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保健按摩师基础知识李老师第一节按摩概述相关概念按摩(推拿):以手法作用于人体体表特定部位,调节人体生理、病理状况,从而达到防治疾病目的的一种中医外治法。手法(推拿手法):是指施术者用手及肢体其他部位或借助工具,在受术者体表的特定部位按照特定的技巧要求进行操作的方法。手法是推拿防治疾病的主要手段。第一节按摩概述发展简史远古(起源):先秦两汉(发展):我国现存最早的医书《黄帝内经·素问》中记载:“中央者,其地平以湿……故其病多痿厥寒热,其治宜导引按跷,故导引按跷者,亦从中央出也”,不仅说明了推拿起源于我国的中原地区,同时也表明了早在《内经》成书的秦汉时期以前,推拿即已成为重要的医疗手段之一。而司马迁的《史记·扁鹊传》记载:“上古之时,医有俞跗,治病不以汤液、醴酒、鑱石、桥引、案扤、毒熨……”,更是把推拿治疗的实际运用上溯到遥远的上古。而汉代医圣张仲景的《金匮要略》中首次提到的“膏摩”一词,代表了推拿介质的出现。魏、晋、南北朝时期导引按摩作为养生寿世的重要手段受到世人的推崇。葛洪的《抱朴子》遐览篇记有“按摩经导引经卷”;《肘后方》亦载有“令爪病人人中治卒死”的急救治疗手法。第一节按摩概述发展简史隋、唐时期(鼎盛):是按摩推拿发展史上最为辉煌的时期。按摩不再仅仅流传于民间,而且也成为太医署的重要组成之一,名曰:“按摩科”。而巢元方的《诸病源候论》,孙思邈的《备急千金要方》,王焘的《外台秘要》和蔺道人的《仙授理伤续断秘方》等著作的相继出现,也使按摩推拿的理论得到了极大的丰富。当时的隋《百官志》记载:“太医院有……按摩博士二人”。《旧唐书·职官志》上说“太医院掌医疗之法,承之为二,其属有四……三曰按摩,皆以博士以教之”。由此开创了按摩推拿的教学先河。宋、金、元时期(继续发展,理论发展):战乱频繁,按摩推拿仍在民间广为流传,理论与实践继续得到丰富。就连宋徽宗赵佶敕令编撰的《圣济总录·治法门》亦有专篇论述。而宋史《艺文志》也有“按摩要法”,“按摩法”的记载。金·张子和的《儒门事亲》已把按摩列入汗、吐、下三法之中。第一节按摩概述发展简史明代按摩又有了新的发展,尤其是小儿按摩的进步更为突出。而“推拿”一词就出现于此时。明史《百官志》记载:“太医院掌医疗之法,凡医术为十三科,曰大方脉,……按摩,……”张介宾也在《类经》中把按摩列为十三科之一,而且在手法治疗中提出了辨证论治的观点。由于此时按摩推拿的再次兴盛,按摩的另一个重要分支——“小儿推拿”从此登上历史舞台。小儿患病的特点是叙述不清,服药困难,哭闹拒刺,因此小儿推拿在成人按摩术的长期经验积累中应运而生。明·永乐乙酉年(公元1405年)的《袖珍小儿方》就有“秘传看惊掐筋口授心法”的记载,被疑为后世小儿推拿的雏形。明·万历年间面世的《推拿方脉活婴秘旨全书》和流传至今的《小儿推拿秘诀》则标志着小儿推拿的正式面世。“推拿”一词就首见于此。而《小儿按摩经》可称为我国现存最早的推拿专著。第一节按摩概述发展简史清代:按摩推拿更是名家倍出,流派纷呈,论述颇丰,吴师机的《理瀹骈文》,《摄生要言》,汪词巷的《勿药元诠》,王祖源的《内功图说》等都介绍了导引按摩的方法。而吴谦等编著的《医宗金鉴·正骨心法要旨》则更为系统地总结了按摩推拿对伤科疾病的治疗手法:摸、接、端、提、按、摩、推、拿八法。同时提出了:“手法者,谓以两手安置所伤之筋骨,必知其体相,识其部位,一旦临证,机触于外,巧生于内,手随心转,法从手出”的辨证施术原则,至今仍受到后世医家的推崇。近代:自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新中国成立以前,由于帝国主义的文化侵略,反动封建统治阶级的歧视和压制,祖国医学受到严重的摧残,按摩推拿也在“废止旧医”愚昧政策下遭到了可悲的命运。第一节按摩概述发展简史现代: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采取了一系列继承和发扬祖国传统医学的方针政策,相继建立起中医院、中医学校(学院)以及中医研究机构,1955年重庆开设了首届西医学中医班,其中包括了推拿课程;上海于1958年成立了推拿门诊部,全国各地的推拿交流、讲学、科研活动广泛开展起来,各种手法流派得到充分挖掘,并推陈出新,如:一指禅推拿疗法﹑腹诊推拿法﹑脏腑推拿法﹑指针疗法﹑点穴疗法、内功推拿法等,按摩推拿事业步入新生。第二节按摩的作用原理促进气血运行:健运脾胃,疏通经络和加强肝的疏泄功能。疏通经络:激发、调整经气,影响脏腑。调节脏腑功能:双向良性调节。滑利关节:改善局部营养,松解粘连,整复。增强抗病能力:刺激经络、激发增强抗病能力;疏通经络、调和气血,有利于正气发挥作用;调节脏腑,机体处于最佳功能状态。第三节按摩的种类医疗和保健按摩:性质、对象、从业人员要求等有所不同。康复按摩:手法和其他手段结合,最大限度地恢复、保留机体功能,回归社会。运动按摩:调节运动员的心理和运动技能,提高运动成绩,减少运动损伤。其他按摩:手足部按摩,美容按摩,减肥按摩等。第四节保健按摩基本手法一、松解类手法的基本技术要求持久:规范了手法应用的时间。手法应按治疗的需要持续应用足够长的时间有力:规范了手法应用的力度。是指在操作过程中手法必须具备足够大的力量,均匀:规范了手法的节律性。是指推拿手法操作时应保持相对的一致性。柔和:规范了手法的技巧性。是指施术时应技巧性地运用手法,做到“轻而不浮,重而不滞”,同时手法的变换自然、流畅。深透:指手法的效应要深入机体、直达病所。要求手法的刺激作用于体表,而感应于体内,达于深处的筋脉、骨肉、脏腑,从而起到治疗作用,即所谓的“外呼内应”。二、整复类手法的基本技术要求稳:规范了手法动态的稳定性。准:规范了手法操作的精准度。巧:规范了手法用力的技巧性。快:规范了手法发力的快捷性。三、基本手法分类摩擦类手法:推法、抹法、摩法、擦法、搓法。挤压类手法:按法、点法、拨法、捏法、拿法、捻法、踩跷法。摆动类手法:揉法、滚法、一指禅推法。振动类手法:抖法、振法。叩击类手法:拍法、叩法、击法。运动关节类手法:屈伸法、拔伸法、摇法、六、推拿要素1、医者的自身素质:要有足够的中西医基础知识,具备操作和应用手法的能力,身体健康。2、推拿工具:推拿床、床单、枕头、按摩棒等。3、体位:患者以舒适、安全,肢体尽可能放松为原则,常用仰卧位、俯卧位、坐位。医者以操作方便、发力自如为原则,多用站位,如丁字步,便于移动;特殊情况也可用坐位。4、介质:合理使用介质有利于手法的操作,提高治疗效果,保护患者的皮肤。5、时间:根据治疗的具体情况而定。病情复杂的时间长一些;病情简单的时间短一些。局部病症的时间短,全身病症的时间长。七、手法组合规律一般规律准备手法:选择性质柔和、刺激量小的手法,如揉法、摩法等在治疗局部及其周围大面积操作,使受术者从精神及身体上放松,便于配合、接受治疗,为重点手法的运用打下基础。当然,受术者局部疼痛剧烈时,也可以先点按阿是穴或相应的穴位,达到上述目的。重点手法:在辨证论治思想指导下,选择针对性强、刺激量较大的手法,在治疗局部操作,以缓解主病、主症。如点按穴位及压痛点以止痛,用弹拨法解痉,用摇、扳、拔伸等运动关节类手法整复。整理手法:选择刺激量小、轻快柔和的放松手法,如揉法、搓法、抖法、捻法等,在治疗局部及其周围大面积操作,使受术者从治疗状态放松至一般常态,同时消除重点手法导致的一些不适反应。各部位手法组合规律例:头面部体位:受术者取仰卧位,术者坐于其头侧。手法安排:1、准备手法:开天门,用双手拇指交替直推印堂穴至神庭,以局部约显红色为度。用拇指分推眉弓前额数遍。以单手拇指桡侧从眉头由内向外推上眼眶,经下眼眶由外而内回到对侧眉头,呈倒八字。2、重点手法:挤按睛明,一指禅推、按揉头面部腧穴,重点在攒竹、鱼腰、太阳穴、迎香、颊车、耳门、听宫、听会、角孙等穴位。鱼际揉前额、面颊,重复数遍。指摩面颊部,双手同时由前正中线打小圈到两侧耳前。从前向后按揉头部三条线,在百会做重点停留,可加以振颤。3、整理手法:扫散法,拿五经:五指拿头顶督脉和两旁太阳,少阳经,自前发际经头顶向后至枕部,止于两侧风池穴。叩击头顶。适用范围:头昏、头痛、失眠、面瘫、椎动脉型颈椎病的头面部症状,头面部保健。注意事项:1、多辅以颈项部推拿。2、手法宜轻缓柔和,尽量避免头部的摇晃。常用手法一指禅推法[操作]以拇指指端、指面或偏峰着力于一定的部位或穴位上,通过前臂及腕关节的协调摆动,从而带动拇指指间关节作屈伸活动的手法,称为一指禅推法。[要领]沉肩、垂肘、悬腕、掌虚指实、紧推慢移[临床运用]是一指禅推拿流派的主要手法,具有接触面积小,深透性强的特点,适用于全身各部的穴位及压痛点,常用于循经络、推穴位。作用:疏经通络、行气活血、调和营卫、理气消积、健脾和胃。应用:常用于治疗头痛、失眠、面瘫、胃脘痛、关节酸痛及脏腑功能失调等滚法[操作]以小指掌指关节背侧着力,通过前臂的旋转摆动及腕关节的屈伸活动,作连续不断地往返滚动的手法,称为滚法。[要领]肩、肘、腕充分放松,特别是腕关节的屈伸活动应随前臂的旋转自然而行,不可出现折刀样的突变动作。滚动时要紧贴体表,不可跳跃或摩擦,保持明显的滚动感。滚动时压力要均匀,不可时轻时重,特别不能有在屈伸时加下压的动作。来回滚动要协调而有节律,不可忽快忽慢。滚动频率每分钟140次左右。滚法[临床运用]滚法为滚法推拿流派的主要手法,接触面积较大、刺激平和,多用于颈项部、肩背部、腰臀部及四肢关节。作用:舒筋活血、祛瘀止痛、缓解痉挛、滑利关节。应用:常用于治疗痹证、痿证、肌肤麻木不仁、肢体瘫痪、半身不遂、颈椎病、失枕、肩周炎、腰肌劳损、腰椎间盘突出症、四肢关节筋伤、坐骨神经痛及肢体关节运动功能障碍等疾患。滚法也是常用的保健手法之一。揉法[操作]用指面或掌面吸定于一定部位或穴位上,并带动被操作部位一起作回旋转动的手法,称为揉法。[要领]揉法应吸定于被操作部位,并带动其皮肤及皮下组织一起回旋转动,不可在体表上有摩擦。在治疗部位移动时,应在吸定的基础上进行。所施压力不宜太大,以刚好能带动被操作部位一起回旋转动为度。肩、肘、腕等关节的摆动要协调、连贯,动作要灵活、轻缓而有节奏,速度每分钟120-160次。揉法[临床运用]揉法是临床常用手法之一,其特点是轻柔缓和,刺激量小,适用于全身各部。作用:醒脑明目、宁心安神、舒肝解郁、宽胸理气、健脾和胃、消积导滞、活血祛瘀、缓急止痛。应用:常用于治疗头痛、头晕、视物不清、失眠、口眼歪斜、胸闷胁痛、脘腹胀满、消化不良、腹泻、便秘、软组织损伤、筋肉痉挛、萎缩等症。揉法能缓解强刺激反应,常与强刺激手法组成复合手法,如按揉、点揉、拿揉、掐揉等。揉法是小儿推拿的主要手法之一,广泛地用于各种小儿常见病的治疗。运用中,应注意手法的补泻作用,特别是旋转方向对补泻的影响。揉法是常用的保健推拿手法之一。推法[操作]用指、掌、或肘部在体表作缓慢地单方向直线推动。[要领]压力要平稳适中,不可过重或过轻,应保持明显摩擦感。推动应单方向,线路要平直,不可偏歪;速度要缓慢均匀,不可过快。施术时需借用介质,以润滑保护皮肤,防止推破皮肤。推法[临床运用]推法平稳着实,是临床常用手法之一,适用于全身各部。作用:疏通经络,行气活血,消肿止痛,舒筋缓急,调和营卫,宽胸理气,健运脾胃。应用:对外感头痛、发热、项强、肌肉痉挛、肢节肿痛、风寒湿痹痛,脘腹胀满,胸胁胀痛,痛经、经闭及软组织急慢性损伤等症,常用本法治疗。推法是小儿推拿儿法之一推法擦法[操作]用指、掌紧贴一定部位作快速的直线往返摩擦的手法,称为擦法。擦法温热之性较强,可用于全身各部。[要领]适当用力下压,要紧贴体表。被操作部位应充分暴露,在体表直接操作。擦动的速度宜快,线路尽可能拉长。在操作部位应涂擦介质。擦法[临床运用]作用:温经通络、祛风除湿、行气活血、散瘀止痛、温中散寒、宽胸理气、温肾壮阳等。应用:常用于治疗风湿痹痛、筋脉拘急,软组织损伤引起的疼痛、痉挛、肌肉萎缩、关节屈伸不利,以及脾肾阳虚所致的慢性腹泻、遗尿、阳痿、带下等症。一
本文标题:推拿的发展和概论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3912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