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电子/通信 > 电子设计/PCB > 太上感应篇汇编第一集
《太上感应篇汇编》第一集尊敬的诸位同修大德大家好!请坐。我们从今天开始一起来学习《太上感应篇汇编》。为什么我们要在学习《无量寿经》的同时,还要学习这部书呢?这部书是道家专门讲因果报应的教材。印光大师生前对这部书是十分的推崇。《汇编》是《太上感应篇》的注解。《太上感应篇》篇幅不长,而这个《汇编》却是非常的详尽,把因果报应的事、理都讲得非常透彻和详尽。对于我们认识因果的真相,对于我们改过迁善,净化心地有大利益。我们现在跟着师父上人学习《无量寿经》,而我本人也发心专修专弘《无量寿经》,但是能否在《无量寿经》上有所成就,这一生能往生净土,那我们不能够轻忽了心地。心地要纯净纯善。所以师父上人提倡,要求我们净业学人必须要扎好儒、释、道三个根。儒之根是《弟子规》,道家之根是《太上感应篇》,佛家之根是《十善业道经》。而三部里头《感应篇》就是专讲因果,在这三部书里头可以说对于人改过迁善来讲效果最佳。它让我们直接修心地,作为净土的助行,也是我们学佛的基础,成佛做祖也离不开这个因果的学习。因此,它跟我们学习《无量寿经》绝对不会违背,反而是相辅相成。没有《感应篇》这个根,学净土,学《无量寿经》不可能成就。它也是我们持戒的基础。所以师父老人家极力的提倡,过去印光大师也极力的提倡,而我自己也觉得自己的根还不够,愿跟志同道合的同学一起来扎这个根。希望我们这一生有大成就。这是我们为什么要学这部书的第一个原因。对于自利来讲,这是非常重要的教材,必不可少。第二个原因呢,是挽救世道人心的需要,这是利他心。我们现在看到整个世界人心都坏了,自私自利,贪嗔痴慢,追求五欲六尘的享受,甚至造出伤天害理的事情,能不能够挽救人心呢?人心要是不回头,那果报就很惨,必定是招来天灾人祸,现在你看社会上这混乱的局面,还有各种灾难,日益频繁。灾难的根源是在人心,怎么拯救人心?印光大师当年就说到除了因果教育以外别2无良策。因果教育是全社会的人,从小到老所有年龄段的人都必须学习的,全民能改心,社会风气才能转过来,灾难就得以化解,太平盛世才可能再次出现,佛法才能够兴旺。所以印光大师讲即使圣贤佛菩萨出世也惟有用因果教育才能挽救这个世道。我们最近学习了印光大师的关于家庭教育的开示,是一位欣猒居士编集的,书名是《天下太平之根本》。我们师父非常的赞赏,说这是印光大师文钞的菁华录。印祖特别强调要令天下太平,我们现在讲世界和谐,必须重视家庭教育,小孩子从小就要学习因果教育,尤其是《太上感应篇》。这个《太上感应篇》印祖是提倡,他在文钞里面回复金益平居士书里头就讲到,儿女从小即为教其常念感应篇,此文每日或念三、五遍,至少须念一遍,尽此一生念,再看看直讲,依之而行,则自可归于正人君子之域矣。儿女从小,小到什么时候呢?刚刚懂一点事,会讲话了,就应该教他念了,教他认字,开始从认《感应篇》开始,然后把它背熟,每天背三遍五遍,至少得念一遍,而且尽此一生来念,当作日课。过去彭际清居士他家里世代就是读《感应篇》,奉为日课。所以家里代代出贤才,他们彭家曾经有一年,康熙年间应该是,是状元、榜眼、探花全是出在他家。考上进士的非常多。彭际清本人也是进士,只是他没有去做官,他父亲是兵部尚书,乾隆皇帝的兵部尚书,所以他家里很富裕,不用出来谋生,他就在家里学佛,在佛法里有大成就,这个成就无论世法成就还是出世法成就,都是因为从小在这个因果教育上扎的根,这是德行。如果家家都能如此,那么儿女一定都能贤善,国家今后就有贤才,国家有贤才,何患不至太平也。人人都能做正人君子,这社会风气自然就良善了。这是根本救世之道,所以我们来响应印祖的号召,我们一起来认真的学习《太上感应篇》。《感应篇》我们过去,我自己也学过,跟师父老人家,听他讲《感应篇》,他讲的也是按照《汇编》讲,比较详尽。我自己也曾经讲过至少三遍《太上感3应篇》。曾经有一度也奉为日课,但是后来就没有继续,最近认真的学习了《天下太平之根本》这个小册子,这本书,又对《感应篇》重新重视,这是印光大师可以说是苦口婆心,强调又强调,修净业者不能够忽视,带动社会大家一起来学习。尤其是家里有孩子,父母希望把孩子培养成圣贤,培养成正人君子,甚至为佛法培养弘法人才,那这《感应篇》就必须深入来学习。所以我们才重新把《感应篇》找出来,又重新每日作为日课读诵、受持,另外认真的来研究,深刻的思维,细细的玩味,目的是为了认真的落实。所以我们采用汇编,这本书非常详尽,你看它这么厚,真正认认真真的学过一遍,你对《感应篇》因果报应之理之事才能够有深刻的体会。那个根才扎得比较深。我估计要学完这一部,我们现在每个礼拜讲一次或两次,我们不需要急,反复的玩味,反复的读,每个礼拜讲一两次,要讲完我估计可能都得三年。这三年当中我们就好好扎《太上感应篇》的根,我们不求快,我们求稳,求扎实。我过去一个很深重的毛病习气,就是不管做什么事,世法也好,佛法修学也好,都想求快,找捷径,想快速成就,结果学了二十年没有成就。学佛二十年可以说一事无成,现在烦恼习气还是没有能够压伏住。为什么呢?就是因为不肯认真的去扎根,不肯老老实实做钝功夫,总想求捷径,实际上都绕远了,走弯路了,把自己的大好光阴耽误了,最佳的学习时段错过了,今年四十了,还好,现在认识到自己的毛病习气,亡羊补牢未为晚矣。那我们就不求快,这部《太上感应篇》就拿出三年时间,认认真真的把它学透,奠定一生修学的根基。咱们就做钝功夫,最好是一篇这一本东西熟读,能够背是最好,背不下来把它熟读,多次读,尤其是年轻人,十几岁、二十几岁记忆力好的,最好能把整部书把它背下来,用三年时间。能不能做到?完全能。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只要你要拿真心来学习,没有什么不能成就的,把它全背下来了,这个根就深了,这一生绝对不会走错路。在世法上你能成圣成贤,在佛法上你能够成佛做祖。这一部书就够了。而且这部书里头融合了儒释道三家的经典教诲,是用文言文写的,文字十分优美,也不算晦涩难懂,可以说引经据典,儒释道精髓的学术都在这里面,我们也可4以学到文言文,也可以学到儒释道的精华,全在这部书里。一举多得,真正想学,好学者,这三年当中我们一起来学这个,你一定会有大成就,然后回过头来学《无量寿经》,或者兼学,我们一边听净空老和尚讲《无量寿经》,一边把这个作为我们的助修,正助双修,你成就会很大。因为这部书是大部头,我们如果是一句一句很细讲的话,那可能十年都讲不完,所以我们还是略讲。就都讲到,这部书我们从头到尾等于读一遍,细细的读,每一句每一字来玩味,有的我会展开,来分析,结合我们的生活、修学,谈谈自己的心得体会,供大家参考。有的我们就用白话来解释一下就好了。我在这里不是大家老师,没有这个德行、学问来教导大家,只是跟大家一起学,一起来读。在这个课堂上,我们每周一次课或两次课,我们是正正式式的来读,平常你们在家里最好自己多读,反复读,读的遍数越多越好。所以要把心沉淀下来,把自己的心浮气躁的毛病习气放下。我自己就是心浮气躁,不肯来用钝功夫,这回我们就对治这个毛病,我们就细细的,认认真真的,踏踏实实的来念这部书。也是学古文,师父让我们背一百篇古文,你用这部书足矣了。选的都是古文经典里头的精华。那么首先我们开始来学习,刚才是将我们为什么要学习的意义跟大家做了报告,也算是一个前言。底下我们开始来读,读之前我想先用印光大师的两段开示作为我们的总序部分,还有《感应篇汇编》里头的一段序言,都可以作为我们的总序部分,让我们更深刻的认识为什么要学这部书,怎么来学,学了之后会有什么好处,利益。更加深刻。我们首先来看印光大师在《感应篇直讲序》里头的一段开示,我做了一段节录,这是印祖当年为《感应篇直讲》这个小册子做的序文。《太上感应篇汇编》虽然老人家没有亲自做序,但是这个序是通用的,都是提倡我们学习《感应篇》,所以我们拿这个来做我们这个总序。我们来看这段文:【人性本善,由对境涉缘,不加检察,遂致起诸执著,好恶,种种情见,以埋没本性者,比比皆是。】5这一段就讲我们人本性本善,佛家讲人皆有佛性,众生皆有佛性,只要把本性,佛性彰显出来,这个人就成圣成贤,成佛成菩萨。如果这个本性佛性被埋没了,这就是凡夫。那么印祖说对境涉缘,境是物质环境,缘是人事环境,面对这些境界,没有能够加以检察、反省、观照,所以毛病习气起现行,起诸执著、好恶,种种情见,好恶是分别,也是执著。这个种种的情见,这是属于烦恼,妄想。把我们的本性都埋没了,这种人比比皆是。【由是古之圣人各垂言教,冀人依行,以复其初,其语言虽多,总不出格物、致知、明明德、止至善而已。】古来的圣人是成就的,也就是把本性已经彰显出来了,恢复性德了。那么看到凡夫本性还被埋没在烦恼当中,所以各垂言教,注书立说,给凡夫教导,只是希望,冀是希望,希望人依之而修行,能够恢复我们的本性。这个初就是讲本性。所以圣教没别的,让我们恢复本性而已,那么圣贤都是过来人,教导我们这些没有觉悟的人,先觉觉后觉,那么这语言虽然多,你看儒释道的圣人垂训很多,经典很多,概括起来总不出格物、致知、明明德、止至善而已呀,这是儒家四书《大学》里头一开端的一段话。格物、致知、明明德、止至善,格就是格斗,物就是物欲,跟物欲格斗,才能够致良知,明自己的明德,这个明德是我们的本性的性德,人人皆有,只是我们凡夫未明,没有彰显出来,没有显明出来,现在要把它显明出来,止于至善。至善是没有丝毫的错误,没有烦恼,完全是本性现前了,称为圆满的完人,这是圣学的目标之所在。那么底下说:【所言格物者,格如格斗,如一人与万人敌,物即烦恼妄想,亦即俗所谓人欲也。与烦恼妄想之人欲战,必具一番刚决不怯之志,方有实效。否则,心随物转,何能格物。】这是印祖可谓是见地透彻,他所说的格物的解释跟朱熹朱夫子讲的不一样。朱子提倡格物这个格是穷,当穷字讲,物呢,是物之理,穷尽物之理,意思是要多学习,深入去研究,最后把宇宙万物之理都明白了,这叫格物,格物才能6致知。这样的解释似乎有道理,但实际上做不到,为什么呢?有几个人能把宇宙万物的道理全部学懂了?那难道没有通过这些学习,就不能至良知吗?我们见到很多的那些没有文化的人,老实人,心地非常善良,他们也能至良知呀,但是他们没有学过呀。你问他宇宙万物之理他讲不出来,所以那个格物不应该这样讲法。印祖这个讲就讲得对了。这个格是格斗,像一个人跟万人敌,一个人跟一万个人作战,那真的是要具足了勇猛,不怯这种精神,而且拼死作战。这个万人就是讲我们的物,这个物是烦恼妄想,也就是俗称人欲也。人的这种欲望,包括情执。欲有财色名食睡五欲,五大类,个人所贪爱的对象可能主要的不一样,有的人很爱财,有的人很爱色,这个色是男女之色,有的人很好名,有的人很贪吃,有的人很贪睡,每个人都不一样,那都叫人欲,本性里边没有。这是我们的妄想习气,这是烦恼,那我们要跟它作战。这个格斗不是跟外人格斗,跟自己的毛病习气格斗啊。那么习气毛病是很深的,尤其是我们凡夫,特别是从小就没有认真接受过圣贤教育,扎根教育。像印光大师在《天下太平之根本》中讲到的,从小就要熟读《感应篇》,而且要明白意思,大人要做好样子,教导孩子,这些我们没有去正式受过这样的教育,所以抵御烦恼力量就很弱。现在学了佛了,学是学了不少年,但是还降服不住烦恼,格斗每战必输。你比如说瞋恚这条,这属于烦恼,我过去性格是比较刚烈,很爱发脾气,暴躁。学了佛之后知道要痛改前非了,虽然改吧,不容易,这习气老是起现行。学了二十年了,一年一年的改,当然一年一年的进步,二十年之后,这个习气的影子还在,虽然现在不怎么发脾气了,也不怎么跟人起冲突了,但是偶尔遇到不顺心的时候,感觉到有难过,有情绪,有报怨,有不忿,不忿气,这些念头起来,那都属于瞋恚的习气,你就知道跟人欲格斗是多么不容易的事情,真的是一人与万人敌呀。每战都输,可是呢,输了之后还得战,越战得越猛,越输得越勇,你才可能最后战胜自己的烦恼、妄想、习气,就是印祖讲的,与烦恼妄想之人欲战,必须具有一番刚决不怯之志,怯就是胆怯,退缩。你觉得这个习气我改不了了,算了,马马虎虎就这么过吧,就这么过吧,这叫因循苟且,这7叫自暴自弃呀。我们现在的时代这些众生,哪个没有深重的习气呢,甚至哪个没曾造过地狱业,我自己想想我都造过不少
本文标题:太上感应篇汇编第一集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58322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