分不清“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改革”,失分就在所难免。(3)不会归纳。如第29题第(2)问,有那些学生因缺乏概括能力,就奉行“尽量多写,分点回答原则”结果记忆中的所有知识全部搬上来,漫无边际,导致得分不高。(4)审题不清。第29题第(1)问英国与清朝对外政策的不同,学生将之理解成制度上的不同。(5)识图能力差,如第29题第(2)问,大多数同学只得到2分(只答对清政府政治制度腐败这一点)。(6)学习习惯差,普遍认为历史科只要死记硬背就可以了,课前根本不花时间去预习、复习、练习、小结等。学习被动,听课效率低。(7)行文答卷欠规范,缺乏答题技巧。三、今后教学对策:(1)继续帮助学生认真掌握并不断深化对历史学科基础知识,的理解,加强书写的规范化和正确性,在此基础上提高自身的综合能力,既识图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理解能力、概括能力等。(2)合理安排复习内容,加强知识重组,注重有结果的复习。适时地将中国史与世界史融会贯通,尤其把明清以后的中国史纳入世界历史大背景中重新审视,增强认识的全面性和深刻性。三;几点建议1,注重夯实基础,是为了解决教学的定位问题.要做到夯实基础,教师要明白哪些是基础,要使基础形成网络,基础要能有序储存和灵活迁移,对基础不求一步到位,但求步步提高.把握教学的深度的广度,直接关系到教学效益,即教学的进度和学生发展的程度.如何把握要把握教材,大纲,学生和考试说明.夯实基础要由浅入深,由点到面,步步深入.2.,优化能力是为了解决低能低分问题.能力,是高考的立意点.高考对能力的要求有三个层次:一是什么;二为什么;三举一反三.一和二是知识,三是能力,是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于此可以看出能力与知识的关系.高考命题考查能力的三个层次:一是了解,知道是什么;二是理解,即不仅知道是什么,还要知道为什么;三应用,即举一反三.我们对高考的知识和能力的理解有四点:①高考不可能脱离知识考能力,因为知识是能力的载体;②考的知识是知识的抽样;③考的能力是学生能够达到的能力水平;④是在笔试条件下考能力.学生的能力标准是解决问题,而解决问题的关键是方法.因此教师要有培养学生能力的能力:①教师要明确培养什么能力;②教师要懂得怎样培养能力;③教师要知道怎样测试学生的能力.教师要把最优化的方法介绍给学生,比如要讲培养能力的过程:一是知道是什么;二是知道为什么;三是要会做;四是要知道怎样想到这样做.总之,要讲思考问题的过程.3,精讲多练即对作业的布置与处理要做到精选,精练,精批,精评,要做到有发必收,有收必批,有批必评,有评必补.目的是为了减轻学生负担.②重视历史概念的教学,对于历史概念和名词,向学生讲清其内涵和外延,帮助学生提高理论素养、培养运用理论方法思考问题,以适应高考对概念能力和知识整合的考查不短提高的要求。③参考高中新课程和大纲的精神,在复习中尽量能体现高中新课程的精神要领。2、备课上①对于讲评,一定解释清楚试卷中试题的陷阱和误区,逐步地指导学生审题方法和思路。②讲评中不谋求答案的标准化,注重解决学生的解题技巧。重视试题间信息的联系程度较大的选择题题组的训练,一方面,要选择此类试题的训练,使学生在解题心理上贴近高考命题要求;另一方面,要提高解题技巧,既要强化解决好关键试题意识,又要寻找杜绝连环失误的对策。③利用近年高考试题。要研究这些题目设计思维、设问角度,考查价值等,要求学生对这些试题不仅仅满足会做,还要了解命题的意图,解题思路,领悟试题的能力要求。④精选整合各校的交流试题。根据校情有选择地筛选运用练习卷,针对学生学习中存在的问题、根据自己对考纲的理解、对近年高考试题的分析、以及对高考命题指导思想的整体感悟,认真精选整合外地试题,有计划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训练。注意根据学生的心理特征和学习状态,调节试题难度。1、夯实基础抓主干:掌握好学科内基础知识,突出学科内重点知识、主干知识,强化专题意识,系统思维意识,以专题为线索,以问题为中心进行第二轮复习。2、关注社会现实,渗透课改精神:如何理论联系实际,引导学生关注现实问题和热点现象等,掌握动态。注重与高中新课程的衍接,加强对新课标的理解和认识,并结合教材进行研究。明确教学方向和思路,加强学生自主学习性。3、学纲研题,注重能力培养,指导解题技巧。帮助学生把知识学活、用活、内化等。(1)强化模拟训练;(2)加强审题和利用材料作答训练;(3)注意行文规范化训练,即要点化、序号化、规范化等;(4)强化思维训练,如比较分类法、归纳法、综合分析法等。1、强化基础知识的落实和能力的提高。随着第一轮复习即将结束,第二轮复习即将开始,我们要从基础知识带专题转为专题带基础知识,要进一步对热点基础知识进行深挖。要围绕基础知识来做大餐,要不厌其烦。2、慎重选择专题。由于文科综合试卷的特点,我们在专题复习的时候不肯能面面俱到,对专题的选择不能太多,结合身边的事情、热点,选择7-8个专题进行复习。3、强化训练,特别是综合科的答题适应性训练。通过训练,提高学生的答题速度,通过训练,发现学生基础知识的薄弱点。4,遵循考试大纲,关注高中新课程和课标,研究高考动态,回归教材,立足学科,加强经典试题的审题技巧、答题要素训练,提高学生应试能力。:二、下阶段复习备考对策及措施:针对本次考试反映的问题,我们备课组特制定以下对策:1、以教材为依托,狠抓基础知识的夯实,采取确实有效的措施,提高课堂讲授和学生吸收的效果。分析近几年文综高考试卷历史试题,可以看出客观题部分有直接考查学生对再认课本知识的试题;主观题答案的表述或是教材中的表述、或是对教材内容的归纳
本文标题:质量分析总结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4358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