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2017-2018学年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下册第8课经济体制改革基础练习(含答案解析)1/6一、选择题1.邓小平同志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他的很多观点都有创新性,起到了解放思想的作用。下列有关邓小平观点,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①邓小平提出要实行改革开放②提出姓“社”姓“资”的三条标准③第一次提出办特区的主张④第一次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目标A.①②③④B.②①④③C.①③④②D.②④①③【答案】C【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①邓小平提出要实行改革开放,20世纪70年代末;②提出姓“社”姓“资”的三条标准,1992年初;③第一次提出办特区的主张,1980年,④第一次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目标,1982年中共十二大;因此只有选项①③④②符合题意,故选C。2.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指出: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社会主义要赢得与资本主义相比较的优势,必须大胆吸收和借鉴人类社会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包括资本主义发达国家的一切反映现代社会化生产规律的先进经营管理方式。在这一思想的指导下,我国改革开放步伐加快,推进经济体制改革()A.提出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B.提出了社会主义分“三步走”的战略部署C.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D.建立经济特区【答案】C【解析】根据题干信息“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邓小平对市场经济的思考,摒弃了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狭隘、陈旧的观念,突破了“两个等于”的思想束缚,在这一思想的指导下,党的十四大把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作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因此只有选项C符合题意,故选C。3.从1985年起,我国城市改革全面展开,重点改革的企业是()A.乡镇企业B.国有企业C.私营企业D.中外合资企业【答案】B【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从1985年起,我国城市改革全面展开,重点改革的企业是国有企业改革,扩大企业经营自主权,改革分配制度等等。故选B。点睛:关于改革开放的内容,需要掌握我国对内改革在农村和城市改革的方式和特点,对外开放的格局;掌握改革开放的历史意义等知识。4.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经济体制改革逐步展开,在农村推行了()A.分田到户,由农民自己耕种的制度B.组织生产互助组实行互助合作制C.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D.生产队责任制【答案】C【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经济体制改革逐步展开,农村率先改革,农村改革的标志为“包产到户(分田到户)”即后来被称为“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因此只有选项C符合题意,故选C。5.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我国迈出对内实行经济体制改革政策的第一大步是A.召开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B.大力发展民营经济C.在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D.在沿海设立经济特区【答案】C【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国的对内改革首先从农村开始,1978年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开始实行“家庭联产土地承包责任制”,拉开了我国对内实行经济体制改革的大幕;因此只有选项C符合题意,故选C。6.在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档案室里有这样一份档案表,请你仔细阅读,然后分析一下表中农民收入增加的主要原因是()安徽省凤阳县小岗生产队1976年与1979年收入对比表A.新中国成立B.土地改革完成C.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行D.对外开放政策的实施【答案】C【解析】根据题干信息“安徽省凤阳县小岗生产队1976年与1979年收入对比表”,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76年与1979年收入增加的原因在于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是我国农村改革的发源地,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因此只有选项C符合题意,故选C。7.20世纪80年代我国城市改革的重点是A.国有企业的改革B.企业的股份制改选C.把企业推向市场D.所有制变革【答案】A【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20世纪80年代我国城市地区的经济改革全面展开,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重点是国有企业改革,国有企业改革的基本方向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积极进行公司制、股份制改革;而选项B、C、D不符合题意。因此只有选项A符合题意,故选A。8.中国实行对内改革首先是从开始。A.农村B.城市C.行政机关D.事业单位【答案】A【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我国对内改革先从农村开始,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选项BCD不符合题意;因此只有选项A符合题意,故选A。9.1985年起,城市改革全面展开,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重点是A.国有企业的改革B.私有企业改革C.大中型企业改革D.小型企业改革【答案】A【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从1985年开始的城市改革全面展开,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重点是国有企业改革,国有企业改革的基本方向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积极进行公司制、股份制改革;选项BCD不符合题意;因此只有选项A符合题意,故选A。10.下列关于农村改革情况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在农村建立生产责任制的前提是将土地分配给农民所有B.农村生产责任制的主要形式是家庭联产责任制C.农村改革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促进了农村经济发展D.农村乡镇企业的迅速发展是党和政府推动农村改革的重要成果【答案】A【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2017-2018学年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下册第8课经济体制改革基础练习(含答案解析)3/6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指农户以家庭为单位,向集体组织承包土地等生产资料和生产任务的农业责任形式;而不是将土地分配给农民所有;因此关于农村改革情况的叙述,不正确的是选项A,其余选项BCD都是正确的;故选A。二、综合题11.2016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90多年来,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战胜各种艰难险阻,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建设、改革的伟大胜利,谱写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实现复兴的凯歌。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一: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自从有了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貌就焕然一新了。材料二:一条路,自井冈山延伸,蜿蜒曲折,在伟大理想和坚定信念指引下,一步步走向胜利。材料三: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开创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取得了巨大的成就。某历史兴趣小组的同学搜集整理了“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的一组图片:材料四:中共十八届五中全会于2015年10月26日至29日在北京举行。全会认为,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我们党确定的“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十三五”时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十三五”规划必须紧紧围绕实现这个奋斗目标来制定。请回答:(1)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那么中国共产党诞生的标志是什么?(2)材料二中一条路指的是什么路?走向胜利的标志是什么?(3)材料三中的图片记录了我党的社会主义建设历程,图①“凤阳四年垮了四大步”的主要原因是什么?指出图②中代表我国第一个经济特区的字母。简述图③与图①、图②的关系。(4)依据材料四,中国共产党确定的“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是什么?回顾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你有什么感悟?【答案】(1).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一大的召开(2)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3)原因: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C.关系: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了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推动了农村改革和对外开放。(4)目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感悟: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要坚决拥护党的领导等。(答出两点,言之有理即可)【解析】(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可知,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一大的召开,大会通过了党的纲领,还确定党的中心任务是领导工人运动,大会选举了党的中央领导机构中央局,选陈独秀为中央局书记,这样,中国无产阶级的先锋队——中国共产党诞生了。因此,中国共产党诞生的标志是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一大的召开。(2)根据材料二中的关键信息“井冈山”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毛泽东率领工农革命军向湘赣边的井冈山进军,建立了中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井冈山革命根据地。从此,开创了一条中国革命的道路——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以毛泽东思想为指导,最终,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了胜利。(3)第一问根据材料三图①和所学知识可知,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责任明确,农民生产积极性大大提高,因此,出现了图①“凤阳四年垮了四大步”。第二问根据材料三图②和所学知识可知,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对外开放也开始起步。1980年,我国在广东的深圳、珠海、汕头和福建的厦门建立四个经济特区。图②中代表我国第一个经济特区的字母是C。第三问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图③与图①、图②的关系是: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了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推动了农村改革和对外开放。(4)第一问根据材料四“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我们党确定的“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可知,中国共产党确定的“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第二问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回顾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使我们深刻感受到: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要坚决拥护党的领导等。(答出两点,言之有理即可)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要熟悉中共对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探索及对外开放政策。中共一大的召开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的诞生,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一步步走向胜利。新中国建立后,特别是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国实行改革开放政策,使中国奔向小康社会,这使我们认识到: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要坚持共产党的领导,坚持走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12.中国人民革命的胜利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揭开了中国历史的新篇章。领导和组织这场革命取得胜利的中国共产党,担负起领导全国人民建设新生活的重任。阅读以下材料,结合所学,回答问题。材料一(1)观察材料一中两幅图片,概括新中国成立后党领导土地改革的意义。材料二(1953年)问题是从工业化引起的。工业的发展,城镇和工矿区的发展,种植工业原料作物的农业地区和农户的增加,急剧扩大了对商品粮食的需求量。解决粮食紧张的根本出路在于增加粮食生产,而粮食增产,当时认为靠小农经济潜力太小,靠在农业中实行大规模的机械化是工业发展以后的远景,在最近几年内必须依靠合作化并在合作化基础上适当进行技术改革。在向社会主义过渡的进程中,党创造了一系列适合中国特点的过渡形式。在农业方面,创造了以初级农业生产社为主要的多种互助合作形式,使农民的个体私有制逐步转变为社会主义集体所有制。(2)结合所学,分析材料二中国共产党引导农民组织起来走合作化道路的原因?“农民的个体私有制”在哪一年转变为“社会主义集体所有制”?材料三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1976年与1979年收入对比表2017-2018学年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下册第8课经济体制改革基础练习(含答案解析)5/6(3)材料三表格中小岗村的统计数字说明了什么?分析小岗村变化的原因。【答案】(1)恢复经济和调动了农民生产积极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废除封建土地制度或消灭了地主阶级;巩固了政权。(2)原因:提高农业产量或提高农业生产力,解决农业发展同工业发展不相适应的矛盾。1956年。(3)农业生产发展迅速或粮食产量提高,农民收入增加。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分田到户或包产到户或大包干)。【解析】(1)根据材料一两幅图片,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新中国成立后党领导土地改革,恢复经济和调动了农民生产积极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废除封建土地制度或消灭了地主阶级;巩固了政权。(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共产党引导农民组织起来走合作化道路的原因在于,提高农业产量或提高农业生产力,解决农业发展同工业发展不相适应的矛盾。1956年三大改造完成,所以“农民的个体私有制”在1956年转变为“社会主义集体所有制”。(3)根据材料三表格,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小岗村的统计数字说明了农业生产发展迅速或粮食产量提高,农民收入增加。小岗村变化的原因在于家庭
本文标题:2017-2018学年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下册第8课-经济体制改革-基础练习(含答案解析)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59181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