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临时分类 > 世界著名摄影作品欣赏
世界著名摄影作品欣赏安塞尔·亚当斯罗贝尔·杜瓦诺W·尤金·史密斯亨利·卡蒂埃·布列松罗伯特·卡帕一、安塞尔·亚当斯安塞尔.亚当斯(AnselAdams)美国1902~1984在长期并多产的摄影生涯中,亚当斯在摄影理论和实践方面都有不凡表现。他1902年生于旧金山,1930年结识斯特兰德。斯特兰德的纪市实性摄影的强烈的感染力使他最终决定致力于摄影事业。作为“美国有史以来最为大众化的摄影家”,亚当斯的杰出的风光摄影作品深受世人瞩目。他致力于以摄影技艺显示世界的壮观之美,“完全摈弃摄影的记录功能,使摄影成为纯的技术运作,用来担任美感的表达工具”。作品以精湛完美的摄影形式,展现动人景观,以个人观念诠释大自然,使人们意识到了自然保护的重要性。他所创造的区域曝光法,得到摄影界的高度评价。《月升》安塞尔·亚当斯摄影评人士认为:《月升》是亚当斯的代表作,是他拍摄的最受人欢迎的一张作品。拍摄于在美国新墨西哥州埃尔西德兹。当太阳的余晖还没有散尽,明亮的圆月已经冉冉升起。山顶飘飞着层层云雾。山脚下,静静的村庄旁,是一片静静的墓地,十字架碑闪着灼灼白光。天上地下,仿佛回荡着一曲深沉的生死交响乐。《月出》,1941年摄于新墨西哥州埃尔南德兹这张照片的拍摄——它无疑是我的最受人们欢迎的一张照片——可以说是机遇和熟练运用技术的产物,我当时感到,这是一幅卓越的影象;当按下快门时,似乎已经有了满意的预感。当时我们乘车沿着离埃斯派拉诺不远的公路行驶,我想左边看一眼,发现了一种极不寻常的景色——一幅无法估量的照片!我几乎把开进沟里,然后急急忙忙地架好我的8乘10相机。我一面急忙调整镜头,一面高声叫我的同伴把器材从车上取下来。我对好了我所希望的清晰影象,然而当安好雷登15滤镜(绿色)和暗盒后背之后,却找不到测光表。当时的形势是十分紧迫的:地垂的太阳已经移近挂在西边天际的云彩的边缘,阴影不久就会使地面上的白十字架模糊不清。我当时无法知道被摄体的亮度值,我承认曾想到用括弧曝光法进行几次曝光,这是我突然记起月亮的亮度——250烛光/每平方英尺。利用曝光公式,我把这个亮度值列入七区,因此60烛光*每平方英尺就落在五区。使用曝光因数为3的滤镜,大约要用F32,时间为一秒钟。我不知道前景的亮度是多少,但是我希望它会勉强处于曝光范围之内。我并不寄希望于侥幸;我标出对底片进行水浴显影。这将是对区域系统程序的一次很好的试验。由于当我按下快门时我认识到我拍到一张不寻常的需要复制底片的照片,因此我迅速翻转暗盒,但是当我拉出插板时,阳光已经从白十字架上消失了;我晚了几秒种!这张唯一的底片就突然变得十分珍贵了/当它安全地进入我在旧金山的暗室,我再三考虑了水浴方法和天空部分可能出现斑点的危险,因为照片要放在没有搅动的水里。我决定使用稀释的D--23显影,并且连续显影10次,我最低限度地消除了天空可能出现的密度不匀的现象。白十字架正处于阳光的边缘,并且相当“安全”;有阴影的前景亮度很低。假如我知道它的亮度的话,我至少会增加百分之五十的曝光(半个区域的曝光)。我可能随后在显影时控制月亮的色值,前景密度会稍微增加一点——而且是值得那样做的。这张底片很难印相,几年以后,我决定使前景加厚,以增加反差。我首先对底片重新定影并水洗,然后用柯达IN--5加厚剂的稀释液来处理5的低反差部分。我把云彩以下部分浸放在稀释液里大约一分钟后再捞出来,然后水洗,这样反复10次,我才取得看来很好的密度。印相后来是比较容易的,虽然它仍然是相当难于应付的问题。天空中少数部位有明亮的云彩,月亮下面的云彩非常明亮(是月亮亮度的二、三倍)。我对前景到照片底部这部分略微加光。然后我沿着山脉的轮廓加光,不断移动遮光板。此外,我把遮光板远离相纸,以便在它的阴影上产生半阴影;这样防止出现遮光板加光的痕迹,否则那样会分散人们的注意力。我还对月亮到白云下部以及比较明亮的呈水平的天空部分略微加光。我然后从月亮上部到影象上部这部分上下移动遮光板予以加光。用这张我确实喜欢的底片很难制作出几张相同的照片来。原因是相纸不一样,影调有时会产生不不要的密度变化等。肯定可以说,没有绝对完全一样的照片。这张照片与我拍摄的其它任何照片相比无疑会引起更多的评论,表明内容和效果非同一般。我确信,这个影象单就题材本身来讲就会引起普遍兴趣。《月亮和哈夫·多梅山》安塞尔·亚当斯摄当我第一次得到点式测光表时,我发现,这种测光表的视场角为0.5度,这使得我能够精确地测量出月亮的实际亮度/我断定,月亮的亮度大约在250烛光/没平方英尺,美国海军天文台也证实了这一数据。考虑到前景或远景的平均亮度值,在曝光标度上,月亮的理想位置一般是在7区(指区域曝光法里确定的亮度区)。对于深夜落在前景或风景部分的亮度来说,这能保持住表现质感应具备的亮度值。除了暗色之外,月亮当然是看到的最亮的物体了。我们可以按照4区至8区的亮度对月亮曝光,并且可以根据需要抑制或者增加它的表面细节。在8区或更明亮的区域,如果要表现质感的话,那么只会表现出少量的质感。在一个冬天的下午,大约3时30分左右,我开车前往位于约塞米蒂峡谷的阿瓦尼饭店,我看见月亮升到了哈夫多梅山的左边。天空显得很晴朗,将近傍晚的阴影已经移到多梅山的2000英尺高的悬崖上了。这幅画面表现出月亮象凸起了似的,虽说不是满月,但也露出了多半部分。月亮和天空的亮度合起来接近400烛光/每平方英尺。我们必须记住,月亮是在天空的背后,天空的亮度值要加到月亮的固定亮度上去。为了把月亮和天空分开,我使用了密度较大的橙色滤色镜。这个滤色镜减小了天空的亮度,使得月亮能够显出光亮来。这个滤色镜还能使反射到山上阴影部分的带蓝色的光至少降低1区(1档光圈)。我把月亮的俩高度放在7区,阴影的有效亮度落在2区和3区。我记得,滤镜的因数为4,光圈为F11,曝光时间为1/4秒,用的是柯达帕纳米克--X120胶片。胶片的感光速度为ASA32。我使用的是蔡斯.素纳(ZeissSonnar)250毫米镜头。我把哈萨布兰德相机安装在三脚架上,为了使震动减少到最小,我在快门启动之前先把反光镜按起锁住。我拍了好几张底片,有两张是用150毫米的索纳镜头拍摄的,但是这种视角较大的镜头拍出的效果并不如250毫米镜头拍出的效果。正如许多人没有认识到的那样,月亮实际上移动德相当快。如果使用250毫米镜头,选用2.25乘2.25的画幅拍摄,要想克服月亮的移动,曝光时间需要很短。这个影象的尺寸大致相当于用40英寸镜头8乘10的胶片取得的效果。《半圆山的容姿》安塞尔·亚当斯摄罗贝尔·杜瓦诺罗贝尔.杜瓦诺(RobertDoisneau)法国1912-1994在法国摄影界,罗贝尔.杜瓦诺和亨利·卡蒂埃·布列松堪称一对并驾齐驱的大师。杜瓦诺是一个平民摄影家,一生只以他所居住的巴黎为创作基地。曾于1950年拍摄的世界上最著名的一张接吻照片《巴黎市政厅前的吻》,在2005年巴黎达索拍卖行拍出了15.5万欧元的高价。他热爱巴黎、热爱生活,跟普普通通的市民一起泡酒店,喝咖啡,谈天。他喜欢在平民百姓的日常生活中抓取幽默风趣的瞬间,总是用一种温柔的、幽默的目光注视着周围的芸芸众生,用同情的态度加以刻画。人们不但不怕他的相机,还甘心情愿地充当他镜头中的模特。他的作品不但具有幽默感,而且给人一种特别的亲切感,带有典型的法国式的人文主义烙印。《市政厅前的吻》罗伯特·杜瓦诺摄W·尤金·史密斯W.尤金.史密斯(W.EugeneSmith)美国1918~1978《迈向天堂乐园》作为W.尤金.史密斯最出名的一张照片,是斯泰肯“人类一家”摄影展中令人难忘的一张。作为一位著名的纪实摄影大师,他的其它作品如同这幅照片一样,表达了他对人类、对生命、对世界的浓浓爱意。他强调自己是理想主义者,希望自己按下的每次快门都能伴随着希望,每张照片都能引起人们的共鸣,唤起他们警惕、回顾和醒悟,在他去世后,其生前好友建立了W.尤金.史密斯纪念基金,以奖励那些象史密斯一样不受商业利益驱使而拥有“独立声誉”的青年摄影师。《乡村医生》尤金·史密斯摄《乐园之路》尤金·史密斯摄《水俣》尤金·史密斯摄亨利·卡蒂埃·布列松亨利·卡蒂埃--布列松(HenriCartier--Bresson)法国1908~2004关于自己的作品,卡蒂埃--布列松曾说:“首先,我渴望用一幅照片去捕捉正展现在我眼前的某种局势的全部本质------拍摄意味着记录——同时和在若干分之一秒内——事实本身和视觉看到的形式的严密组织,而形式将赋予它意义。这是把人们的头、人们的眼睛和人们的心置于同一轴线上。”这就是他的摄影哲学。卡蒂埃--布列松的“决定性的瞬间”——揭示事物本质的一刹那——的美学理论,对摄影家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他认为摄影家必须同环境融为一体,这样就不致影响被摄对象的行为,有助于悄悄地偷拍和不引人注意。长期以来,一直被认为是世界上最著名的新闻摄影记者之一。《米歇尔.加布里埃尔,莫菲塔大街》亨利.卡蒂埃-布勒松摄轧金子(上海,1949)此照片摄于四十年代的上海。剧照的通货膨胀使百姓手中的纸币几乎成为废纸。为此人们疯狂地挤在银行门口,企图兑换一点较可靠的黄金。1948年冬至1949年春,布列松先后采访了中国的北平、南京、上海等城市,这张愁容满面的男孩子照片,是在南京市民买米的队伍中抓拍下来折,照片揭示了中国人民的悲惨和苦难。布列松是一位善于思考的摄影家。著名的美国杂志摄影家协会主席B·格林曾说:“看上去,布列松的摄影好像是漫不经心随手拈来。但实际上他是一个很有思想的人。”《苦难的眼睛》布勒松摄于1948年南京《门里门外》布勒松摄于北京,1949年门里坐着富态的老板,门外石阶上坐着辛劳一天的雇工,在吃着窝头、咸菜、小米粥——当时北京劳动者最普遍的一日三餐。不同的人物身份和境遇鲜明而突出,足见布列松的抓拍功力。布勒松摄于北京,1958年1958年,布列松曾再次来华摄影采访。在一个科技展览会里,一群观众,好奇而又精神专注地观看着电视图象,布列松不动声色地拍下了当时的真情实景。照片中人们的精神状态与前一幅的愁苦面容截然不同,有鲜明的反差。他说:“我感到最大的愉快,就是别人看了我的作品而感到真实。”在东西柏林交界处,布列松抓到了这样一个发人遐想、引人深思的镜头。双手持拐而行的残疾者,暗示出以前发生过的战争;荷枪的卫兵,又反映出了持续着的对立。再加上阴雨天气的灰暗影调,使得画面有一种低沉的气氛。布列松经常强调观察,他说:“重要的是观察。摄影,是在很短的时间里,敏捷的表现出最重要的部分。”这张照片是布列松抓拍艺术中代表性名作。在前景中跳跃的男子,其身影恰好跟背后招贴广告中跳跃女郎相似,一前一后,互相呼应,相应成趣。这个拍摄瞬间,也就是布列松心目中的“决定性的瞬间”。罗伯特·卡帕罗伯特·卡帕是匈牙利人,1913年生于布达佩斯,原名安德烈,卡帕是他的笔名.他17岁时就立志要当摄影家,二十世纪最著名的战地摄影记者之一。卡帕在柏林大学求学后,先在柏林一家通讯社做暗房工作,后到巴黎当记者.由于他的摄影作品受到一家摄影杂志社的重视,他便被委派到战地进行采访。1936年西班牙内战,卡帕在西班牙战场拍摄了一个战士中弹将要倒下,这幅使人有身临其境之感的作品以《西班牙战士》、《战场的殉难者》、《阵亡的一瞬间》等标题发表,立刻震动了当时的摄影界,成为战争摄影的不朽之作,也成为卡帕的传世之作。1937年,日本军国主义发动了对中国的侵略,第二年卡帕与《西行漫记》的作者斯诺一同约定赴延安采访,但是到了西安,受到国民党的阻挠,卡帕未能成行。当时他是抗日战争中唯一能在中国战区采访的盟军战地记者。他在上海等地,拍摄了许多揭露日本侵略军的罪行的新闻照片,公诸于世,后又去英国、北非、意大利进行摄影采访。1944年,他随联合国部队开辟第二战场,参加了在法国北部诺曼第的登陆战,拍摄了极为精彩的报道照片。1946年,卡帕与波兰籍的西摩和法国籍的布勒松在纽约相聚。他们组成了“玛格南”摄影通讯社,在巴黎和纽约设办事机构。后来陆续加入一些其它著名摄影家,如美国的罗嘉,瑞士的比
本文标题:世界著名摄影作品欣赏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29361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