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项目/工程管理 > 教育培训:素质、文化、能力、创新--大学教师的当代视角(PPT 101页)
100-1迎新人翘首以盼谋共识携手同行100-2素质、文化、能力、创新河海大学林萍华——大学教师的当代视角100-3世纪之交,我国的高等教育已经进入了一个新的时期,素质教育的提法受到更多的关注和响应,创新意识与实践能力的培养更成为教育界和社会各界讨论的热点问题;引言:问题的提出100-4然而,什么是高等工程教育,它与科学教育的区别在哪里,中国的高等工程教育是否把自己委身于科学教育,悠然自得地走着“学术化”的道路?还是更多地关注实践能力的培养?这是当前一个重大的话题,的确值得深思;引言:问题的提出100-5而我校如何行动,在考虑学科专业结构调整时,在构建新的人才培养计划时,如何形成各学科人才培养自己的特色,则是摆在大家面前的现实问题。引言:问题的提出100-6高素质人才的基本内涵和当代要求品质上的优秀,主要是指思想境界高、精神风貌好、道德修养优。一个人只有品质优秀,才能成为人们学习效仿的榜样。这个层面的问题,在讨论文化时涉及。从基本内涵来说,一个人的广义素质表现为品质、能力、行为的统一。100-7高素质人才的基本内涵和当代要求与品质紧密相联的是能力。能力既包括具有内在倾向性的思维能力、评价能力、分析能力、综合能力,又包括具有外在倾向性的表达能力、组织能力、处事能力、工作能力、专业能力。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到优秀人才作用的发挥。这个层面的问题,在讨论能力时涉及。100-8高素质人才的基本内涵和当代要求在品质、能力的基础上,行为是优秀人才素质的外在展示,是品质、能力的现实实现。对高素质人才的当代要求在于,其行为应当最充分体现出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这个层面的问题,在讨论创新时涉及。因此,品质是基础,能力是核心,行为是关键。作为高素质人才,品质必须优秀,能力必须高强,行为必须模范,充分体现出创新精神。100-9一、关于素质1.广义的素质教育2.狭义的素质与素养3.我所看重的素质100-101、广义的素质教育100-11时代的要求当前的时代,是一个充满竞争的时代。在科教兴国战略的指引下,努力学习,汲取知识,追踪科技前沿,不断更新及拓展自己的知识领域,已经成为每一个有志青年的强烈追求。作为学校领导和教师,我们希望学生不仅在大学学习期间就有优秀的成绩及表现,更重要的是毕业以后有强大的后劲,有很好的社会适应能力、竞争能力与发展潜力。为此,加强对学生能力与素质培养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100-12对人的素质的感受当了多年教师,接触到众多学生,可以感受到,但常常又觉得说不清。日本大学印象《节录》1988.10从办学方针来看,似乎日本的学校更注重于培养学生的素质,即培养一种努力的精神、服从的精神、协作的精神、承受压力的能力。因此,除了一定数量的人文课程以外,学校中的俱乐部活动很多,课堂上实现不了的,通过俱乐部活动来达到。下午四点钟以后,各项俱乐部活动都极为认真、热烈。比如棒球、田径、足球、英式橄榄球等训练结束后,还必须拖着很大的轮胎平整场地。无论是训练还是扫尾工作,都容不得一点儿马虎。此外,几乎都从事的勤工俭学活动,对于认识社会,培养良好的工作素质,更起了重大的影响。相比较而言,国内的大学更注重文化课,因此学习的风气更浓一些。但学生对社会的了解与适应则显得不足……与日本社会一样,大学中也有一套行为规范。看上去,大家都已习惯并严格遵守这一套行为规范。大体上就是:下级服从上级,责任心强,讲求信誉,注重礼仪,一般不去议论别人也尽量避免容易遭人非议的行为举动,人际关系,淡泊恬静。……。100-13素质差异的原因纵观中国的高等教育,历经了人文教育、科学教育到目前提倡的素质教育阶段。其间,人文教育的历史最长,它采用书院方式,与现代科学技术联系不密切,强调“经世致用”。而近代的科学教育培养了千千万万的专门家,但人文精神培养被削弱,注重了成才,忽视了成人,人的和谐发展被忽视,其弊端已是不争的事实。为此,有识之士提出要重视人文教育,加强德育,而这正是对教育发展新阶段——人文教育与科学教育再度融合——的时代呼唤。100-14用专业知识教育人是不够的,通过专业知识教育他可以成为一种有用的机械,但不能成为和谐发展的人;他必须对美和道德的善有鲜明的辨别能力,否则,他连同他的专业知识就更像一头很好训练的狗,不像一个和谐发展的人。----爱因斯坦100-15时代的呼唤“素质教育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使受教育者坚持学习科学文化与加强思想修养的统一,坚持学习书本知识与投身社会实践的统一,坚持实现自身价值与服务祖国人民的统一,坚持树立远大理想与进行艰苦奋斗的统一”。这些指示精神明确了素质教育的定位与核心内容。可以说,素质教育的根本点就在于——培养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和谐发展的人。100-16科学与知识科学研究即为:把意会知识转化为编码知识的过程。编码知识可以共享,对任何人都一样,关键在于如何去判断、选择、利用并加以再创造——这是更高级的意会知识,体现出科学的螺旋式上升。知识有两类:意会知识:与生命体相联系——烹调时的火候掌握编码知识:与生命体无联系——肯德鸡制作可复制编码知识的特点:严密、有规律、有逻辑、可共享、交流。100-17科学精神的内涵•崇尚严谨精确的理性精神•注重观察实验的求实精神•提倡探索开拓的创新精神•强调一切均须进行理论论证实践检验的合理怀疑精神•主张普遍与具体相结合的务实精神江泽民同志概括为:求真务实、开拓创新中央党校的重要讨论题:实事求是为什么难100-18人文精神的表述以人的自身发展和人-社会-自然协调发展为主旨的社会要求和价值取向,包括对理想、道德、情感、美等精神生活的追求,其核心是社会的道德信仰体系。100-19杰出的榜样一些著名的大科学家都十分注意修习人文方面的涵养,很推崇人的人文精神面貌。比如两弹元勋邓稼先。杨振宁先生写了一篇充满激情的文章《邓稼先》:“邓稼先是一个最不引人注目的人物,和他谈话几分钟就看出,他是忠厚平实的人,他真诚坦白,从不骄人。他没有小心眼儿,一生喜欢‘纯’字所代表的品格。在我所认识的知识分子当中,包括中国人和外国人,他是最具有中国农民朴实气质的人”。又说:“邓稼先是中国几千年传统文化所孕育出来的有最高奉献精神的儿子,邓稼先是中国共产党的理想党员。”邓稼先的人格美、精神美,不仅来自他学习物理的科学训练,而且凝聚着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粹,邓稼先的身上体现着人文精神与科学精神的高度统一。100-20科学家在实证求真的过程中表现出的思想情操和高尚人格,本身就是人文精神的瑰宝。爱因斯坦在评价居里夫人时说,作为一流人物,她的人格比她的才智成就对世界的贡献还要大。当然人文文化对科技界和科技进步的滋养与引导作用也是巨大的、不可或缺的。我们必须既提倡有现代科学意识的人文精神,又提倡具有亲切人文关怀的科学精神,使科学文化与人文文化珠联璧合,共同构筑人类理想的家园。100-21今天的中国,在理论上对科学技术的重视是世界少有的。但是,且不说实际的重视程度如何,就是在理论上也存在偏差,即基本上只从生产力、财神爷的角度来看待科学技术。这种对科学技术只见物质、不见精神的十分片面的理解,使科学文化没有占到应有之地。100-22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建立一个充满生机的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教育体系,为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奠定坚实的人才和知识基础,是当前深化教育改革的一个重要任务。但是,什么是素质,素质如何培养,如何树立创新精神,强化创新意识,在贯彻落实党中央指示精神的操作层面上,这些问题还需要作进一步的讨论。从操作层面来看100-23当前,许多发达国家是从高科技发展的视角认识素质教育问题的。这是因为高科技发展引发知识经济的出现,为教育发展提供了新的现实远景,对人才素质的内涵提出新的强烈要求。中国最大的资料库下载关于人才素质的内涵,他们侧重的,首先是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其次是创新意识;再次是人的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包括学习的能力,对不断变化世界的及时反应能力,新知识的及时吸收能力,知识的迅速更新和创新能力等)。外国人的观点100-241.高等教育提加强、注重素质教育比较符合现实。高等教育是个分类进行的专门教育,所以不能简单地等同于素质教育。国内的权威看法2.提“注重”、“加强”有具体的内涵:•思想道德素质是根本•文化素质是基础•业务素质是本领•身体心理素质是本钱原教育部副部长周远清提出:100-25前面提到的可以称之为“广义的素质教育”概念,它包含了我们平常说的知识、能力和“狭义的素质”。而“狭义的素质”常常针对具体的个人而言,是与知识、能力相并列的、并使知识与能力能够得到更好发挥的那个因素,总之是与人的行为相关联的概念。引发的讨论因此,在不同的层次、场合使用“素质”一词,使素质的概念变得模糊不清,还引发了许多的争论,更容易造成实施素质教育的具体措施失当,效果不明显。100-26教育界的探究(上)同济大学提:知识、能力与人格的统一。所谓“KAP”模式,用“人格”代替通常说的“素质”一词。他们把人格分为:理想人格:思想、品德、理想、情操现代人格:独立、创新、敬业、守信山东大学提:素质教育的理念仍属应试教育模式,而大学阶段应着重“人格教育”。他们把人格分为:科学人格:求真、求是公民人格:责任心、权利、义务发展人格:留给学生发展的潜能100-27教育界的探究(下)东北师大把素质教育概括为:把所学的知识内化为现代人的全面的内在品质;这种品质又外化为人格、知识与能力。人格有三层含义:个人的尊严、价值和道德品质的总和;是人在(一定)社会中的地位与作用;人格尊严受法律保护,个人则须自尊自爱,提高道德水平,养成高尚人格。100-28概括1.广义的素质教育理念强调学生的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应当和谐发展,这包括了学生的知识、能力和能够使这两个因素更好得到发挥的那个因素;2.能够使知识和能力得到更好发挥的那个因素,常也被称作“素质”,似可称作“狭义的素质”;3.“人格”本质上还是道德的范畴,同时它很难包含具体个人的“智商”和“情商”等这样一些“狭义的素质”;4.“文化素质教育”的内容主要是文史哲和艺术教育,它提高的是学生的人文素养。2、狭义的素质与素养100-30时下大家讨论的有些素质内容可以归于“素养”一类,素质与素养是不同的两个概念。从表现上我们常常注意到,一个人某方面的素质很高,但他这方面的素养则不一定高,反之亦然。以政治素质和政治素养为例,学政治学的人,他的政治素养应当大大好于普通人,但我们不能说他的政治素质就一定很高,为人一定正派;反之,一些工农出身的老党员,由于接受理论教育的机会相对较少,他的政治素养不一定很好,但往往在关键时刻却能表现出很好的政治素质。就是说,素质不好的人可能有很高的素养;素质好的人有可能素养一般。就好比信佛的老太太可能完全不懂佛学,而精通佛学的学者有可能完全不去拜佛。这个例子可能有些极端,但素质与素养的区别是显而易见的。100-31从内涵上我把素养理解为:“一个人面对问题时的视野和底蕴”,它包括文化素养、道德素养、政治素养、工程素养等等,是对认识过程、思考过程、决策过程起作用的,似应属大文化的范畴,是可以通过教育养成的;素质,这里特指具体人的素质,有篇文章将之定义为:“一个人自发的行为规范”,我认为是很贴切的,并由此可以认为,素质是和具体人的行为、行动相关联的,亦即他是如何为人、处事的。同时,“自发的”一词表明,这是个人已经形成的,稳定的,一般不受思维、不受外在所左右的一种存在。100-32素养的培养,属于知识传授的大范畴,是培养对象对知识信息的接收和加工的过程,是一个内化的过程,可以通过第一课堂、第二课堂、专家论坛和各种文化传播形式等等来实现。从培养上素质的培养,主要通过良好的社会风尚和育人环境的长期影响与潜移默化,这包括可以通过优良校风的熏陶、和对校风一代代的传承,优秀教师的有效的言传身教,自身对人生价值实现过程不同阶段的体验、感悟、耳濡目染,社团活动的同学交往与相互砥砺,总之,要在实践中锻炼培养。当然,我们也应看到,素质
本文标题:教育培训:素质、文化、能力、创新--大学教师的当代视角(PPT 101页)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7043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