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经营企划 > 第20课《发展中国家之间的局部战争》
第20课发展中国家间的局部战争1.印巴战争2.两伊战争印巴战争“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印巴问题的来龙去脉正应了这句话1、印巴冲突的原因(1)历史原因:宗教冲突(印度教——伊斯兰教):重要原因英国的“分治”方案(蒙巴顿方案)历史根源印、巴分别建国(1947)一、印巴战争(2)现实原因:领土争端:克什米尔归属问题“蒙巴顿方案”的后患:印巴分治和印巴战争印度和巴基斯坦两国本是同根生。在十几个世纪中,生活在南亚次大陆的印度教徒与穆斯林共同创造了灿烂的文化。1947年6月3日,英国最后一任印度总督蒙巴顿公布印巴分治的“蒙巴顿方案”,由此种下了印巴两个国家持续半个多世纪冲突的祸根。蒙巴顿宣告印度独立1947年,真纳(中)和蒙巴顿夫妇在一起英国“分而治之”政策在英国的主张下,印度实行“印巴分治”,根据宗教信仰的不同,成立了信仰印度教的印度和信仰伊斯兰教的巴基斯坦两个国家。1947年6月3日,英国最后一任印度总督蒙巴顿公布印巴分治的“蒙巴顿方案”,使这一地区分裂,并由此开始了印巴两个国家持续半个多世纪的冲突。1947年8月15日,印度宣布独立巴基斯坦独立:1947年8月14日,巴基斯坦伊斯兰共和国成立巴基斯坦国缔造者真纳的画像克什米尔水源充沛、风景宜人的克什米尔地区克什米尔地区“蒙巴顿方案”中规定,克什米尔地区可以自由选择归并印度或巴基斯坦。在克什米尔的500万人口中,77%是穆斯林,印度教徒占20%。但是,由于英国为在印巴两国间制造矛盾,将克什米尔的主权交给了信奉印度教的查谟土邦王公。时间目的结果第一次第二次第三次1947年至1949年1965年至1966年1971年争夺克什米尔地区所有权争夺克什米尔地区所有权肢解巴基斯坦印度占领克什米尔60%领土,巴基斯坦占其余40%领土双方未取得明显胜利,并重申用和平手段解决争端东巴成为独立的孟加拉国巴基斯坦炮兵在查看缴获的印度野战炮巴基斯坦士兵在行军第17旁遮普团的军官第三次印巴战争中印军步兵在西巴方向作战巴基斯坦“幻影”3战斗机印巴双方都曾使用的俄制PT-76水陆坦克侧视图第三次印巴战争后的南亚次大陆三次印巴战争的特点:①第一次、第二次都是因为克什米尔问题,第二、三次都是印度发动进攻②在三次战争中国际力量都发挥了重要作用:前两次,联合国积极进行调停,对双方停战起了积极作用;第三次战争中,苏联支持印度对巴基斯坦发动进攻,使南亚次大陆的政治天平明显倾向印度,体现了一种霸权主义,对于印巴问题的解决没有什么积极的影响。印巴长期敌对的影响(1)严重阻碍了两国的发展(2)两国进行军备竞赛,相继发展出核武器,严重威胁南亚乃至世界安全美国权威核杂志———《原子科学家公告》(9/10月刊)发表了题为《印度核力量2005》的文章。该文转述印度国防部的内部消息称,在未来5—7年里,印度准备将核弹头的数量扩充至300到400枚。2000年美国间谍卫星拍摄的巴基斯坦核设施图片印度历史快速回顾尼赫鲁1947年印度独立,任总理长达18年(1947-1964年)印度以它现在所处的地位,是不能在世界上扮演二等角色的,要么就做一个有声有色的大国,要么就销声匿迹。尼赫鲁,1947年印度独立,任总理长达18年(1947-1964年)尼赫鲁,1947年印度独立,任总理长达18年,国大党主席。尼赫鲁坚决反对殖民主义,是不结盟运动和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创始人之一。尼赫鲁主张麦克马洪线为中印分界线,经谈判无效后出兵进攻争议地区,于1962年发生中印战争,这次战争印度在军事上惨败,但中国突然撤兵,印度仍然占有麦克马洪线以南土地。英迪拉·甘地,“印度铁娘子”。统治印度长达16年。1984年被锡克教徒刺杀身亡后拉吉夫·甘地,1984年-1989年任总理,1991年被斯里兰卡的泰米尔猛虎组织暗杀索尼娅·甘地,印度前总理拉吉夫·甘地之妻,印度国大党主席、执政党领袖。2004年印度大选国大党胜出,但放弃总理职位。现有一对儿女加入政坛:拉胡尔、普里扬卡两伊战争实质:争夺海湾地区的霸权伊斯兰教分布图什叶派逊尼派1979年,伊朗爆发了伊朗伊斯兰革命,亲美的巴列维王朝被伊朗人民推翻。什叶派宗教领袖霍梅尼回国后举行公民投票,废除君主制度,成立政教合一的伊朗伊斯兰共和国。德黑兰穆斯林群众愤而占领美国使馆,扣留使馆人员,史称伊朗人质危机,自此美国与伊朗交恶。霍梅尼(1979-1989在位)背景领土问题(最主要):阿拉伯河河界的划定民族矛盾和宗教问题:伊朗的主要民族是波斯人,而伊拉克的主要民族是阿拉伯人;什叶派和逊尼派的矛盾;萨达姆和霍梅尼的个人恩怨地区霸权政策:萨达姆行地区霸权主义大国力量介入:两伊盛产石油,成为大国争相控制的对象,也增加了两伊矛盾的复杂性伊拉克总统萨达姆伊朗精神领袖霍梅尼向伊朗阵地进攻的伊拉克士兵1980年1980年9月23日,伊朗军队在德黑兰游行并准备开赴两伊战争前线两伊战争二、概况(1980—1988年)爆发:1980年9月,伊拉克对伊朗发动突然袭击战争的三个阶段:伊拉克涨潮:陆海空一齐出动,分三路向伊朗境内大举进攻,占领伊朗大片领土。伊拉克退潮:①1980底到期1981年9月,拉锯战,相持阶段②伊朗反攻,逐渐收复失地。③1982年7月,伊朗进入伊拉克境内,占领伊拉克领土。伊拉克发动的袭船战两伊战争中的袭城战战争中的幸存者我记得那是1984年2月27日早上,在我们听到一阵战机轰隆飞过上空,不久后,我们手上的枪与其他武器的表面就沾上了一层黑色物质。然后,我就感觉身体发烫,鼻孔很疼痒。接着……不……是马上感觉呼吸困难,像是窒息一样。6个小时后,眼睛发炎、视力减退,身体的许多部分更是疼痛不己。化学武器二、概况(1980—1988年)爆发:1980年9月,伊拉克对伊朗发动突然袭击战争的三个阶段:战争结束:1988年8月,两伊宣布停战。1987年联合国安理会一致通过决议,要求两伊立即无条件停战。战争过程时间:1980年9月—1988年8月伊拉克进攻、伊朗防御阶段;战争三阶段:伊朗进攻、伊拉克防御阶段;边境地区互有攻守阶段“袭船战”、“袭城城”、甚至使用化学武器战争的结果是两败俱伤:伊朗伤亡和被俘108万人,损失作战飞机150架、坦克1500辆、火炮1200门、舰艇16艘。石油产量由战前的600万桶下降到战后的200万桶。伊拉克也损失惨重,伤亡和被俘人员48万人,损失飞机250架、坦克2000多辆、火炮1500门、舰艇15艘,石油产量由战前的360万桶降到战后的260万桶,石油收入不及战前的20%,战争给伊拉克带来的直接经济损失达2400多亿美元,使伊拉克的经济发展至少推迟了20到30年。战争教训和影响海湾战争前的巴格达伊拉克两伊战争期间,遭化学武器杀害的库尔德人的墓地这是1987年7月20日,联合国安理会通过第598号决议,要求伊朗和伊拉克实现停火在两伊战争结束后,一名获释的伊朗战俘与家人拥抱痛哭。2002年7月21日,伊拉克和伊朗交换了两伊战争中两国死去士兵的1736具遗骨后,一名伊拉克妇女伏在丈夫的棺材上痛哭。两伊战争4、战争的影响(1)给双方带来巨大损失,造成国民经济的全面倒退(2)给两国人民心灵投下了难以抹去的阴影(3)造成中东国家的分裂,形成更为复杂的矛盾,增添新的紧张因素(4)为美苏等国插手这一地区事务创造了条件①殖民主义政策的产物②宗教与民族冲突③领土(能源)争端④地区霸权主义的抬头1.地区冲突产生的原因:三、地区冲突产生的原因和教训⑤大国力量的介入2.地区冲突产生的教训:①残酷的战争不仅制约本国的经济发展,而且影响世界经济;②战争给交战国人民心灵投下了阴影,不利于世界和平;③地区冲突为大国插手地区事务创造了条件,往往加剧冲突升级;④地区霸权主义也是影响世界和平的主要因素。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印度人民的首要任务是A民族独立B民主革命C宗教自由D实现和平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第一次印、巴武装冲突发生在克什米尔地区B第二次印、巴战争是在美国调解下,双方停火的C印度在苏联的支持下,蓄意肢解巴基斯坦,发动了第三次印巴战争D印巴战争后,原东巴地区脱离巴基斯坦,成立了孟加拉人民共和国在两伊战争中,伊拉克防御、伊朗进攻阶段是属于第几个阶段A一B二C三D四两伊战争爆发,两国争执的焦点问题A领土B民族C宗教D经济第三次印巴战争后,对两国的状况叙述错误的是A印、巴两国经常发生一些小规模的冲突B两国都保持着庞大的军费C先后以自卫的名义研制出核武器D两国关系已十分友好,不再有战争发生二战后,民族解放运动区别于以前民族解放运动的主要特点是A以无产阶级革命为主B争取政治、经济的完全独立C团结反帝、反殖、反霸D武装斗争,争取民族独立二战后印巴分治是基于A自然条件不同B宗教信仰不同C民族构成不同D历史传统不同印度宗教冲突(印度教VS伊斯兰教)⑴来源不同:⑵世界观和生活方式不同①印度教是多神教,崇拜千万个神,伊斯兰教是一神教,只信仰唯一的真主(安拉);②印度教强调个人的解脱,伊斯兰教则宣称,拯救来自先知(穆罕默德)的启示,个人应服从真主的意志;③印度教以牛为圣物,伊斯兰教徒则有吃牛羊肉的习惯。印度教是土著宗教,起源于BC2000年左右,主要教义是因果轮回。主要特点是种姓制度伊斯兰教是外来宗教。AD10C前后,居住在阿富汗的伊斯兰教徒入侵印度,占领印度西北部和北部地区。在入侵过程中,穆斯林统治者让当地的居民在“伊斯兰教和剑之间作出选择”,强迫他们改姓伊斯兰教,这样,伊斯兰教便在这些地区流行起来。圣雄甘地也成了教派冲突和仇杀的牺牲品⑶经济文化发展水平不同伊斯兰教的经济文化发展水平相对落后于印度教,经济文化发展的不平衡体现在政治上就形成了两大以宗教信仰为基础的政党(国大党VS穆斯林联盟)
本文标题:第20课《发展中国家之间的局部战争》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45127 .html