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畜牧/养殖 > F_(广东专用)2011高考地理 第4章第1课时 工业的区位选择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2
第2课时生态环境问题与生态环境保护考点突破考点一森林及其保护基础梳理特点:陆地上最①、最②、最能长久存在的生态系统自然原因:气候变化等原始社会:刀耕火种和游耕制度农业时代:无计划③和使用薪柴工业时代:大规模④采伐森林及其保护破坏人为原因强大复杂垦殖商业性机械⑤,维持碳氧平衡⑥,保持水土防风固沙,吸烟滞尘净化空气,过滤尘埃吸收噪声,保护环境⑦环境恶化洪水频发水土流失加剧河道淤塞全球温室效应增强国际:《关于森林问题的原则声明》法律措施工程措施生态功能滥伐森林的生态灾难保护森林中国森林及其保护调节气候涵养水源生态失调方法指导知识联系法解读森林的生态效益森林具有强大的生态效益,能为人类提供各种生态服务,森林尤其是原始森林被大面积砍伐,无疑会影响和破坏森林的生态功能,带来生态灾难。强化专练1.(2008·四川延考文综)通过对我国野骆驼遗骸和文献记载的研究,得到其分布变迁图。读图,完成(1)~(3)题。(1)从图中可以看出,野骆驼()①曾生活在暖温带落叶阔叶林区②分布范围由亚热带季风区扩展至西北干旱区③文献记载区主要在温带草原区和温带荒漠区④目前主要分布在陕西和内蒙古交界地区A.①③B.②③C.①④D.②④(2)与遗骸分布区、文献记载区相比较,目前的野骆驼分布区()A.气候更干旱B.地形更崎岖C.河网较密集D.热量更充足(3)影响野骆驼分布区变化的因素包括()①草原开垦②过度放牧③大量捕杀④种群退化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解析第(1)题,依据图示,野骆驼的分布范围逐渐缩小,目前主要分布在新疆及其与内蒙古、甘肃、青海交界处。第(2)题,目前野骆驼分布区主要在西北干旱区,气候极端干旱。第(3)题,人为因素是导致野骆驼分布区缩小的主要因素。答案(1)A(2)A(3)A考点二草地退化及其防治基础梳理分布:⑧不够丰沛的地带价值:是⑨发展的物质基础,是人类重要的⑩:非洲、南美洲、澳大利亚温带草原:亚洲、欧洲、南北美洲、澳大利亚寒带苔原:欧洲、亚洲、北美洲非草地退化及其防治草地的特点世界主要草地的分布地带性地带性:草山、草坡、草滩降水量畜牧业自然资源热带草原载畜量:一定面积牧场所能容纳(承载)牲畜的头数,一般以羊为标准,称为羊单位对的需求增大表现:草群稀疏低矮,,草质变劣危害:载畜量下降,草地生态环境恶化草地退化原因盲目扩大放养牲畜的数量草场严重超载产草量减少人口的压力畜牧业产品草地退化及其防治欧洲:情况北美、澳大利亚:经历开发、滥用和逐步改善三个阶段,目前状况逐渐好转非洲、南美洲及亚洲大部分牧场:面临草场和沙化问题大力控制改善加速经济发展中国:实行禁牧、制度,建设“”等地区差异中国:牧场退化和沙化严重牧场超载鼠害和虫害保护草地措施社会经济本质上是一个问题较好退化人口增长经济结构轮牧草地退化草地退化及其防治草库伦深化探究草地退化原因分析(1)草地退化原因和表现分析由于人口压力,人们对畜产品的需求量增加,盲目扩大放养牲畜的数量,致使许多草场严重超载,引起草场的退化,甚至导致土地荒漠化。其联系如下:(2)草地的保护半干旱地区草场退化是一种普遍现象,也是荒漠化过程的开始阶段,它本质上是一个社会经济问题,只有大力控制人口增长和改善经济结构、加速经济发展才能有效解决。我国在牧场保护方面采取的主要措施有以下几种:强化专练2.读图和材料,完成下列各题。材料一材料二地处黑河中游的张掖地区近50年间,人口由55万增至126万,耕地由10万公顷增加到26万公顷,中游沿岸建成的平原水库27座,截流了几乎全部的上游来水。材料三额济纳旗草原过去曾是水草丰美、牛羊成群的地方,现在草木枯萎,到处是戈壁沙漠,一片荒凉,已难见草原风光。(1)额济纳旗草原的气候类型属。(2)弱水水源的补给源于()A.大西洋上带来的少量水汽形成的雨水B.祁连山北坡极地大陆气团带来的地形雨C.黑河地区的冰雪融水和地下水D.祁连山顶的冰川融水(3)弱水为一条季节性河流,其流量最小时期在()A.春B.夏C.秋D.冬(4)额济纳旗草原退化,生态环境恶化的主要原因是。(5)该地也是华北地区沙尘暴源地之一,沙尘暴大多发生于春、夏、秋、冬的季(节)。其原因是。解析图中所示地区属于典型的温带大陆性气候,降水十分稀少,河流以祁连山的冰川和季节性积雪融水补给为主,河流流量受气温高低的影响,所以流量最小的季节在冬季。草场的退化有多种原因,水资源利用不当是造成草场退化的主要原因之一。答案(1)温带大陆性气候(2)D(3)D(4)中游张掖地区人口激增;农业、工业的发展使得耗水量大增;用水过度、不合理、不节约,中游的过度用水使处于下游的额济纳旗草原缺水退化(5)春华北地区春季降水很少,而气温渐暖,蒸发渐大,缺乏植被的干旱沙地也已无雪覆盖;春季冷锋活动很频繁,多以西北风形式吹扬沙尘影响到华北地区考点三湿地干涸及其恢复基础梳理定义功能:、调蓄水量、净化水体、、美化环境等面积:居亚洲第位类型,绝对数量,分布显著生物多样性丰富自然原因环境污染造田河流改向保护湿地湿地干涸及其恢复湿地中国的湿地特点湿地的减少及保护减少原因人为原因调节气候释放氧气一多大区域差异土壤侵蚀围湖、围海广深化探究图解法解析湿地减少的原因强化专练3.湿地与森林、海洋被并称为全球三大生态系统,其在防洪、抗旱、调节气候、控制污染等方面具有其他生态系统所不可替代的功能和效益,被誉为“地球之肾”。据此回答问题。(1)我国政府下令停止开垦三江平原上的沼泽地,主要原因是。(2)长江下游湿地破坏严重,主要是因为该地区。(3)简要分析湿地减少的人为原因。解析本题结合实例考查湿地破坏和减少的原因。湿地减少的自然原因是湖泊内外的沉积物自然充满湖沼,使之失去充水洼地的形态和功能。但是这一过程十分缓慢。能加快湿地消失的因素是人类活动的干预。国家实施一系列保护湿地的措施,能够防止湿地消失的加快。答案(1)保护、改善生态环境(2)围湖造田,河湖淤积(3)对湿地的盲目开垦和改造;湿地水资源的不合理利用;湿地污染加剧;泥沙淤积日益严重;生物资源过度利用等。考点四生物多样性保护基础梳理数量:500万~5000万种分布:约3/4生活在热带地区自然灭绝:物种平均寿命大约为500万年,平均1.1年灭绝一个物种表现:人类活动了物种灭绝采集污染破坏森林生物多样性保护生物多样性层次物种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地球物种热带雨林珊瑚礁中物种灭绝人为灭绝主要原因人类早期现在遗传多样性加速狩猎深化探究生物多样性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但人类活动正在加快物种灭绝的速度,生物多样性正在趋减。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措施主要有就地保护和迁地保护两大措施,具体如下:(1)建立自然保护区,保护生态系统;(2)把某些濒危物种迁出原地,移入适当环境进行特殊保护和管理,如建立动、植物园和濒危动物繁育中心等;(3)建立濒危物种种子库,如植物种子库、动物精子库等,以保护遗传资源。此外还应颁布相关的法律、法规。强化专练4.一个又一个刺眼的数字告诉我们:保护地球家园刻不容缓!世界上四分之一的陆地动植物在未来的50年内灭绝。读“近300年来世界物种灭绝的趋势图”,回答有关问题。(1)读图,1950年人口是1850年的大约倍,鸟类灭绝数是1850年的倍。这说明人口增加与物种灭绝数量呈关系。(2)试分析物种灭绝的自然和人为原因。(3)为保护物种的多样性,各国建立自然保护区,我国将自然保护区分为三大类:综合生态保护区、野生生物保护区和自然遗址保护区。其划分的依据是()A.自然保护区的位置B.自然保护区的对象C.自然保护区的作用D.自然保护区的生态价值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物种灭绝与人类关系的认识,以及保护生物多样性的认识。(1)主要考查学生的读图能力,该图以柱状图形态反映人口数量和物种灭绝数量的变化,该题目从图中用直尺量出计算即可。(2)物种灭绝的自然原因主要有自然灾害,以及物种竞争中的自然淘汰;人为原因主要有捕杀、采集、环境污染、生态破坏等。(3)根据三大类自然保护区的名称,很显然是根据自然保护区的对象来分类的。答案(1)1.8(1.5~2.0)2.8(2.5~3.0)正相关(2)自然原因:自然灾害及物种竞争中的自然淘汰;人为原因:捕猎、采集、环境污染、生态破坏等。(3)B考点五中国区域生态环境问题及其防治途径基础梳理现状:形势严重——局部改善、总体恶化巨大的压力生物多样性锐减水土流失湿地干涸重点生态工程建设重点重点保护工程建设建设中国区域生态环境问题及其防治途径主要原因资源的不合理开发利用掠夺式、粗放型开发执法不严,管理不力环保工程建设投入不足主要治理措施主要类型人口不合理的开发活动森林面积缩小草原退化天然林资源保护和退耕还林还草工程环境保护法制学法指导列表分析中国区域生态环境问题及其防治途径生态环境问题主要分布区域主要防治措施森林破坏东北、西南、华南林区封山育林、计划砍伐、采育结合、退耕还林、改变林区经济结构草原退化内蒙古、青海、宁夏、新疆退牧还草、封育草场、舍饲养畜湿地萎缩三江低地、湖滨、海滨建立湿地自然保护区、停止围垦、退田还湖生物多样性锐减林区、草原、近海海域大自然保护区,建立生态走廊、采育结合、合理放牧、实行禁、休渔期制度扩土壤侵蚀黄土高原、东南丘陵退田还林、植树种草、改坡耕地为梯田荒漠化西北、华北半干旱区解决当地群众生活用能问题,严禁砍伐强化专练5.历史上的黄土高原,森林覆盖率很高。由于农牧业经营方式的变化,加上大规模的毁林开荒活动,使森林面积锐减。分析下表,回答问题。某地各类项目1956年1975年森林覆盖率30%8%耕地面积3.33万公顷4.47万公顷近三年平均降水量850mm680mm近三年平均气温年较差23℃30℃河流含沙量2%12%当年水旱灾害次数03粮食总产量1.0亿0.875亿(1)该地耕地面积扩大,而粮食总产量却降低,其原因是。(2)该地水旱灾害增多的主要原因是。(3)根据下图,把①土壤肥力下降,②暴雨增多,③进一步毁林开荒,④洪水灾害增多四项填入图中适当空格,使之形成一个循环过程。解析从表中数据的变化可推知,该地耕地面积的扩大是以毁林开荒为代价的,森林大面积减少,使其涵养水源、调节气候的功能下降,从而引起旱涝灾害增加、水土流失加剧、土壤肥力下降,最终导致粮食单产和总产量降低。答案(1)由于毁林开荒,导致气候恶化、水土流失加剧、土壤肥力降低、粮食单产减少,因此粮食总产量降低(2)森林减少,对气候的调节作用减弱(3)A—②B—①C—④D—③考向调研考向一生态环境问题与保护【例1】(2009·福建文综)下图为“某流域示意图”。该流域是我国实施环境综合整治的重点区域。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分别说出甲、乙地区环境保护的侧重点,并说明理由。(2)针对甲地区近年来水资源供需紧张的形势,提出水资源合理利用与保护的措施。解析从图中山地、河流的形态和经纬度位置可以判断出该流域为珠江流域。(1)甲地区位于珠江三角洲,该地人口和城市密集,工业发达,环境保护应以防止污染和保护湿地为主;乙地区为珠江上游山区,降水丰沛,地形起伏大,环境保护应以保护森林、保持水土为主。(2)珠江三角洲属于水质型缺水,合理利用的措施应从开源和节流两方面分析。答案(1)甲地区以防治污染、保护湿地为主;位于下游三角洲,人口、城镇与工业密集。乙地区以保护森林、水土保持等生态保护为主;位于上游山区,地形起伏大。(2)加强水污染防治和污水处理与利用;依法保护水资源,开展生态环境建设;提高节水意识,全面推广节水措施,提高水的利用率;在上游修建水库,开渠引水;在三角洲地区合理开发利用地下水,防止海水的倒灌。思维拓展生态危机的形成原因(1)自然原因:在全球范围内,有些生态系统相对脆弱,抗外界干扰能力低,当受到外界力量作用后恢复比较困难,自身稳定性差,易受破坏而形成生态环境问题。(2)人为原因:20世纪50年代以来,人类以前所未有的规模和强度影响环境,在创造现代文明的同时,也使自然生态系统遭受严重破坏,从而导致生态环境恶化和自然资源枯竭。归纳生态问题的产生:考向二中国区域生态环境问题【例2】读“我国轮廓图”,据图中标注的位置和范围,回答下列问题。(1)以甲为代表的
本文标题:F_(广东专用)2011高考地理 第4章第1课时 工业的区位选择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2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98796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